黃果樹瀑布教學反思
3、沒有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引導作用。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沒有進行巧妙地點撥和引導,使之提升自己的見解。如還是在學習瀑布的形態時,學生說到“懸掛在巖壁上的瀑布像千軍萬馬奔騰而來時”,我沒有抓住這一有價值的信息給予提示,促進更多的學生思考。后來想想,學生能想到是千軍萬馬奔騰而來,說明他已經體會到瀑布的動感,此時我可以趁勢追問,你為什么會想到是萬馬奔騰?從而引出這個“瀉”,是我剝奪了學生精彩的理解性的表達。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只有經常讓學生揣摩語言,分析語言,才能幫助學生產生敏銳的語感。
4、在設計時我考慮得不夠周到,對學生的悟可能估計過高,導致學生對作者的體會感悟不深。比如在學習聲響部分,我只引導學生抓住這個“飄”字,體會聲音的輕柔,卻忽視了學生對“涌”以及“喧囂”的理解,所以在指導朗讀時,學生不能讀出瀑布由輕柔到訇然作響的變化特點,是經過我的強調,第二遍才讀好的。又比如在感悟“銀雨灑金街”環節,考慮到 “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這幾個詞語難以在學生腦海中產生具體的畫面,所以在出示水花飛濺、漫天飛舞的動態視頻,圖文結合,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圖片創設的情境之中,也自然地感受到了瀑布揮灑飄揚之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彌補了學生想象上的一個空白,給學生直觀真切的感受。但在預設這段時,我是想能不能體現與前面的不同,所以沒有按我的“三步走”,只是先欣賞圖片,再訓練說話,最后指導朗讀。因此在課中學生的理解也聽在表面。事后想想,這段我還必須要這樣處理:還是先讓學生交流自讀時的感受,再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如:飛濺起的水花騰空而上,高達數百米體會水流的大和急,然后播放畫面,同時配以語境體驗,(此時你就是一名游客,雨霧飄飛,直灑你的臉上,有什么感覺?)讓生談感受,最后激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正是有了遺憾,課堂教學才更加美麗。所以,對于遺憾,我會坦然面對。同時我始終相信團隊的力量和智慧,希望在座的同事們能毫無保留地說說這節課給你們的思考,讓我能更好地完成這次的二度設計。有了你們的幫助,我相信下一次,會更好!
《黃果樹瀑布》教學反思
《黃果樹瀑布》這篇文章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游記散文。文章詞匯豐富,語句優美,尤其是比喻句大量出現,使語言格外具體生動,讓人感受到黃果樹瀑布的壯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機。那如何讓學生也能有這樣的感受呢?通過反復斟酌,我覺得只有把學生的眼、耳、口、心一齊調動起來,才能使學生有最大程度的感悟。
本課第四自然段的教學設計,是學生的眼、耳、口、心一齊運動的典型。本段主要講的是瀑布激起的水花落在黃果樹小鎮上的一系列輕盈優美的動作,其中“銀雨灑金街”這個比喻最使學生心馳神往。在設計時,考慮到 “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這幾個詞語難以在一些想象力較弱的學生腦海中產生具體的畫面,所以在學生學習這一段時,一張水花飛濺、漫天飛舞的圖片適時出現在本段文字邊上,圖文結合,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圖片創設的情境之中,情由境生,如此美妙之境怎能不讓學生感受到瀑布揮灑飄揚之美,配上悠揚的音樂,朗讀也成為一種另有風味的美,教師在欣賞黃果樹壯美的同時,也在聆聽一支唱響在孩子心中的贊歌。在一遍遍的品讀、賞讀、賽讀中,學生對于形成“銀雨灑金街”一系列動作了如指掌,對“灑”的理解也水到渠成。為了讓學生學會區別“灑”和上文中“瀉”以及下文中的“濺”的不同,深情贊頌后,我安排了練習,也就是課后第三題(在括號里填入最準確最生動的詞語,答案分別是:瀉、冒、濺、灑。但是我將這題設計成了選擇題,每題都給以上四個答案,學生完成之后可以立即交流正確答案,教師也可以馬上知曉學生的選擇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