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應該這樣上——感悟薛法根老師的教學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7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第二屆“演繹激情和本色語文”全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研討觀摩活動,聽取了特級教師的課,尤其是薛法根老師的《心田上的百合花》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受益匪淺。
當匆匆趕到會場時,課已經開始了。薛老師正在要學生朗讀一個什么句子,由于沒有看到過這篇課文,不知道是哪一句話,只在尋找合適座位的時候,聽著他讓學生讀了又讀,以為這位老師也真是的,這么寶貴的時間,這樣重要的場合,就讓學生把時間花費在朗讀一句話上,真是太浪費了。直到我找到座位坐下來,學生還在讀。只是我覺得后面的學生越來越讀得入情。難道這個句子很重要?我剛想找時,薛老師結束了這個環節,說:“請大家自己讀第三自然段,說說這是一株怎樣的百合?”學生又開始讀書。
幾分鐘后,有學生舉手,直到課文結束,整整80分鐘,可薛老師算得上有摸有樣的提問竟只有這么一個,其他的問題都是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學生自己產生的。
學生回答各種各樣,但不管是哪一個,他都要求學生到書中把自己理解的依據讀一讀。有學生說:“這是一株努力向上的百合。”有人說:“是一株意志堅定的百合。”有
“堅持不懈”,有“內心純潔”,有“不輕言放棄”,有“忍辱負重”……這樣的理解竟有13種,但每一種,薛老師都給予肯定,都讓他到黑板上寫一寫。而且在每一個學生讀自己理解的句子時,都要順便教學字詞的含義、用法,教學句子的寫法和作用。如有學生說到“這是一株堅持不懈的百合”時,引用
“百合心里高興,附近的小草卻很不屑……”薛老師馬上讓學生發現幾組近義詞,“不屑,嘲笑,譏諷,鄙夷”,又讓學生說說這四個詞語的區別,不得不讓我想到老師對學生語言的訓練是多么的重視。有學生說“這是一株有責任心的百合”,引用的句子是“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一株花的莊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于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薛老師又抓住了語言訓練點,讓學生一遍一遍地讀,發現這三句話的關系。有學生說:“這是一株美麗的百合花”,他引用的句子是第四、六自然段,薛老師又抓到了訓練點,讓學生在比較朗讀中,體味這兩個自然段在表達相同意思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使學生不著痕跡地知道了正面和側面,直接和襯托。……薛老師就是這樣不耐其煩地讓學生一個一個地談自己的理解,一個一個地解決在理解中產生的問題。我不由奇怪了,時間過去將近60分鐘,老師不告訴學生“心田上的百合花”是什么,也不讓學生明白作者真正寫這篇文章的意圖,到底他想干什么?難道這位特級老師也會像我以前聽過的一些課一樣,抓不住文章的重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