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應該這樣上——感悟薛法根老師的教學
當我正在為薛老師的教學感到擔憂的時候,薛老師還在問學生:“有同學還想說這是一株怎樣的百合花嗎?”當發(fā)現(xiàn)學生的對百合花也沒有別的理解時,他請學生讀黑板上由學生自己寫的那些關于百合的詞語,學生立即發(fā)現(xiàn)這真是一株“近乎完美”的百合。薛老師問:“這株與野草長得一模一樣的百合,怎么會變得近乎完美呢?”這個巧妙的提問立即把學生從表面理解課文帶入了抽象理解的境界,讓學生去領會屬于思想的抽象的內(nèi)容。
學生馬上找到了百合說的三句話,三句話中都有一個相同的句子,就是“我要開花”,就是這個信念讓百合從毫不起眼的野草,成為人人眼中從未見過的美。
我以為課上到這里,應該是大功告成了?裳蠋煵⒉灰源藶樽罱K的目標,他設計了一株不愿意開花的小百合,讓學生利用課文中的信息,用自己最具說服力的語言來勸說小百合。學生用了幾分鐘寫在了紙上,然后當學生把自己寫的聲情并茂地讀出來的時候,我深深地感受到,與其說是在勸說百合,還不如說是在勸說那些對自己失去信心的同學或者就是自己。此時,我已經(jīng)對薛老師如此巧妙的設計,佩服得五體投地。
要讓學生讀懂文本,感受思想,卻沒有一絲一毫地講授,完全是學生自己在學習,自己在感悟,這就是特級教師的魅力;貞涀约旱慕虒W,卻總是在擔心學生不理解、不清楚中度過,然后努力地把自己理解的思想灌輸給他們。我不由想起了曾經(jīng)看到過的一句話:“把課堂還給學生!笔茄,只有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而老師該是學生眼中的方向標,是學生手中的拐杖,是學生腳下的墊腳石。
一株圣潔的百合,不但開在了學生的心中,更盛開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