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的雙龍洞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北山的雙龍洞景色奇麗,洞內景物更是引人入勝,讓我們跟隨著葉老一起游雙龍洞。
二、新授
1.請學生通讀全文,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游覽路線。
2.品詞句,抓景物特點。
提問:葉老站在外洞洞口抬頭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覺?讀讀有關的段落。
(山高、突兀森郁、感覺有氣勢)
誰能說說“突兀森郁”是什么樣的景象?同桌之間可以交流,也可以查字典。
洞口像什么?外洞像什么?葉老師怎樣感覺的?用了什么句式?(洞口寬,像橋洞似的。外洞像大會堂。這里用了比喻句)
順著泉水走,來到靠左邊石壁下方的孔隙,請同學朗讀課文,然后講出空隙有什么特點?
(窄,只能容兩人并排仰臥的小船。)
(矮,小船進出靠工人拉、人仰臥在船內)
(險,左右和上方的石頭是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
朗讀描寫內洞的兩個自然段,想一想:內洞景物有什么特點?用筆畫出來。(黑、大、奇)
提問:為什么“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葉老為什么說有點像,到底是像還是不像?(引起爭論,發散思維,最后得出結論。)
其次看到的是石鐘乳和石筍,游覽過溶洞的同學見到石鐘乳和石筍。誰能給我們講解一下,石鐘乳和石筍是怎樣形成的?沒有游覽過溶洞的同學也別遺憾,老師這就帶你們觀看錄像,請你們一邊看一邊展開想象,說說這些石鐘乳或石筍的樣子都像什么?
教師小結:雙龍洞無論外洞、孔隙、內洞景色各異都值得觀賞?墒钦埻瑢W們看,課文的二三自然段寫的卻是沿途景色,為什么也納入文中啊?
學生讀后談出自己的理解。
教師小結:沿途景色猶如懸掛在天地間的一幅巨大的彩色山水風景畫。它那么吸引人,雙龍洞在此山水之中,不是景中景,畫中畫了嗎?它就更美了。洞內外渾然一體,美不可言。
三、鞏固
1、課文里有一個“向導“陪著我們一路游玩過來,大家知道它是誰嗎?
引導學生從泉水著眼,再擬游蹤。
2、做個小練習,把溪流的走向填下來。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內洞) (深黑的石洞)
3、這個“向導不僅陪著我們,一路上也陪著作者,想象作者的游覽順序是怎樣的?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內洞) (深黑的石洞)
作者進洞游覽順序與溪流走向相反。
這樣引導學生以溪流走向為起點,再擬游覽順序,使學生對作者“溪水流向、景點轉移”的寫作順序有了更為清醒的認識。
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摘抄感興趣的句子。
板書
記金華的雙龍洞
路上 景色明艷
洞口望 山高、有氣勢
經外洞入內洞 路狹小
內洞 景美、寬闊
課后小結:在體會“空隙小”這個環節中,啟發學生思考“空隙小為什么還能容納小船呢?”經過學生討論學生能夠理解這個“小”是相對而言的,同時補充相關的資料,難點解決較好。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學習“空隙”一段的描寫方法,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
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教學難點
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抓住景物特點,仿寫一段話。
教學過程
1.整體朗讀這一段,讀中學寫,感悟寫作方法。
教師出示一段于原文不同的文字引導學生默讀。(很窄、很小、很黑。)
對比后談一談喜歡哪一種表達方式?為什么?
師生共同歸納:形象生動。結合自己的真實體驗和感受來突出特點更加真實自然。
再讀這段,體會寫法。
2.練習圍繞一句話寫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