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村居
清平樂 村居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了解詞這種文體的有關知識。
4.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感受田園生活的意境。從而受到沒的熏陶。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詞的意思,感受田園生活的意境。
一、創設情境,走近文本。
1.導入:(背景音樂起)聽著這悠揚的古曲,你們想到了什么?引出古代詩歌。古代詩歌的內容豐富多彩,有表達思鄉之情的(指名背誦),有表達詩人志向的(指名背誦),還有描寫農村生活的(指名背誦)……
2.(投影出示)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接觸一類與詩類似的文體。讓我們一起走近南宋愛國將領、著名詞人辛棄疾, 走進他的詞《清平樂 村居》板書詞(板書課題)
△讀題目。(“樂”要讀“yuè”,不讀“lè”)
(清平樂和村居分開來寫嗎?前面的那個“清平樂”是詞牌,后面的“村居”才是詞的題目。
△詞又叫長短句,詞牌:分為上下闕。詞每行字數不等,在古代都配上音樂來唱的,不同的詞牌他的韻律和節奏也不一樣,讀來倒另有一番豐富多變、節奏明快之感呢。)
3.村居是什么?(鄉村人家)。提到鄉村人家,你會想到什么樣的景象?
二、節奏朗讀,文從字順。
1.要想理解詞的意思就要先讀通,先請大家自己讀讀,然后來讀老師聽。
2.誰來讀老師指名讀?及時正音:媼、剝,把東西的外殼去掉的可以讀“bao”。
3.讀流利了,還要讀出詞的節奏。現在老師范讀,請大家在書上顯示出節奏圖。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4.學生齊讀詩詞
三、走進文本,體悟感受
1.同學們,讀出了詞的節奏,讀出了詞的韻味,要想真正把詞讀好,還必須走進詞的意境,和作者一起走進這鄉村人家。請同學們再用心讀一讀這首詞,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2.學習上片(上闕)
(1)出示圖片,你看到了什么景色,覺得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清新、秀麗 ) 茅屋又低又小,茅檐的本意是什么?(茅房的的屋頂向旁伸出的邊沿部分)這里又是什么意思? 這里的茅檐代指茅屋。如果屋檐低小的話,那這個茅屋肯定也是……(低小)典型的江南農村小景,富于田園特色。
△(悠然、生機勃勃) 溪邊上長的青青的草。
(2)您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呢?
山清水秀 綠水青山 萬木蔥蘢 枝繁葉茂 蓮葉滿池
(3)那么優美的景色詞中用了哪些句子來描寫呢?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誰能連起來說說意思?
(4)看,這是老師從整幅圖上截下來的,看看畫了誰?(老頭老太)詞中哪個詞語的意思就是老爺爺老奶奶?(翁媼)
看看這兩個人是怎樣的?(白發)出示——白發誰家翁媼 (喝醉)——臉紅
他們在干什么?講話——吳音 知道講什么嗎? 理解“媚”
你們覺得“媚”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