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村居
△很好,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這個“媚”字的組成(教師分別擋住“媚”字的一半)。左邊是一個“女”字,右邊是一個“眉”字,好象在說女子的眉毛。古時,人們把女子的眉毛稱為“柳葉眉”,(ppt出示古代女子的柳葉眉)細細的、長長的、彎彎的,美嗎?(教師邊描述邊比畫)
△誰能用“媚”字組個詞?明媚 嫵媚 媚態 什么美?
△說話訓練:讀著“醉里吳音相媚好”,我仿佛聽到了……(背景音樂響起來,古箏曲《高山流水》)
(3)小結:上片寫了具體哪些人、景、物?茅檐 小溪、青草、翁媼 (板書)
(4)讀上片。你覺得這個醉僅僅是喝醉嗎?還是什么?還是陶醉的醉。不光是翁媼陶醉了,連我們、連詩人也被深深地陶醉了,讓我們在感情朗讀中再來體悟 下。
3.學習下片(下闕)
(1)其實,景美,人更美。請大家聯系下闕來看看更令翁媼陶醉的是什么?讀詞
(2)不知不覺中我們就讀了這么多遍,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3)交流
△(大兒子圖景)我們送他一首古詩——吟誦《鋤禾》。
你看到了怎樣的大兒子?(辛勤勞作)
△(二兒子圖景)他為什么要這樣啊?
△(小兒子圖景)
(4)還有哪些字、詞、句不明白的嗎? 無賴(出示圖片)
△小兒真是那種讓人討厭的無賴嗎?這兒的無賴是什么意思呢?
△這個“無賴”表面上看是罵人的話,實際上父母最喜歡這個調皮可愛的小兒子,就像我們平常所說的“打是親來罵是愛”一樣,比如我們有的父母有時罵自己的小孩,你這個搗蛋鬼。
△請同學們讀讀這句話,再看看圖上的小兒,通過一些詞語來說明小兒是調皮可愛的?
△“臥”,為什么不用坐、站,只有小孩子才會趴在地上,臥寫出了小孩子特有的姿態,更顯出孩子的天真爛漫、活潑調皮。
△會看圖的人會把圖看活了,誰還能從圖上看出孩子的可愛?(小兒看樣子只有五、六歲,邊吃邊說,雙腿搖擺。——自由自在 無拘無束 快樂…… 小兒臥在哪兒一動不動,他靜靜的,他是那么的——專心致志 目不轉睛 心無旁騖……)
△誰能讀出讀出“最喜”的感覺。
(5)讀到這,大家明白了嗎?如果上片中清新、秀麗、悠然自得的自然美景讓白發夫妻倆內心愉悅的話,那么下篇中的什么又使他們倍感幸福,盡享天倫之樂呢?“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再加上老年得子,小兒又是這樣頑皮可愛。
(6)這么能看來啊,這個“醉”是源于幸福的“酒未醉人人先醉”。到這,連詩人、連我們都深深陶醉了,讓我們將整首詞連起來讀讀。
四、介紹詞人,體會其“盼”
1.此刻,看著這安寧祥和、溫馨和諧得村居生活,辛棄疾感慨萬千——大家了解他嗎?
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派的領袖和旗幟。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親眼目睹了漢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復失地,渴望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為抗金而不懈努力。42歲時遭受投降派的打擊,被貶到遠離戰火的江西農村,一住就是18年。壯志難酬、報國無路是悲憤的,但他時時不忘收復失地的大業。
2.在這18年他寫了許多恬靜安逸的田園的詩詞,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詞就是那時候寫的。那他借助這首詩想要表達的是什么感情呢?——希望百姓過上這安寧幸福的生活,一座茅屋,一條小溪,一杯清酒 ,一家人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辛棄疾也向往過上這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