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組教學指要
5.書,被人們稱為人類文明的“長生果”。
──長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長生不老的果子,在這里指營養極其豐富。這句話將書比喻為“長生果”,意思是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是人類文明延續的營養。充分表達了書與人類文明發展的關系。
課文:了解內容與特色
《竊讀記》一課,以“竊讀”為線索,生動再現了作者放學后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離開的整個“竊讀”經歷,細膩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復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作者巧用多樣的手法來表達獨特的感受。
形象的比喻突出滋味──“我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貪婪”是指貪得無厭,沒有滿足的時候。這句話以一個極其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滿懷讀書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饑餓的狼,一頁頁貪婪地閱讀猶如餓狼撲食。這樣寫出了“我”強烈的求知欲,對讀書的渴望。
傳神的表情洋溢滋味──“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里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這句話通過對發愁的表情和快樂的內心對比描寫,趣味盎然地寫出“我”為雨天能夠有個充足的理由讀書而高興無比,更加表現出了“我”對讀書的喜愛。
經典的動作活現滋味──“我合上書,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書放回書架。”──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這樣一個動作,寫出了此時的“我”盡管是腿酸腳麻、饑腸轆轆,卻在兩個多鐘頭的飽讀之后有一種滿足感、充實感。這種竊讀猶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獲了知識與智慧,心里特別高興。
鼓勵的話語點明滋味──“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吃飯長大”指的是身體的物質需求,“讀書長大”則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開啟智慧。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只有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健康成長起來的人。
“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這概括了竊讀的百般感受,體現了作者豐富的情感。“我”渴望讀書,而又無力購買,因此只好“竊讀”。但所謂“竊”,也無非是只讀不買。“我”在閱讀中感受著書籍所帶來的智慧與快樂,卻時刻害怕被店員或老板發現受到訓斥和哄趕,這種書內世界的吸引與沉迷,書外世界的擔憂與緊張,使快樂與懼怕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復雜的、難以言說的感受,這正是竊讀的滋味。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一篇訪談錄,記述了一名小學生與季老的交流對話,季老指出: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要努力培養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還要進行古詩文積累。在平等和諧的談話氣氛中,感受到了苗苗的稚氣與禮貌,季老的親切幽默與平易近人,表達了對下一代的殷切希望與深深關愛。
品味題意──這題目表面上與二人的名字密切相關,“小苗”指苗苗;“大樹”指季羨林。實際上“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小苗”與“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會成才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