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陽·童年·駱駝隊教學反思
剛做教師,在小學教科書上還是第一次讀到林海音的文章;作為老師,給學生導學這篇文章,更是第一次。記得開學初剛領到新教本,我就習慣性地瀏覽起來,特別是要關注一下以前沒有教學過的文章。一會兒,第6課《冬陽·童年·駱駝隊》便映入了我的眼簾。讀著讀著,我馬上被文中天真幼稚的"我"給吸引住了。讀完全文,意猶未盡,趕緊找到《教師用書》上的《城南舊事》節選片段讀起來。讀到作者童年生活的一幅幅畫面,也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割草、放羊、看小人書、天不亮就上學……
作為教師,把這篇文章教給學生,我是作了充分的準備的,也是鄭重地教學這一課的。
《冬陽·童年·駱駝隊》是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文章是以一個孩童的目光展開回憶,因此在文中有不少孩童特有的語言材質,這是我們在教學中回味感情的主要素材,應該讓學生反復品賞誦讀,并展開想象,把自己的心與林海音的心緊緊交融在一起,達到和諧共鳴。本課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引入課題,展開想象。
這篇課文題目別具一格,新穎別致,由三個獨立的詞語構成。但這三個獨立的詞語組合在一起,卻又富有詩情畫意,可以帶給你無限的遐想。因此,在揭示課題目后,我從題目入手,引導學生想象:你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有的學生說:"我仿佛看到在冬天的陽光下,一隊駱駝從遠處走來,傳來一聲聲悅耳的駝鈴聲。" 有的說:"我仿佛看到一個小女孩正在太陽底下看駱駝安靜地吃草。"還有同學說:"我仿佛看到在一個冰天雪地里,太陽出來了,一個小孩子正在迎接從遠處走來的駱駝。"……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為后面學習課文中的場景和畫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檢查自學,交流信息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安排學生在課前預習課文、搜集有關資料的基礎上,交流收集到的有關信息,讓學生通過發言和傾聽,比較全面地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并通過檢查學生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感知課文內容,掌握文中的生字詞語。
三、深入閱讀,品味童年趣事
作為一篇文美情深的課文,我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找出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四件趣事:學駱駝咀嚼、想象駝鈴用處、想替駱駝剪毛、追問駱駝去處。在找好四件事情后,主要采用了反復誦讀、討論交流的方法,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與老師、文本、同學對話。尤其是"學駱駝咀嚼"這一段,"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他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著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我讓學生讀讀這個句子,說說從這些描寫中可以體會到什么?
學生王肖:我從"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看出作者看得很投入,還在模仿駱駝的動作,她好像把自己也當成駱駝了。
學生劉冉:我從"他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著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體會到作者觀察得很仔細;正因為觀察得仔細,文章才能寫得這么生動有趣。
師:上牙和下牙交錯著磨來磨去,是怎樣的呀?誰來模仿一下。
學生莊力模仿得很像模像樣,其他學生看了都笑了,當有同學問他怎么模仿得那么像時,他告訴大家,他看到過山羊吃草的樣子,感覺應當和駱駝一樣。他的發言把同學們都逗樂了。
四、反復誦讀,感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