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陽·童年·駱駝隊教學反思
在這幾個場面的教學后,我設計讓學生一次次地讀文章第15自然段的"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了。"這句話,使學生在一次次的情感沖擊中,漸漸感受到林海音對童年的思念,以及在寫作時的淡淡的感傷。
五、拓展延伸,說童年、寫童年
學生學習完課文,自然產生對自己童年生活的遐想。我不失時機地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童年生活趣事。學生的發言真是豐富多彩,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課后,我布置學生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寫下來,果然學生寫得很好,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有所提高。
一課上完,我常常會靜靜地想一想:這一課上得怎么樣?學生是否真正地有所收獲?學生是否真的動了起來,是否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教師、學生、文本的三方"互動"?
我深深地認識到,三方的"互動"以老師的主導為關鍵,以學生的主動為根本。課前,作為教師,我深入地細讀文本,"潛心會文本","披文以入情",盡可能地與作者和文本產生情感的共鳴;學生預習教材,自讀課文,學習詞語,大概了解文章內容。課中,教師從細讀文本中取其精華,運用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法,引領學生學習語言,體悟情感,學生既得到鮮活的"魚"--知識,同時也得到"漁"--發展智力,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
"互動"需要口動、手動,更重要的是心動。只有師生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構建有效、高效的課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適時運用恰當的評價彰顯學生言行的閃光點,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形成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
當今,黨和政府在創建和諧社會,同樣,我們要努力創建和諧課堂。
和諧課堂的根本是學生的發展,是學生的主動發展,是學生實實在在的發展,是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要創建和諧課堂,必須讓"預設"與"生成"和諧共進。
我們要"巧預設",以有效為依據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和方法,著眼、著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葉瀾教授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不僅是知識的"呈現者"、對話的"提問者"、學習的"指導者"、學業的"評價者",更重要的是教學過程中呈現出信息的重組者。是的,我們要讓"預設"有一定的彈性,為課堂上生成性資源的重組留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并且靈活、妥善地去應對意料之中、之外的"生成"。我們教師應適時地把自己的地位由"太陽"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尊重學生大小不一的學習成果,及時鼓勵、贊賞,適時引導、點撥,這樣才能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拓展思維的空間,彰顯生命的力量。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和諧、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