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看病》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詞語的意思。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中特殊的母愛方式,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趣讀文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貧窮的母親可以坦然從容地讓兒子去買自己心愛的小說,慈祥的母親鼓勵兒子滿懷信心地寫作,母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然而卻有這樣一位母親在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愛不愛自己的兒子?她當時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學會看病》這篇課文一探究竟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記一記不認識的生字,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母親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2、課件出示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讀一讀,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重點理解“打蔫、艱澀、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詞語)。
3、出示本課所有詞語,齊讀兩遍。
4、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做出決定──猶豫不決──心軟后悔──自責擔心──勇氣回升)。
(1)一位母親在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不在家里找藥給兒子治病,而是叫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的事情。
(2)兒子發燒了,母親的第一反應是什么?(習慣性地摸摸他的頭,然后到儲藥柜里找藥)然而這時,母親卻(怔住了),為什么?(因為她想鍛煉兒子,要兒子自己去醫院看病。)(板書“做出決定”)
(3)體會到了母親的這些感情,我想同學們對這篇課文的興趣肯定更濃了,那么,一篇好的文章是需要我們細細咀嚼,慢慢琢磨的。
三、品味課文,體會情感
1、再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讓你感受最深的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讀幾遍,并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
重點引導學生從以下句子進行匯報并相機指導朗讀:
(1)“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因為擔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覺得時間的流動艱難緩慢。母親等待獨自看病的兒子歸來,“度日如年”,足見愛子真情。)
(2)“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煉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煉自己。”
(讓孩子獨自去看病,是對孩子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母親飽受著擔心與痛苦的折磨,所以說也是對母親自己的考驗。)
(3)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