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看病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學科名稱】《學會看病》(小學語文五年級)
【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由于是鄉村學生,雖然有四年多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但學生的構成不同,一半學生基礎差,因為是合并學校,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養成教育都比較差,總體來說兩極分化比較嚴重。
【教學內容分析】《學會看病》是一篇略讀課文,從母親的角度描寫了一個母親為磨練兒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鼓勵兒子一個人去看病。細膩的描寫,寫出了母親感情變化的心理歷程,體現了母親濃濃的愛子情深。文章很長,有些語句也較難理解,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按照課文前的閱讀提示,邊讀書邊勾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獨自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分析】理解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感受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讓我們一起來體會媽媽的愛日常中哪些事讓你體會到了媽媽對你的愛?
小結:母愛是人類最純潔、最無私、最珍貴的情感,每一個孩子無不享受著母親給予的幸福和快樂。
二、引出課題,介紹作者
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學習一位平凡卻又偉大的母親所寫的一篇文章《學會看病》(出示課題》一起讀課題。你們知道這位母親是誰嗎?是啊,她就是畢淑敏。
讓我們一起走近畢淑敏,品味另一種不同尋常的母愛,好嗎?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請你簡單的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4、同桌對讀媽媽說服兒子自己去看病的對話。談談兒子的感受。
5、小結:媽媽是一個怎樣的人。
四、深入感悟,體會母愛
1、“這樣逼問一個生病的孩子……”這位母親是怎樣逼問的?和同桌之間配合著讀一讀。哪一組愿意給我們表演一下。(勇氣可加,但你覺得殘忍嗎?)有更殘忍的。多么殘忍的逼問啊,可這并不是真正的狠心,因為這位母親知道:(引讀:總有一天他必須獨立面對疾病。)
2、其實,她一點兒也不放心兒子獨自一人去醫院。當兒子搖搖晃晃地走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開始——(后悔)了。
3、體會21-23自然段。在這幾段里,母親的心情有了很大的變化,從(后悔 ——忐忑不安——深深地譴責)(板書)她后悔什么?在孩子生病的時候,不但不幫他,還給他雪上加霜。課文中雪上加霜具體只什么?你能用他說句話嗎?母親還后悔什么?(我就是……先有個印象)然后再讓孩子憑著印象中的路線和看病的過程去做。這就叫(按圖索驥)這樣一來,孩子就不太會出錯。更何況來日方長。但我卻沒有這么做,真后悔啊!誰能用后悔的語氣讀讀這句話。注意把重點詞語讀好。(讀得不錯)可是,我越后悔,時間過得越慢,像( )。沙漏是(教師解釋),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她在擔心什么?特別是兩個小時過去了,孩子還沒有回來,她又會想些什么?是啊,擔心得心都疼痛地收縮成了一團。最后還深深譴責自己……在這里,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