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看病》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以人為本,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是貫穿整個教學環節的基本教學理念,“自主學習”是本課教學的主要方式。學生在已有知識、技能、道德情感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師適當點播,進一步理解和感悟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
【教材分析】
本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磨煉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母親看似“冷漠”的言行,是為了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對孩子的未來負責,通過讓兒子學習找醫生看病,磨煉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本文從母親盡責的獨特視角,反映了母愛的廣袤深遠。選編這篇課文,一是引導讓學生全面認識母愛,一是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磨練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從生活自理的角度,為人生奠基。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獨自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獨自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情感。
2、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母愛,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磨練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搜集并閱讀作家畢淑敏的資料,閱讀有關獨立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文章。
【教學準備】
《學會看病》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你覺得媽媽愛你嗎?你是從哪些事情上感受到的?
2、當你生病的時候,媽媽是怎樣做的?可有一個媽媽,卻和你們的媽媽做的都不一樣。當她知道兒子生病時,她是怎樣做的呢?她為什么這樣做呢?難道她不愛自己的孩子嗎?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學會看病》這篇課文。
【設計意圖】
從身邊日常的生活和感受入手,調集孩子潛在的道德情感,把孩子帶入了濃濃的母愛氛圍中,從而創設一個學習本課的最佳情境。
二、初讀課文,了解主旨
1、請你們帶著上述問題默讀課文,然后來說說你的看法。
2、你覺得這種愛是一種怎樣的愛?
【設計意圖】
默讀訓練是閱讀訓練重要的一部分,默讀可以培養孩子邊讀邊思考的能力,讓孩子有思想沉淀的過程。從整體把握課文的主旨,也是學生閱讀文章的首要任務。
三、深化理解,體會情感
1、正因為這份母愛的非同尋常,所以老師非常想把《學會看病》拍成一部小小的電視劇,讓課文中的文字變成一幅幅畫面。現在請你當導演兼攝像師,你準備選取哪些場面?可以和同桌討論討論,然后我們來一起交流。
(學生討論準備,而后交流)
2、你準備選取哪些場面?(根據學生回答以母親和兒子兩個角度來梳理場面,免得學生重復回答,并給每個場面取一個小標題,寫于黑板上,為后面環節做鋪墊。)
3、如果這部電視劇我們要拿到母親節去放映,那么你覺得在你的電視劇里頭最重要的是哪些場面?為什么?(在黑板上勾取:逼問 等待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重點和主旨)
4、好,接下來我們就來重點拍攝這幾個場面。老師想請你們來當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