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看病》教學設計
(一)母親讓兒子自己上醫院時母子間的對話
(1)我們先來試試鏡吧!要不你們先準備一下,自己選擇一個角色來讀讀這些臺詞,也可以和同學合作分角色朗讀。
(2)誰先來試試鏡?(學生分角色朗讀)
(3)初次當演員,這樣已經不容易了。他們演的好在哪里,鼓勵他們一下。
有什么地方需要改進的呢?
(4)所以我們在念臺詞的時候千萬不要忽略了旁白,旁白為我們提供了演的依據。再仔細揣摩一下旁白,我們能演得更好。誰再來試一試?(讓學生明白朗讀并不是毫無根據的。)
(5)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孩子?(生說)難怪母親的意志產生了動搖,在兒子走出家門的一剎那,她的勇氣幾乎消失殆盡,于是在家苦苦等待的一幕出現了。
(二)等待兒子看病歸來中的內心煎熬
(1)師:你們選擇的這第二個重點場面很獨特,這三個自然段全都是母親在家里的心理活動。作為演員,你們還要學會揣摩人物的心理。你能體會到母親的復雜心情嗎?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母親的后悔,內心的疼痛,對自己的深深譴責)
出示重點句子:
★時間艱澀的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雖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費時間的事,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縮成一團。
a、理解“艱澀”的詞意。
b、時間的流動有快慢之分嗎?那為什么這里要用上“艱澀”?
c、理解“忐忑不安”的詞意。
d、母親的擔心有很多,她一會兒想( ),一會兒想( ),一會兒想( ),還會想( )……(通過內心補白,體會母親的愛子情深。)
所以母親覺得——(齊讀打★句子)
所以母親想——(出示)
★假如事情重來一遍,我再也不讓他獨自去看病了。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邊!(指導朗讀)
(3)那如何把母親的這種心理活動表演出來呢?
(4)母親在家度日如年,但她始終沒有出去找兒子,盡管她是如此的后悔、自責、擔心,這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母親。?
(三)兒子看病歸來的情景
(1)看病歸來的兒子還是那個充滿依賴感的孩子嗎?他有了什么變化?
(2)是什么讓兒子發生了變化?(深沉的母愛,負責任的母愛)所以兒子勝利歸來的情景應該重點拍攝嗎?
(3)請你把一個變得驕傲、自信的兒子通過朗讀展現出來吧!
4、看著你們導演得這么好,我也很想試一試。能不能我們一起來設計結尾?(出示設計方案——以母子間的獨白結尾)
母: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聊勝于無。
“一張路線圖”僅僅指的是看病的路線圖嗎?(泛指面對生活、面對困難種種應對的辦法,指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
你覺得兒子會說些什么呢?(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真實地交談,教師一定要做好正面的積極的引導。如:認識母愛,感謝母親,在生活中要處處注意磨練自己,鍛煉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設計意圖】
生活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電視劇是現今孩子接觸最多的媒體,也是他們非常感興趣的事物。創作電視劇對他們無疑是有挑戰性的,更是具有趣味性的,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整個環節中,通過讀、演、說、論、悟,形成知、情、行的統一。同時,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和個性張揚,充分尊重孩子而又積極引導,形成快樂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師生雙方都容易進入最佳的教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