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老師《二泉映月》詞語教學賞析
生:一泓清泉,靜影沉璧。
師:太好了。要把這八個字讀到你心里去。在你面前出現的是那緩緩流淌的一泓清泉,就在那個泉水的底下,那個皎潔的月亮的影子像美玉一樣倒影其中:一泓清泉,靜影沉璧。
生:一泓清泉,靜影沉璧。
【片斷賞析】
沒想到王老師的詞語教學如此獨具匠心!沒有一絲拼湊雕琢之感,正如夜間的“二泉映月”一般清輕和美,又如清泉汩汩流入心田,叫人如癡如醉。
——清新。深藍的夜空,婆娑的樹梢,皎潔的明月,粼粼的水面,恬靜的月影,“二泉映月”的夜景沉浸在靜謐中,仿佛就在孩子們的眼前。四組詞語在深色背景的映襯下格外醒目,如一首小詩題寫在畫面中,詩的內容與畫面融為一體,使人浮想聯翩。王老師不是孤立地指導學生學習這些詞語,而是把詞語與畫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從畫面中找到“感覺”,這種“感覺”就是對詞語意思的敏銳感知,有了這幅背景的依托,詞語不再顯得陌生,仿佛是在自我介紹。
——輕快。如叮咚的泉水,似跳躍的音符,整個流程輕松自然,節奏明快。王老師的詞語教學找不到皺巴巴的“解釋”,聽不到干巴巴的“朗讀”。王老師引導學生根據詞語聯想畫面,搜尋“感覺”,建立情感,在身臨其境中誦讀詞語,感悟詞語。一遍又一遍地讀,卻絲毫沒有重復之感,詞語的“表象”在學生頭腦中逐漸變得清晰明朗。課堂上,王老師與一群鮮活的生命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盡情享受著生命成長的快樂。
——和諧。當王老師問到“璧”指什么時,學生說:“老師,可不可以請你告訴我?”王老師笑笑,沒有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鼓勵學生自己讀懂詞語。他給學生做了一個小小的提示:“璧”下面是個什么字?學生馬上反應過來:“璧”指月亮像玉佩一樣皎潔,皎潔的月亮倒映水中。學生的感悟多么形象啊,多么富有詩意啊!王老師掌聲鼓勵:老師可沒告訴你啊,是你告訴老師的,厲害!王老師始終以“組織引導者”的身份,不斷地把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引向深入,激發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走進二泉映月如詩如畫的美景。這一切,糅合在一起,不就是一首和諧的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