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映生輝,走近李白——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秋浦歌》教學設計
三、比照《憫農》,體味詩人情感
1、師:那還學過哪些有關勞動的古詩?(指名背誦,相機出示配有圖片的課件——李紳《憫農》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當這兩首古詩擺在我們面前時,你有何發現?(生對比朗讀,說說有什么相同與不同的地方。抓住:①描寫場面不一樣:一首描寫農民在烈日下辛苦鋤地,一首描寫氣氛熱烈的冶煉場景;②表達的情感不一樣:一首悲憤、抑郁,感慨一粥一飯來之不易,暗斥侵奪農民勞動果實的剝削階級,一首字里行間飽含詩人的贊美歌頌之情;③語言風格不一樣:一首急切悲憤,抑郁難伸,一首酣暢淋漓,熱烈奔放。)
3、你從中發現了什么?(詩人李白奔放的激情,浪漫的手法,他的詩歌所散發出的感人藝術力量。)
4、交替互讀兩首古詩。
[常言道:“不比不知道,一比全明了。”比較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途徑。比較教學用得好,用得巧,對幫助學生鞏固、歸納知識,提高比較、鑒賞能力,加強文本之間知識遷移,有著很好的效果。]
四、再比生輝,品悟語言魅力
1、李白在秋浦寫的組詩《秋浦歌》其十五更是傳唱千古。(出示課件: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2、杜甫筆下的“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贊揚的是李白,你能從這首詩中找到他稱贊的理由嗎?
3、生自由讀后匯報,教師引導:
①詩中最鮮明的特色是什么?(比喻獨辟蹊徑,出乎常情而又入于心,讓人感到詩人壯志未酬,人已先老的長嘆疾呼實堪同情。)
②“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是怎樣的一種氣勢?(劈空而來,如大潮奔涌,似火山爆發,駭人心目,不能不使人驚嘆詩人的氣魄和筆力。)
③這是一首抒憤詩,它與《秋浦歌》其十四場景不同,人物不同,情緒不同,但細心的你還是可以發現它們的相同之處的。(生答,師板書“激情奔放、浪漫手法、樂觀豁達”)
4、指名讀→齊讀→表演讀。
[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這里運用橫比,不僅大大拓展古詩解讀的文化背景,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而且陶冶了他們的情操。]
五、拓展延伸,多元抒發情懷
1、師:這就是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就是不愿“摧眉折腰事權貴” 的李白,就是吟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李白。讓我們再來讀一讀他的其它詩作吧!(出示課件:李白詩《贈汪倫》、《望廬山瀑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配樂齊讀,指名讀,輪讀。)
2、師:同學們,請用一句飽含你的深情的語句,說一說你心中的李白。
3、小結:打開他的詩集,這一類詩歌幾乎篇篇似錦,字字如珠,使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但無一不是從積極方面熱情歌頌,很少消極悲觀情緒。今天,我們欣賞到的只是蒼海一粟。如果課下你能去讀、去品、去積累,相信那時的你會“腹有詩書氣自華”。(板書“腹有詩書氣自華”)
[學語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用語文。在濃濃的誦讀氣氛中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發表自己的見解,既可以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盡情享受學習的快樂,幸福地棲居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又能讓我們老師感受到語文教學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