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
⑵指名學生讀課文。
⑶師:請同學們進行細致評價,如果覺得讀得好,說說好在什么地方,如果有不足之處說說應該怎樣讀,為什么?
(學生進行細致評價。)
⑷再指名讀課文,讓學生在評價中設身處地體會,讀出作者的情感。
(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進行指導,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第一人稱的閱讀方法拉近了文本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想象中,身臨其境,產生深切的體會。評價促讀使學生的理解與讀書渾然一體,鍛煉了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
3、展開辯論深化思想:
⑴魚到底該不該放呢?請同學們敞開心扉,實話實說。
(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該放或不該放。)
⑵根據學生觀點,將全班學生(或按座次)分為正反兩方。
正方:必須放魚。
反方:不必放魚。
⑶展開辯論:
辯論過程中,老師作好方向引導,如,激發學生從自己的已知經驗──河水的干涸,生物的滅跡等方面來體會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全班參與辯論,發揮了集體智慧,給更多學生表現的機會,體現關注全體學生發展的新理念。“話不說不清,理不辯不明。”在辯論中學生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也增強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使自己的認識上升到另一個層次。)
⑷總結辯論,升華思想:
師:“只有按照正當的法規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動物。”遵守規則應成為每個人內心的一種意識,不受環境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你從這篇課文中受到什么啟示?根據感受寫出自己喜愛的規則名言。
(學生書寫名言并交流。根據交流情況,張貼學生寫的名言。)
(“語文課不僅僅局限于教給學生某種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凝聚作者靈感、激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思考及表達方式,并最終積淀成為他們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
五、積累拓展
1、小組內合作鞏固生字生詞。
2、做摘錄筆記。
【總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中注重學習策略的學習和實踐,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交流學習中也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學交流空間,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材特點進行有重點的引導,使得學習過程有層次,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