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分析蘇教版
第七自然段中有這樣兩句:“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在田老師那里學習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蔽覀人認為這就是這篇文章的關鍵句。四年中“我”聽了上千個故事,有如心田得到點點春雨,這“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在“我”心中培育起了文學的幼芽,使自己走上成才的道路。由此想開去,田老師執教四十年,每一年、每一課都是這樣,兢兢業業,又富有創造力。一個有著如此文學才華的人,從十七歲起,就把自己的青春和大部分生命貢獻給了孩子,真是“師恩”深廣!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寫“我”感激老師的教誨之恩。
“我”遇到田老師,“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級小學生那樣”向田老師行禮,同樣是“恭恭敬敬”地行禮,四十年前純粹出于對老師的“恭敬”;四十年后“我”已經是著名作家,用過來人的眼光再看田老師,是滿懷著敬意和感激之情行禮的。
當我感念田老師的恩德時,田老師說:“這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成陰!碧锢蠋煹脑挵l人深思。我們可以理解為田老師是出于謙虛,不想把作者在文學方面取得的成就歸功于自己;更可以理解為田老師確實是“無心插柳”,因為他并沒有特別偏愛某一個孩子,他就是幾十年如一日地那么工作。無論怎樣,都反映了田老師人格的高尚。
最后一段是文章的中心!笆陿淠,百年樹人”中,第一個“樹”可以理解為種植、培植,第二個“樹”是培育起來的意思。作者引用這個成語說明培養人才非常不容易,贊頌了教師“樹人”的功德——“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學的種子!薄拔医K生難忘”一句,作者尊師、敬師、感念師恩的深情躍然紙上。
劉紹棠的作品,語言清新淳樸,富有泥土氣息。本文體現了作者的一貫風格,沒有大肆渲染,沒有大段抒情,甚至沒有細致的人物描寫,但是讀者仍然仿佛能看到田老師可親的形象,聽到田老師娓娓道來的故事。少許幾處議論,是“我”長大后,用成人的眼光回味品評老師的教學而發的,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劉紹棠,河北通縣人,生于1936年2月。他幼年成材,13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最年輕的會員,被譽為中國文壇的“神童作家”。長篇小說《京門臉子》獲北京優秀長篇小說獎!毒戳ふf書》獲首屆中國大眾文學獎!镀蚜思摇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多部中、短篇小說被譯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國、孟加拉、阿爾巴尼亞文出版。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的“為我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證書。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二、教學設計《抓關鍵句,體會師恩》
(一)直奔中心,突出師恩
這篇課文寫的是作者回憶40年前的一件事。這件事都過去40年了,可作者對田老師仍然記憶猶新。這沉淀了他多少深沉的思念,多少厚重的情誼!這40年來,我最想對田老師說的是什么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的教誨之恩,我終身難忘!”)
(二)抓關鍵句,體會師恩
出示關鍵句:“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在田老師那兒學習了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
1、理解“編”和“引人入勝”:用心 辛苦 才華橫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