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分析蘇教版
(二)、《所見》
一、教材解讀
這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首五言絕句,寫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描寫了一個鄉間牧童坐在牛背上,在林中快樂地邊唱歌邊放牛,突然間見到了一只蟬,想把它抓住,所以閉上嘴巴,跳下牛背這一動靜結合的有趣的畫面。
詩的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生活情趣盎然,通過動靜結合的描寫,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但畢竟古詩寫作年代久遠,如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詩情、體會詩趣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一句,寫牧童悠然自得地騎在黃牛背上,他唱著牧歌,嘹亮的歌聲在樹林中回蕩!膀T黃!北憩F了牧童悠閑自在的神態。“歌聲”則表達了牧童愉快的心情。聲色俱備,情景交融,勾畫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牧童行歌圖”。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一句,寫牧童行走間,忽然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了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盯住鳴蟬!耙庥而Q蟬”不是寫詩人所見,而是詩人對牧童心思的推想!昂鋈婚]口立”是寫牧童的機靈敏捷的動作、神態變化。這句詩抓住牧童剎那間心理發展和動作變化這一細節,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牧童捕蟬圖”。
二、教學設計
《所見》中那個天真爛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當他坐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時候,是那樣自在神氣!當他想著捉蟬的時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么專注。≌自娡M生,情趣盎然。因此,詩趣,應該是這堂課的靈魂所在。
第一,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覓得詩趣。第二,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在吟誦中吟出情,誦出趣。
第一版塊:創設情境,初讀古詩。
師:夏天的農村有許多有趣的事兒,可以捉螃蟹呀,采蓮蓬呀!古時候有個大詩人叫袁枚,他特別喜歡農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來到一片樹林邊,眼前的情景把他給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呀,他把看到的這些寫成了一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所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第二版塊:再讀古詩,入情入境。
1、整體感受,勾勒牧童輪廓。
播放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課件出示畫面: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快樂地唱著歌兒。
師:(動情地)你們看,你們聽,小牧童坐在黃牛寬厚的背上走來了,他搖呀,晃呀,就像坐在搖籃里,真舒服呀!小樹林里,花兒在笑,風兒在吹,蝴蝶兒在飛,多美呀!多快樂呀!小牧童忍不住放聲歌唱,歌聲飛出了密密的樹林。我們來讀一讀這兩行詩。
師: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聲那么嘹亮!
2、讀中悟情,感受捕蟬意趣。
(突然停止音樂)“噓!咦?歌聲怎么停了?你們看,(出示畫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樹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為什么不唱了呀?”
師:小牧童太喜歡這只蟬了,特別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咱們讀這兩句的時候,可要小點聲,千萬別把蟬給嚇跑了!”
第三版塊:拓展延伸,跳出文本
其實還有很多古詩是寫農村的事兒,老師這兒有幾首,把它送給愛詩的孩子。
推薦古詩:《小兒垂釣》、《池上》
單元實踐活動:
1、搜集一些關于贊頌老師的語句。
2、自制賀卡,在教師節前夕送給你現在和以前的老師,寫上你由衷的祝福,表達對老師的敬意。
3、以“感恩”為主題舉行一次班級演講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