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教學實錄
(板塊一)欣賞西湖風光片評點:兒童的世界和文本的世界并不是一回事。要讓學生走進文本,真正和文本對話,就要將學生的生活世界和文本世界溝通,喚醒兒童已有的情緒記憶。王老師這精心剪接安排的西湖風光片的欣賞,經(jīng)濟實惠。絢麗的多媒體沖擊,讓沒有生命的文字語言變成誘人而又親切美好的視覺形象,激活了美好的情緒記憶。這一招點燃了學生情感噴吐和語言表達的熱情與暢達。
師:我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的眼睛發(fā)亮了,有的同學的嘴巴張大了,有話想說嗎?
生1:西湖是一片綠色的,有翠綠、青綠、淡綠、濃綠,有些綠得發(fā)黑,有些綠得發(fā)藍,十分美麗。
生2:我看到這些圖片,領略到一個綠字,連湖水都是碧綠碧綠的,使我心曠神怡。
生3:我看到大路兩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大樹散發(fā)新鮮的空氣。
生4:我看到西湖是綠的世界,一眼望過去,山上、地上到處都是綠的。
(板塊二)追尋“綠”的蹤跡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關于與“綠”有關的課文,它是現(xiàn)代女作家宗璞寫的《綠》,這是她第四次游覽杭州西湖后寫下的隨筆,我們和她一起去西子湖畔領略那神奇的綠!請打開書本,找一找作家的蹤跡,看看她領略了西子湖畔的哪幾處綠?請快速地讀。
生回答(板書:靈隱、花港)
師:請選擇你最想去的一個景點,用你最喜歡的讀書方式(可以默讀,也可以小聲讀,還可以放開聲音讀),細細品讀。你悟到的是怎樣的綠?從哪些詞句中感悟到的。(生自學約5分鐘)
評點:讀是語文教學最古老最基本同時又是最實在的教學手段。讀是任何有價值的感悟,學生真情醞釀和噴發(fā)的基礎。讀,不僅是手段,還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沒有自由的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讀和品,是不會有真切深入的感悟和體驗,學生進不了文本,和文本對話、獨特感悟均成了緣木求魚。
王老師這里的五分鐘左右的讀書安排實在是本堂課成功的重要基礎,我很欣賞!毒G》的兩個景點,選擇一處讀,五分鐘時間學生至少可以有滋有味地讀4遍。這樣落實的讀是“因”,后面獨特的個性化感悟是“果”。那種急急匆匆地閃現(xiàn)教師的設計思路,舍不得化時間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悟讀的過程,只想把時間讓給優(yōu)等生演戲展現(xiàn)精彩,贏得聽課領導老師的喝彩。這樣釜底抽薪式的教學會讓同行真心認同嗎?
(板塊三)感悟靈隱的“綠”之韻味
師:讓我們把自己獨特的感悟說出來、讀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吧!
生1:我走到了靈隱,發(fā)現(xiàn)那兒的綠是五彩繽紛的。我是從“有點綠有的綠得發(fā)黑;有的綠得發(fā)藍”看出的。
師:對這句話有補充嗎?
生2:我覺得那兒的綠是整片整片的,古木參天,有些綠到石頭縫里。
師:說得好,剛才那位同學說這里五彩繽紛,你同意嗎?
生:同意。
師:為什么?
生:有綠的,有黑的,有藍的,還有一些翠綠的,深綠的,淺綠的。
師:那只能說是綠的色彩——(生:多),對,你能不能讀一讀?(生讀)
師:你讀出了綠的韻味。對這句話還有想說的嗎?
生3:我覺得飛來峰上的綠色,滿山遍野全是綠色,還綠到了石頭縫里。
師:請你讀一讀好嗎?(生讀)
師:你把我們帶進了滿目蔥綠的靈隱,讀得太好了!誰還想像他一樣再來讀讀?(生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