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教學實錄
師:你把我們帶進了一片神奇的綠色世界。讓我們一齊來讀。(生齊讀)
師:多么神奇、多么可愛的綠呀!同學們,你還感受到了怎樣的綠?
生4:我來到了花港。
師:對靈隱的綠還有補充嗎?
生5:我感受到了靈隱的綠是涼爽的綠,因為“在冷泉亭里坐一會兒,直覺得渾身涼絲絲的,心曠神怡。亭腳下溪水叮叮咚咚,流到平坦處,溪水是碧澄澄的;溪水流得急了,水花像飛珠滾玉一樣,在一片綠色之上顯得格外好看。”
師:你是感覺到那是一種涼爽的綠,很好!
生:我覺得那是一種透明的綠,我從“亭腳下溪水叮叮咚咚,流到平坦處,溪水是碧澄澄的;”因為我覺得水是透明的,又是碧綠的。
師:說得多好!
生:我對有補充,這些綠加起來倒映在小溪里,就好像組成了一幅山水畫,很逼真、很有活力,讓人覺得朝氣蓬勃。
師:你說得這么好,能不能讀得也那么好呢?(生讀)
師:你讀得太好了,誰還想讀?舉手的同學請你站起來讀吧!其它的同學邊聽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滴滴的水珠在溪面上跳了起來,好像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小魚。
生:我仿佛來到仙境,心曠神怡。
生1:我感覺四周都是綠的,樹木是綠的,青苔是綠的,那兒的各種顏色都是綠的
生2:我感到水珠在我身邊舞蹈,我感到目不暇接;
生3:我感到滿山遍野的綠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在舞蹈,仿佛他們在歌唱。
四周的青苔也非常美麗,
生:我仿佛聽到
師:你真會讀書啊,不僅用眼睛看到了綠,用皮膚感覺到了綠,用耳朵聽到了綠,用心感悟到了綠。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融入這美妙的意境中吧!(齊讀)
師:多美的綠呀,還有要補充的的嗎?
生:我從“雨中道路兩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著的雨絲兒也是綠的。”
感到雨絲的柔和舒適。
生:雨絲兒也是綠的,這是一種柔和的綠
生:雨絲兒柔柔的,細細的,飄到身上,給人的感覺很舒服,所以說這里的綠是非常溫暖的。
是:你們有疑問媽?(生搖頭)我有疑問,雨絲兒為什么是綠的?(出示課件:雨中的林蔭路)
生:雨絲兒是透明的,樹木非常綠,雨絲兒組成了一片綠色的幕布。
師:對呀,這說明了——這里的綠啊,濃郁得都快滴下來了。請你讀讀這句話。(生讀)你讀出了綠的韻味,誰再來讀讀?(生再讀)
師:雨絲兒是綠的,連我們的心仿佛也被感染得成綠色的了。(生齊讀)
師:作者去游靈隱的時候是六月份,此時的靈隱,沒有花,沒有雪,沒有春光,也沒有秋意,但是那濃郁的綠啊,同樣令人迷醉。讓我們一起和著音樂,溶入靈隱這滿目的令人心曠神怡的綠色之中吧。(配樂齊讀)
師:同學們,你能用一分鐘時間把你最喜歡的一句、兩句話背下來嗎?(生背、指名背誦、自己背給自己聽)
評點:這是本堂課的一個重要片斷,到處閃爍師生激情和智慧的光彩。充分的讀書成果的呈現和深化,師生和伙伴積極的評價互動,是課堂動態生成的智慧共享,是學生主動發展語言的實踐契機。
課堂上學生精彩的感悟體驗源于文本的品讀,源于主動學習的情感,也得益于王老師對文本的悉心鉆研,對學生個性化感悟的尊重與引導。這樣的美文,教師課前讀十來遍,自己先讀出感情、讀出滋味,才會預設孩子們有許多種對西湖綠的贊美。有了此,上課才會胸有成竹地等待,才會不動聲色地自然地或接話引領,或由說到讀乃至背誦,改變方式強化體驗。讓學生的感悟促進文本的朗讀抒情,語言積累;又將品讀涵詠中激活的情感回饋與文本。這樣的訓練引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