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教學實錄
(板塊四)感悟花港的“綠”之韻味
師:老師建議課后將全文都記在腦海里。靈隱的綠,他蒼翠欲滴,他多姿多彩,他清涼悅耳,讓我們深深地陶醉。當我們來到花港觀魚時,你又感受到一種怎樣與眾不同的綠?
生:在花港觀魚,我感受到那是一種千姿百態而又充滿生機的綠。
生:我從“那是滿池的新荷,圓圓的綠葉,或婷婷立在水上,或宛轉*在水面,只覺得一種蓬勃的生機,跳躍滿池。“感受到蓬勃的生機。
生朗讀
師:有一點兒生機了,誰讀出蓬勃的生機?(生讀、再讀)
師:有沒有感受到那蓬勃的生機?(生答:有)讓我們一起感受吧!
師:繼續說你在花港感受到怎樣的綠?
生:我還感受到一種嬌嫩的綠。(非常有感情地讀:我最愛看初春的楊柳嫩枝,那樣鮮,那樣亮,柳枝兒一擺,似乎蹬著腳告訴你,春天來了。)
生:我感受到了跳躍的綠、活潑的綠
生:我感受到了新鮮的綠
生:我還從這句話感受到一種充滿希望的綠。
師:你來讀一讀好嗎?(生讀)
師:多么充滿希望的綠啊!
生:我還看出這是富有活力的綠。“你看,柳枝兒一擺,似乎蹬著腳告訴你:春天來了。”
生:我對有補充,風一吹,柳枝兒一擺,這個綠就會動了,飄來飄去,所以說這是一種美麗的綠。
師:難怪作者說,綠色,是——(生接:生命的顏色)
師:是啊,多美呀,讓我們一起感受花港那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富有生命力的綠吧!(配樂朗讀)
(板塊五)收藏西湖的各處之“綠”
師:靈隱的滿目是綠,花港的生命之綠,已經溢滿了我們的心,西湖的綠呀,無處不在,請看作家的另一段文字(大屏幕出示:西湖勝景很多,各處有不同的好處,即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黃龍洞綠得幽,屏風山綠得野,九溪十八澗綠得閑。不能一一去說。漫步蘇堤,兩邊都是湖水,遠水如煙,近水著了微雨,也泛起一層銀灰的顏色。走著走著,忽見路旁的樹十分古怪,一棵棵樹身雖然離得較遠,卻給人一種莽莽蒼蒼的感覺,似乎是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走近看時,原來是樹身上布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蔭蔭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有的青苔,形狀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來,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綠山水。這種綠苔,給我的印象是堅忍不拔,不知當初蘇公對它們印象怎樣。)請坐在前面的學生讀。
根據學生課堂學習的實際,恰當地鏈接原文的部分章節展開屏幕閱讀,自然而有效。原本是一篇文章,趁勢切入,化時不多增效不少。
師:綠不僅在靈隱、在花港,你還在什么地方看到了綠?
生:我在黃龍洞看到了綠。
師:那是怎樣的綠呢?
生:它綠得幽。
生:我在屏風山看到了綠,它綠得野。
生:綠在九溪十八澗,它綠得閑。
生:蘇堤的綠,綠得怪。
生:蘇堤的綠,是滿目的綠。
生:蘇堤的綠,是可愛的綠、奇怪的綠。
生:蘇堤的綠是奇特的綠。
生:蘇堤的綠是充實的。
生:我認為蘇堤的綠是飽滿的綠。
生:我認為蘇堤的綠是柔和的綠。
生:我覺得蘇堤的綠千變萬化。
師:同學們,綠,難道僅僅在西湖嗎?
生:綠還在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