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古詩二首(望廬山瀑布 題西林壁)
水流快、山勢陡,真有三千尺嗎?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夸張手法)長長的水流,飛快地從山上直瀉而下。
(4)“疑是銀河落九天”
“銀河”“九天”各指什么?銀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著許多閃爍的小星星,看起來像一條銀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稱為九天。詩里形容極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詩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懷疑。眼前所見真讓人懷疑是天上的銀河流到了人間。由瀑布到銀河,這是作者的一種奇特的聯想;將瀑布的高大、急的特點展示無遺。
2.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朗讀詩歌,不斷豐富腦海中的畫面。
3.師生齊誦,再現詩中的壯觀景象。
五、再讀古詩,領悟詩情
1.展示瀑布的景觀,激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
2.體會詩人的情感。
提問:在這樣極具震撼力的瀑布前,詩人李白會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樣?
3.再讀古詩。
瀑布雄奇、壯麗,李白的詩同樣氣勢磅礴,耐人尋味。
請學生帶著動作表情讀古詩,讀出詩人表達的情感。
4.背誦積累古詩。
六、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學生搜集并誦讀李白的詩作。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詩,引入新詩
1.復習背誦《望廬山瀑布》。
2.同樣寫廬山,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卻另有一番意境,讓我們跟隨著作者去欣賞,去品味這首詩。
二、學習《題西林壁》
1.知詩人,解詩題。
蘇軾(1037—1101),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都屬“唐宋八大家”)。
題西林壁:書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1)自由誦讀,并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學古詩:根據課前所查閱的資料理解字詞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經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5)匯報交流,引導有感情地誦讀。
第1、2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句意:從正面看成嶺,從側面看成峰,遠近高低各不相同。
朗讀指導:讀出氣勢,有強弱對比,要讀出起伏。
第3、4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