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毛主席,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他披星戴月的辛苦工作著,為新中國的建立南征北戰,作出了偉大的功績。 然而在這些戰火紛飛的日子里,毛主席在花山做了些什么呢?
同學們,知道“花山”是什么地方嗎?毛主席是什么時候去的花山呢?下面,我們就來默讀這篇課文。
細讀感受
1、默讀思考:
本文寫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幾件事,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畫出來,勾勒出自己的感受。(結合學生的發言,教師板書:勸碾米,請喝茶,幫碾米,從中體現出毛主席關心群眾,為群眾著想)
2、小組討論
課文中哪些內容寫得詳細?哪些寫得簡略?為什么這樣安排?
我引導學生想一想作者為什么沒有寫毛主席夜以繼日地為全中國的解放事業而操勞這件事。通過對比,使學生明確:與中心關系密切的材料詳寫,反之,簡寫。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倆推碾子寫得詳細。因為這些內容突出了毛主席關心群眾、處處為群眾著想這一中心。)
3、全班交流
(1)請群眾回來碾米
哪些句子是細節描寫(人物動作、語言、神態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抓住文中的哪些重點詞句體會細節?
毛主席正在看地圖,忽然抬起頭,問警衛員:“昨天這個時候,門口花椒樹下的碾子有碾米聲,現在又到了碾米的時候,怎么沒動靜了呢?”“這怎么行?”“你也看見了,這個村只有兩臺石碾,讓鄉親們集中到一個碾子上碾米,就會耽誤一半人的正常吃飯”
為什么毛主席要請群眾回來碾米?又體現了什么?
(因為這個村只有兩臺石碾,讓鄉親們集中到一個碾子上碾米,就會耽誤一半人的正常吃飯,說明毛主席十分注意體察民情,它不僅為解放全中國的事業操勞著,而且惦記著普通群眾的日常生活瑣事,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上。)
“毛主席皺了皺眉,把拿起來的香煙又放下了”引導學生抓住“皺了皺眉”、“又放下了”體會,你從中有什么體會?
(毛主席非常關心群眾)
(2)給碾米群眾送去茶水
引導學生思考:毛主席為什么讓警衛員給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樣說服警衛員的?人民群眾和革命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抓住毛主席教育警衛員的那一段話來體會:講了三層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為了全國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衛員不要把他擺在特殊位置上,他也是普通的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革命的可靠保證,革命也是為了人民群眾。(說明毛主席充分認識到人民群眾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眾打成一片。)
(3)、幫群眾推碾子
學生自由談感受,重點理解最后一句話,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說說老人為什么會說出這樣的話。
(有兩種可能:1、老人或許見過毛主席,但沒有完全認出毛主席來。2、他可能聽到過有關毛主席關心人民群眾疾苦的一些事情,也有可能看到過不少類似的關心群眾、幫助群眾的領導干部,所以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兩點進一步說明共產黨是人民群眾的好黨,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4、總結全文:毛澤東既是偉人,也是普通的群眾;人民群眾是革命的可靠保證,革命也是為了人民群眾。
(感情延升: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不僅要珍惜我們的幸福生活,還要擁護黨,擁護社會主義。)
課外延伸
1、知識儲備:收集毛主席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