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教學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教學反思:
課堂中我先讓學生說了課文主要講了什么,通過朗讀與概括很順利知道了課文的三件事情,然后又學生訓練學生根據事情給課文分段,把屬于描寫同一件事的自然段放在一起。這樣的訓練有利于學生不僅整體把握文章,而且從局部了解內容,鍛煉了概括和分段的能力。
接著我讓學生先閱讀第一件事情,劃出描寫毛主席的句子,圈出最讓你感動的字詞,體會一下。學生回快找到,交流的時候發現學生很會找,很會扣。
在講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有學生說毛主席在看地圖的還想到群眾沒有來碾米,他很關注群眾的生活。另一學生馬上說我還從第一自然段的臨時借用看出毛主席知識短期在這里住,住得不久就知道了群眾的生活習慣,他很關心群眾。這時,我馬上鼓勵他很會讀,能聯系上文。
在下面的學習中馬上就有學生也學他那樣聯系上下文感悟,在閱讀第11自然段送茶葉的時候就有學生聯系的上文“每天”說明主席并不是一天給群眾送茶葉。
文章細細讀來,許許多多地方都能體現毛主席的品質,學生說到“皺眉、放下、任務、請”等詞語,說毛主席關注細節,在細節上關系群眾,我鼓勵學生:“你們也很注重閱讀,關注細節,找到很多細小的地方反映毛主席的品質。”在激勵下,他們的閱讀積極性更高,許多細小的地方都找出來,還提出了許多問題。
大概文章體現毛主席的關心體貼群眾,比較接近學生生活,學生更能體會,更有話說。
《毛主席在花山》課后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一片略讀課文。文章記敘了毛澤東1948年春夏之交在花山村的幾件事。重在通過抓住人物描寫體會毛澤東熱愛群眾、關心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懷,激發學生對毛澤東的敬仰之情。
一、教授本課時,自認為做得好的方面有以下幾點:
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實際教學中,我首先要求學生快速讀課文,概括出課文主要講了毛澤東在花山的幾件事。接著,要求學生細讀課文,圈點勾畫出關于毛澤東語言、動作、神態及心理描寫的句子,體會毛澤東的情懷。正暗合了選編課文意義所在。
注重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要求學生讀課文同時圈點勾畫相關內容,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師生雙邊交流較好,注重鼓勵性評價。在學生回答的的同時教師能夠及時運用鼓勵性言語進行反饋,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優勢及不足之處。
結合單元主題,以毛澤東跟大家說再見的結尾較成功。
二、作為一名年輕教師,不足之處還是需要及時發現總結并不斷改進的。在本課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學。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本應放手讓學生自學后談自己的收獲,教師適當進行點撥,總結。但在實際教學中,我過多的干預了學生的交流,幾乎與講讀課文沒有區別。
課文閱讀欠缺。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學習新課文文章貴在學生的多次閱讀中品悟文章的深意。可是在教學中因為教師一再趕進度,而忽略了學生的閱讀,取而代之的是以講代讀。
沒有面向全體學生。教學不僅僅是面對個別優秀學生,而應該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但是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我僅僅關照到個別愛發言的學生,而對沉默的學生缺少必要的提示。
自我素養不夠。在教學中,自我語言修養尚不到家,多次出現語誤或語言表述不準確現象。應該在課下多鍛煉交流能力,并不斷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