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毛主席在花山
一、教材解讀1.課文簡說。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記敘了毛澤東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時的幾件事,表現了毛澤東熱愛群眾、關心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懷,深刻反映了毛澤東既是偉人,也是普通的群眾。
按事情的發展過程,文章依次記敘了三件事:讓警衛員把到別處碾米的群眾請回來;派警衛員給碾米群眾送去茶水;毛澤東來到碾米群眾中交談并幫群眾推碾子。這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達上層層深入,步步推進。讓警衛員把群眾請回來碾米,不要影響群眾正常生活,表現了毛澤東對群眾的關心。進而派警衛員每天給碾米群眾送去茶水,表現了毛澤東對群眾的體貼、愛護。最后,毛澤東來到群眾中,親手給群眾遞上茶水,幫群眾推碾子,表現了毛澤東深入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的作風。
善抓細節,通過細微之處來表現毛澤東普通群眾的情懷是本文的一個特色!白蛱爝@個時候,門口花椒樹下的碾子有碾米聲,現在又到了碾米的時候,怎么沒動靜了呢?”“你也看見了,這個村只有兩臺石碾,讓鄉親們集中到一個碾子上碾米,就會耽誤一半人的正常吃飯!边@說明毛澤東十分注意體察民情,他不僅為解放全中國的事業操勞著,而且惦記著普通群眾的日常生活瑣事,試想,若沒有一種普通群眾的情懷,誰去管日復一日的碾米聲和村子里有幾臺碾子?“半年多不推這玩意兒了”、“一邊推,一邊用笤帚往碾盤里掃碾出來的玉米碎粒。”這幾處細節描寫,更加直接地反映了毛澤東普通群眾的情懷,他不僅想著群眾,而且能做、會做普通群眾所做的生活小事。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通過了解毛澤東在花山的三件事,體會毛澤東關心、熱愛人民群眾的高尚品質,激發學生對毛澤東的敬仰之情,這是教學的難點。二是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抓住細節(人物動作、語言、神態)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這是教學的重點。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這會影響群眾吃飯的,不能因為我們在這里工作,就影響群眾的生活。”
這是毛澤東聽了警衛員的報告后講的話。毛澤東講話的態度是嚴肅的,話語中“不能……就……”的句式,看出毛澤東熱愛人民群眾,關心人民群眾的生活,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②“注意,抽著煙和群眾說話是不禮貌的。說話態度要誠懇!敝飨f。
這是毛澤東對警衛員說的話,提醒他要注意工作方法。從這兩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毛澤東與群眾的情誼,可以體會到毛澤東對警衛員的關心和教育。語氣是那樣和藹,態度是那樣誠懇。
③“你想過沒有?我們如果沒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這個局面嗎?我們吃的穿的,哪一樣能離開群眾的支持?全國的老百姓就是我們勝利的可靠保證。反過來講,我們進行的斗爭,也正是為了全國的老百姓。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擺在特殊位置上了!
這是毛澤東說服警衛員去送茶水的一段話,其中包含三個意思:一是進行革命戰爭必須依靠群眾的支持,“全國的老百姓就是我們勝利的可靠保證”一句,強調了人民群眾對于革命戰爭的重要作用;二是我們進行革命斗爭也正是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的;三是教育警衛員不要把他擺在“特殊位置”上。“擺在特殊位置”意思是認為首長、領袖的生活待遇應該不同于普通群眾。這幾句話表現了毛澤東依靠群眾,關心群眾,堅持和群眾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質。這是毛澤東的一貫的思想,一貫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