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如丹》教學設(shè)計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1、創(chuàng)設(shè)情景:同學們,經(jīng)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不知道你對秋的認識有了哪些變化?我們來看看詩人眼中筆下的秋天是怎樣的。
出示杜牧詩作《山行》,提問: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
教師引導學生品味名句“霜葉紅于二月花”,它不是因為顏色上的差別,而是霜葉經(jīng)歷了風霜的考驗,因而它的生命力更加飽滿而茁壯,所以才比二月花紅。
2、導入新課:而作家袁鷹對紅楓秋景也有自己的理解。今天就讓我們來繼續(xù)學習《楓葉如丹》這篇課文,看看他眼中的楓葉又是因為什么而絢麗多姿呢?
二、學習第二部分
1、快速默讀課文,思考:這一部分敘述了一件什么事?(寫照相的經(jīng)過)
2、自讀課文,討論:作者對r先生家的楓樹的印象,有幾次變化,原因是什么?
課件出示:①紅艷艷的楓葉,掛滿一樹,鋪滿一地。
②再望望那株楓樹,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風中垂頭無語。)
學生讀這兩句話,從中體會到什么?(讓學生談體會)
師引導:作者剛剛看到楓樹的時候,感覺非常好,紅艷艷一片,分外耀眼,繼而遺憾,覺得缺少了些什么?(指名說)作者為什么要用一位凄苦的老人來比喻楓樹呢?(學生討論交流)
師小結(jié):老人的心態(tài)是孤獨、凄涼的,這株楓樹與老人的相似之處是一樣的孤獨寂寞。
師進一步引導:就在這一剎那間,我按動了快門,“這一剎那”指哪個時刻?作者為什么要在那一剎那按動快門呢?(讓學生暢所欲言)
3、思考:這張照片為什么命名為“秋之生命”?如果給你這張照片,你會取怎樣的名字呢?(生命之樹,秋之楓葉等等)
4、自讀13自然段,思考:朋友為照片起名后,作者到底恍然明白了什么?聯(lián)系上下文分析。
有感情的朗讀這一段。
5、齊讀最后一段,體會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讓學生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師小結(jié):自然界如此,人生亦然,只有經(jīng)歷了長大、挫折,人才能變得成熟,而成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三、總結(jié)拓展
1、總結(jié):在寫這篇文章時,作者已經(jīng)是年近六旬的老人,然而在人生的秋天他卻強烈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歡樂和活力,表現(xiàn)了積極的人生觀。而對于我們而言呢,我們應該怎樣認識我們的生命,如何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呢?楓葉如丹,愿我們都擁有一個充滿希望與活力的人生。
2、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熟讀、背誦,體會語言的韻味。
課外查找一些對生活有啟示的精美散文,推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