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詞二首
學生在詩句的朗讀中,用“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夜晚?”這個問題從整體入手解讀古詩,揭示了詞的意境。意在鋪墊當時的背景,把握情緒基調、營造解讀期待。
情感是詩歌的生命,解讀該詞之難,難在一個“情”字。感悟詩人之情,需要讀懂詩詞的景,用“就在這樣的夜晚,作者看著,聽著,聞著,還想著……那么他到底在看著什么?聽著什么?聞著什么?想著什么呢?”這一問題統領課堂,借助注釋和已有的知識讓學生充分感知、體會和領悟。追求教學的深意并不容易,但通過問題的創設,詞人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自然地從詞句中涌現,思路層層深入,詞的意境似乎就在學生眼前。
點撥學生透過詞句體會詞人的情感,鮮明地感受到詞人的喜悅之情。此情此景,讓學生感同身受、切己體察。激情誦讀,讓學生感同身受,對詩詞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
課堂教學在自主閱讀鑒賞中體現了閱讀的主體性,設計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和讀悟教學法。
詩詞的教學也是語言整合的過程。在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寫下自己頭腦中的畫面,既是遵循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原則,也是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在復現優美的意境中,其中的意象一一浮現,通過寫進一步加深對詩情的領悟,最終完整地感悟到詩性?梢哉f是情由景生,由景悟情,真正實現詩詞教學的目標。
通過比較兩首詞的風格,大致了解兩位詞人豪放詞風的異同。讓學生的認識相對深入。
從復習回顧入手,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渴求知識的欲望,為進入自主學習打下基礎。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讀書,把詩詞讀通、讀順。掃除生字詞的障礙,是理解課文內容、感知語言情境的基礎。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在老師的朗讀中充分感受課文的意境,體會文字的美妙,一種對美的追求悠然而生,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出讀的欲望。
教師結合詩人的生平背景,適當地指導品悟,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和體會詞中所表達的情感。
給學生充裕的時間進行誦讀,為他們創設情境,營造寬松、平等、民主的氛圍,讓他們在讀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美讀,在美讀中編創,從而使閱讀、理解、積累、運用這一學習流程循序漸進地體現出來。
體會詞的意境,借助語言文字,充分展開想象,感悟詞中景、心中情,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中國古詩詞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詩詞教學要做到“三拓展”:把詩文讀寬,把詩文讀深,把詩文讀美。通過推薦閱讀,有效地做到了把詩文讀寬、讀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