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二泉映月》導學案
10、《二泉映月》導學案
一.目標確認
(1)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19個生字,綠線中的10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過程與方法:
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夜景色和由琴聲聯想《二泉映月》樂曲豐富內涵的語句的意思,并能選用部分詞語寫一段話,來描寫自己所觀察到的月夜景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朗讀和背誦課文的訓練,感受民間藝人阿炳創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學習他敢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在第五自然段創設音樂情境,讓學生在傾聽、感受、朗讀、感悟中深切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并能熟讀成誦。
二.文本講析
1.課題講析
本文作者選取了和二胡曲相同的題目作為文題,以故事的形式記敘,便于讀者了解民間音樂家阿炳創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文章濃縮了阿炳苦難的一生,也形象地闡釋了《二泉映月》樂曲的豐富內涵,表現了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2.文本結構
文章開頭作者交待了故事發生的地點——無錫惠山的“天下第二泉”受二泉美景的熏染,江南靈秀的山水給了他不少創作的靈感。
第一段(1、2自然段)點明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同在中秋夜,卻發生著不同的故事。第二自然段寫師徒到泉邊賞月,作者記敘了師徒對話的情景。
第二段(3、4自然段)寫阿炳又來到二泉邊,他從淙淙的泉水聲中似乎聽到了許多聲音。
第三段(5、6)自然段寫阿炳用二胡傾吐自己的情懷,創作出不朽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三.重點篩選
1、字與詞
(1)生字:錫、涓、淙、滄、攙、坎坷、倔、抒、強。前這九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如“錫和易,對比記憶” “涓和娟或捐,滄和倉或蒼,攙和饞,抒和舒, “淙和宗或綜,倔和屈;
強:是個多音字, “qiáng”的讀音,本文出現的與之相連的詞語是“倔強”在這個詞中“強”讀作“jiàng”,它還有第三個讀音“qiǎng”,可以組詞“勉強”;
傅:左右結構,注意右上部分的“甫”將橫折鉤寫作橫折即可 ;
滄:不把“滄”的有半部分寫成“侖”饒的形近字,如澆、撓、燒;
桑:字寫美觀不要頭重腳輕,注意三個“又的位置”還要注意三個“又”最后一筆都寫成點。
(2)讀音:師傅—shī fu 折磨—zhé mo 縈繞—yíng rào 傾吐—qīng tǔ 倔強—jué jiàng 泯滅—mǐn miè 坎坷—kǎn kě
(3)掌握詞語:無錫、蔥蘢、搖曳、涓涓、師傅、淙淙、飽經滄桑、似懂非懂、患病、泯滅、靜影沉璧、縈繞、坎坷、哭泣、倔強、吶喊、積淀、抒發、委婉連綿、蜿蜒、跌宕、高潮、勢不可擋、動人心弦、流淌、美麗富饒、不朽
2、重點理解
(1)、結合上下文理解運用“飽經滄桑、泯滅、縈繞、靜影沉璧、似懂非懂、坎坷、跌宕、不朽”等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