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導學案
【導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段。
3、通過閱讀,了解《二泉映月》這首名曲的所表現的內容和意境。通過描寫時間的詞語理清文章的表達順序,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導學重點】理解文中所描寫的月夜景色和《二泉映月》琴曲意境等句段中所傳遞的出的情感,感受阿炳創作的艱辛,學習他熱愛音樂、敢于同命運抗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導學準備】《二泉映月》曲子,了解阿炳。
第一課時
【課前預習】
關于“二泉映月”
1、二泉映月是中國民間二胡音樂家華彥鈞(阿炳)的代表作。這首樂曲自始至終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作品展示了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以及無與倫比的深邃意境,顯示了中國二胡藝術的獨特魅力,它拓寬了二胡藝術的表現力,獲“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獎”。
2、《二泉映月》它不光是一首二胡曲,實際上它還是無錫惠山的一道非常著名的風景。無錫二泉池設有漪瀾堂,二泉亭等建筑。農歷每月望日前后,月戀水,水懷月,同輝水韻。佳景天成。
一、看拼音寫詞語。
shī fu cāng sāng qín xián fù ráo
( ) ( ) ( ) ( )
二.用自己常用的方法解釋詞語:
飽經風霜:
升騰跌宕:
勢不可當:
滄桑:
泯滅:
坎坷:
【課堂探究】
一、導入:通過課前預習,我們了解了二泉映月不僅是無錫惠山的一道非常著名的風景,還是一首悠揚的二胡曲,仔細聆聽,用心體會,聽完后談談第一感覺。
播放樂曲《二泉映月》(節選)
談談聽完樂曲后的感受(悠揚、婉轉、悲傷、深沉、優美、高昂……)
熟悉的樂曲,仿佛把我們帶入了山水秀麗的江蘇無錫:在我們的眼前,仿佛展現出惠山“天下第二泉”那美麗的景色。伴著泉水的涌動,這支婉轉的樂曲又仿佛在向我們講述著一個不平凡的故事。
二、了解主要內容。
1、快速讀文:我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提示:
(1)《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是誰譜寫的?
(2)在什么情況下譜寫的?(勾畫出留意課文2、3、4段開頭表示創作時間的詞語,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2、反饋
a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時候,你有沒有認真的思考老師給出的提示?
b你是怎樣思考的呢?
(有一年中秋之夜、十多年過去了、又是一個中秋之夜)
c這是一條時間的線索。從一個聽不懂師傅飽經滄桑話語的孩童,到雙目失明、賣藝度日、熱愛音樂向往光明的盲藝人阿炳,再到又是中秋之夜,故地重游的盲人藝術家阿炳,泉聲依舊,景遇有別。
回頭看看第一段。(出示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