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導學案
樹木、藤蘿、碧草、野花、清泉,這是怎樣一幅美景啊,可是阿炳卻再也看不到了,他的眼前只有無盡的黑暗。
d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在這里傳遞了怎樣的信息呢?(阿炳創作音樂的艱辛)
那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你知道了嗎?(指名說)
本文記述了民間音樂家阿炳十幾年的時間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
三、深入讀文。
1、琴弦即心弦,琴聲即心聲。這首絕世之音《二泉映月》傾吐了阿炳怎樣的心聲?這支曲子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2、默讀課文,重點關注第五段,勾畫出文中描寫琴聲的詞語和反映心聲的句子,抄寫在題卡上。
反復讀讀這些詞句,你感受到了阿炳怎樣的心聲?
3、全班反饋。
重點處理:
a委婉連綿 升騰跌宕
這是音樂從開始到高潮發生的變化。樂曲旋律的變化反映了阿炳怎樣的心里變化呢?
出示:
委婉連綿的琴聲似乎是阿炳在贊嘆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再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傅,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
升騰跌宕的旋律以勢不可當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抒發了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向往。
b舒緩而起伏 恬靜而激蕩
這里使用了兩對看似矛盾的反義詞。你知道為什么嗎?
其實它表達了豐富的內涵,這恰恰表現了阿炳悲苦交織,恨怒共存的矛盾心理。更表現了他對音樂、對生活、對家鄉的愛。
有感情的朗讀句子。
教師小結:讀完課文,我們分明感受到,《二泉映月》不僅僅是一首曲子,它分明記錄的是阿炳苦難的人生經歷,是苦難造就了阿炳,使他成為一位偉大的音樂家,是愛,是對生命的愛,對音樂的愛,對家鄉的愛,讓他超越了人生的苦難。
【當堂檢測】
課文回顧。
這篇課文生動地介紹了盲人( )創作《 》的艱辛歷程,課題就是樂曲的( )。
按課文內容填空。
(1)月光似水,( ),但阿炳再也看不見了。只有那( )在他的耳畔。
(2)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 )的嘆息,( )的哭泣,( )的傾訴,( )的吶喊……
(3) 阿炳用這動人心弦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那( ),他愛那( ),他愛那( )……
第二課時
【課前預習】
小組合作朗讀
和身邊的伙伴來一次合作學習,你讀一段給我聽,我讀一段給你聽。讀得不理想的地方,等他讀完后再給他提個建議。
【課堂探究】
1、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在中央音樂學院第一次聽《二泉映月》時淚流滿面地感慨說:“這種音樂只應該跪下去聽”。
小組討論:你同意小澤征爾的觀點嗎?為什么?
指名反饋。
預設:阿炳的音樂造詣值得一跪,這首曲子中凝結的愛恨情懷值得一跪,阿炳身上不屈不撓的與命運抗爭的精神值得一跪。
2、重點段落背誦。
課文的第五段是全文的重點段,請你根據提示練習背誦。
提示:
a心理動作描寫整體寫阿炳在月色和泉聲陪伴下抓起胡琴,傾吐心中情懷。(1至3句)
b《二泉映月》序曲的韻味特點。(4至8句)
c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意圖。(9句)
【當堂檢測】
分層試背第五段。(比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