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設計作業 自己讀懂課文——《兒童詩兩首》導讀
【我的微博】
各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是自學課文。如何培養自學能力?本次“導讀”嘗試“作業指導法”,即根據課前“導語”提示指導自行“設計作業”,然后根據“作業”閱讀課文,在“作業”交流過程中檢查閱讀效果。
【課文簡說】
本課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一首寫了兒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題目一樣,如水墨畫般勾勒了三個典型的兒童生活的剪影。
《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土地上,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向往。
《童年的水墨畫》,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了解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學習過程】
一、作業導入,比較閱讀
(一)“導語”導入,作業設計
【導語】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幢憬。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下面的兒童詩,交流讀后的感受。如果有興趣,你也可以試著寫首詩。(p39)
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交流
(1)第一首詩的作者寫了哪些幻想?
(2)第二首詩的作者寫了哪幾幅畫?
3、試寫一首兒童詩
(二)比較閱讀
1、讀題思考:什么是兒童詩?一共有四首,怎么是兩首?
兒童詩,兒童寫,為兒童,寫兒童(有童趣)。
2、比較
(1)《我想》是一首詩歌,《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
注意其中的區別:組詩有小標題;每一節詩歌寫的是不同的內容……
(2)《我想》是押韻的,《童年的水墨畫》不押韻。
朗讀這兩首詩,體會押韻和不押韻的區別,了解兒童詩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
(3)《我想》描寫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畫》描寫的是童年的生活學習場景。
二、比較朗讀,理解詩歌
根據自行設計的作業讀課文。
作業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作業2:交流感受
①說說《我想》作者有哪些美好的幻想(愿望)?(簡要概括)
[《課練》3(1)]
《我想》作者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
②說說《童年的水墨畫》描寫了幾幅畫(學習生活場景)?
三個學習生活場景:在街頭看書;在溪邊釣魚;在江上游泳
③朗讀詩歌,體會描寫的愿望和場景
(4)《我想》,幻想奇特;《童年的水墨畫》,詩如畫,敘事生動、形象。
三、感情朗讀,體會意境
1、學習《我想》
(1)朗讀詩歌,想象體會“我”的愿望。
①朗讀詩歌,說說“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個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誦讀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個怎樣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牽著萬縷陽光”是怎樣的感覺?“成為柳絮和蒲公英,飛呀,飛”是怎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