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禮貌公開課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感受課文中人物形象,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講文明懂禮貌的必要,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和諧,社會生活更美好。養成以禮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在生活中做一個懂禮貌的人。
3.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了解文章的寫作格式,積累寫作經驗。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懂得禮貌待人,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話題
1.剛才同學們和老師在課前問候的時候,不僅面帶微笑,而且相互鞠躬了,這就是一種禮貌,也是一種美德。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談禮貌”(齊讀課題) 二、解讀古訓,明白觀點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被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她有句古訓:(出示古訓)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
(1) 請同學們把這句古訓自由地大聲讀一讀,把它記在心里。 (2)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請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書中就有它的解釋,看誰先找到。
(3)(出示解釋)你說的真好,我們一起來理解一下。(齊讀) 有道德的人待人應該彬彬有禮,不能態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遜。 2.那么,作者引用這句古訓,是想表明什么觀點呢? 這就是作者的觀點,一起讀一讀。(出示觀點)
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板書:提出觀點:禮貌待人 使用禮貌語言)
3.為了使自己的觀點更有說服力,作者還列舉了幾個例子。請同學們快速瀏覽2-4自然段,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相機板書:舉例論證:問路 乘車 理發) 三、研讀事例,懂得道理
1.過渡:下面,請同學輕聲讀第2自然段,體會人物特點,注意抓住人物的態度、語言、動作來體會。
(1)《說岳全傳》中最主要的一個人物是誰?通過朗讀,你體會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岳飛——彬彬有禮)
①你具體從哪里看出岳飛的彬彬有禮?
他先離鐙下馬,然后上前施禮:“請問老丈,方才可曾見一個騎
黑馬的?他往哪條路上去了?”
是啊,下馬表示對人尊敬。想當初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在離諸葛亮家還有半里多地時就下馬步行了。
②誰想來做一回彬彬有禮的岳飛呢?我們一起來。
③當老者看到岳飛禮貌待人,使用了禮貌語言,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是啊,這就是所謂的“禮到人心暖”。)
(2)那么同學們想一想,作者為什么還要寫牛皋這個人物呢? (牛皋特別無理,作者通過對比的手法,強調說明禮貌的重要性。) ①牛皋的無理是從哪里體現出來的?誰能把牛皋的無理表現出來? (他在馬上吼道:“呔,老頭兒!爺問你,小校場往哪去?”) ②如果我是這位老者,一定不告訴你,事實證明,他問到路了嗎?
(3)是啊,他們的態度不同,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結果。當我們有求于人時,應該有禮貌,因為——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出示)
①現在誰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
①說的真好,禮貌待人的好處就在這里,我們一起讀好它。 (4)學完了第一個故事,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它的表達方法。(正反對比、通過一個故事歸納出一個道理)
(5)是的,作者將故事與道理緊密結合,很有說服力,F在我們來回顧一下剛才的學習方法。(出示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