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禮貌公開課 教學設計
4.下面我們按照這樣的學法,自學第二、三兩個小故事。 師巡視指導:不動筆墨不讀書。
5.過渡:許多同學很會學習,既能繪聲繪色地讀書,又作了認真的批注。下面我們先交流第二個故事:乘車
(1)請一、二組同學把這個故事讀一讀。
(2)我想評價:女青年和小學生的態度如何?說說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誰能通過自己的朗讀把他們的禮貌表現出來)
女青年回過頭來看了看,小朋友連忙抬起腳說:“對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臟了。”女青年微笑著說:“沒關系。”
(3)設想一下,如果兩人不講禮貌,那情景會怎樣?可見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多么重要啊。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 (5)是啊,當我們無意犯錯時,要主動道歉,因為——男同學 當我們被無意侵犯時,要懂得原諒,因為——女同學 (6)這段文字的寫作方法你發現了嗎?(通過一個故事歸納出一個道理)你懂得對比觀察了。
6.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周總理對于禮貌又有怎樣的詮釋呢? (1)請三、四組同學來讀一讀。
(2)周總理是誰?故事中告訴我們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抓住“安慰”“幸虧”和三個"您"體會)周總理不愧是國家總理,他真是一個有禮貌,又有修養的人。
(3)那么朱師傅在這前后又有什么反應呢?(由深感不安到深受感動) 那你知道作者為什么還要描寫朱師傅的心理變化嗎? (其實也是從一個側面表現了周總理的道德修養)
你看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作用可真大呀,它把這次的意外輕而易舉的解決了。 (4)難怪作者?
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四、回歸全文 ,感知寫法
1.學了這三個故事,想一想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先交流不同點:古——今、小孩——大人、百姓——總理
作者選取事例的時候考慮真周到,選擇了典型事例,這樣就使得文章更有說服力。(板書“典型事例”)如果我們以后寫這類文章的話,就要注意選取典型事例。
(2)相同點:都是通過一個故事歸納出一個道理。
2.也就是這三段文字的表達方法是一樣。(出示道理)我們一起來把這三個道理讀一讀。你看,禮貌待人的好處真多,現在這個練習你會嗎?(出示填空)
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可以( ),可以( ),可以( )„„課內課外的都要
3.說的真好,難怪作者在最后會這樣說——(師板書:總結歸納:和諧 美好)
4.你看,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多么重要。其實作者說了這么多,就是為了讓我們做到“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五、拓展延伸,掌握寫法
1. 除了書上的這一句古訓,古今中外,還有很多人對禮貌有著經典的言論,相信大家收集了不少,誰來交流一下?
2.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我們一起來記一記。 好言一句暖三冬,惡語一句六月寒。
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歌德 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
3. 老師相信,你平時一定也看到過其他講禮貌的故事,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事例也不少,誰來跟我們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