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學寫 寫中促讀——《金錢的魔力》(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41—144頁。
【教材分析】
《金錢的魔力》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七組第二十四課。學習本組課文,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并在習作中學習應用。在本學期的語文學習中,學生在結識了不少作家筆下具有鮮明特點的人——顧全大局的藺相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在咆哮的洪水中舍小家顧大家的黨支部書記,在長征路上為照顧小戰士而餓死的老班長……本組教材以“作家筆下的人”為專題編排的,既是低中年級和本學期關于寫人文章的銜接,又讓學生的語文能力在繼承中得以系統性的發展。
本文選自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馬克•吐溫之名作《百萬英鎊》,文學藝術如此有特色,描寫如此細致!課文講述了“我”到裁縫鋪買衣服時,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張百萬英鎊的大鈔,又倍受關照的故事。文章采用前后內容對比的方法,通過描寫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變化來刻畫了小市民以錢取人、金錢之上的丑態。
【學情分析】
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曾閱讀過大量的以寫人為主的文章,也寫過這類習作,已經積累了這方面的讀寫經驗,但這些讀寫的經驗仍要進一步的提升。以此為基礎,教者要以本組課文為契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并在習作中學習運用。學習本課文,按照“學生自學、師生討論”兩個環節來組織,注重將學生已有的關于“寫人”的讀寫經驗與本文的學習有機結合,以課文對“托德”描寫的語言文字為依據,從人和事件的具體材料出發,對“托德”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理解和評價,并從這些語言材料中得出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在習作中加以運用,達到“讀中學寫”的效果。
【設計理念】
1、基于課文篇幅較長的特點,采用重點段落突破法。課文第二自然段生動具體地對“拖德”進行語言描寫,以突出人物“唯利是圖、傲慢無禮”的特點。在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方式,以自由讀、范讀、品讀、延伸拓展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體會文章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積累語言、誘導學生把語言還原于“生活”之中。
2、“延伸資料再讀,入情入境時練筆”。在細讀第二自然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引入小說《百萬英鎊》中的一段描述,在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并產生表達欲望的基礎上,設計課堂小練筆,實現由“生活”到“語言”的轉換,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
3、 “細讀課文,修改練筆”。在學生練筆的基礎上,再順勢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六自然段,體會經典名作中的人物神態描寫的神奇,感受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的寫作特色。了解作者通過人物語言、神態的前后對比,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修改小練筆,提升寫的質量。
【教學目標】
1、把握托德的性格特點。
2、了解作者通過人物語言、神態的前后對比,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激發學生閱讀外國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根據課文內容了解托德性格特點,體會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并學會運用于寫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