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集體備課
一、單元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仍然采用“主題式”的單元編排方式。本單元的主題是“感受自然”,教材圍繞這一主題安排了4篇寫景散文,《山中訪友》和《草蟲的村落》是精讀課文,課文后面編有思考練習。《山雨》和《索溪峪的“野”》是略讀課文,課文前編有閱讀提示。它們為我們提供許多關鍵的信息,教學時我們要注意運用好。另外, “單元導讀”,簡要說明教材的組成,提示學習的方法,使我們對整組教材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在教學中我們也不可忽視。
本單元四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來描述對大自然的愛,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就是本單元在人文內涵方面的目標。
除了主題相同,四篇課文在表達上也有一個共同點:作者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無窮的魅力。《山中訪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與我訴說心聲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聯想把雨景描繪成一場音樂會。《草蟲的村落》以獨特的描述、豐富的想象賦予小甲蟲以生命、美麗與智慧。《索溪峪的“野”》,用生動的語言讓讀者感覺身臨其境。所以,學習“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是本單元的讀寫訓練點,同時也是本冊的一個學習重點。
基于以上情況和五年級學生的學情確定如下單元學習目標,我就不讀了。
課時安排
精讀課文各2課時,略讀課文各1課時,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各2課時。
1.山中訪友
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想象力豐富、充滿童心的寫景抒情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并且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熱切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內容比較簡單、淺顯,對景物的描寫繁多和零散,逐一分析就會顯得凌亂,還會導致學生思路支離破碎。所以我認為在處理本課時應盡量注意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與課文充分接觸,在細致地體味課文的同時產生個性化理解。
教學目標有這些,我就不讀了。
教學的重難點是感受作者對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揭題
首先,出示單元導語,請大家自讀,看看能從中獲得哪些信息。
交流之后讓學生明白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方法。
二、檢查預習
第一組詞語是本課的二類字,第二組是兩個多音字,第三組是本課出現的四字詞語。
檢查鞏固之后,根據學生預習情況有重點的指導寫字。在這里我預設的是“悠和津”字,提醒學生“悠”字上面中間豎要短,下面心字要扁寬。“津”字右邊橫畫較多,注意長短變化。老師們教學時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有針對選擇生字進行指導。
三、概括課文內容
1.作者到山里拜訪了哪些朋友?
學生交流之后總結出,作者按順序拜訪了:古橋-樹林(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云雀-落花-落葉-石頭-雷陣雨這些老朋友。
你能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學生回答,方法指導:寫景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覽順序來總結課文主要內容是一種很實用的方法。
2.簡單解題:其實作者就是進山看景,可他為什么說是山中訪友?生交流
你覺得這個課題怎么樣?生交流
師總結:把山中的一切都當做了人來寫,用朋友稱呼山中的景物,表現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與它們的親近,運用擬人的手法把景物寫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