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集體備課
學生交流之后總結作者的奇特想象將草蟲的世界完美的展現出來。
(2)課件出示第五自然段,(黑體字部分是作者所見,紅體字是作者所想)去掉紅體字可以嗎?學生自讀,交流。
總結:豐富的想象讓文章更生動、更有感染力。
3.借文中“我還看見了許多許多……”來激發學生練筆。
師:孩子們,讓我們也化身為小蟲,到草蟲的村落里散散步吧。來,閉上眼睛,開始我們的奇異之旅。
學生閉眼伴隨著音樂想像。
師:小蟲子,你們跟隨著誰,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奇妙的事呢?把你們的發現寫下來吧,
3.交流練筆
五、小結
1.學生交流:草蟲的村落就是
2.教師小結:草蟲的村落如此妙趣橫生,難怪作者——
學生接讀課文第10、11三個自然段。
4.索溪峪的“野”
教材分析
本課通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贊頌了索溪峪天然純樸野性的美,表達了作者暢游其間無比愉快的心情。訓練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文章緊緊圍繞題目展開敘述和描寫。首先把走進張家界索溪峪的整體感受概括為一個“野”字;接著,分別描寫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動物的野、游人的野;最后,作者說由于索溪峪的天然野性蕩滌胸懷,使自己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和清爽。
文章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一是充分用用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二是在謀篇布局時,采用先概括后具體描寫的方法,在概括的介紹索溪峪野的特點后,分山水動物游人四個方面進行具體描寫。
這篇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有這些,
教學重難點是通過體悟關鍵句段,讓學生感受索溪峪的野,從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1.學生搜集張家界、黃山、泰山、廬山、桂林的文字圖片資料,并評論眾山不同之處。
2.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名山大川的資料
2各種形式檢查詞語讀音。
3.概括課文內容。
提示學生用抓重點句法來總結課文主要內容,如有困難,指導學生畫出2——5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并由此總結先概括再具體的寫作方法。
3.簡單解題
(1)“野”在你心中是怎樣的一種形象?在這里它是什么意思?學生討論,明白在此“野”是指:不經人工雕琢、一切順其自然返璞歸真。
這是在閱讀提示中的一個問題,學生討論完全可以解決。
(2)引號
師:既然“野”在此是褒義,為何它上面加了引號?引號有以下三種用法,你認為在題目中它是那種作用?學生判斷選擇。
師總結:在題目中作者加了引號是為了著重指出這“野”的特點。
二、交流話題
1.帶上“野”字走進你最欣賞的景點,找到最令你感動、讓你難忘的鏡頭畫下來,反復自由讀,并在旁邊寫寫感受。
2.學生交流。
三、品味“野”
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重點指導品味動物的“野”和山的“野”
1.動物“野”
(1)課件出示“猴子撒尿”片段的描寫。指名讀。
(2)說說這只猴子給你的印象,作者用了哪個詞來形容它?(調皮)
(3)作者原文是這樣寫的“那只調皮的家伙”,可是課本的編者將它改成了這樣“那個調皮的小家伙”這樣的改動有必要嗎?生談自己的看法,注意引導學生關注人與動物的關系。
(4)山上的野物這么多為什么不選孔雀開屏、長頸鹿散步?而選擇猴子撒尿這樣一個不太文雅的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