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 綜合資料
5、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要在教學中得到落實:
在學生初步了解了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教師要適時總結和指引,如本文,教師可作如下總結和指引:本文是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編的,《史記》是我國古代一部很有價值的歷史著作,其中,成功地描寫了眾多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物,敘述了許多曲折生動、引人入勝的故事(組織學生閱讀文后“資料袋”),同學們今后去讀一讀原著,若現在有興趣,可聽人講講其中的故事。
6、本課的生字較多,要求認識的字中,有些字不常見,容易讀錯,如“諾”應讀“nuò”,不讀“ruò”;“卿”應讀“ qīng”,不讀“ jī”,要幫助學生讀正確。要求會寫的字中,“璧”“瑟”二字,學生不容易寫勻稱,教師要重點示范。課文是根據原著改編的,其中的有些詞句與現代的表達有些差異,教學時,應啟發學生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詞典自行解決,個別較生僻的,教師略加指點。學生懂得這些詞、句的基本意思,不影響學生把握主要內容即可。另外,課文中有許多學生應該讀寫的成語,教師要注意結合課文幫助學生理解意思,正確讀寫,積累運用。
7、課后安排了4道思考練習題,第1題提出了朗讀和感受人物形象的要求,第2題提出了理解故事情節的要求,第3題提示了閱讀討論的方法,第4題是要求抄寫喜歡的詞語和句子。這些思考練習題,教師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相機落實。課后還安排了“選做題”和“資料袋”,主要是供教學拓展用!百Y料袋”可讓學生讀一讀,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對《史記》的初步認識。
《將相和》重點難點
《將相和》這篇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主線,通過三個相對獨立而又緊密聯系的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失和到和好的過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關系錯綜復雜。因此,“理解三個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就成了本文教學的重點、難點。
一、查閱資料,了解背景
《將相和》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因年代久遠,內在聯系復雜,課前可先讓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初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及人物的情況,并做到適當摘錄,以豐富學生知識,為學文作好鋪墊。學生掌握了第一手資料,教師可給他們創設一個展示、交流的機會,在課前幾分鐘里,讓學生各抒己見,使學生獲取多方面的知識信息,這樣,既為順利地讀懂課文打下了基礎,又培養了學生主動查閱資料的好習慣。
二、理清脈絡,分清因果
1、初讀感知,設疑激趣:
遵照大綱中閱讀教學要從整體入手的原則,通讀全文,在讀準、讀通的前提下,預習,帶問題默讀全文,邊讀邊思考,最后通過討論,初步理出故事的來龍去脈,即前兩個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個故事是事情的結果。
2、分清因果,突破重點:
《將相和》一文篇幅較長,三個故事的處理不能平均用力?梢灾攸c段“完璧歸趙”為主,并滲透一定的學習方法或思路,然后發揮群體優勢,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自學后兩個故事。
三、品讀欣賞,領悟方法
領會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課文中心的,從中學習表達方法。如《將相和》一文,作者構思巧妙,雖然因果關系錯綜復雜,但卻表達得非常清晰。為了讓學生加深認識,可設問:這三個故事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么?另外,作者在寫人物特點方面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動作來表現其性格特點,這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烧页鲇嘘P句段品讀、體會、欣賞。也可以讓學生談體會:你認為課文哪些地方寫得好?讓其各抒己見,說明理由。如:前兩個故事中幾次用到“只好”“只得”這兩個詞語,可抓住它們來深究事情的前因后果,在事情的因果關系中體會出藺相如的智與勇,從中品析出作者用詞之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