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3)指讀第4自然段,上自先秦時代,下至唐、宋、元、明、清,同學們猜猜經歷了多少年?(2400年)這么長的時間珍藏的歷史文物、名人字畫、奇珍異寶都收在圓明園中,所以說: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出示多媒體課件看奇珍異寶的圖片,指導學生讀出自豪之情。)(任何視覺上的觸摸產生的效果都遠勝于文字的表述,因為它能更直接地將讀者或觀眾帶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讀者或觀眾產生共鳴。課件中圖景的直觀再現更利于學生感受毀滅前圓明園的美麗、還能幫助他們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詞語,如“金碧輝煌”、“西洋景觀”“奇珍異寶‘等,這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化語言。而一次次的朗讀,讓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升華。)
(4)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得到了這樣的收獲,“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用“是…也是…”變成一句話。“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也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4、那么,現在就請同學們回過頭來,我們走近圓明園,感受這博物館、藝術館,這瑰寶、這精華,請問,這圓明園里擁有的究竟是什么?透過你所看到的,跳出你所感受到的,最后我們可以濃縮成一個詞,擁有的究竟是什么?(讓學生在課文的第一段中找)
5、原來,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圓明園中所擁有的是文化,擁有的是祖國的文化,還是世界的文化,圓明園的價值我們才說它是不可估量的。然而,這不可估量的文化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那是因為,齊讀第5自然段。
(1)統統掠走是什么意思?
(2)出示兩份資料:
為了奪取財寶,英法聯軍從四面八方沖進圓明園,有的搬走景泰藍瓷器,有的搶走繡花長袍,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寶的掛鐘,有的背副大口袋,裝滿了各種各樣的珠寶,有的在寬大的口袋里裝滿了金條和金葉,有的身纏著織棉綢緞,有的帽子里放滿了紅蘭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
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外,被他們糟蹋的東西更是不計其數,房子里的綢緞、衣服扔了一地,人走進屋里,可超過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家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砸碎鏡子,另一些人兇狠的向大燭臺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的慘不忍睹。(出示文字圖片資料,讓學生更直接的體會到圓明園文物價值的不可估量,從而更加深對英法聯軍的憤恨。)
(3)讀了這兩份資料,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把這種感受帶到文中讀,出示“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指導讀出氣憤、惋惜之情。
(4)觀看火燒圓明園的影片。(了解在朗讀中體會到侵略者的殘暴和野蠻,學生在思想上強烈震動,迅速投入到一種與課文內同相對應的激昂悲憤的情緒中,激發學生對侵略者的憤慨,點燃學生愛國的熱情。)
6、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從此圓明園沒有了……(學生邊說,老師邊板書“沒有了……也沒有了……”)一句話,這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化做了一片灰燼,圓明園什么都沒有了,圓明園徹底的毀滅了,圓明園毀滅的究竟是什么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