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表格式
教 學 設 計
課 題 9 鯨
教學目標1、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經驗、胎生、特征、壽命”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了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4、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明白鯨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
整理與修改
教
學
過
程
設計第一課時一、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們就隨著作者的介紹去認識一種動物。請看錄像,提問: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板書課題“鯨”。)
3、你們知道它為什么叫“鯨”而不叫“鯨魚”呢?看上去明明是魚,怎么又不叫魚呢?你們想知道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解這個謎。
二、自由朗讀,自主學習
1、按要求自讀、自學: 讀課文,要求正確、通順;生字會讀、會認、會寫;理解字義、詞義,不會的查字典;想一想課文的大意;提出不懂的問題。
2、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有待探討。 (教師巡視點撥,根據需要可出示學生所需資料。各小組歸納整合不懂的問題。)
3、全班交流自學所得:
⑴生字的讀音及書寫:(“肺”的右半部不要寫成“市”)
⑵聯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詞語:
垂直、捕獲、寬敞、傾斜、適應、比較、胎生哺乳動物、鰭、吞進。
⑶朗讀課文:(師生探討某些句段的讀法。)
⑷ 整體感知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鯨的形體、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 (可以用詞語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4、各小組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教師小結,完成作業
自主讀課文,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聽寫本課生詞,同桌互相批改,錯的訂正一遍。
2、指名說一說本課大意后,引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就用自學的方式來了解鯨的形體、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
二、自學、小組交流、全班探討,突破重難點
1、自學,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自學提示:
⑴ 課文從哪幾方面講鯨的特點的?具體說說每一方面的內容,可用結構圖表示。
⑵ 作者為了說明鯨的某一特點,用了怎樣的方法,用什么好處?
① 鯨的特點:形體大:兩千──十六萬公斤。
② 進化過程:“陸地”──“淺海”──“海洋”。
③ 種類: 須鯨、齒鯨。
④ 生活習性: 食物、呼吸、睡覺、繁殖。
2、把你最感興趣的一個方面和小組同學交流。
3、全班探討,突破重難點:
⑴探討一:鯨的形體很大
①從哪里可以看出鯨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