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自己的故事,走進學生的心靈——口語交際·習作六反思
這個單元作文的主題是:父母的愛。在生活中,有沒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時候?要求通過這次習作,借機與他們交流、溝通。不論寫什么,都要敞開心扉,寫出你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在 “口語交際”的時候,我們一起來閱讀了三個故事,這些故事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親切得就像自己的影子,因而他們很感興趣,閱讀得很認真。然而在談自己認識的時候,對第二個例子中父親的做法有了不同的觀點。有些同學可能平時受到的教誨就是:打就是愛,因而他們想告訴老師他們覺得這樣嚴格的愛是必需的(這句話也許并非發自肺腑),另一些同學認為父親這樣做是不對的,會讓小孩變得膽小,更加地懼怕考試,還有一些同學總結得更全面。利用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觀,在作文中才能不偏離軌道。
但是尷尬的一幕出現了,同學們在談對例子的認識時滔滔不絕,但是輪到講自己的故事時卻沒人愿意站起來,剛剛炒熱的氣氛嗖地又冷下去了。我決定站出來力挽狂瀾。“不如讓老師來講講我自己的故事吧!”語音剛落,我看到了41雙發光的眼睛,學生對老師的故事最有興趣。“我的爸爸是個不善言詞的人,以前我總認為他很……”教室出奇的安靜,我都不想停下來了,但見好就收,“還是讓同學們來談談吧!”話語權又交還給了他們。因為有我的引導,很多同學將手高高地舉了起來。王施儒說他的爸爸就像例三中的那位父親,有一次,他和哥哥趁著爸爸出門將電腦的主機拆下來想自己修理,沒想到被剛出門又轉身回來的爸爸撞個正著,本來他等著爸爸的數落,可沒想到得到的卻是爸爸的包容與信任;梁曉琪說的是前一天晚上發生的事,她覺得爸爸很不理解她,不能從她的角度想問題;王璐說不喜歡爸爸老將她與別人做比較……很多同學想說最后都沒有時間了,于是我說:“那你們就將這些話訴諸筆端吧。”迎來的是刷刷的寫字聲。
課后,還有兩個學生找到我,跟我聊他們的苦惱,我鼓勵他們將這些話說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我說這樣以后你們的關系肯定會更加和諧。將學生當成朋友一樣真誠地訴說,才能獲得他們的信任,他們才能寫出真正有血有肉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