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邊餃子》導學案
1.默讀課文4~8自然段,想想我耍了什么花招?
2.反饋交流。
(1)她不知道我耍了一個小小的花招兒:用糖餡兒包了一個花邊餃子。
我為什么耍這個花招?(聯系上文理解——媽媽一輩子最愛吃的是餃子。每逢包餃子的時候;媽媽最為得意,而且這種花邊餃子是媽媽教會我包的。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媽媽對餃子的特殊感情。)
(3)“每逢見我拎回肉餡兒,媽媽就立刻系上圍裙,先去和面,再來調餡兒,絕不讓其他人沾手。那麻利勁兒,那精神勁兒,又像回到了她年輕的時候。”(她年輕的時候是什么樣?聯系第2自然段體會。)
(4)媽媽的花招給我的童年帶來了樂趣,那我的花招給媽媽帶來的是什么?(快樂、驚喜)你能從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引領學生從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來體會,如:媽媽連連搖頭笑著說:“這么一堆餃子,哪兒能那么巧就讓我吃著這個餃子呢?”等句子。)從這個糖餡兒的花邊餃子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兒子對母親濃濃的愛)
分角色朗讀生日這天的對話,我們一起來感受“我”對母親的愛。
[還是從“花招”入手,通過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來感受花邊餃子給母親帶來的無比驚喜,引領學生體驗我利用媽媽教會我包的花邊餃子報答了無私的母愛,再次認識文中的“花邊餃子”的內涵:愛的象征。]
三、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默讀全文,然后出示句子:
(1)花邊餃子給我們的童年帶來樂趣,我們卻不知道媽媽是耍了個小小的花招兒:她把肉餡兒的餃子都捏上了花邊,讓我和弟弟連看帶玩兒地吞進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餡兒的餃子。
(2)她不知道我也耍了一個小小的花招兒:把糖餡兒包到了花邊餃子里。
思考:這花邊餃子里到底包的是什么?(小結文章的表達方式:前后呼應、托物寄情。)
思考:媽媽教會的僅僅是包花邊餃子嗎?(小小花邊水餃,浸滿濃郁情思:艱苦歲月里的肉餡水餃,蘊涵著媽媽對兒子的體貼與疼愛;幸福時光中的糖餡水餃,傾注著赤子報恩的深情。作者采用對比手法,將相隔數十年的兩種水餃,用“情感”之線編織在文章中。沒有豪言壯語,但是最樸實的語言抒發了最真摯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學完了《花邊餃子》這篇課文,你們是不是有一種深深的感情在涌動呢?請你們以“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為題寫一段話說說你們的心聲吧!
附:板書設計
花邊餃子
↓
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