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教學設計表格式
教 學 設 計
課 題 口語交際·習作七
教學目標1.通過寫讀后感,提高閱讀和作文能力,增長見識,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
2.通過口語交際,培養學生初步的演講能力,增進學生對近代中國屈辱歷史的了解,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與愛國熱情,增強歷史責任感。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習作
教學時間4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
整理與修改
教
學
過
程
設計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課前布置:學生結合自己的習作和搜集的資料,擬定一個簡單的提綱。) 一、揭示演講活動的主題 1.回顧本單元課文,說說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揭示本次演講活動的主題: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二、讀題,了解題意 1.獨立審題,勾畫要求。 2.交流:說什么?怎么說? 三、指導演講 1.交流課前擬定的提綱,互相啟發,開啟思路。 2.完善提綱,分組試講。 3.各組推薦一人在班內進行交流,學生評議。 四、總結評議
第二課時:習作 一、閱讀提示,了解讀后感 1.學生自讀習作提示,勾畫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語句。 2.交流:什么是讀后感? 寫讀后感有什么作用? 小結:讀后感的基礎是“讀”,只有仔細地閱讀,認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讀出了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才能有感而發寫好讀后感。 3.點撥 二、賞析范文,學習寫法 1.自由閱讀范文《憤怒與妥協》,引導學生發現讀后感的寫法 2.歸納小結讀后感的一般寫法: 三、明確要求,開啟思路 1.獨立選材,盡量做到新穎。 2.學生互相說。 3.學生選好材料,獨立寫作。 四、自改互評,定稿謄抄 1.寫完后自己閱讀,修改。 2.學生分作文小組互評互改,根據同學指出的不足進行修改。 3.選擇典型作文,示范如何修改。 4.學生再次修改,定稿謄抄。
教學反思
教 學 設 計
課 題 回顧·拓展七
教學目標1.通過交流平臺,引導學生進行方法的小結,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積累詞匯,豐富語言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愛國主義思想的感悟。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積累詞匯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
整理與修改
教
學
過
程
設計一、交流平臺 1.讀題,了解要求。 2.討論:通過閱讀課文和搜集資料,你對舊中國所受的屈辱和新中國取得的成就有哪些了解? 獨立準備;分組交流。 3.交流:在資料的搜集和運用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獲? 引導學生從搜集、處理、運用等方面進行小結,注意點撥: ⑵學會建立自己的資料目錄。 ⑶養成定期整理資料的習慣。 ⑷從多種渠道獲取資料。 二、日積月累 1.自讀成語,讀準字音,了解這些成語的共同點。 2.同桌對讀,分組比賽,熟讀成誦。 3.任選一個成語為同學做講解。 4.勾畫出講解后仍不懂的成語,查詞典解決(家庭作業)。 5.拓展:嘗試說同類的其他成語。 三、展示臺 1.學習本組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暢談收獲,引導歸納出需要展示的項目。 以下活動可結合班隊會活動在平時進行:訪問老紅軍、抗日老戰士;參觀烈士陵園等。 2.根據學生具體的準備情況,課堂上可進行以下活動: 抗戰英雄故事會、手抄報評比等。 3.評選活動: 評選各項活動的能手;評出最有創意的活動小組;評出最佳作品,如手抄報。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