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課堂實錄
生:有!
師:你再接下去背。
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師:月兒彎彎照樓臺,樓高又怕摔下來。
(生大笑,說不是古詩,是老師胡編的!)
師:是古詩!這是京劇《望江亭》中的楊衙內做的詩!后面兩句是:“今天遇見張二嫂,給我送條大魚來。“楊衙內也是古人嘛!——你再背。(生笑聲不止)
[于老師自評:我是故意背楊衙內的歪詩的,不是為了別的,為了讓學生感到有意思。這種調侃,相信老師們也會接受。——至于學生,是肯定接受的,而且會長時間不忘的。課后,他們圍著我,說上我的課真有意思(我不是第一次在這個班上課了。)俗而不傷大雅,這是我“幽默”的底線。一旦學生喜歡老師,喜歡上我的課了,就成功了一大半。] 【我的隨感:看來于老師是將幽默進行到底了!這樣的氛圍學生怎么會不喜歡呢?】 生:……
師:他被我的歪理邪說搞得有些暈頭轉向,背不出了。剛才我也有點暈頭轉向,所以才憋出一首歪詩來的。說實話,這位同學很不簡單,大庭廣眾之下,應對得這么好。下面我們同學分兩部分,這一半當“舅舅”,那一半當“外甥”。來個比賽好嗎?(師把全班學生分成兩部分,比賽背詩。) (學生背誦踴躍。因為太快,記不下來。)
師:第一輪,“舅舅”敗了,因為沒接上茬兒。再給一分鐘時間準備,然后再比。
生:能不能背山水類的?
師:可以。
(兩部分學生爭相背山水詩,氣氛更活躍。因速度更快,也沒記下來。)
師:(發現一個學生背詩吐字不清。)請你到前面來,你雖然剛才吐字不太清晰,但是你會的詩很多,很活躍,你能不能認真背一首?
(學生認真地、有感情地背一著杜甫的《望岳》,博得大家的掌聲。)
師:這一輪比賽,不分上下,棋逢對手,平起平坐。同學們,如果說1、2兩段寫的是“眼中”的月,那么這一部分寫的是什么月?(板書:?月)
生:(異口同聲)詩中月!(師擦掉問號,在橫線上寫上“詩中”。)
師:如果眼中月只是看到的月亮的樣子,那么詩中月就融入了人的感情。眼中月是美的,詩中月更美。
[于老師自評:這兩句話是對一、二部分的概括。課后有老師說,于老師,您的語言很美,應了一句話:“腹有詩書氣自華。”我說,有些關鍵的話,比如對一、二部分概括的話,我是備課時就想好了的。] 【我的隨感:于老師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告訴我們:深入地鉆研教材,充分地備好課,這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 下面請同學讀課文后一部分,看看這一段又寫的什么。
(學生讀課文,然后進行交流。)
生:想中月。
生:幻中月。
師“為自己鼓掌吧。但是不要為了和上邊的一致,非說成三個字不可。這是寫的幻想中的月,或者說想象中的月。(板書:幻想中的月)
[于老師自評:眼中月,詩中月,幻想中的月,都是我和高林生琢磨出來的。] 【我的隨感:上好一堂課可真是不容易呀!名師備課要“琢磨”,我們呢?】
師:這一部分能讀好嗎?
生:能。 (學生練讀。)
師:先找個男同學來讀。
(學生朗讀,教師相機指導,尤其強調人說話時的語氣。)
師:同學們注意,“不假思索”為什么用“假”而不用“加”?
生:“假”是借用的意思,是不用大腦思考的意思。
師:對的。注意不要寫錯這個字。大家把這個詞書空一下。“假”和“加”讀音就不一樣,只要讀準了,就不會寫錯。再齊讀一下。(生齊讀“不假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