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草原》導學案設計(精選15篇)

《草原》導學案設計

發布時間:2023-01-27

《草原》導學案設計(精選15篇)

《草原》導學案設計 篇1

  一,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能聯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優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14個,理解課文中新詞的意思,摘錄課文中寫得美的句子,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二,學習重點:

  品讀優美語句,體會表達方法.

  三,學習難點

  聯系課文,說說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

  四,課前準備

  1.具有濃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語演唱).

  2.下載草原風光和民族風情的圖片,制作課件.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前置性學習提綱

  1,讀會本課二類字,會寫一類字.

  2,把課文讀正確,讀熟,說說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特色.

  3,了解老者的情況及作品.

  4,嘗試理解文中優美語句.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聽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多媒體課件展示草原的美麗風光和人土風情的畫片,請學生談談觀后的感受.(放課件,聽歌曲)

  聽了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著草原美麗的畫面,此時你有什么想法

  2,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板書課題)

  今天,讓我們隨著作家一起走進草原,齊讀課題.

  二,質疑問難,了解學情.

  過渡:在預習課文中,大家知道了這篇課文描寫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

  1,讀了文章題目,你想了解哪些內容 也可以把預習課文中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

  2,教師隨時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課件展示)

  三,自學課文,合作探究.

  1,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要注意一邊讀,一邊畫出重點的詞句,在課文的空白處,寫寫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教師相機指導.

  過渡:在自學的過程中,同學們特別認真,尤其是同學們能抓住重點的詞句,聯系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課前查找的資料,寫出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這種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2,小組同學自學交流,認識上達成共識后,待會匯報你們自學的的成果.教師深入到小組內,和同學一起交流探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于組織教學.

  四,激勵評價,賞讀涵詠.

  過渡:剛才老師參與了同學們小組的活動,每個同學參與合作的積極性特別高,很多同學還發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下面,我們請同學代表你們小組的同學,結合課文中的重點的詞句,談談你們的體會和理解認識.

  (一)研讀草原景色部分小組的同學,匯報學習的情況.

  1,結合課文中的重點的詞句,說說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么樣子的 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用書上的詞語或者自己概括詞語加以總結,請同學把這些詞板書在黑板上.〔你體會的很好,能否用書上的重點的詞語加以總結,把它板書在黑板上.學生參與板書課文中的重點的詞語.學生板書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錯別字.〕

  2,隨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展示課件),加深學生感悟,充分地表達自己對草原喜愛的思想感情.(聽了同學們談的對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來吧!放課件)

  3,鼓勵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的課文.

  過渡:這么迷人的景色,這么優美的語句,我們真的應該多讀讀.選擇本段中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讀進去.〔板書:景色美〕

  這段文字非常優美,讀著讀著,讓人仿佛置身于遼闊的大草原之中.說說你覺得哪些語句寫得美 (重點指導)

  "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1)詞語比較:"空氣是那么(清鮮,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賵D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藍天碧野,體會"清鮮""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讀,讀出 "清鮮""明朗"的草原的高遠遼闊的意境.

  (2)如果此時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會怎么做

  想象:作者會高歌一曲什么 誰愿意上來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圖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說一些四個字的表示"綠"的詞語來

  (郁郁蔥蔥,蒼翠欲滴……借機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1)演示"綠色渲染" "墨線勾勒".

  (2)圖片展示,感情朗讀,體會"柔美"的感覺.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請你學著這樣的說法,用上"既……又……既……又"說一句話.

  "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1)句子比較:

 、僭谶@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②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通過句子比較,引導學生體會這一句看似寫駿馬和大牛的,實際上是寫作者自己的感受

  因為作者被草原的美麗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圍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樣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對周圍環境會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

  4,有感情朗讀:從天到地,從小丘到羊群,到駿馬,大牛,草原的無限樂趣令人愉快,令人驚嘆,令人回味無窮.讓我們一起仔細品味,用心賞讀吧.

  5,熟讀成誦:多么優美的景色,多么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把這一切永遠印記在腦海之中吧,請同學們練習背誦第一段.

  6,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草原風光(圖片滾動).

  7,引導在圖片欣賞中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研讀老舍先生在訪問中被熱情招待的部分的小組同學匯報.

  過渡:同學們通過邊讀邊談體會的方法,我們感受到草原的美,讓我們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在訪問的過程中又什么的感受呢

  1,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文部分,放聲朗讀課文.

  2,指導學生交流理解課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

  (1)迎接遠客:學生先讀重點的語句談體會,然后看錄像,學生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出示課件,板書概括的詞語)

  教師小結: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熱情,隨后他們來到了蒙古包外

  (2)學生齊讀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熱情接待:先讓學生隨作者一起走進蒙古包,看看發生什么樣的事,(學生看錄像),再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談談為什么這樣讀課文.學生概括板書詞語)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華.

  1,如果自己是一位訪問團的成員,看到草原的美麗景色,又受到內蒙古人民的熱情款待,此時你有什么話要說 結合自己家鄉的情況,能不能對主人發出訪問我們家鄉的邀請

  (教師板書:人熱情)

  2,時間過得真快,在聯歡的歡聲笑語中,今天的訪問就要結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陽下,怎么舍得分別 作者感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理解句子的意思,齊讀.

  六,課內外結合:

  我們學習的課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見所聞,課下收集今天發生了巨大變化的草原資料或者圖片,準備在班上交流展評.

《草原》導學案設計 篇2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你們知道這首詩描寫了哪里的景色嗎?

  板書:

  16、草   原

  二、看圖說感受

  1、你們看,這就是美麗的大草原。

  播放草原的風光美圖──老師簡單解說。(并播放音樂短片《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2、草原給你怎樣的感覺?

  大、綠……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你們想知道我國的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嗎?

  2、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讀課文,看看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要求:

  邊讀邊畫出生字詞,注意把生字讀準。

  四、檢查自學情況

  1、那個同學有信心讀準生字詞?

 。ǔ鍪旧衷~)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板書: 

  景 美       人  美

  五、學習第一段,領略草原之美

  1、老舍先生初到內蒙古大草原,看到美麗的景色,還與內蒙古人民歡聚一堂,由衷寫下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痹娋洹

 。ǔ鍪揪渥油队埃

  2、課文哪一部分寫了草原的美景呢?誰想讀讀這一段?要求:

  邊聽讀邊畫出描寫草原的美的句子。

  3、自由讀:

  “那里的天比邊處的天……輕輕留入云際!

  4、在這段話里,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點來寫?按什么順序寫?

  板書:

  空氣…………(清   鮮)

  天

  天空…………(明   朗)

  小丘平地……(一碧千里)

  地

  羊群…………(白色的大花)

  5、小結:

  不愧是語言大師!老舍先生不但能按一定的順序寫出了自己初到草原所看到的景物特點,還用優美的文筆寫出了草原的美。你認為哪些句子寫的特別美?美在哪?

  6、小組交流、匯報(相機出示句子──品讀句子):

  “在天底下……并不茫茫。”

  理解“一碧千里”、“茫!薄

  “四面都有小丘……小丘也是綠的。”

  理解這個比喻句,這是“靜態”描寫。

  “羊群一會兒……白色的大花!

  理解這個比喻句,這是動態描寫。

  “那些小丘的線條……輕輕流入云際。”

  理解“翠色裕流”,“渲染”與“勾勒”的區別。

  7、小結:

  作者筆下光輝,一會兒把草原寫成一幅畫,一會兒把草原的“動”寫出來,動靜結合,真是如詩如畫,美不勝收。讓我們再讀讀這段話,加深體會草原之美。

  8、師生合作讀:

  師領讀:“在天底下”……并不茫茫!

  生跟讀:“四面都有……流入云際!

  9、過渡:

  草原這么美,難怪作者“想高歌一曲”,“又想低吟一首小詩”呢!知道為什么嗎?

  (抒發自己的情感:愉快、贊美……)

  10、導讀:

  誰愿意通過自己的朗讀,把作者的感情發揮出來呢?

  (課件)出示句子:

  “那里的天……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這種境界……低吟一首綺麗的小詩!

  11、過渡:

  草原這么美,真讓人陶醉其中,看!“在這種境界里……回味草原的無限樂趣!边@句話真的寫駿馬和大牛在回味嗎?

 。ɡ斫膺@個擬人句)

  12、小結:

  這種境界正是人們所說的景由心生,情境交融。草原這么美,多令人往!讓我們一同回味草原的美景吧!

  13、配樂朗讀第一段,加深體會草原之美。

  六、欣賞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草原這么美,何止是語言大師老舍先生要贊美草原,連著名歌聲蔣大為也要用自己優美的歌聲去抒發自己對草原的贊美之情呢!想聽嗎?

  播放樂曲。

  七、拓展

  1、聽到這么美的歌聲,老師也寫了一首贊美草原的詩呢!

  出示贊美草原的小詩:

  草 原

  草原,我夢中的草原。

  藍藍的天空朵朵白云,

  清風輕拂綠色的夢謠;

  陽光喚醒絢麗的花朵;

  雁兒歸,蝶兒舞

  千里碧波如畫卷。

  草原,我向往的草原。

  蒙古包里孕育勤勞善良的人們,

  小伙子策馬揚鞭顯英姿;

  姑娘們放聲高歌滿天涯;

  牛兒壯,羊兒肥

  牧民描繪幸福景。

  2、你們也想贊美草原嗎?用你們精彩的文筆贊美草原吧呢?

  八、作業

  抄生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美。

  九、板書設計

  16、草原

  景 美       人  美

  空氣…………(清   鮮)

  天

  天空…………(明   朗)

  小丘平地……(一碧千里)

  地

  羊群…………(白色的大花)

  授課時間:XX年11月10日    星期二         上午第1節  

《草原》導學案設計 篇3

  一、導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1、2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草原的美麗可愛,體會兄弟民族間的深厚情誼。

  4.展開想象,具體寫出“蒙汗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情景。

  二、導學重難點

  1、感受草原的美麗可愛,體會兄弟民族間的深厚情誼。

  2、積累優美詞句,體會它們的作用。

  三、導學過程之初涉課文,理清脈絡(學法指導:查找工具書或資料,第3題小組討論)

  1、朗讀課文,讀準下列詞語的字音,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渲染    勾勒    疾馳     迂回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襟飄帶舞

  2、讀課文,我想到了下列成語:(至少三個)。

  a.含“草”字的成語:                                   

  b.形容草原綠的成語:                                   

  c.形容草原大的成語:                                     

  d.形容熱鬧場面的成語:                                        

  e.形容朋友間深厚情誼的成語:                                

  3、 這篇文章按照                 順序,通過作者記述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                      ,先描寫了                 景色,再描寫                 場面,最后描寫了                 情形,贊美了草原                 ,歌頌了                 。

  四、導學過程之走進草原,欣賞風光(學法指導:有感情地朗讀1—2自然段,用“△”標出景物及印象;用橫線劃出比喻句,用波浪線劃出擬人句并想想這樣寫的作用)

  1、 我能用課文中的關鍵詞語概括草原的總體印象。

  空氣(           )、天空(            )、草原(            )。

  2、我摘抄的文中出現的比喻句和擬人句(至少三句),說說這些修辭手法的作用。

  a.                                                             

  b.                                                                  

  c.                                                                 

  3、我積累的描寫草原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寫出了草原怎么樣的特點?

  4、背誦課文1、2兩個自然段。

  五、導學過程之走近蒙古族,體驗人情美(學法指導:)

  1、本文一共五個自然段,作者以地點轉換為序,把事情與情感交織起來。我們可以從地點、事件、情感三個方面理清文章的結構:(照樣子補充完整)

  a、地點:初見草原     (       )     (       )      

  b、事件:賞美景       (       )     (       )        

  c、情感:愉快         (       )     (       )

  2、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蒙漢同胞情深意長的熱烈場面?用簡短的話概括一下。

  3、理解:“蒙汗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意思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六、課外延伸,拓展提高

  1、展開想象,寫出“蒙汗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情景。

  2、如果讓你當導游,你會怎樣向游客們介紹草原風光?列個簡要提綱。

  3、搜集老舍先生的資料,制作一份不超過150個字的作家卡片。

《草原》導學案設計 篇4

  一、說教材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了《草原》這篇訪問記。文章記敘了他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2.通過多讀以及聯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4.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及熱愛西部的情感。

  三、說重難點

  熟讀課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內容,體會蒙漢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是本課的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不僅一碧千里,而且生機勃勃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說過:人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我特制定本文的教法如下:

  1.誦讀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誦讀課文,從讀中學,從讀中悟,讓學生在讀書聲中理解課文內容,受到優美文字的熏陶。

  2.談話法:在教學過程中,多次采用談話法,讓學生自主討論,匯報自己的收獲。

  五、說學法

  新課程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的探索、研究性的學習。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指導:

  1.預習方法的指導:在預習中注重讓學生反復誦讀,領會文意,提出問題。

  2.思維方法的指導:教學中,通過分析,引導學生抓住字詞句的內在聯系,誘導學生學會思考問題。

  3.讀書方法的指導: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景物特點,品讀精彩語段。

  六、說教學過程:

  1.激趣揭題,通過我唱《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激發學生興趣,揭示出本課課題《草原》

  2.初讀課文感知美:小組長組織組員讀書,或齊讀,或個別讀,或二人讀。讀書形式由組長決定。聽讀過程中要完成三個任務:

  (1)糾正字音,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討論課文講了件什么事?

  (3)要互相質疑嘗試解疑.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彌補獨立學習的不足.

  3.自讀課文感悟美: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自己明白了什么?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3)師生交流:用簡練的語言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之后的感受.你是如何感受到蒙漢兩族人民的情誼很深?

  4.品讀體驗,走進美

  〈1〉走進“景色美”。

  a.草原景色美麗。那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才把草原的景色寫的如此美麗的呢?學生默讀,勾畫出語句找學生回答。

  b.生匯報:

 。1)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通過“高歌”一詞引導學生朗讀。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在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然后讓學生看畫面讀句子。

  (3)羊群一會上了小丘,一會又下來,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銹上了白色的大花.引導學生體會比喻句的妙處.

  (4)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也在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引導學生體會擬人句的妙處。

  〈2〉走進“人情美”

  a.草原的天很可愛,景色也很迷人,草原的人民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體現蒙古族同胞熱情好客的語句很多,用上面的學習方法,把體現蒙古族同胞熱情好客的語句畫出來,和同桌說說體會。

  b.學生匯報:

  (1)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抓住“飛”字換成“跑”字行嗎?引導學生讀出急切的語氣。

 。2)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體會蒙漢人民心靈相通。

 。3)干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體會蒙古人民熱情款待。

  〈3〉體會“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讓學生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4〉師小結:

  是啊,草原的美麗風光讓我們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更是我們深受感動,難以忘懷,這都是因為我們蒙漢民族是生活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我們各民族是互利互助,團結友愛的民族。

  〈5〉拓展延伸“書寫美”

  (1)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民族團結互助的事情還有很多你還知道哪些?

 。2)暢談收獲

 。3)寫作:假如你是一個隨行參觀的一個人話別之際,你也一定會邀請蒙族老鄉到你的家鄉去作客,你是如何向他們介紹家鄉的美景和風俗習慣?試著說一說,再寫下來。

  〈6〉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力求簡單完整,直觀形象,梗概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對課文的結構,表現的中心一目了然,不僅體現教材的重難點,而且有助于學生揣摩寫法。

《草原》導學案設計 篇5

  【教學目的】認識草原特點,提高認識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教學要求】

  1.學會字詞,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2.提高認識能力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段。

  【教學重點】認識草原特點,體會民族感情。

  【教學難點 】

  1.體會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體會第2—5段文字中所蘊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貫穿,保持作者感情的連續性。

  【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課文第1段;第二課時教學課文第2—5段。

  【課前準備】教學掛圖2幅。

  【教學步驟 】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9.草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談一下自己閱讀課文后的初步印象與體會。

  三、理清課文層次,劃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點,理解草原的天為什么比別處的天“更可愛”,體會作者激動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點,抓住“一碧千里”帶動全段的學習。

  3.體會作者感情。

  4.理解“駿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默讀思考:作者在去牧業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時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結合“灑脫”、“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

  2.理解“歡迎遠客”這層文字,結合“彩虹”“歡呼”句理解。體會主人的熱情好客。

  3.結合汽車“飛”與“走”的不同描寫,深入體會作者心情的激動。

  二、學習課文第3—5段。

  1.第三段:結合“熱乎乎”“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等語句,體會主人的熱情,客人的動情。

  2.第四段:結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們的表現,體會主人的熱情;結合“會心”等句,體會兩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結合主客表現,理解結尾詩句,深入體會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三、歸納全文,回到整體,揭示“民族大團結”的課文主題,體會寫作方法。

  四、布置作業 :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民族感情。

  2.寫一篇讀后感,談談學習體會。

  【板書設計 】:

  19.草原

  (張偉)

《草原》導學案設計 篇6

  同學們,明天我們將要一起隨老舍先生到我國北部的內蒙古大草原去領略一下天高云淡、牛羊成群的草原風光,去游覽前看看我們需要從《草原》這篇課文掌握哪些知識?

  ★學習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5個字。正確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了解西部的興趣。

  4、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自主預習展示

  一、課前預習:

  1、我會工整認真地書寫本課的詞語:

  2、我對作者的了解:

  3、收集有關于蒙古草原的資料。(地理位置、范圍、自然風光、民族風情等)

  4、通過對資料的搜集,談談你對草原的的印象。

  5、課文都通過哪些描寫把蒙古草原的印象現在讀者面前?

  6、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

  迂回:                                                             

  拘束:                                                           

  翠色欲流:                                                           

  6、我在課前預習時,還有如下問題:

 。

  ?

  碰碰直播間

  快到小組里,展示一下你的預習成果吧!

  1、在小組內抽查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一起讀讀課文

  2、說一說你搜集到的資料

  3、交流“自主預習”中的第4、5、6題,匯總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

《草原》導學案設計 篇7

  名師簡介

  支玉恒,男,1939年出生,河北張家口人,中學高級教-師。多年來致力于小學語文教學與研究工作。其教學以新、實、活、深、巧見長,課堂教學設計富有創意,風格清新獨特。巡回講學執教,深受好評。其教學錄像片獲全國獎,并由中國教育電視臺播放,在全國影響很大。教學著述頗豐,多篇論文獲全國或省級優秀、最佳獎!缎蕾p與評析》《琢玉》《“課標”教學新錄》《專玉恒閱讀教學方法集粹》等是近期出版的部分專著。

  【設計理念】

  有創造性地運作“整體——部分——整體”的閱讀教學基本思路,引導學生有創意地閱讀。以“讀說式”的課堂交流,培養學生“引經據典”地解讀課文、闡述見解的能力。注重學生的課堂語文實踐,多方面訓練學生的能力。

  [設計特色】

  景、情、理一體解讀,讀、思、說滾動推進。

  【教學流程】

  一、初讀課文,結合預習印象,對課文進行整體認知。

  學生各自朗讀課文后討論:1.草原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樣子?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在閱讀和影視中得到的知識漫談。

  2.本篇課文作者寫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況?(寫了兩方面的情況,一是風景很美,一是草原人民的熱情。)教師引導歸納,學生發言板書:風光美、人情美。3.課文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對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熱愛,歌頌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課文;2.請學生分析本段內部結構;3.抓住兩個抒情句的理解,以情感的體會帶動對全段的理解;4.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有情感地朗讀,使學生進一步人情人境。

  (教師的導讀應根據教材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處理。

  第一段,作者意在寫景抒情,教師就特別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情景交融”的情感體會;第二段作者是寫事抒情,教師則注意引導學生抓住情節中的重要部分——表達蒙族人民熱情豪爽和特殊風俗的語句——來體會“蒙漢情深”的中心。)

  三、整體認識課文第二部分的內容和層次。

  1.提問:從這一部分內容的整體上看,它主要寫的是什么內容?(這一段主要寫的是草原上蒙族人們的熱情豪放和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2.默讀這一部分課文,分析作者按什么順序寫了幾層意思,給每層意思概括出一個小標題。(這一部分課文,作者按參觀訪問活動的順序寫了四個自然段,各是一層意思,它們分別是:迎客、相見、款待和聯歡。)

  四、學習第二部分課文的各層意思。

  1.指導學習第一層意思(迎客)。(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勾畫:①作者的哪些描述表現了蒙族人民的熱情好客;②哪些描寫表現了蒙族人民特有民族風情和民族性格?(2)學生進一步默讀課文,繼續思考上述問題,然后討論發言,發言運用“讀說式”,就是在發言中把朗讀與發表個人見解結合起來,一邊引讀課文有關語句章節,一邊評述分析。(3)最后歸納本層的中心內容,概括成小標題的形式。

  在這一層中,蒙族人民的熱情豪爽和獨特風俗,主要表現在他們迎客的方式上。學生可圍繞此點進行讀說。作者在這里用一連串短語短句,生動地描述了蒙族朋友幾十里外馳馬帶路的情景。(板書:幾十里外,馳馬帶路)

  2.總結學習這一層課文的過程:讀思——勾畫——讀說——概括。

  3.依次學習第二部分課文的其他三層意思,運用在學習第一層時歸納的“讀思——勾畫——讀說——概括”的方法,讓學生獨立學習,然后逐段發表意見。(教師在討論過程中p-]步板書:語言不通,心意相通;敬酒唱歌,會心微笑;夕陽西照,談興正濃.)

  在“相見”一段中,需要注意的“也不知道是誰的手……”和“你說你的,我說我的……”這些句子;在“款待”一段中,要注意“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 “不管喝的是什么……”這些句子;在“聯歡”一段中,要注意最后兩句詩。對這些重點表達作者內心感受的語句,教師可視學生“讀說”的情況,設計輔助性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體會。最后一句詩“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各家理解略有分歧,有些理解是:“我們在這邊疆的草原上傾心交談,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偏西了,蒙漢兩族人民情誼濃厚真不忍心就這樣分別啊!”認為是作者一行戀戀不舍地告別了草原。我認為這句詩只是一種情感的表達,這里的“別”不是離開草原的“告別”“分別”,而是大家住宿休息的“暫別”。因為天色既已向晚,怎么可能驅車遠行離開呢?因此可能是留宿一夜。但雙方談興正濃,即使是今晚的暫時分別,明日還要相聚,雙方也不忍離去,可見情誼之深。

  (第二大段是采用默讀、思考、表達的方法,教師在這里運用了一種“讀說式”,讓學生把讀和說結合起來,既培養學生“引經據典”闡述個人見解的能力,又是一種特殊的口頭表達訓練。學生要把“引證地讀”“引證地說”結合得很好,確實需要在組織語言上下一番功夫。下了功夫就得到了錘煉。根據教材不同,寫法不同,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普遍應該遵循的規律,也是本課例教師教學設計的一個特色。在本教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朗讀、默讀、勾畫、思維、表達等各方面的基本功訓練,這對促進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五、總結課文。

  1.依據板書,講清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借景、借事抒發情感的寫作手法。(板書:寫景——抒情,寫事——抒情)

  2.歸納課文整體內容,并指出本課第一大段,寫了草原的風光美,第二大段寫了草原的人情美,把這兩部分聯系起來,作者實際上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濃筆重彩、有聲有色的草原風情畫。(板書:草原風情畫,并用箭頭連接有關內容)    。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完整的“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不論對全篇課文的認識還是對每一個大段、段中的每層,都是引導學生先從整體上形成一定的認識,然后再進行具體的學習,最后再從整體上進行更高層次的概括。這在各個教學步驟的實施過程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來。)

  【評點】

  語文課文是一個充滿了誘惑的“意義”世界,尋求“意義”是人的一種精神追求,是一種至高的境界。這就點明了語文課堂引導學生學會解讀“意義”,領悟人生,其功莫大焉。本案所展示的解讀引導藝術,據文而入境,因境而生情,由情而悟理,知理而養性,既反映了解讀的基本規律,又展現了教師的藝術造詣。戴震云: “凡學生始于離詞,中乎辨句,終乎聞道”,在本設計中既可見承傳,亦可見出新。

《草原》導學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感悟,感受草原自然風光,受到美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讀草原美麗景色的段落,并且能背下來。

  教學難點:理解意思較深的句子。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電視機、音響、光碟、兩片葉子等。

  教學時間: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板書課題

  1.激情導入。同學們,那遼闊的草原是個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賞嗎?(想)請讓我帶大家去領略草原那美麗的風光。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錄像,讓學生欣賞。

  2.板書課題。欣賞完了,草原留給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景色美麗,草原遼闊)作家老舍先生筆下所描繪的內蒙古草原又是怎樣的呢?帶著疑問,這節,我們一起來學習12.《草原》這篇課文,板書課題:草原

  二、整體感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

  1.同學們課前都做了充分的預習,初略地讀了課文,我可以向大家提個問題嗎?(可以)課題是草原,課文寫了草原什么呢?板:景色美麗 熱情好客。

  2.選擇喜歡的學習內容

  在“景色美麗”和“熱情好客”兩部分內容中,喜歡“景色美麗”這部分內容的同學請舉右手,喜歡“熱情好客”這部分內容的同學請舉左手。(看來呀,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現在,大家最想去感受哪部分內容呢?(景色美麗)為什么呢?我尊重大家的意愿,帶大家去感受這部分內容。

  三、自主、合作、探究“景色美麗”這部分內容

  1.自讀自找(不理解詞、句、其它問題) 合作、探究(不懂的問題) 相互評價。(以小組為單位)

  2 .各小組匯報學習情況,師生共議疑問。

 、傧茸屍渲幸粋小組匯報情況。小組中的同學找出哪些不懂的問題?解決了哪些問題?用什么方法解決的?還有不能解決問題嗎?其它組的哪位同學能幫助解決?誰能評一評回答的問題?

 、诔@組的同學所提出問題外,其它組同學還有問題嗎?誰來幫忙解決?誰能評價同學回答的問題?

  未能解決或解決不理想時,教師啟發、解疑,學生對“翠色欲流、勾勒、渲染”等詞理解不深刻,教學中采用“實物感悟法”(翠色欲流),操作演示法(勾勒、瀉染)加深對詞意思理解。

  學生提不到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如:a.一些難理解句子,弄清其意

  思。b.草原景色有什么特點?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表達作者什么感情?c.…… ,剛才大家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很好,解決了很多問題,面對景色如此美麗的草原,如果不進行細細品讀一番,去受到美的熏陶,實在遺憾!

  6.品讀佳句,體悟情感,培養語感

 、僮杂勺x“景色美麗”部分,劃出認為最美句子品讀。a.自己練讀。b.兩個同學互讀,看誰讀得最棒。

  ②各小組推一名讀得最好同學朗讀,學生評價,賞析。

 、鄢鍪菊J為最美句子,師生品讀,指導學生讀好句子,體會景色之美,從中受到美的感染。

  ④引讀“感受部分”:面對如此美境,難怪作者陶醉了,在這種境界……,在這境界……(教師引讀)。

  ⑤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著優美樂曲,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情景。

 、拶N出“景色美麗”這部分的思路,在音樂的渲染下,美美地讀一讀或背一背這部分內容,再次感受草原美麗的風光。

  四、知識拓寬

  1.展示搜集到有關草原的圖片、詩歌、歌曲……小組中交流、欣賞。

  2.設計廣告語。假如你是個導游,請設計出介紹內蒙古草原情況的廣告語。可借鑒課文中好詞、句,也可用具有磁性語言來介紹,看哪組同學最有創意,小組合作解決,選代表發言、評論。

  五、總結,再現草原美景

  同學們,雖然很多同學都沒有真正到內蒙古美麗的草原,但今天我們的心已經到過了,感受到了,讓我們再回過頭美美地聆聽那草原的贊歌,再次受到美的陶冶,來結束今天愉快的學習,好嗎?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錄像,學生邊聽邊欣賞。( 執教:周善慶 指導:鄒武林)

《草原》導學案設計 篇9

  一、說教材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了《草原》這篇訪問記。文章記敘了他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二、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通過自讀感悟,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弄清本文的思想內容。感受草原自然風光。

  2、技能目標:

  讓學生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漢蒙情深、品味積累優美的語言。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朗讀感悟,感受草原的自然風光,體會草原的美。

  2、教學難點:

  體會漢蒙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

  四、說教法與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說過:人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我通過抓住明線、緊扣暗線的做法,牢牢掣住“情”字這個關鍵,把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感情,升華民族精神的教育融為一體。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美景,動聽音樂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讀再現場景等多種形式,喚起了學生對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拓展思維,更深層次地體味美的意境,最終“水到渠成”,輕松地突破了難點,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并大膽鼓勵學生質疑,巧妙引導,資料鋪墊,將“蒙漢情”升華為“民族情”,進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實現整個教學目標。

  

  五、教具準備

  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那遼闊的草原是個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賞嗎?

  (想)讓我們一起去領略草原那美麗的風光。

  課件展示《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欣賞。

  學生談感受。

  是啊,看到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聽到蒙古族歌手渾厚、嘹亮的牧歌,老師的心和你們一樣,也飛向了那廣闊無垠、風景如畫的境界中,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跟隨作家老舍先生走進內蒙古草原,一起欣賞那里美麗的景色。

  板書課題:

  草原 

    2、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想象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談談自己的感受。

  3、質疑問難,自主、合作、探究:

 、拧∽x課文,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劃出來。

 、啤⌒〗M討論。

 、恰∪嘟涣鳎餐杏懶〗M未解決的問題:

 、佟∠茸屍渲幸粋小組匯報情況。小組中的同學找出哪些不懂的問題?解決了哪些問題?用什么方法解決的?還有不能解決問題嗎 ?其它組的哪位同學能幫助解決?誰能評一評回答的問題?

  ② 除這組的同學所提出問題外,其它組同學還有問題嗎?誰來幫忙解決?誰能評價同學回答的問題?

  

  4、品位賞析:

  ⑴ 老舍先生不愧為一代語言大師,他的語言那么優美,你喜歡第一段中的哪些句子?為什么?

 、啤〗涣鳎瑥男揶o方面分析。

 、恰∑纷x佳句,體悟情感,培養語感這么美的句子,我們應不應該多讀讀?

  ① 自由讀“景色美麗”部分,劃出認為最美句子品讀。

  a、自己練讀。

  b、兩個同學互讀,看誰讀得最棒。

  ② 各小組推一名讀得最好同學朗讀,學生評價,賞析。

 、邸〕鍪菊J為最美句子,師生品讀,指導學生讀好句子,體會景色之美,從中受到美的感染。

 、堋∫x“感受部分”:

  面對如此美境,難怪作者陶醉了,在這種境界……,在這境界……

  教師引讀。

  假如你來到了草原,你最想干什么?用“既……又……”說一句話。

 、荨⊥瑢W們閉上眼睛,聽著優美樂曲,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情景。

 、取〔菰奶炜漳敲疵,景色那么迷人。草原的人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崆楹每停

  ⑸ 找自己的好朋友交流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原的人民熱情好客?

  5、表演:

  分組表演蒙古同胞歡迎老舍先生一行人,體會蒙古族同胞的熱情好客,蒙漢人民之間的情誼深厚。

  6、拓展延伸:

  ⑴ 群馬疾馳,襟飄帶舞,盛情款待,盡情聯歡,讓主客忘了時間,忘了已夕陽西下,老舍先生低吟了一首詩“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啤〖偃缒闶窃L問團中的一員,在這離別之際,你想說些什么?

  7、總結,感受蒙漢情深:

  是啊,蒙漢情深!中國56個民族,緊緊團結在一起。下面讓我們一起手拉手,跟隨宋祖英老師唱一首大家最熟悉的歌曲《愛我中華》 。

《草原》導學案設計 篇10

  草原是地球生態系統的一種,分為熱帶草原、溫帶草原等多種類型,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植被類型。小編在此整理了《草原》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草原

 、僭谔斓紫,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②在這種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③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

 、苣切┬∏鸬木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葸@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⑥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咚拿娑加行∏穑降厥蔷G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草原》閱讀題目與答案:

  1.上文的句序已被打亂,請作調整。正確的順序為:【C】

  A.③⑥⑦①④⑤②

  B.③⑥①⑦④②⑤

  C.③⑥①⑦④⑤②

  2.“一碧千里”的“一”應取第【A】 種解釋。

  A.滿、全

  B.相同

  C.數詞

  D.專一

  3.“高歌一曲”中的“一”應取第【A】種解釋。

  A.滿、全

  B.相同

  C.數詞

  D.專一

  4.“一碧千里”描寫了【C】。

  A.綠的顏色

  B.綠的神態

  C.綠的范圍

  D.綠的廣漠

  5.“翠色欲流”描寫了【A】。

  A.綠的顏色

  B.綠的神態

  C.綠的范圍

  D.綠的廣漠

  6.這段文字在描述時,采用了【BC】的寫法。

  A.由近及遠

  B.由上到下

  C.由遠及近

《草原》導學案設計 篇11

  【教材說明】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四單元。

  【課堂實錄

  一、導入新課

  師:(出示圖畫)請同學們看這幅畫: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什么地方才有這樣的景色?

  生:草原!

  師: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第十二課《草原》(板書課題)

  請問你們的家有在內蒙古草原的嗎?

  生:(相互看)沒有!

  師:想了解草原嗎?

  生:想!(高興地說)

  師:在學習課文以前,請聽蒙古族歌手給我們帶來的嘹亮的草原牧歌,請大家結合圖畫欣賞。

 。úシ鸥枨睹利惖牟菰,我的家》)

  師:聽著這優美的歌聲,看到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我的心和你們一樣已飛到那遼闊無垠、風景如畫的境界中。如此迷人的草原風光,課文哪一部分作了詳細描繪?

  生:第一部分。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部分。

 。ǔ鍪拘『诎迳系慕虒W內容)

  二、研究學習

  師:請聽第一部分的課文錄音,在聽的時候,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中勾勒畫面,聽完后,告訴同學們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播放錄音)

  (學生微閉雙眼)

  生1:我好像看到了草原的天空,天空是那么明朗,又是那么可愛。(板書:天空、明朗、可愛)

  生2:我好像看到了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板書:地、一碧千里)

  生3:我好像看到了小丘。(板書:小丘)

  生4:我好像看到了羊群、大牛和駿馬。(板書:馬、牛、羊)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在聽的時候展開了想像的翅膀。翻開書,認真讀這一部分,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學生自讀,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生1:“勾勒”和“渲染”這兩個詞語我不理解?

 。ㄏ茸寣W生自己解決)

  生2:“勾勒”就是用線勾邊,“渲染”就是用顏色直接涂抹。

  師:上黑板演示一下。

  生2:到黑板上用粉筆演示:“勾勒”就是……“渲染”就是……

  生3:“一碧千里”什么意思?

  生4:一望無際都是碧綠的顏色。

  生5:“翠色欲流”是什么意思?

  生6:翠綠的顏色很濃,像是快要流下來。

  師:同學們讀得都非常認真,發現了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并通過查找工具書相互作了解答,掃清了閱讀中的“攔路虎”,這種學習方法很好。

  現在同學們比賽讀,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情感。

 。▽W生富有激情地朗讀課文)

  師: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學生比賽,個個力爭聲情并茂。)

  師:同學們讀得非常有感情,看來,每位同學都被草原的美景陶醉了,F在,再默讀一下課文,想一想,草原上的什么最使你留戀?

 。▽W生默讀課文,小聲議論。)

  生1:我最留戀的是草原的天空。

  生2:我最留戀的是草原的小丘。

  生3:我最留戀的是草原的羊群。

  生4、生5、生6……

 。ㄍ瑢W們爭著說自己最留戀的景色)

  師:同學們都想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好景象告訴別人,現在老師給每個同學提供一次機會,自由結合,相互討論,把你們喜歡的部分設計成一種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匯報方式。

  (學生非常高興,討論熱烈,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小組匯報:

  1組:游覽后,我們覺得草原景色太美了,天空那么明朗,空氣那么清新,讓人心情舒暢,我們小組想給大家高歌一曲《藍藍的天空》(接著)唱起了歌曲。

  2組:我們知道了作者把草原比作綠毯,把羊群比作大花,把小丘比作中國畫。

  3組:我們知道了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們找出了與“碧”有關的詞語: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綠毯,綠色渲染,翠色欲流。

  4組:我們知道了那只有草原才具有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綠,我們就畫了一幅“只有綠色渲染而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都是綠的,這些深淺起伏的就是柔美的小丘,潔白的羊群不正像無邊綠毯上的白色大花嗎?(展示圖畫)

  5組:草原的景色讓我們看也看不夠,我們像作者那樣既驚嘆,又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6組:如果要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我們覺得《敕勒歌》最恰當了。

 。ń又钋楸痴b)

  師: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好一幅美妙的草原風景圖?磥恚瑢W們都陶醉于這雄奇壯麗的草原風光了,這完全得益于作者優美的語言和傳神的描繪。(看板書,連線),作者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先寫了草原的天:天空明朗、可愛、空氣清鮮,使人心情舒暢;然后寫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翠色欲滴,小丘柔美,羊群似花,這樣的迷人境界(板書:景色迷人)讓人留戀,令人陶醉。

  師:讓我們把這優美的語言,這令人陶醉的景色永遠留在記憶中吧。ù舐暠痴b這一段,看誰背得快。)

 。▽W生放聲背誦)

  三、拓展

  師:同學們背得非常好,我們欣賞了草原上如此美好的風光,你們能不能仿照這種寫法,向內蒙古的小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美麗景色呢?

 。▽W生動筆寫片斷)

  師:現在進行課堂交流,有勇氣的同學請到講臺上來讀。

  生1:我的家鄉在山東菏澤,這里是“牡丹之鄉”,也是“武術之鄉”。每年春天,牡丹花開五顏六色,美麗極了。牡丹是花中之王,有人說,牡丹象征著富貴,所以,我們這里每年都要舉行牡丹花會,象征著菏澤逐步走向富裕。每年都有五洲四海的朋友來看牡丹,觀看花會上的表演。我們曹州武術學校的節目還上了中央電視臺呢,朋友,歡迎你們來我們家鄉做客。

  生2:大家肯定對大蒜有所了解。你知道“大蒜之鄉”在哪兒嗎?大家肯定有過耳聞──山東金鄉。進入金鄉境內,一塊“中華蒜都”的牌子便映入眼簾。等大蒜豐收時,一輛輛農用三輪車忙了起來,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大蒜是一種價值很高的食物,它的好處說也說不盡!按笏庵l”金鄉隨時歡迎你們來參觀。

  生3:我的家鄉在哈爾濱,那里的景色可美了。春天,柳樹剛發芽,為春天添了一份新綠;夏天,小草長得很茂盛,為夏天添加了濃濃的綠;秋天,樹木的葉子大都黃了,松柏還穿著綠衣裳;冬天大雪紛飛,樹枝變成了銀條,天地之間形成了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請到我們家鄉冰城來,我們熱烈地歡迎您!

  四、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得非常好,不但領略了優美的內蒙古風光,而且能把自己家鄉的美好景色告訴內蒙古的小朋友。當你們走進蒙古包的時候,你們會覺得,內蒙古草原不但景美,人的心靈更美,下節課我們接著學習。

《草原》導學案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并感受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4.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草原的風光、資料。

  教學時數: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了解“導讀”部分的內容。

  1.學生自讀,說說學習本組課文要注意些什么?

  要把握主要內容,還要聯系上下文體會優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

  2.這節課我們首先走進西部草原,去內蒙古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風俗民情。

  一、新課導入

  1.欣賞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是一首歌唱草原的歌,聽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去過草原嗎?你對草原有哪些了解?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草原的資料。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草原的文章,板書課題:1 草原 我們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大草原,去領略那里美麗的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

  3.【簡介作者】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有《駱駝祥子》。

  二、檢查預習,理清課文條理

  1.檢查生字認讀情況以及課文朗讀情況。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草原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個字概括出來嗎?(板書:美)

  師:草原的美主要體現在哪兩個方面?(板書:風光(景色)美人情美)

  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風光展現出來呢?現在,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這一段文字,可謂描繪草原美景的經典之作了。

  三、品讀課文,感受草原的風光美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讀。

  2.師:這段文字非常優美,讀著讀著,讓人仿佛置身于遼闊的大草原之中。說說你覺得哪些語句寫得美?

  品讀句1:“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詞語比較:“空氣是那么(清鮮、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出示草原圖片體會清鮮、明朗的準確。

  品讀句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草原圖片理解“一碧千里”。

  積累詞語:你能否說一些四個字的表示“綠”的詞語來?

 。ㄓ粲羰[蔥、蒼翠欲滴……借機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品讀句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出示草原圖片體會“柔美”的感覺。

  知識拓展:中國畫(按照范圍來分;分為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筆墨紙硯是中國畫的工具,中國畫的技法分為工筆和寫意,中國畫的線條美、構圖美、章法美,所表達出來的意境美、形式美、藝術美。)

  品讀句4:“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說話練習:用“既……又……”說一句話,能連用兩次更好。

  品讀句5:“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句子比較:

 、僭谶@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②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通過句子比較,引導學生體會這一句看似寫駿馬和大牛的,實際上是寫作者自己的感受,因為作者被草原的美麗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圍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樣的心情。

  師:不同的心情對周圍環境會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

  如果此時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會怎么做?想象畫面欣賞音樂《天堂》

  3.師小結:從天到地,從小丘到羊群,到駿馬、大牛,草原的無限樂趣令人愉快,令人驚嘆,令人回味無窮。讓我們一起仔細品味、用心賞讀吧。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4.師:多么優美的景色,多么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把這一切永遠印記在腦海之中吧,請同學們練習背誦第一段。

  四、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記憶本課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草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圍繞草原寫了哪兩部分內容?(草原景色美,草原的人美)

  欣賞草原風光圖

  師:草原獨特的風光,孕育了具有獨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現在我們就走入草原,走進蒙古包,去了解那里的民族風情。

  二、品讀課文,感受草原之“大”

  1.作者初入草原欣賞了草原美麗的風光,還感受到了草原另一個特點,請你快速瀏覽第二自然段,用一個字概括出來,并說說你是從哪個句子、哪個詞中體會到的?

  2.品讀句子。

  幻燈出示:“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①你怎樣理解“灑脫”?(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時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么危險。)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三、品讀課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1.師: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車的灑脫,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風情,更是令人難忘。讓我們跟老舍一道,走進蒙古包,去會會蒙古同胞。

  2.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邊讀邊想:草原人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你會用哪個詞?(板書:熱情好客)

  3.品讀課文,從課文的哪些詞句中可以體會到草原人民熱情好客?

  4.交流討論。

  句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

  出示圖片體會“襟飄帶舞”──師:瞧,熱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著節日的盛裝,騎著駿馬,從幾十里外飛奔前來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

  體會寫法:在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將飄舞的衣襟衣帶比作彩虹,不僅形似而且神似。

  句2:奶茶倒上了,……手抓羊肉!淳譬ぉせ鼐穿ぉぴ倩鼐础薄ⅰ安还艹氖鞘裁,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還表演了精彩的節目。

  師:草原人民熱情款待遠方的客人。與客人一起聯歡,忘記了時間的流逝。太陽已經偏西,可是誰也不肯走。這真是“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體會句意:這句話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么舍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

  師:這句話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體現,同時也給讀者以回味的余地。是呀,從迎客、聯歡到話別,處處洋溢著“蒙漢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舉目皆是詩情畫意,所以才讓人留連不已,難分難舍。

  5.有感情地朗讀相關段落與句子。

  四、總結全文,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

  1.課文具體寫了作者見到的草原美景和草原人民熱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靜態美和蒙古族人民歡迎客人、款待客人,熱情歡騰的動態美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在寫作時也可以學習作者的這種表達方法。

  2.草原的美麗風光讓我們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更使我們深受感動。我們真心希望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永存,也祝愿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永遠和睦。讓我們齊聲朗讀課文的最后一句話作為我們這堂課的結束語。

  五、布置作業

  1.完成本課練習。

  2.預習《絲綢之路》。

《草原》導學案設計 篇13

  【設計理念】

  本課的設計堅持小學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我鼓勵學生課前反復閱讀文本內容,進行充分的自主學習與感悟,也可以對課文內容進行質疑與推敲,在書中做批注,讓學生初次走近草原。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把學生和自己擺在平等的位置上,為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奠定基礎,創造條件。學生在反復閱讀、自主感悟、想象力充分展開以及深入細致地品詞析句的過程中,融感悟、誦讀、想象于一體,更能夠入情入境,充分感受草原的美麗景色。學生結合音樂視頻、圖片等形象資料了解草原的特點,并學習作者的巧妙的表達和細心的觀察等方法,充分體現語文課堂的工具性。課堂設計力求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貫穿整個語文課堂教學,在生生、師生互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材簡析】

  本課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動地描寫了草原上如詩如畫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能個善舞,熱情好客。全篇課文語言通暢易懂,對場面的描寫富有激qing,細膩貼切,把民族真情融入其中,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無窮。本課精讀中的重點難點都是引導學生從語言情境中展開想象,產生意境,從而感受到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所以,教學中,我設計了大量的草原圖片以及兩次音樂視頻的播放,目的就是要把學生帶入文章所描繪的意境,活躍課堂氛圍,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目標】

  1、讀寫并理解“渲染、翠色欲流、奇麗、柔美、茫茫”等詞語。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2、在感情誦讀、展開想象、自主感悟的語言實踐過程中感受草原的美麗可愛。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領悟語言的表達效果,學習作者抓住草原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3、激發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從語言情境中展開想象,感情誦讀,產生意境,感受蒙古草原的美麗。

  【教具準備】

  音樂視頻、幻燈片。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以講促讀,自主感悟,展開想象。

  【課前準備】

  1、自學生字新詞,爭取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流利。

  2、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了解作者及其寫作背景。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

  出示一張畫滿黑點兒的白紙,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目的是引發學生的想象力,為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從語言情境中展開想象,產生意境,獲得多樣的感受做準備。)

  二、交流

  通過反復閱讀課文,草原給你們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ㄟ@是學生自學成果的匯報展示機會,學生課前通過對文本的反復閱讀,對個別字詞的淺層推敲,以及通過質疑、做批注、查資料等方法,對文本內容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此時,先讓學生說說,既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又從不同方面獲得了反饋信息,便于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

  想欣賞草原美景嗎?

  三、欣賞視頻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1、寫一寫:

  這一次,我們也看到了美麗、廣闊的大草原,能把你觀察到的草原美景描述下來嗎?我們來比一比,看誰描繪得最好?

 。ㄒ魳沸Ч托蜗蟊普娴膱D片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最容易促使學生入情入境,引發學生對草原美的享受。學生動筆寫一寫,正可以讓學生把自己觀察到的、感悟到的及時傾訴出來,關注學生的自主感悟,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在沒有對文本進行品析之前,學生通過欣賞音樂,他們的想象是不會受限制的。同時,學生通過欣賞,對草原有了新的感悟,這時候,對草原的新舊認知及感悟在學生腦海中發生碰撞,認知、情感在不斷地取代與轉化。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小組之內交流,選出最優秀的作品代表進行集體交流。

  3、小結:

  聽得出來,同學們都很善于觀察,也都能抓住草原的天空、空氣、大地、小丘、羊群等景物,描繪遼闊美麗的草原風景,想不想知道老舍先生初次見到草原,是怎樣描寫草原美麗景色呢?

  四、披文入境,自主感悟,展開想象,感情誦讀

 。ㄕb讀是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通過前面的感情鋪墊,學生都有了自己的感悟,再加上在教師引導中自主學習、發現感悟、感情朗讀、展開想象等途徑,學生更容易在朗讀中獲得美的享受,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1、課文第幾自然段著重描寫了草原風景呢?(第一自然段)那就請同學們放聲讀一讀,這一自然段,除了描繪草原美麗景色,還寫了哪些內容?

  2、師配音范讀,不知讀得怎么樣,請學生評論。

  3、學生再讀。

  (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評議、學生再讀的過程,力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理念,注重把學生放在學習、感悟的主體地位,這一是語言感悟能力的培養。)

  4、作者這次見到的是哪兒的草原?他以前去過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5、說一:

  作者都描寫了草原的哪些景物?

  學生交流。

  6、作者是怎么描寫草原的天空的?教師出示幻燈片,結合學生的回答相機追問,指導個性化的誦讀。

 、拧 澳抢锏奶毂葎e處的更可愛” 為什么?

 、啤】諝馐恰扒逍隆保扒逍隆钡目諝饨o人一種什么感受?“明朗”的天空是什么樣的?

  (這個問題聯系到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可以進行個性化的回答,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參與及體驗。)

 、恰∧亲髡邽槭裁匆凇扒逍隆焙汀懊骼省边@些詞前加上“那么”呢?換成“非常、特別”還行嗎?讀一讀換過詞語之后的句子,看看意思有沒有變化?

 、取∧銈兪侨绾蚊鑼懱炜盏?還有話要說嗎?

 。ㄟ@個環節的設計,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讓他們在對比之下感悟到文本用詞的恰當,深入品詞析句,充分領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效果,體現語文課程的工具性。)

  7、面對此景,作者心情怎樣?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學生交流感悟。

  8、那么,天底下的草原,在作者眼里,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拧 霸谔斓紫拢槐糖Ю,而并不茫茫! 著重理解“一碧千里”的意思以及“并不茫茫”的原因?梢龑W生說一說“茫茫”的意思。注意聯系上下文理解。

 、啤∵@句話寫得怎么樣?

  9、你們描寫羊群了嗎?又是怎樣描寫羊群的呢?

  ⑴ 感受“一會兒……一會兒”給人的意境。

 、啤〗Y合學生的描繪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10、作者又是如何描述小丘的呢?

  學生讀一讀。

 、拧∮^看屏幕畫面,點撥“綠色渲染”就是“用綠顏色涂畫的”,“墨線勾勒”指“用墨線把物體的輪廓勾畫出來”。請學生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⑵ 體會“翠色欲流”這個詞的表達效果。

  11、假如你來到了大草原,你最想做什么?展開想象說一說。

 。ńo學生釋放感情的機會,更能加深學生對草原美景的豐富想象。)

  12、這都說明大家在草原上心情愉快、高興。我們還是來看看作者此時的感受是怎樣的吧!

  重點分析“在這種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边@句話。并說一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指導個性化地閱讀。

  13、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憶一下,這一自然段都寫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14、對第一自然段的描述做一個評價,寫的怎么樣?

 。ㄗプ∧鼙憩F草原特點的景物進行描繪等等。)

  為什么?之所以能把草原的美麗景色描繪出來,并且對草原有著如此深的感受,作者的細心觀察和巧妙的表達,請大家在文中找一找,看看作者哪些方法值得我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借鑒。

  15、學生交流,指導好詞佳句的積累。

  四、播放視頻音樂《蒙古人》,再次感受草原的美麗

 。ㄔ俅位仡櫜菰谰,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升華感情,引出第二部分內容,給學生留下想象的回味、想象的余地。)

  五、借助幻燈片,引出第二部分的內容

  聽馬蹄聲、鞭聲由遠及近,越來越大,教師引導說:“聽,草原的人們策馬奔馳,迎接遠客的草原主人來了。同學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大草原上的主人又會怎樣歡迎、怎樣招待我們這些客人呢?

 。ńo學生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保持他們學習的興趣以及繼續探究的能力。)

  六、布置作業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展開想象,畫一畫自己心目中的草原美景圖。

《草原》導學案設計 篇14

  .《草原》教學實錄+練習+說課設計 

  .支玉恒教學實錄——《草原》 

  .草原

  1草原(a、b案)

  第五單元備課《草原》、《珍珠鳥》、《零點降生的女孩》、《母愛》及練習五。

  近義詞

  天涯──天際  驚嘆──贊嘆  柔美──優美  清鮮──新鮮

  灑脫──瀟灑  疾馳──奔馳  奇麗──秀麗  明朗──晴朗

  柔美──柔和  奇麗──瑰麗  無限──無窮  灑脫──瀟灑   

  羞澀──害羞

  反義詞

  低吟──高唱  靜立──奔馳  團結──分裂  羞澀──大方

  灑脫──拘謹  明朗──陰沉  迂回──徑直

  【翠色欲流】   欲流:快要流出來。形容綠色濃潤得像要流淌下來似的。

  【渲染】  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涂染畫面,使它分出層次,以加強藝術效果。比喻夸大的形容。

  【灑脫】  行動自然,無拘無束。

  【迂回】  回旋,環繞。

  【一碧千里】  千里:形容寬廣。形容十分廣闊的一片綠色。

  【蒙古包】  蒙古族人民居住的圓頂帳篷,用氈子做成。

  【奶豆腐】  一種用牛、馬、羊奶制成的食品,形似豆腐。

  【襟飄帶舞】  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

  【鄂溫克】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黑龍江省。

  【話斜陽】  在夕陽照耀下話別。

  【何忍別】  怎么能馬上就分別。

  【云際】  云彩的邊際,這里指天邊。

  【奶茶】  攙和著牛奶或羊奶的茶。

  【羞澀】  有點難為情的樣子。

  【天涯】  形容極遠的地方。

  【駿馬】  好馬,跑得快的馬。

  【勾勒】  用線條畫出輪廓。

  【羞澀】  有點難為情的樣子。

  【灑脫】  無拘無束,行動自如。

  【迂回】  有點曲折,不呈直線。

  【茫!  朦朧的樣子。

  【渲染】

  ⑴ 這件事,用不著這么渲染。你這樣做,未免有點小題大作了。

  ⑵ 要想學好國畫,就要知道渲染是什么。

  【翠色欲流】

  ⑴ 平山堂前方,是一片翠色欲流的竹林。

 、啤∠娼南奶欤蕉际谴渖鞯。

  【境界】

 、拧∩蕉磧鹊钠嫣氐木跋,是我生平從未經歷過的境界。

 、啤∥覀円粩嗟奶岣咦约旱乃枷刖辰。

  【回味】

 、拧∷麡O口稱贊上海,經常在回味那些有趣的事。

 、啤∥铱偸腔匚逗透改冈谝黄鸬目鞓窌r光。

  【灑脫】

 、拧≡诖蟛菰向T馬,是一件灑脫的事!

  【迂回】

 、拧±旖乃芮宄海骱芫彛椒地在山峰中間迂回。

  【羞澀】

 、拧≡谀吧谋娙嗣媲埃邼刈

 、啤『芏嗯⒆佣己苄邼。

《草原》導學案設計 篇15

  《草原》一課是一篇敘事散文。課文著重記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通過學習本課,要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1、通過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重點句子。

  教學方法:針對高年級學生特點,用網絡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讀書自悟、悟中體情。

  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授課人:趙婭巍

  授課地點:網絡教室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大屏幕上播放草原的美麗景色,渲染氣氛。使學生快速進入課文情景,仿佛置身于美麗的草原。

  文章是按照作者進入草原以后所經歷事情的順序來寫的。學生利用課件,自學文章的第一部分。此部分的課件中為學生提供了與文中重點語句所描述的情景相符的圖片,錄像等資料輔助學生的理解,把抽象的文字轉換成直觀的圖像,降低理解上的難度,讓學生充分感受草原的美。

  本段內容首先講作者初次見到的草原景色。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沒有遮攔,格外開闊,空氣新鮮,使人感到特別愉快!霸谔斓紫拢槐糖Ю,而并不茫茫!北M管一望無際,但是草原沒有污染,向遠處仍是那樣清清楚楚,沒有模糊的感覺。因為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所以在作者看來,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边@個長句子中,小丘舒緩柔美,沒有棱角,作者把綠色的草原上的小丘比喻成一幅中國畫,有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效。作者覺得草原上的小丘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一片翠綠,又濃又潤,像要流下來似的,流到云彩的邊際!斑@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边@一句是講人在這樣的環境中產生的心情。“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這是作者的想象,他把動物人格化了,在他看來,動物的靜立不動,似乎是在回味草原的無限樂趣。明寫“駿馬和大牛”,實寫作者被深深陶醉其中了。這個想象非常奇特,但又非常貼切自然。這一段描寫情景交融,文字雋永,令人回味無窮,使教學的重點,也是理解的難點。

  學生學習后,教師采用提問和朗讀的形式檢測學習成果。

  教學中要圍繞課文重點內容展開討論和交流,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課文運用了不少比喻句,這些比喻恰當、生動,使被描寫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仿佛我們親眼見到一般。

  文章第二部分的內容相對第一部分而言要好理解一些,可以放手讓學生充分自學,抓重點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人美”,最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就水到渠成了。第二部分按地點轉換推進,“路上熱情迎接,蒙古包外主客歡樂的場面,蒙古包內主人的熱情款待和主客相互敬酒的場面,主客聯歡和話別”,通過朗讀、抓重點詞句并結合學生所收集的課外信息全面理解少數民族的熱情好客及蒙漢情深。還可讓學生補充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自學結束后完成“自學檢測 ”。

  課文中有很多對內蒙古風俗和習俗的描寫,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加深學生對內蒙古的了解,增加他們的知識儲備量,課件中補充了一些擴展知識。

  在學習完課文后,可以讓學生到“草原論壇”中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師提供一些相關的論題,比如“內蒙古的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等,課文對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進行了具體的描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感悟,使學生在讀中了解祖國的遼闊美麗,它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體會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總之,努力開發網絡資源和優勢,營造氛圍,入情入境,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草原》導學案設計(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草原》教案模板(通用13篇)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8個二會字、4個新偏旁,理解部分詞語;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快樂,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 《草原》同步練習題(精選16篇)

    一、默寫。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天的天( ),空氣( )。天空是那么 ,使我總想搞個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 ),而并不茫茫。四面( ),平地( ),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

  • 《靜默草原》教案(通用13篇)

    一,教學目標:1、通過這篇文章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充分發揮其審美體驗的能動性。2、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品質的培養。3、在對草原景色的獨特感知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陶冶學生的性情。...

  • 課文《草原》優秀教案(通用13篇)

    教學目標:1.認識“丘”、“渲”等7個生字,會寫“毯”、“陳”等9個生字。會寫“草原、線條、柔美”等22個詞語。2.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讀出自己的感受。背誦第1自然段。...

  • 關于草原教案錦集(精選3篇)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 《草原》教案范文錦集(通用16篇)

    課時:一課時教學目標:一、指導學生用歡快自豪的情緒來演唱歌曲,并初步掌握蒙古族歌曲的演唱風格。二、通過創設輕松活潑的情境,并運用多媒體引導學生在聽,唱,演等情感體驗中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

  • 《草原》一課的教學設計思想(通用17篇)

    《草原》一課是一篇敘事散文。課文著重記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通過學習本課,要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 《草原的早晨》第二課時教案(精選17篇)

    “學程導航”課時教學計劃施教時期 年 月 日教學內容- 5.草原的早晨-共幾課時-3課時第幾課時--第2課時-課型-講讀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 學會4個生字,認識牛字旁。...

  •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精選16篇)

    一、聽歌導入二、檢查預習三、理清文脈四、精讀感悟五、背誦積累師:同學們喜歡聽歌嗎?老師帶來了一首騰格爾的《天堂》,注意聽,聽聽歌中唱的什么?聽歌交流生:草原師:怎樣的草原?生:美麗的草原。...

  • 草原教案范文集合(精選5篇)

    教養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體會描寫草原風景美、人情美的語句。2、理解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情背誦第一自然段。教育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民族團結意識。...

  • 《草原》難句解析(通用14篇)

    .《草原》教學實錄+練習+說課設計.支玉恒教學實錄——《草原》.草原1草原(a、b案)第五單元備課《草原》、《珍珠鳥》、《零點降生的女孩》、《母愛》及練習五。...

  • 關于草原教案模板集錦(通用17篇)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8個二會字、4個新偏旁,理解部分詞語;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快樂,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 精選草原教案集錦(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 理解課文內容,并從中感受草原景色的美麗和人民熱情好客,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草原的思想感情。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的意思教學重難點:1.通過語言文學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2.體會重點句子...

  • 《草原》練習(精選12篇)

    給下面的字選擇正確的意思,填在相應的擴號里。疾 (1)疾病 (2)痛苦 (3)痛恨 (4)急速猛烈群馬疾馳 ( ) 疾惡如愁 ( ) 疾風知勁草 ( ) 疾苦 ( )2 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寂靜 ( ) 羞澀 ( ) 拘束( ) 灑脫 ( ) 回味 (...

  • 《草原》教案模板合集(精選16篇)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談一談如何記住本課生字。2、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解答。二、再讀課文,理清線索1、小組討論。2、小結板書:草原美景歡迎遠客親切相見熱情款待聯歡話別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1、結合下列詞句,體會自然之...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激情一区在线 | 97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无码办公室丝袜OL中文字幕 | av最新资源在线 | 日本的黄色一级片 | 免费看国产黄色片 | 国产国拍精品av在线观看按摩 | 中国杭州少妇xxxx做受 | 国产ts人妖系列高潮 | 96精品成人无码A片观看金桔 | av片毛片 |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文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 真实国产乱啪福利露脸 | 高清国产MV视频在线观看 | 天天色图片 | 日本免费看片 | 79日本xxxxxⅹxxx79 | 亚洲影视区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不卡免费 | 在线黄色影院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 | 欧美色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俺来也在线观看 | 韩国午夜理论在线观看 |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成AV人片香蕉片 | 人妻人人妻A乱人伦青椒视频 |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 四虎影院永久 | 狠狠干妹子 | 一级片国产精品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在线一区 | 久久9久 | 免费中文字幕日产乱码 | 国产精品天堂AVAV在线 | 日日操夜夜干 | 国产免费午夜福利在线播放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