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互轉 情動辭發——《師恩難忘》教學談(精選12篇)
言意互轉 情動辭發——《師恩難忘》教學談 篇1
本文的作者劉紹棠先生一生經歷過一次大的起落,作為一名享譽鄉里的“神童”,他的童年就是在光環中度過的。可是,成人后,雖然沒有像仲永那樣“泯然眾人矣”,但仍逃脫不了神童帶給他的副產品——驕氣,給他的傷害。他的一意孤行狂放不羈直接導致他被打成“右派”。回鄉反思一去就是20年。很多人或許至此一蹶不振,或許在批判的壓力下惶惶不可終日,直至默默的消失在這個世界。劉紹棠不然,他勇敢的承受著這一切,他勇敢的反思著自己的所作所為,痛定思痛,直到20年后,卷土重來,一發而不可收。成為鄉土文學這一流派的開山祖師,收入世界名人詞典,在中國甚至世界近代文學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篇《師恩難忘》(原文題目是《老師領進門》)應該就發表于此時。
此文不愧為鄉土文學的一篇妙文,語言質樸,條理清晰,內容簡單,情節有趣,感情真摯。在教學本文時,完全可以采用“言意互換”的方法,以達到“情動而辭發”的效果。
1、據言得意,感受田老師的可敬形象
閱讀理解的首務在于對“意義”的追尋,而對“意義”的追尋始于對言語的感知。簡單來說,我們的教師完全可以學習文中田老師的教學方法。先念一遍,再連起來講一遍,最后編一個故事娓娓動聽的給學生們講一遍。三遍過后,絕大多數的字詞句(娓娓動聽、引人入勝等等)的障礙被掃除,剩下的時間教給學生閱讀,品讀感悟:由言生像,由像起意。在這個過程中讓田老師溫文爾雅,敬業愛生的形象逐漸鮮明起來。
2、據意識言,體會田老師形象的塑造
大多的閱讀教學都只停留在據言知意的階段,而至于這“意”是怎么表現出來的,即文本的言語形式卻很少關注。這一點我們不能只責怪學生,其實,很多的老師都沒有這樣的意識。拿本課來說,為了讓田老師的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煞費苦心。采用了多種寫作手法。故事的出示,讓我們讀了恍如身臨其境。四年來讀了這么多的故事,作者獨獨選擇了第一課上講的故事,獨具慧眼,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故事中的情節,既關注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又照顧到對學生道德的熏陶。美麗的花兒,應該讓大家一起觀賞。往大了說,這就是人文和工具的統一。
3、以言表意,沉淀心中的老師形象
學生在據言知意的過程中,意開始醞釀。一個可敬的老師形象已在眼前鮮明起來,同作者一樣,學生對這位田老師也懷有深深的敬意之情了。“情動而辭發”,意的充盈,心中便有了表達的欲望。這時候,就必須以言的介入來實現意的完成。老師適時地提出寫作要求:寫一寫你的老師。(具體要求見習作一)抓住老師的某個特點,通過一件或者兩件事情具體說明這一特點。《師恩難忘》就是范例。讀寫結合,言意互換,情動辭發,學生言語智慧也一定會從這一過程中得到提升。
言意互轉 情動辭發——《師恩難忘》教學談 篇2
教材分析:
《師恩難忘》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敘事性散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劉紹棠文章用平實的語言敘述了40年前的一堂生動有趣的語文課,塑造了一位可親、可敬的鄉村老師形象。通讀全文,樸素的文字背后,是作者對師恩的回味和感激,是作者對老師的敬重和懷念。全文依循行敘事后抒情的順序,情真意切,塑造了一位可敬、可親的鄉村教師形象。課文共9人自然段,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以分為3段。教學時,宜根據班級學生實際情況,有效地組織學生讀書、悟情,并在讀、悟的基礎上感受作者對老師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學習目標:
1.能正確讀寫本課的生字、新詞。能用聯系上下文等多種方法理解新詞。能較好地理解課文,并能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運用質疑解疑法,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內容理解課文。
3.學生能從內容入手體會出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得到啟迪,懂得熱愛和尊敬他人的道理。在理解課文的同時,鏈接現實生活,在生活中尋找本真的師恩;學會感恩。
學習重點、難點:
1、從田老師講的故事與所學的古詩的關系中體會田老師教學有方。
2、理解“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的含義。
學習課時:2課時
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重構
聯系生活談話。導入
目標一
1、同學們,在四年的學習生活中,你一定遇到過幾位好老師,他們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憶一下,他(她)為什么會讓你難忘?
2、板書課文標題,
3、教師引導學生交流:有針對性地重點交流作者所取得的文學成就。
4、過渡:在文學上他取得了如此突出的成就,那么他是怎樣走向文學之路的呢?(5分)
1、學生作答。
2、學生交流自主查閱的關于作者的信息
[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先讓學生談自己身邊的老師,這樣聯系生活就能一下子拉近學生與課文內容之間的距離,容易激發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介紹作者及取得的主要文學成就.既可以讓學生了解作者,又能以此制造懸念引發學生思考與學習的興趣。]
引導學生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檢查第一遍讀的效果。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可以略講,注意提示“盡量用得簡潔的話概括”“說清楚就行”。)(7分)
1、學生帶著問題,通讀全文。
2、方法一:師先板書生字,要求學生跟讀,注意正音,并找出字在文中的位置,將涉及到的語段讀一讀。
方法二:逐段讀,學生之間相互正音。
方法三:教師領讀生字,并要求學生跟著教師書空一遍,點明幾個字的寫法——“紙”下無點;“冒”要協調……
學生回答
1、提示:第一遍輕聲地讀,生疏的字利用工具書或向鄰近的同學咨詢,注上拼音;第二遍帶著問題讀,“文中的老師是誰”,“這位老師為什么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三遍轉換角色讀,把自己看作作者,以作者的身份讀,讀出一定的情感來。【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尤其對閱讀教學而言,學生的讀應該從哪一個角度,以什么樣的身份進入文本,是落實好閱讀教學任務的關鍵。本篇課文語言平實,事例典型,可讀性強。通過以上的閱讀引導,可以讓學生沉下心來,“披文入境,披情出文”。】
2、【關于識字教學,雖然不是高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但是必要的指導不河少。要針對高年級學生在課堂學習表現出來的學習情緒,設計多種教學的形式,以適應課堂教學的實際狀況。】
目標二
引導學生精讀細品,嚼文悟情
1、課文寫了田老師上課的情景,尤其是田老師在教學中將變成一個個小故事給學生講,使得作者“我”至今難忘(在難忘下加著重號),這些,從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2、師板書:老師教得________,學生學得________。
3、指導感情朗讀。
4、是啊,田老師的故事引人入勝,如________(引導學生填空,春雨點點、滋潤著我),正因為這樣,我忘不了老師的教育之恩。
(14分)
1、學生重點讀3—7小節,畫出重點詞句。
1、 請學生讀這部
分內容,并相機完成填空。
3、學生有感情地讀第二部分,繼續品味田老師講課的韻味兒
4、小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田老師化詩為文,教學有法,是本文敘述的一個重點。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可以先引導學生抓住“娓娓動聽”一詞,一是聯系上下文進行解釋,二是聯系課堂實際進行解釋,三是通過教師的現場語言。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模仿教師的語氣,讀第五小節,體驗“娓娓動聽”,并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入了迷”“身臨其境”“發呆”“驚醒”等一系列詞語。】
目標三
貫通全文,引讀首尾。
1、 引讀,田老師的
教書育人的水平是作者終身難忘的,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作者就說_______________。
2、引導學生質疑
組織進行情感交流相機評價
3、有這樣好的老師,學生怎能不喜歡呢。從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對田老師是非常尊敬的?
(師相機板書:“恭恭敬敬地行禮”)
2、 引讀:是啊,十年
樹木,百年樹人,_________________。
4、指導感情朗讀
指導感情朗讀
讓我們再一次讀讀這兩段文字,回憶一下他的音容笑貌吧!(14分)
1、學生填空跟讀
2、小組討論然后交流,提出“17歲就開始教書,說明田老師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口才文筆都很好,說明田老師基本功好,是一個出色的語文老師”。
3、指名回答,學生用肢體語言表示。
4、全班齊讀最后兩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感激之情”。
1、 這一段文字,作者解決了我們什么疑問?
【這一部分的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高潮部分,作為作者,在寫作中的主要情感一瀉千里,毫不吝嗇,著力渲染。要讓學生在盡情誦讀中體會直抒胸臆的表現法。】
目標四
拓展延伸
1、引導學生輕讀提問,升華主題
2、教師小結升會:作者忘不了師恩,是因為田老師教藝高超,既教書育人,又給作者播下了文學的種子。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一定也有這樣的故事。希望同學們在課后,在日后的學習、工作中,常懷感恩之心,記住老師的化育之恩,感謝像老師一樣的人對自己的關懷、關心和關愛。
3、生活中你除了感激你的老師之外,還有哪些人讓你也感受到了他(她)的恩惠?相機作評價
(10分)
1、學生再次瀏覽全文,提出問題,由兩人小組之間進行探討提出的問題。
3、學生自由談話交流
【讓學生在感悟文本后聯系生活,既扣緊主題,實施實景回顧,又讓學生在身邊的老師中尋找“恩師”,將文本與生活聯系在一起,并引導學生進入情感持久的再學習。】
[引導學生由感激老師拓展到感激生活中的其他人,從而讓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真正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作業超市
◆、遷移練習:
在教過你的老師中,誰給你的印象最深,選擇有關他(她)的一件事寫下來。
◆、實踐活動:
自制賀卡,在教師節前夕送給你現在和以前的老師,寫上你由衷的祝福,表達對老師的敬意。
◆、找一找:
收集一些贊頌老師的名言。
言意互轉 情動辭發——《師恩難忘》教學談 篇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44
戴亞芳 發表
記得去年在上四年級的第一學期時,第一篇課文是《老師,您好!》。我還記得去年的現在,我和我班中的學生一起品讀了這首詩,學生熱情高漲,都很激動,同時,他們也從課外找了很多的關于老師的一些名言詩句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轉眼一年已經過去了,如今,拿到新的教材,我驚喜地發現第一篇課文是《師恩難忘》,也和老師有關的,可見,編者對教師是多么尊敬,將教師放在了何等顯著的位置。為此,我也是一陣激動。翻看這篇課文,給我的感覺就是課文內容淺顯易懂,語句平白,然而細細品味文中的含義,卻又覺得不這么簡單,課文值得涵詠!
課文有很多重要句子值得推敲,如“這些故事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又如“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的教誨我終生難忘。”等。這些句子在課文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想如果真正理解了它們的含義,課文的內涵也就迎刃而解了。而這三句句子中,我又覺得第二句話最難理解,因為學生很難懂得“播下文學的種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問題,我抓住了老師上課講故事這一主要的內容來進行教學,在抓老師講故事時,我又抓住了一些關鍵詞語幫助學生掌握,特別是 “娓娓動聽”這個詞語。在講這個詞語時,我讓學生用替換的方式給這個詞語換詞,學生有的說 “眉飛色舞”,有的說“有聲有色”,還有的說“繪聲繪色”等詞語,使學生更形象地理解并進入了田老師當時講故事的情境。
在深入理解“娓娓動聽”這個詞語真正的內涵后,我又讓學生感悟田老師的教育教學方法,學生讀了故事后說,田老師不僅講的故事好聽,還讓他們很容易地就學到了做人的道理;那就是要保護環境,保護花草樹木。有一學生這樣說:“聽田老師講故事,讓我們在愉快的輕松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學到了知識,還學會了做人。”“是呀,”我趕緊點撥,這叫“潤物細無聲”。有的學生說,田老師雖然當時年紀很輕,但他很會教育人,不僅教給學生知識,還巧妙地教孩子做人的道理,他的教育方法真好,學生容易接受。
田老師每一堂語文課都給作者講故事,四年中講了上千個故事,這其中有著多少的學問和做人的道理啊!正因為這樣,作者深深愛上了語文,愛上了寫作。就這樣給作者的心總播下了文學的種子。田老師將作者領進了神圣的文學殿堂,使作者從小受到文化的熏陶,這樣的老師怎么不讓學生終生難忘呢?
講到這里,學生的臉上不再迷惑,因為我知道他們真正明白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師恩)
此文轉載;id=3409
言意互轉 情動辭發——《師恩難忘》教學談 篇4
課 題 師恩難忘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3課時 教學內容 師恩難忘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并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2.理清文章脈絡。 3.學習作者緊扣題旨選取典型事例,在敘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實情感的寫作方法。 教學具準備 掛圖、小黑板、投影片、錄像片、錄音帶等。 教 學 過 程 預習作業 1.讀課文,將課文讀正確。 2.自學課文中的生字,會讀會寫。 3.了解課文內容,感知課文。體悟對老師的感情,并找出相關的句子。 4.了解作家劉紹棠及其文學成就。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備注 一、解字揭題,改題生疑。 1、板書“恩”,提出書寫要求:認認真真,把“心”寫正。 2、看到“恩”,你想到了什么?
3、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當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無不存在著“恩情”。如父母對我們的“哺育之恩”,他人對我們的“相助之恩”,領導對我們的 “知遇之恩”,我們應該學會“感恩”。今天我們在學校里學習,老師們辛勤地教給我們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我們應該記住老師的恩情(板書:師恩不忘) 4、老師寫的和課題一樣嗎?哪個更好,為什么?齊讀課題“師恩難忘”。 5、讀了題目,你想到了什么? (引導:在四年的學習生活中,你一定遇到過幾位好老師,他們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憶一下,他(她)為什么會讓你難忘?) 6、下面,我們大家一起聽一聽著名作家劉紹棠對兒時老師的回憶。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三讀法 一讀:輕聲讀,生疏的字利用工具書或向別人請教,注上拼音; 二讀:帶著問題讀。如本課中“文中的老師是誰”,“這位老師為什么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讀:轉換角色讀。把自己看作作者,以作者的身份讀,讀出一定的感情來。 2、檢查預習效果 (1)出示生字詞 (2)采取多種形式讓學生分節讀課文。讀不流暢的句子要求多讀幾遍。 (3)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大意。 a、學生通讀課文。 b、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可以略講,注意提示“盡量用簡潔的話概括”“說清楚就行”) 3、課文中哪句話概括了插圖的意思? 四、理清課文脈絡。 引導學生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層。 課文哪幾自然段是寫田老師怎樣上課的? 五、分段讀課文。 六、作業: 必做題: 1、完成語文作業本1、2、3。 2、認真誦讀課文。 選做題: 1、根據詞語的不同意思造句。 大意(大概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粗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補充詞語,并解釋所填的字的意思。 身( )其境 ____________ ( )生難忘 ____________ 學生認認真真寫“恩” 學生用“恩”組詞。 指名作答。 齊讀課題。 學生暢談。 學生認真聽課文錄音。 自由讀。 指讀,齊讀。 指讀,正音。 指讀,正音,齊讀。 學生挑戰讀,小組賽讀,評星讀等。 學生默讀 指名說。 指名說。 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指名讀。 學生課后按要求分層完成 揭題力求新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注意: 學生初學分段方法,要求不宜太高。 第二課時 教學 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精讀細品,嚼文悟情。 1、課文寫了田老師上課的情景,尤其是田老師在教學中將教學內容編成一個個小故事講給學生聽,使得作者“我”至今難忘(在課題“難忘”下加著重號)。這些從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2、速讀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師教學最讓人佩服的重點詞句,并用筆畫下來。 3、交流。 (1)循情──讀詞悟句 。 a.你劃了哪些重點詞語,為什么這樣劃?出示重點詞語,指名讀。 b.如果把這些詞語放進句子中讀,同學們會讀得更好。 出示書后練習第2題,指名學生先填后讀。 c.重點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設疑:40年前的小學生是這樣恭恭敬敬地向老師行禮的,而40年后的劉紹棠已經年過半百,為什么還要像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師行禮呢? (2)探文──讀文悟理 a.自讀三到五自然段。 b.交流:田老師的課上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刻?(田老師編的故事,有趣的小詩,田老師教課的方法等) c.再讀,讀好印象深刻的地方。 d.品悟:田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3)入景──讀圖悟景。 a.讀圖。(出示課文插圖)這就是田老師的語文課,我們隨作者一起走進這引人入勝的課堂。 b.自讀第六自然段,交流閱讀感受。 c.田老師如此引人入勝的課堂給了作者怎樣的影響呢,誰來介紹作者? (4)入境──讀恩悟情 默讀課文第三部分,想一想:哪些語句反映了“我”難忘田老師的教誨之恩? a.引導學生理解重點句: 我在田老師那里學習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這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作者為什么這樣比?) 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抓住“種子”引導學生理解。) b.現在誰說說40年后,作者為什么還要像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師行禮呢? 這時的老師已經退休在家,背也駝了,人也老了,成了普通的一個老人。我遇到了這個老人老師是怎樣做的呢? 我和老師會說些什么呢? 談著談著,作者心中就涌起了感情的波濤,他深深感謝老師在自己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識的種子。 看著老師,想起了第一堂課的情景,想起了四年中老師對自己的教誨,再也忍不住了說: c.指導朗讀:怎樣讀才能傳達出作者對田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d.小結板書。這就是田老師給我的教誨之恩,它使我終生難忘,正如課文中所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五、朗讀全文。 六、作業: 必做題: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完成語文作業本4、5、6題 選做題: 一、填合適的成語。 1、讀了《迷人的張家界》我仿佛( ),完全陶醉在奇山秀水之中了。 2、奶奶搖著蒲扇,( )地給我講起了《牛郎織女》的故事。 3、“( ),( )” 是說培養人才不容易,也是長久之計。 二、將贊美老師的名言警句寫完整。 1、學而不厭,( ) 。 2、春蠶到死絲方盡,( )。 3、落紅不是無情物,( )。 4、隨風潛入夜,( )。 學生回憶課文主要內容。 齊讀課題。 速讀課文,按要求閱讀。 同桌討論,指名匯報。 同桌互讀。 指名朗讀。 指名填空,朗讀。 學生思考,暫不作答。 學生自由讀。 同桌討論交流 同桌賽讀。 討論交流。 學生仔細觀察插圖。 學生自由讀,邊讀邊做記號。 小組賽讀。 學生介紹,互相補充。 學生默讀,思考。 學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學生交流。 拓展延伸,學生進行大膽想象。 學生相互交流。 同桌討論; 自由練讀; 挑戰讀,相互點評。 學生按要求分層完成作業。 由詞到句再到段,既是學習新知前的初始復習,又為理解課文內容做了很好的鋪墊。 抓住重點詞句,提領而頓。 尊重學生個性化閱讀感受,突破課文重點難點。
第三課時 教學 目標 1、認識并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學習作者緊扣題旨選取典型事例,在敘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實情感的寫作方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復習引入 1、默寫并指導寫字 娓娓動聽 歇腳 念叨 身臨其境 教誨 炊煙 ◆針對學生錯的字幫其分析原因,同時指導學生正確地書寫這些詞語。 2、文章有不少成語,你能想起來幾個嗎? ◆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成語再加深感知課文。 二、總結全文,升華認識 1、朗讀課文。 2、總結全文。 本文通過回憶,記敘了自己在小學時的一位愛講故事的田老師,抒發了對這位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語言樸實,感情真摯,用平實的語言表達了對老師的一片深情。 三、作業超市 必做題: 1、完成習字冊字詞部分。 2、完成語文作業本的閱讀題。 ◆、遷移練習: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的平平凡凡、點點滴滴,請你也選取一件平凡的小事來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吧。 指名讀,并說說書寫時的注意點。 指名說說。 指名讀課文。 指名說,并找出具體的語段來說明。學生相互之間補充。 練習寫一寫。 這項作業可以與習作一 結合起來。 ◆、實踐活動: 自制賀卡,在教師節前夕送給你現在和以前的老師,寫上你由衷的祝福,表達對老師的敬意。 制作賀卡,表達對教師的敬意。 板書設計 師恩難忘 師:口才好 文筆好 生:難忘師恩 編故事 娓娓動聽 如春雨滋潤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言意互轉 情動辭發——《師恩難忘》教學談 篇5
師恩難忘教案及相關資料
教學重點:
1.學習課文,理解“師恩”一詞,使學生了解啟蒙老師田老師對作者的巨大影響——使他成功地走上了文學之路,感受作者對老師的理解、敬佩和感激之情,激發學生敬師愛師的情感。
2.在自讀課文時,引導學生練習畫出自己的問題,學做批注筆記。
3.學認生字13個,學寫10個,在閱讀中理解和積累詞語“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勝、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以及俗語“無心插柳柳成蔭”等。
4.仿照田老師編故事學語文的方法,引導學生給古詩編故事,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學習語文。
5.學寫摘錄筆記。
第一課時
一、 預習課文要求。
1.自讀課文,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了解課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標記,試著尋找答案。
二、 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根據你預習的情況說說課題的意思。
3.引導學生思考:讓作者難以忘記的老師是誰?什么事讓他難忘?
三、 了解課文大意。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2.全班交流,弄清課文主要寫了“我”的啟蒙老師田老師用講故事的方法教“我們”學習古典詩詞,給“我”巨大影響的事。
四、 指導認真閱讀,深入理解課文。
1.分小組討論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
2.小組匯報本組學習情況。
3.全班交流在小組內未解決的問題。
4.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重點理解詞語:
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勝、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成語造句。
5.引導學生重點理解課文第七段。
質疑:田老師的故事講得怎樣?從“我”的表現中哪些詞可以看出來?
生朗讀第七段,找出相應詞語理解交流(入迷、恍如、發呆、驚醒)。
請生分別扮演田老師講故事,“我”聽故事,再現場景,體會當時作者的心情。
6.過渡:田老師編故事講課對“我”以后有什么影響?
7.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第九段。(簡介“劉紹棠”,幫助學生理解。)
8.小結:說說此時你對“師恩”如何理解?如果把“恩”換成“情”、“愛”、“益”是否可以?
五、 鼓勵學生選一首學過的古詩編個故事。
第二課時
一、 將自己所編的故事全班交流。
二、 再讀課文,賞析課文。
1.引導學生思考:“你認為田老師是怎樣的人?你喜歡他嗎?”說出理由。
2.再讀課文,小組交流。
3.小組匯報交流成果。
4.過渡:作者對田老師的態度如何?
5.生找相應的句子讀一讀,說一說,理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思。
6.小結:田老師用心地教導學生,對“我”有巨大的影響,“我”深深地敬愛著這位老師。
7.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
三、 學寫摘錄筆記。
將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和句子摘錄下來。注意寫清文章題目、作者、書名和日期,以備查閱。
第三課時
一、 學生交流摘錄情況,進行評議。
二、 比較記憶字形,鞏固識字。
恍 畔 杖 描
光 伴 仗 瞄
三、 練習寫生字10個。
言意互轉 情動辭發——《師恩難忘》教學談 篇6
一、學情分析
學生已能“悟”出一些語文的規律,具備了一定的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在閱讀中學生能通過自讀自悟、合作討論等學習方式,逐步使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接近作品本身傳達的思想感情,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學生已初步學會記摘錄筆記,能獨立識字、學詞學句,但對一些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二、設計理念
本設計從理解課題入手,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緊扣“師恩”這一中心,讀、思、議、悟,正確理解,細心品味,感情朗讀。在此基礎上,學生隨堂完成摘錄筆記,意圖通過本文教學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讀書方法并大膽實踐。
三、學習目標
1、認會寫會13個生字,學習“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引人入勝”等成語。
2、理解課文內容,從“師恩”一詞中體會到田老師對“我”的巨大影響以及“我”對老師的理解、敬佩和感激。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會在自讀課文時畫出自己的問題,初步學習做批注筆記。
四、教學難點 :
學習作者緊扣題旨選取典型事例,在敘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實情感的寫作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解題激趣,引入新課
1、板題。學生齊讀課題。
2、師問:“師恩”是指什么?(指名說)
生1:師是指老師,恩是指恩情,師恩是指老師的恩情。
生2:師恩是老師對我的關心和愛護。
生3:師恩是指老師對我的教育。
師:師恩中蘊涵著很深的意味,同學們只有仔細地讀課文,才能體會到。
[點評:引導學生從解題入手,緊緊把握文章中心,并讓學生帶著解題留下的懸念(師恩所蘊涵著的深刻意義究竟是什么)進入學習,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欲望和探究意識,使得學習更加積極主動。]
(二)初讀課文,批注、質疑
1、檢查預習(教師檢查學生的書本,及時表揚在書上做記號的同學,并就做規范記號提出自己的意見。)
出示:金鑰匙“閱讀時,在有問題的地方做記號,比如畫問號或直線”。
2、學生自由、自主讀,邊讀邊在自己認為優美的詞句、不懂的詞句以及有問題的地方做上記號(教師巡視、收集學生劃出的詞句,有選擇地板書在黑板上)。
娓娓動聽無心插柳柳成陰身臨其境戛然而止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引人入勝起承轉合插柳之恩,我終生難忘!
3、小組相互交流,解決自己在讀書中不懂的地方,教師提示學生在已獲解答的問題旁注記號或寫簡短的答案。
4、指名班內交流自己的問題(對于表現好的學生,教師及時給予肯定)。
生1:田老師愛編故事對“我”有什么影響呢?我為什么要說“插柳之恩,我終生難忘!”?
生2:“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3:我既然這樣感念田老師,為什么田老師還說“這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成陰”呢?
[點評:在閱讀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時機,順勢將“金鑰匙”欄目印入,讓學生在自己的閱讀實踐中大膽運用“金鑰匙‘所提示的學習方法,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益于學生很好地掌握讀書方法。]
(三)精讀課文,讀中解惑
1、師:從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中說明大家已經認真仔細地讀了課文,要想把這些問題解決了,還需要細細地品讀課文。
2、讀1~9自然段,想想田老師愛編故事對“我”有什么影響?(指名說)
生1:田老師的故事就像春雨一樣,讓我開了竅,學會了形象思維,激發了我的想像力。
生2:田老師的故事就像春雨一樣,在我心中培育了文學的幼芽,使我想當一個作家。
生3:從田老師的故事中,我明白了怎樣學習語文。……
3、讀10~11自然段,討論“無心插柳柳成陰”的意思,田老師為什么這樣說?(同桌互說后,指名說)
生1:從這句話看出,田老師當時講故事并不是有意培養我的,他的故事是講給所有學生聽的。
生2:因為田老師不想讓作者太感激他,出于謙虛才這樣說的。
4、齊讀12自然段,說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意思。
生1:一棵樹需要十年的時間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培養一個人才需要一百年的時間,真不容易啊!
生2:這句話說明培養人才很難,說明了教師的功勞很大。
[點評:抓住文章重點語句讀、思、議、悟,繼續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進行個性化閱讀,使之對文章的理解、感悟、認識逐步趨于一致,趨于文章表達的中心。]
(四)總結全文,指導朗讀
1、再議“師恩”。讀了課文以后再說說你對“師恩”的理解。(指名說)
生1:我覺得“師恩”這兩個字包含著老師對我潛移默化的影響,才使我成才了。
生2:我認為“師恩”中包含著我對老師的尊敬和深深的感激。
生3:“師恩”表現師生之間那種深厚的情意。
2、指導朗讀。說說你認為應該用什么語氣讀全文。(自讀后指名說)
生1:我認為應該用一種感激的語氣讀。
生2:讀5~6自然段,要讀得“娓娓動聽”才好。
生3:還應該讀出對老師的崇敬之情。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用你體會到的語氣讀課文,比比誰讀得好(學生自由練讀后指名讀,讀后評議)
[點評:學生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之上,理解了文章內容,在與文章進行了充分對話后,學生的感情與文本、與作者相互碰撞、相互交融。此時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獨立識字,完成摘錄筆記
學生獨立完成摘錄筆記,同桌交流,教師查閱后,及時鼓勵做得好的學生。
[點評:把作摘錄筆記這種語文實踐活動引入課堂,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語言,品味語言,欣賞語言,積累語言,使得課堂教學愈顯扎實、樸實。]
“新課標提出:“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在說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由于本課語言生動形象,因此,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從開始的在優美詞句下面畫上記號,到把一些詞句板書到黑板上,到最后的完成摘錄筆記,自始至終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在積累中閱讀,從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教學時,能結合“金鑰匙”讓學生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鼓勵學生自讀解惑。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經過深思熟慮,提出個性化的問題。教師及時引導學生精讀課文,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發表自己的見解。抓住“師恩”整體感知、整體感悟,增強了對語文的整體把握、整體理解。開課伊始,引導學生解題,直奔中心;初讀課文,抓住突出課文中心、贊譽師恩的語句“批點質疑”;精讀時緊緊圍繞“師恩”品讀解惑,理解文意;總結課文時,抓住師恩,深入理解、感情朗讀。整個設計圍繞中心突出重點,便于學生閱讀、感悟、深入理解,極有利于培養學生整體把握、個性化閱讀的能力。
言意互轉 情動辭發——《師恩難忘》教學談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48
《師恩難忘》是著名作家劉紹棠回憶自己的啟蒙老師田老師的文章。四十多年過去了,老師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喚起了作家溫馨的回顧,全文溢滿了一種濃濃感恩情懷。
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們可以從課題的“恩”字著手,讓學生說出是什么樣的師恩讓我難忘?學生通過瀏覽課文得到是“教誨之恩”,然后再通過具體的理解“教誨之恩”,我們可以把它闡述的更加詳細一點,那就是“老師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這種恩情的具體體現就是那“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那么,為什么田老師的故事能給我如此的影響呢?因為,田老師的“口才,文筆都很好。”,因為他的文筆好,他才能編出“引人入勝”的故事,因為他的口才好,才能講述得“娓娓動聽”,才能讓我們恍如“身臨其境”,才能讓我們如沐春風,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因而,四十年后已成為了作家的“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田老師的春風化雨,是自己文學道路的引路人。所以,我見到“拄著拐杖”在散步的田老師的時候,“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
如上所述,我們只要抓住“恩”字,便可將課文的脈絡搞清楚,完成對課文的學習和理解。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師恩)
此文轉載;log_id=1158199217902720
言意互轉 情動辭發——《師恩難忘》教學談 篇8
抓住重點詞句 感悟思想內涵 品味積累語言
《師恩難忘》這篇課文記述了作者劉紹棠的啟蒙老師——田老師以講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們學習古典詩詞、培養孩子成長的往事,體現出他巧妙地教學方法,歌頌了老師的敬業精神,抒發了作者對老師的崇敬感激之情。本文語言樸素生動,成語俗語用得貼切自然,值得品味。
課標在第二學段(3-4年級)的閱讀目標中指出:“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基于以上課標對中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和本單元訓練重點,因此,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來體會田老師對“我”成長的巨大影響和我對老師的理解、敬佩、感激之情并品味、積累語言。
一、抓題眼,感知文意
特級教師竇桂梅說過:抓題眼是上好課的關鍵。上課伊始,可將本單元語文天地的“暢所欲言”中的“說說我們的老師”作為話題,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喜歡的老師,調動孩子們的感性體驗,為后面感悟文本的思想內涵做情感鋪墊,并以此導入課題。然后,讓學生把課題補充成一句完整的話(老師的恩情讓我難忘)借機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用“師恩”一詞,而不用“好處”或“教益”?此時,再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二、抓主旨句,感悟思想內涵
在初讀感知的基礎上,再讀課文,要求學生找出與課題呼應的主旨句,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我終身難忘!”。師生交流對這句話的含義的理解,弄清這句話有兩層含義:一是田老師對我的巨大影響;二是我對老師的敬佩感激之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句話中“插柳之恩”的含義,教學時可采用以下步驟:
1、辨一辨,議一議
抓住兩個“樹”的不同含義(第一個“樹”可以理解為種植、培植;第二個“樹”可以理解為培育起來)小組內互相討論、辨別體會培養人才非常不易和對教師“樹人”功德的贊頌。
2、讀一讀,演一演
細讀課文11段,先畫出表示“插柳之恩”的含義的句子:“談起往事,我深深感念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學的種子”,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接著,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假如你是作者,四十年后,在家鄉的小河畔遇到了你的恩師,你心情怎樣?會說什么?”,教師隨機采訪;最后,師生合作朗讀表演四十年后師生河畔相遇情景,來進一步體會田老師謙虛、高尚的師德和“我”尊師、敬師、感念師恩的深情。
3、品一品,悟一悟
品讀課文7-9段,思考:田老師愛編故事對“我”有什么影響?
引導學生感悟到:田老師的上千個故事,有如春雨點點,培育了我發達的形象思維,豐富的想象力,而這些是從事文學創作所必需的;體會田老師對我走上文學道路的巨大影響。正因為如此,所以,作者在課題中才使用“師恩”一詞,而不用“教益”或“好處”。至此,學生對課題的疑惑已豁然開朗,對作者難忘師恩的深情的體會也已水到渠成。
三、抓重點詞句,品味積累語言
在完成對文本思想內涵的感悟后,要想讓學生充分品味語文的味道就要靠“咬文嚼字”來實現。本文語言樸素生動,“娓娓動聽”“身臨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勝”“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等成語,以及俗語“無心插柳柳成蔭”用得貼切自然,值得品味積累。
1、多形式讀文,品味語言之美
在教學中,可采用配樂朗讀、師生合作讀、角色體驗讀及補充重點詞語讀等多種形式反復誦讀,品味語言之美。
2、做摘錄筆記,積累精妙語言
四年級教材要求學生學會做摘錄筆記并養成寫摘錄筆記的習慣。因此,可以結合語文天地中的“學寫摘錄筆記”這一訓練目標,對本課進行語言積累。教師可鼓勵和指導學生把自己認為重要的詞和句段摘抄下來,尊重學生對詞句的獨特理解和感受,不能要求一致。持之以恒,學生就會掌握寫摘錄筆記的方法,形成寫摘錄筆記的良好習慣,從而受益終生。
言意互轉 情動辭發——《師恩難忘》教學談 篇9
教學目標 :
1、認識并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13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連貫、通順地復述“我”開學第一課的情景。
3、培養學生尊師、愛師、親師的感情。
教學難點 :
學習作者緊扣題旨選取典型事例,在敘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實情感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激發學生興趣
1、齊讀課題——;介紹了解——劉紹棠。
2、師生交流劉紹棠的情況。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劃出來讀正確,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檢查讀詞及課文的情況。
3、師:哪位同學說一說,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么事?
4、小結。
三、學習課文,理解重點部分。
(一)解決故事: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田老師是怎樣給我們上課的?
2、重點練習朗讀和復述:請認真讀一讀這個故事,然后同位互相講一講。請一位同學到前邊講給其它同學聽一聽。你喜歡這個故事嗎?說說理由。
3、田老師上課愛編故事,對“我”有什么影響?請結合著7—10自然段,談一談你的看法。
4、教師小結:田老師愛編故事,讓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入了迷。板書:入了迷。
5、師:田老師愛編故事,除了讓我入迷之外,還對我有什么影響呢?
開了竅;怎么讓我開竅的?
6、師小結:此時此刻,你就是作者,你取得了這么多成績,你想對田老師說點什么?(談感激之情)三個方面,師的評價。
學習理解最后兩個自然段。
師:是啊,田老師在文學方面對我影響這么大,我又是怎么做的呢?(感激——行禮,終生難忘)
7、小結總結板書,用自己的話總結——引出“師生情深”
四、總結全文
1、學完課文你認為田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2、說一說你這節課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3、你想對教過自己的老師們說幾句話嗎?
結語:從幼兒園到現在,有許多位老師教過我們,我們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老師的辛勤教育,所以同學們要尊重每一位老師,不要忘記老師的教誨之恩。
六、布置作業
作業 超市:
1、寫自己的恩師:
2、閱讀:《我最好的老師》(大衛·歐文)《師恩難忘》(梁曉聲)
《我的老師》(賈平凹)
3、搜集一些關于贊頌老師的名言,記到自己的“小小筆桿子”本上。
師恩 難忘 (劉紹棠)
編故事 行禮
讓我入迷 感念
讓我開了竅 終生難忘
師生情深
言意互轉 情動辭發——《師恩難忘》教學談 篇10
抓住課文的題目 讀懂《師恩難忘》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396
[ | by: 泡語文 ]
名師精講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師恩)
此文轉載
抓住課文的題目 讀懂《師恩難忘》
張老師:同學們,《師恩難忘》這篇課文是咱們這一冊書的第一課。編者這樣安排是有一定深意的,因為教師節馬上就到了,所以,真正讀懂這篇文章就很重要。
明明:張老師,怎樣才能讀懂這篇文章呢?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師恩)
此文轉載
張老師:好,今天我就來教大家一種讀書的方法。要讀懂這篇文章,抓住題目很是關鍵,俗話說:“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咱們要學會抓住文章的題目來讀懂文章,這是一種很實用、也很重要的讀書能力。請大家想一想,咱們到新華書店里去買書,看到書柜上有那么多的書,我們有時會眼睛一亮,接著就會從書柜里抽下一本書來,因為我們從書的名字上就已經判斷出自己喜歡這本書了,就判斷出這書中的內容是自己要看的,這種能力就是對閱讀的內容的預測能力。
聰聰:張老師,就請您結合這篇課文來給我們說說吧。
張老師:請大家看看這篇課文的題目,請大家猜猜課文的內容應該是寫什么呢?你能提出哪些問題來?
慧惠:這篇課文一定寫了自己從老師那里得到了哪些益處,所以題目才能叫做“師恩難忘”。
明明:對于作者來說,老師有哪些恩情值得作者難忘呢?
聰聰:作者是怎么寫的呢?
張老師:同學們很會開動腦筋,很會思考。大家已經學會了從課文的題目入手來讀懂課文了。對于大家所提出的問題,只要大家認真地讀一讀課文,你們的疑問會解決的。不過,我要提醒大家的,一是要從作者娓娓道來的細節描寫中來感受對老師的一片深情,二是要仔細體會作者“點面結合”
和“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師恩)
此文轉載
言意互轉 情動辭發——《師恩難忘》教學談 篇11
《師恩難忘》是五年級第一學期第一單元的閱讀課文,這篇課文文質兼美、情感至深。記敘了作家劉紹棠童年時代的啟蒙老師每講一課都要演繹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從小培養了他對文學的熱愛,引導他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的事情。文中雖然作者從老師那里獲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詩引申的一個小故事,但從這篇課文里我們體會到老師對學生的殷殷關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深厚感情。
教學中,我緊扣關鍵詞語“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引人入勝”……結合田老師把古詩改編成動人的故事來講課的經過,引導學生細心體會老師是怎樣的“教學有方”——不僅教給了學生知識,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不忘教導學生做人……使學生深入體味到老師的“恩”和對學生的愛。然后,在這樣的感情基礎上,帶著學生感受作者對老師的感恩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點句子“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就顯得水到渠成,舉重若輕了!
教學這篇課文,學生能夠初步體會“師生”間情誼的珍貴,明白老師對自己教育時的良苦用心,從而懂得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回報老師的付出。課后,覺得自己在處理理解第一句話“我聽得入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直到三年級的大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時,所提問題的引導、針對性不夠強,因此學生在這一句子的理解上花了較長的時間,以至于最后教學內容不能當堂完成,留下了一點小小的遺憾。
言意互轉 情動辭發——《師恩難忘》教學談 篇12
《師恩難忘》是根據我國著名作家、當代鄉土文學的舉旗人劉紹棠先生的作品《老師領進門》改寫的。文章敘述平實,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劉先生的悠悠回憶中,愛講故事、善講故事的田老師的形象便悄然立在我們面前。對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作了如下思考。
一、先寫后學。
我讀這篇文章,讀出了一個詞——感恩,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田老師恩情的感激之情。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引領著學生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讀這篇課文呢?作為五年級的學生,在短暫的求學生涯中,遇到了許許多多的老師,承蒙了太多的師愛,老師的教誨之恩對孩子來說并不陌生,這種體驗大量地沉淀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如果將其激活,那么學習這篇課文就有了很多鮮活的“情感因子”,也就拉近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如何激活?是否可以和習作1聯系起來,在學習課文之前,讓學生來寫一寫教過他們的老師,表一表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二、扣題導讀
本文題為“師恩難忘”,那么“恩”在哪里?作者“難忘”的又是什么呢?我認為“難忘”有兩個層次:淺層次的是田老師四年里講了上千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深層次的是田老師在作者“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而這點也正是“恩”之所在!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作者同班這么多學生,也同樣聽了上千個故事,但有他那樣的文學造詣的有幾人?正是因為有了田老師播散下的這些“種子”,才引領著作者走進了文學殿堂,取得了累累碩果!作者原題為“老師領進門”恐怕意即在此。也正因為如此,作者對田老師也就格外感激,對這份恩情也就格外難忘。這也是課后第三題所要探究的,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向學生介紹劉紹棠先生,特別是要了解劉先生所取得的文學成就,“知人論世”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三、品詞析段。
這篇課文通俗易懂,在感受、理解方面難度不大。因此,我以為沒有必要逐段講讀,可以抓住一些關鍵詞,如: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引人入勝。寥寥數筆生動形象地勾勒出田老師繪聲繪色講故事的情景,引導學生去體會這些詞語,感悟其中蘊藏著的作者的感情。
課后的最后三段是作者回憶田老師上課情景后的感想,語言淺顯卻耐人尋味,從不同的側面抒發了對田老師感激、敬佩、贊美之情。第七節寫出了田老師像一個辛勤的播種者,播下又多(上千個故事)又好(引人入勝)的種子,為作者開出絢麗的文學之花奠定了基礎。第八節用自己的行動寫出了作者對田老師敬重。第九節傾吐出作者對田老師濃濃的敬意,“百年樹人”是對老師工作艱辛的贊美,是對老師工作偉大的贊美。因此,需要引導學生在靜悄悄的閱讀中去體會品味。
四、揣摩寫法。
本文的寫法也頗具特色:1、抓住最能體現人物特點的事例來寫;2、田老師講了上千個故事,而作者只具體寫出了其中一個故事,沒有面面俱到,通過這一個故事就能感受到田老師的精彩,就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叫“點面結合”、“以少勝多”。3、除了通過“娓娓動聽”、“引人入勝”等詞句直接寫出田老師講故事的精彩,還通過我沉醉其中的反應來襯托,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這些不正是寫人文章的一般寫法嗎?需要引導學生領悟這些基本的表達方法,再引導學生將這些方法遷移到對課前作文的修改中,活學活用,及時鞏固。這樣的“讀寫結合”不但扎實了一篇課文的學習,又可順帶著完成習作,提高了效率。順便說一句:這次習作可讓學生作為教師節的禮物,送給所寫的老師,讓習作作而有用,走出“代人立言”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