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字上做文章 ——我教《師恩難忘》(通用12篇)
在“恩”字上做文章 ——我教《師恩難忘》 篇1
一、“恩”字開頭激發(fā)興趣。上課伊始,我先請學生用“恩”說成語,學生紛紛說“恩將仇報”、“忘恩負義”“知恩圖報”、“恩重如山”等,我在“恩”上圈了個圈兒:“什么樣的情感可以成為‘恩情’呢?”學生說到了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九色鹿對調(diào)達的救命之恩等等,我反問: “老師對學生的教誨為什么叫‘師恩’呢?”學生陷入了思考,有的說:“老師教了我們很多知識。”有的說:“老師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我總結說:“因為老師會幫助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不光學習知識還學會了做人。”
二、“恩”字貫穿全文。
學生讀完課文后,我請學生談談對田老師的看法,“田老師很會講故事。”“田老師很能干。”“田老師做事井井有條,他同時教幾個年級,肯定很有條理。”我把“講故事”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說說文中那幾節(jié)寫了田老師講故事,學生找到了,分段也就順理成章了。
我對學生說:“田老師講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學生在讀書思考中發(fā)現(xiàn)田老師講故事是為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的知識,這是一位多么有經(jīng)驗的好老師啊!我把“娓娓動聽、引人入勝、戛然而止、身臨其境”板書在黑板上,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學生懂得了“我”聽得入迷更說明田老師講故事很生動。我請學生自讀課文,請兩位同學上臺表演了田老師講故事的場景,全班同學都很興奮,對于“田老師”講的故事很感興趣,教室里傳出熱烈的掌聲。
在學生精神集中之時,我又拋出一個問題:“同學們覺得田老師在哪方面給作者的幫助最大呢?”學生困惑不解,我趁機介紹了劉紹棠的文章,并請學生在讀書中找到答案,學生立刻找到“我深深感謝田老師在我幼小的心田播下了文學的種子。”“師恩難忘啊,我之所以取得這么大的成績,當然要感謝老師講得那么多故事,感謝老師的教誨之恩啊!”我在黑板的右側(cè)上寫下了“師恩難忘”四個大字,請學生帶著深厚的感情讀一讀,學生們很是感動。
三、補充資料體會教師之“恩”。
臨近下課,我又讀了《教師博覽》中兩篇文章給學生聽,其中一篇是《天使的翅膀》,講到一個老師為了制止別的孩子取笑一個從小因手術在背上留下疤痕的男孩,就編了一個美麗的故事,告訴孩子們那是天使的翅膀留下的痕跡,最后那個男孩驕傲的抬起了頭,而孩子們都排著長長的隊伍要摸一摸天使的翅膀。快讀完時,下課鈴響了,學生沒有一個動的,都在凝神聽著,為這位善良、聰明的老師的做法深有感觸。他們進一步感受到老師的“恩”情,也啟發(fā)他們在生活中對老師的付出要記在心里,要學會“感恩”。
我在教這一課的時候,考慮得更多的是怎么打動學生,怎么讓學生的心靈深處掀起波瀾,每個學生的感受可能不一樣,有的可能還只是泛起“小小的浪花”,但是,從情感的角度來講讀這篇文章,帶給學生的東西可能不是用語言來描述的。
在“恩”字上做文章 ——我教《師恩難忘》 篇2
謝謝您,老師
您不是演員,卻吸引著我們求知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卻讓知識的清泉叮咚作響……老師啊,您的諄諄教誨,我們永記心房!
一、關注新聞,做時代的小主人。(拼一拼,寫一寫)
1.德國學生設計的智能ɡuǎi zhànɡ( )剛投放市場,就得到了很多老人的歡迎。
2.在學校舉行的“qiān shǒu( )山區(qū)小伙伴”活動中,我們班被輔導員表揚了,全班同學心里都měi zī zī( )的。
3. 姚明打完比賽后xiē xi( )幾天,然后mào( )著酷暑趕回北京。
二、說好普通話,走遍天下也不怕。(在加點字正確的讀音下面畫“ ”)
1.正(zhēnɡ zhènɡ)月里,正(zhēnɡ zhènɡ)是蠟梅吐艷的季節(jié)。
2.琴聲戛(ɡá jiá)然而止,我們好久才回過神來。
3.老師的諄諄教誨(huì huǐ),我永遠牢記。
三、字典工具書,學習的好伙伴。
“身臨其境” 的“臨”用音序查字法應先查音序 ,再查音節(jié) ;用部首查字法,應先查部首 ,再查 畫。用“臨”還可以組詞為 、 、 、 ,選擇合適的詞語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1)夜幕( ),喧鬧了一天的漁村又恢復寧靜,
(2)第四次石油危機逼近,中國經(jīng)濟( )大考驗。
四、學會造句子。
老師,您是春雨,滋潤著我們的心田;老師,您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老師,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課文舞臺,再現(xiàn)精彩。
那時候的語文叫國語。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講一個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我在田老師那里學習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 滋養(yǎng))著我。
……
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學生那樣, ________________地向他行禮。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 感激)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的(教導 教誨),我終(身 生)難忘。
1.用“√”選出括號中正確的字詞。
2.請你在橫線上填寫正確的內(nèi)容。
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前一個“樹”是 ;第二個“樹”
是指_ 。我是這樣理解這句話的 。
六、愛上課外閱讀。
小小的米蘭花,細微得像碎玉米的米蘭花,你總是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
小小的米蘭花,你(牽引 牽扯)出我多少衷心的思念。看見你,我總是想起小學時第一個老師,那個美麗、和藹,像大姐姐一樣的老師。她總是把著我的手寫字,她的手總是暖烘烘的。有一次我生病了,她把臉緊緊貼著我的面頰,輕柔的發(fā)絲撫愛著我,我心中(灑入 注入)了永存的暖流。在大雨滂沱的時候,她還送我回家,背著我涉過那條湍急的小河。至今,那條小河還常常從我的心頭流過,我分明看到小河的浪花飛濺到老師那美麗而和藹的臉上。
為了山村小學的明天,她散發(fā)出全身的清香,飄進農(nóng)家的幢幢木房,了解我們學習中疑難,幫助我們攻下一道道難關,直到夜深人靜。此時,她卻壓住陣陣發(fā)痛的腹部,拖著蹣跚的腳步(一步一挨 一步三回)地返回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啊,敬愛的老師,我多么想放聲為您高唱一曲頌歌!
歲月的波濤沖走了我許許多多關于花的回憶,可是小米蘭那淡淡的清香卻永遠(飄溢 飄灑)在我心中……
1.給短文加一個合適的的題目。
2.將文中括號內(nèi)恰當?shù)脑~語用“——”畫出。
3.本文表面是在寫 ,實際是贊美了 。
4.讀完短文,你想用怎么樣的話語來贊美老師?請寫兩至三句。
在“恩”字上做文章 ——我教《師恩難忘》 篇3
作者:佚名 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 點擊數(shù):67
教學重點:
1.學習課文,理解“師恩”一詞,使學生了解啟蒙老師田老師對作者的巨大影響——使他成功地走上了文學之路,感受作者對老師的理解、敬佩和感激之情,激發(fā)學生敬師愛師的情感。
2.在自讀課文時,引導學生練習畫出自己的問題,學做批注筆記。
3.學認生字13個,學寫10個,在閱讀中理解和積累詞語“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勝、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以及俗語“無心插柳柳成蔭”等。
4.仿照田老師編故事學語文的方法,引導學生給古詩編故事,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學習語文。
5.學寫摘錄筆記。
第一課時
一、 預習課文要求。
1.自讀課文,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了解課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標記,試著尋找答案。
二、 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根據(jù)你預習的情況說說課題的意思。
3.引導學生思考:讓作者難以忘記的老師是誰?什么事讓他難忘?
三、 了解課文大意。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2.全班交流,弄清課文主要寫了“我”的啟蒙老師田老師用講故事的方法教“我們”學習古典詩詞,給“我”巨大影響的事。
四、 指導認真閱讀,深入理解課文。
1.分小組討論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
2.小組匯報本組學習情況。
3.全班交流在小組內(nèi)未解決的問題。
4.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重點理解詞語:
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勝、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成語造句。
5.引導學生重點理解課文第七段。
質(zhì)疑:田老師的故事講得怎樣?從“我”的表現(xiàn)中哪些詞可以看出來?
生朗讀第七段,找出相應詞語理解交流(入迷、恍如、發(fā)呆、驚醒)。
請生分別扮演田老師講故事,“我”聽故事,再現(xiàn)場景,體會當時作者的心情。
6.過渡:田老師編故事講課對“我”以后有什么影響?
7.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第九段。(簡介“劉紹棠”,幫助學生理解。)
8.小結:說說此時你對“師恩”如何理解?如果把“恩”換成“情”、“愛”、“益”是否可以?
五、 鼓勵學生選一首學過的古詩編個故事。
第二課時
一、 將自己所編的故事全班交流。
二、 再讀課文,賞析課文。
1.引導學生思考:“你認為田老師是怎樣的人?你喜歡他嗎?”說出理由。
2.再讀課文,小組交流。
3.小組匯報交流成果。
4.過渡:作者對田老師的態(tài)度如何?
5.生找相應的句子讀一讀,說一說,理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思。
6.小結:田老師用心地教導學生,對“我”有巨大的影響,“我”深深地敬愛著這位老師。
7.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
三、 學寫摘錄筆記。
將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和句子摘錄下來。注意寫清文章題目、作者、書名和日期,以備查閱。
第三課時
一、 學生交流摘錄情況,進行評議。
二、 比較記憶字形,鞏固識字。
恍 畔 杖 描
光 伴 仗 瞄
三、 練習寫生字10個。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nèi)搜索關鍵字:師恩)
此文轉(zhuǎn)載
在“恩”字上做文章 ——我教《師恩難忘》 篇4
之三
佚名
教學重點:
1.學習課文,理解“師恩”一詞,使學生了解啟蒙老師田老師對作者的巨大影響——使他成功地走上了文學之路,感受作者對老師的理解、敬佩和感激之情,激發(fā)學生敬師愛師的情感。
2.在自讀課文時,引導學生練習畫出自己的問題,學做批注筆記。
3.學認生字13個,學寫10個,在閱讀中理解和積累詞語“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勝、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以及俗語“無心插柳柳成蔭”等。
4.仿照田老師編故事學語文的方法,引導學生給古詩編故事,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學習語文。
5.學寫摘錄筆記。
第一課時
一、 預習課文要求。
1.自讀課文,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了解課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標記,試著尋找答案。
二、 導入 新課。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根據(jù)你預習的情況說說課題的意思。
3.引導學生思考:讓作者難以忘記的老師是誰?什么事讓他難忘?
三、 了解課文大意。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2.全班交流,弄清課文主要寫了“我”的啟蒙老師田老師用講故事的方法教“我們”學習古典詩詞,給“我”巨大影響的事。
四、 指導認真閱讀,深入理解課文。
1.分小組討論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
2.小組匯報本組學習情況。
3.全班交流在小組內(nèi)未解決的問題。
4.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重點理解詞語:
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勝、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成語造句。
5.引導學生重點理解課文第七段。
質(zhì)疑:田老師的故事講得怎樣?從“我”的表現(xiàn)中哪些詞可以看出來?
生朗讀第七段,找出相應詞語理解交流(入迷、恍如、發(fā)呆、驚醒)。
請生分別扮演田老師講故事,“我”聽故事,再現(xiàn)場景,體會當時作者的心情。
6.過渡:田老師編故事講課對“我”以后有什么影響?
7.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第九段。(簡介“劉紹棠”,幫助學生理解。)
8.小結:說說此時你對“師恩”如何理解?如果把“恩”換成“情”、“愛”、“益”是否可以?
五、 鼓勵學生選一首學過的古詩編個故事。
第二課時
一、 將自己所編的故事全班交流。
二、 再讀課文,賞析課文。
1.引導學生思考:“你認為田老師是怎樣的人?你喜歡他嗎?”說出理由。
2.再讀課文,小組交流。
3.小組匯報交流成果。
4.過渡:作者對田老師的態(tài)度如何?
5.生找相應的句子讀一讀,說一說,理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思。
6.小結:田老師用心地教導學生,對“我”有巨大的影響,“我”深深地敬愛著這位老師。
7.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
三、 學寫摘錄筆記。
將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和句子摘錄下來。注意寫清文章題目、作者、書名和日期,以備查閱。
第三課時
一、 學生交流摘錄情況,進行評議。
二、 比較記憶字形,鞏固識字。
恍 畔 杖 描
光 伴 仗 瞄
三、 練習寫生字10個。
在“恩”字上做文章 ——我教《師恩難忘》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并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田老師出色的口才文筆。
教學重點:認識并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難點: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田老師出色的口才文筆。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ppt,作業(yè)紙
教學過程:
一、品讀師恩的難忘
師:同學們,人的一生會感受經(jīng)歷過很多“情”(板書:情),你能說說你知道的哪些情嗎?(相機板書)(這些情,是有階段性的。)
(交流)
師:親情是我們一出生就已經(jīng)伴隨我們成長了,愛情是等我們長大后會遇見的,有一種情是伴隨我們成長的,是哪種?(指答:師生情)是的,師生情也是刻苦銘心的,它不僅伴隨著你們成長,同時也讓教師深深烙刻在心中。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對師生,感受他們之間濃濃的師生情誼。(板書:1師恩難忘)
師:一起讀題。(指名讀,齊讀)(指導讀出難忘的味道來)
師:課文預習過了嗎?我要來考考你們了。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你對他了解多少?
師:這篇課文原來還有一個題目,名字叫--《老師領進門》,你們知道下句是什么嗎?現(xiàn)在我想問問你們,如果你們是編者,為什么要把這篇課文的名字改成這個?說說你們的看法。
師:是的,改了名字之后,能更好地突出“難忘”(“難忘”加點)
總結:同學們,就是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師,讓劉紹棠難忘至今,可是他真的普通嗎?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理解詞語,讀通課文
師:課文預習過了嗎?好,我現(xiàn)在想問一下,讀了兩遍沒有?讀三遍的呢?其實我現(xiàn)在最關心的不是你們的書有沒有讀好,而是你們對生字和詞語的掌握情況。
(出示:姥姥炊煙歇歇腳念叨恍如驚醒滋潤拐杖)
注意:“念叨”中的“叨”讀輕聲,“醒”的寫法。
指讀,齊讀,描紅
師:把這些詞語帶進課文,好好地讀讀課文。
指名讀,齊讀。
過渡:同學們,課文中有這樣一個詞語(板書“叩拜”)
師:誰來讀讀這個詞?
(指名讀,再齊讀)
師:讀著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畫面?
師:同學們想得非常好!我們中國的漢字就是這樣神奇,有的詞讀了讓人想到一幅畫,有的詞讀了讓人想到一個動作,有的詞讀了讓人想到一種情境。(板書“戛然而止”)
師:請大家讀一讀這個詞語,注意“戛”這個字,看它與哪個字差不多。
預設
生:“戛”與“嘎”差不多,一個有口字旁,一個沒有。
(師板書“嘎”)
師:“嘎”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可是這個口突然就沒有了。(擦掉口字旁)
你能猜到“戛然而止”的意思嗎?
師:對,“戛然而止”就是突然停止的意思。“戛然”就是突然的意思。一起來讀這個詞語。(指讀、齊讀)
師:從課文中找到這個詞,默讀它前面的文字和后面的文字,想想為什么作者的思緒會戛然而止。
生交流
師:課文中有不少描寫田老師或者是田老師課的詞語,找出來讀一讀。
(出示:娓娓動聽、引人入勝、身臨其境、春雨點點、深深感謝、恭恭敬敬)
師:是的,每當作者想到田老師,想到田老師上的課,就會想到這些詞。
(手勢示意學生讀詞,生齊讀)
師:長大后,作者成了了不起的作家。每當他取得成績,受到表揚,都會情不自禁地想到田老師,想到這些詞。
(生深情地齊讀這些詞)
師:同學們,文中說田老師的文筆與口才都很好,你們說說,“娓娓動聽”這個詞是描寫田老師口才好呢,還是文筆好?
生:(齊)口才好。
師:那么,說一個人口才好除了“娓娓動聽”,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
(出口成章、對答如流、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師:說得好,娓娓動聽、出口成章、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用這些詞來贊美我們的田老師一點也不夸張。同學們,請拿起筆,盡量多地用上這些詞,向大家介紹一下作者心目中的田老師,介紹一下田老師上的課。
(生自由練寫,三四分鐘后)
師:誰先來?用你的描寫把我們帶進田老師的課堂。
(生交流,師評價)
板書:1師恩難忘
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教學難點:了解本課的點面結合、直接描寫、側(cè)面描寫的寫作手法
課時安排:1課時
一、整理脈絡
師:同學們,昨天是開學第一天,課文中的田老師就給我們留下了如此美好的印象。你能用上這些詞語,說一說田老師給你留下的印象嗎?
(出示:娓娓動聽、引人入勝、身臨其境、春雨點點、深深感謝、恭恭敬敬)
師:課文中用了這些詞直接描寫出田老師課堂的引人入勝,(板書:直接描寫)那么你還能從哪些地方看出田老師課堂的引人入勝。
師:在這里,作者用他自己的入神烘托出田老師課堂的引人入勝,這樣的寫作手法叫什么呢?(板書:側(cè)面烘托)
師:請同學們快速地默讀課文,想一想,如果給這篇課文分分層,你能依據(jù)什么來分?看看從哪兒到哪兒是寫開學第一天的事的。
生:第3~6自然段。
師:他說第3~6自然段,有多少人和他一樣?
(生紛紛舉手)
師:但是第8自然段的開始有這樣一句話:“有一年我回家鄉(xiāng)去,
在村邊遇到了老師,他拄著拐杖正在散步。”我們一起讀一下---
生:(讀)有一年我回家鄉(xiāng)去……
師:慢一點,你要讀出東西來。
(范讀)有一年我回家鄉(xiāng)去---
生:(齊)有一年我回家鄉(xiāng)去……
師:這說明前面都是作者的---
生:回憶。
師:課文第3~7自然段應該是寫小時候上學的事,8、9自然段是寫40年后的事。這樣,我們把課文分成了三段。請用“∥”在文中標好。
二、感受師恩
師:課文的第二段最長,也最難懂。請你們先練讀一遍,稍后我找人讀,看誰能讀好。(生練讀)誰來讀給大家聽?讀的人要盡量把我們帶進田老師的課堂,就像在聽田老師講課一樣。聽的人也要會聽,怎樣才叫會聽呢?如果你能把人家讀的幾段話聽成一段話,把那一段話變成一句話,最后再說出來,那么你就是最會聽。你最先舉手,好!第一個讀的機會被你抓住了。
(多名學生讀書)
師:我現(xiàn)在想問一問,你把這幾段話聽成了怎樣的一句話?這難度大了,會不會聽就在這地方顯出來了,本領就在這里看出來了。好的,請你先說。
生:這一段給我的感覺是田老師的口才很好,而且文筆也很好,課上得也很好。
師:真會聽,你聽得好,說得也好。
生:我在田老師門下受業(yè)四年,聽到了很多引人入勝的故事,感到田老師非常會教書。
師:對,我在田老師門下受業(yè)四年,聽到了很多引人入勝的故事,感覺到這位老師口才非常好,非常會上課。還有誰,聽成了怎樣的一句話?這個能力要鍛煉的,我們會聽就表現(xiàn)在能不能把幾段話聽成一段話,最后把一段話再變成一句話。
生:田老師上課非常生動,每上一節(jié)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師:那么作者在田老師的課堂上究竟得到些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到字里行間去找一找。
(生默讀靜思)
師:好,誰來告訴我究竟學到了什么?(生無語)“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這是一首詩,是什么時候?qū)W的?
生:一年級。
師:這首詩對我們小學生來說,就是什么?
生:我們學到了知識。
師:對,這首詩對作者來說,就是知識。因為在這之前作者不會這首詩,現(xiàn)在會了。還學到了什么?
生:學到了道理。
師:從哪里看出的?
師:你能告訴大家是什么道理嗎?
師:對,要愛護環(huán)境,要愛護花草樹木。正因為大家的愛護,這兒后來成了--大花園
師:有兩個句子,我建議同學們一起讀一下:你折一枝,他折一枝,
后面歇腳的人就看不到花兒了。(生讀)還有“后來,這兒的花”---
生:后來,這兒的花越開越多,數(shù)也數(shù)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師:讀出了什么?
生:我讀出了人人都要愛護花草。
生:我知道這兒后來能成為一座大花園,是因為有了人們的愛護。
師:還有呢,在田老師的課堂里除了知識、道理,還有什么?
生:還有文學,課文中說田老師在他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師:是的,同學們請看這句話。(課件出示:我在田老師那里學習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自由地讀讀這一句。(生自由讀)如果說一個故事讓我獲得了一份知識,那么上千個故事,我就獲得---
生:上千份知識。
師:誰能用上“如果……那么……”說一說。
師:老師的故事如春雨點點,還記得那首描寫春雨的詩嗎?“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老師的教育就像這春雨,悄無聲息,飄進我們的心田,再來讀讀這一句。
師:在密密的春雨中,在細細的春雨中,知識的種子在發(fā)芽,在長葉,感受到了嗎?再來讀。
師:同學們,在這里,作者寫道劉老師給他講了千千萬萬個故事,但是這篇文章中,寫了幾個故事?
師:這種寫作手法叫什么?(板書:點面結合)在寫人物時,如果把什么事都寫下來的話,你能記住嗎?對的,所以要有所選擇地寫一兩件典型的示例,這樣才能讓別人記住。
師:劉紹棠今天能有如此大的成就,與田老師的教導分不開,所以想起田老師,想起田老師講的故事,那是感激,那是幸福。讀“我在田老師那里”---
師:40年來,我不能忘記田老師的教誨之恩,所以我回到家鄉(xiāng),在村邊遇到田老師,仍像---
師:感謝田老師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學的種子,,播下知識的種子,播下做人的種子。作者40年后見到老師,仍像小學生一樣向他敬禮。我現(xiàn)在想問問你們,假如,你將來成了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你見到你的小學老師,你會怎么做?
師:假如你將來成了江蘇省的省長,你見到了你的小學老師,你會怎么做?
師:一切都在這深深一躬里。假如你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人,見到你的小學老師,你會怎么做?
師:聽到你們這些話,我們做老師的該感到欣慰。同學們,讓我們真誠地對老師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的教誨之恩,我終身難忘!”
齊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師:讓我們從心底里發(fā)出這樣的聲音:“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的教誨之恩,我終身難忘!”再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師:好,下課。
板書:1師恩難忘
點面結合
直接描寫
側(cè)面烘托
在“恩”字上做文章 ——我教《師恩難忘》 篇6
本文的作者劉紹棠先生一生經(jīng)歷過一次大的起落,作為一名享譽鄉(xiāng)里的“神童”,他的童年就是在光環(huán)中度過的。可是,成人后,雖然沒有像仲永那樣“泯然眾人矣”,但仍逃脫不了神童帶給他的副產(chǎn)品——驕氣,給他的傷害。他的一意孤行狂放不羈直接導致他被打成“右派”。回鄉(xiāng)反思一去就是20年。很多人或許至此一蹶不振,或許在批判的壓力下惶惶不可終日,直至默默的消失在這個世界。劉紹棠不然,他勇敢的承受著這一切,他勇敢的反思著自己的所作所為,痛定思痛,直到20年后,卷土重來,一發(fā)而不可收。成為鄉(xiāng)土文學這一流派的開山祖師,收入世界名人詞典,在中國甚至世界近代文學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篇《師恩難忘》(原文題目是《老師領進門》)應該就發(fā)表于此時。
此文不愧為鄉(xiāng)土文學的一篇妙文,語言質(zhì)樸,條理清晰,內(nèi)容簡單,情節(jié)有趣,感情真摯。在教學本文時,完全可以采用“言意互換”的方法,以達到“情動而辭發(fā)”的效果。
1、據(jù)言得意,感受田老師的可敬形象
閱讀理解的首務在于對“意義”的追尋,而對“意義”的追尋始于對言語的感知。簡單來說,我們的教師完全可以學習文中田老師的教學方法。先念一遍,再連起來講一遍,最后編一個故事娓娓動聽的給學生們講一遍。三遍過后,絕大多數(shù)的字詞句(娓娓動聽、引人入勝等等)的障礙被掃除,剩下的時間教給學生閱讀,品讀感悟:由言生像,由像起意。在這個過程中讓田老師溫文爾雅,敬業(yè)愛生的形象逐漸鮮明起來。
2、據(jù)意識言,體會田老師形象的塑造
大多的閱讀教學都只停留在據(jù)言知意的階段,而至于這“意”是怎么表現(xiàn)出來的,即文本的言語形式卻很少關注。這一點我們不能只責怪學生,其實,很多的老師都沒有這樣的意識。拿本課來說,為了讓田老師的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煞費苦心。采用了多種寫作手法。故事的出示,讓我們讀了恍如身臨其境。四年來讀了這么多的故事,作者獨獨選擇了第一課上講的故事,獨具慧眼,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故事中的情節(jié),既關注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又照顧到對學生道德的熏陶。美麗的花兒,應該讓大家一起觀賞。往大了說,這就是人文和工具的統(tǒng)一。
3、以言表意,沉淀心中的老師形象
學生在據(jù)言知意的過程中,意開始醞釀。一個可敬的老師形象已在眼前鮮明起來,同作者一樣,學生對這位田老師也懷有深深的敬意之情了。“情動而辭發(fā)”,意的充盈,心中便有了表達的欲望。這時候,就必須以言的介入來實現(xiàn)意的完成。老師適時地提出寫作要求:寫一寫你的老師。(具體要求見習作一)抓住老師的某個特點,通過一件或者兩件事情具體說明這一特點。《師恩難忘》就是范例。讀寫結合,言意互換,情動辭發(fā),學生言語智慧也一定會從這一過程中得到提升。
在“恩”字上做文章 ——我教《師恩難忘》 篇7
《師恩難忘》那是因為師對學生有恩。所以教學這一課,我們應該引領學生把恩字找到,即找到文中的恩有哪些,我個人認為只有找到了恩的內(nèi)涵,孩子才能從中讀到這篇文章最重要的東西。
在寫恩上,其實文章是通過好多種形式寫的:
一是一位老師教四個年級。學生稍微想一想,就能夠知道這其中的難度,就能夠明白一所學校就一位老師是什么樣子。讀著想著,孩子們是能夠明白的。這就是第二三自然段所介紹的。
二是自己不能忘記的事。不能忘記的事,往往有兩個方面,一種是極善的,一種極惡的。田老師給予學生是善的,所以作者利用了許多文字寫了這首詩,老師是怎么樣通過故事來引導孩子的學的。田老師講得真好,感動的作家永遠沒有忘記。
三是第七自然段中的這樣兩句“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在田老師那里學習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我個人認為這就是這篇文章的關鍵句,這兩句話的信息量非常大,反復讀之,結合上文的信息來理解,就可以抓住整篇文章寫了什么。當然恩字也就在其中了。
四是第八自然段寫的是報恩。關鍵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課文其實就是從這四個方面來寫的。整篇文章,我想學生一讀就明白那首小詩,就知道其恩。而第八自然段的內(nèi)容,其實對于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語言理解起來不難,因為這段話有著特殊的意義,那就是能引領一部分學生去閱讀劉紹棠的書,看看他的文學作品,從中找到這位老師給他種下了什么。所以,我認為這一段給予學生一個閱讀起點,閱讀整本書的起點。假如在教學中,我們沒有引領學生認識到這一點,此課很容易教成終點型課。
這一課還有什么新的教法?過去我教過這一課,今年我不教五年級,我在想,如果讓我來教,我不可能走著以前的路,我要開辟一條新路來走。這條新路是什么呢?
蘇教版教材主編張慶先生在說蘇教版的讀讀背背時說過,不要求學生多么深刻地理解其意義,關鍵是讓他們把這些東西記下來,這是一個布云的過程。布的云越多才能下起雨,如果不去布云,肯定就不會下雨。但到底什么時候下,那說不定。暑假間,在與張老師面對面談這個問題時,我說好多孩子積累的東西是很多,但就是不下雨,把老師搞得挺急的,急到什么樣的程度,一些老師認為這個孩子太笨了,簡直沒有辦法教。談到這里,我們認為在云彩很多,但就是下不來雨時,人、動物、莊稼都要旱死的時候,應該利用高科技來點人工降雨。我想劉紹棠的這篇文章恰恰有著人工降雨的味。是想,文中的這首小詩,是孩子在第一年的識字中所學,已經(jīng)四年多了,重新拿過來再讀,并且是在故事中讀,好簡單呀!孩子四年了,學的東西非常多,我們?yōu)槭裁床幌敕ò堰^去的東西拿來用一用呢?這是五年級的第一課文,我想如果老師們能夠重視這一點,從這個學期起,讓孩子拿起舊有的文章,寫起來,這個雨一定會越下越美,會形成江河并流入大海。
今年真的沒有機會教這一課,我真的想用這種方式嘗試著,因為這樣的嘗試,讓100%的學生喜歡習作,那是肯定的。
在“恩”字上做文章 ——我教《師恩難忘》 篇8
1.過渡:這件事發(fā)生在作者不滿6歲的時候,而且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四十年了,但它在作者的腦海里卻一直那么清晰,仿佛發(fā)生在昨天一樣,這是為什么呢?
2.自由朗讀課文第二段,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地方還讀不明白?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3.四人小組交流自學所得。
4.全班交流,質(zhì)疑:
(1)田老師講的故事與所學的小詩有什么關系?可鋪墊:對于剛?cè)雽W的孩子來說,這個故事有意思嗎?從哪兒看出“我”聽得入了迷?這些說明了什么?
(2)田老師的故事對“我”有怎樣的影響呢?可鋪墊:“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
師:這句話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請問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的呢?
生:把田老師講的故事比作“春雨”。
師笑:為什么不把田老師的故事比作“冬雨”、“夏雨”呢?
(學生紛紛舉手)
生:冬天的雨是冷的,春天的雨是溫暖的。
師:就是說老師的故事像春天的雨一樣怎樣?
生齊:溫暖。
師:還有誰有不同的想法?
生:夏天的雨是狂風暴雨,沒有春天的雨舒服。
生:春天的雨能夠讓萬木迅速地生長。
生:春天的雨是綿綿的。
師:田老師的故事給人的感覺是什么樣的呢?
生:老師的故事是娓娓動聽的。
師:春天的雨是綿綿的,田老師的故事是娓娓動聽的。它們給人的感覺是相似的,所以,作者才會由田老師的故事想到“春雨”。
師:如果用“冬雨”或“夏雨”來比喻田老師的故事,那會是怎樣的結果?
生:那別人就會覺得田老師的故事不好了。
生:那田老師的故事很可能會把學生教壞的。
師:是啊,春雨讓花草樹木快樂地生長,老師的故事則讓作者健康成長,這是多么美妙的比喻啊!
(3)這件事為什么讓我到今難忘?
師:田老師的故事能教育我,所以我終生難忘。田老師的故事讓我終生難忘,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
生: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識的種子。
師:你們從這句話里知道了什么?
生:從老師的故事中,作者學到了知識。
師:從課文田老師的故事中,作者學到了什么知識?
生:田老師的故事講的是古詩的意思。
生:作者從田老師的故事中懂得了古詩的意思。
師:田老師的故事讓我終生難忘,還有什么原因呢?
生:田老師的故事引人入勝。
生:田老師的故事能讓作者身臨其境。
……
師:是啊,田老師的故事是那樣的引人入勝,還能教育人,讓我學到知識,我怎么能忘記呢?
5.指導朗讀。
(1)從這幾個自然段的閱讀中,你們覺得田老師教課有什么特點?
(2)我們應該怎樣讀?
(3)指名試讀,自由練讀,全班齊讀。
(三)學習第三段
1.默讀第三段,找出表達了作者對老師的尊敬、感激之情的詞句,并想一想你從這些詞句中體會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仍然、像……那樣……恭恭敬敬、行禮、深深感謝、教誨之恩、終生難忘)
3.兒時的一位鄉(xiāng)村小學老師為什么這樣令作者難忘?
4.指導朗讀:范讀、試讀、自由練讀、齊讀。
5.小結并板書。
教后反思:
1、課堂上,問題的提出是循著課題提出來的,所以這一問題的設計能夠引導學生感悟“扣住課題質(zhì)疑,抓住關鍵語句讀懂課文”的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預設加生成是學生思維解放的保證,是課堂精彩的源泉。問題的設計、兩個關鍵語句的品讀是預設的,但學生在感悟和理解“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時的發(fā)言及由此展開的討論是沒有想到的,也是無法去設想的。這一生成的精彩、學生思維的激活全靠“為什么不把田老師的故事比作‘冬雨’、‘夏雨’呢?”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而這個問題是在師生交流中突然產(chǎn)生的。
3、課堂生成不是無規(guī)律可循,應該是在師生自由平等的交流中自然產(chǎn)生的,就好像兩個人在閑聊,順著一個話題能夠生發(fā)開去。教師課堂生成的能力應該是可以通過日常的課堂教學自覺培養(yǎng)的,但是如果課堂預設得過細,或課堂上過于強調(diào)執(zhí)行教案,那課堂生成則很難出現(xiàn)。課堂生成強調(diào)師生交流的自由平等,但同樣強調(diào)教師的“心中有數(shù)”,不能“偏題”、 “跑題”,這就需要教師還要有較強的課堂調(diào)控能力。
4、課文語言的品味,課文情感的品悟,思想情感的熏陶是一個相互交融的整體。其整體效益能否產(chǎn)生,靠的是教師的意念控制,偏向任何一個方面都未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比如教學中,關于修辭手法的討論,春雨、冬雨和夏雨的討論等等能說得清哪兒是語言訓練,哪兒是情感品悟,哪兒是教育熏陶嗎?
在“恩”字上做文章 ——我教《師恩難忘》 篇9
教材分析:
《師恩難忘》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敘事性散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劉紹棠文章用平實的語言敘述了40年前的一堂生動有趣的語文課,塑造了一位可親、可敬的鄉(xiāng)村老師形象。通讀全文,樸素的文字背后,是作者對師恩的回味和感激,是作者對老師的敬重和懷念。全文依循行敘事后抒情的順序,情真意切,塑造了一位可敬、可親的鄉(xiāng)村教師形象。課文共9人自然段,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可以分為3段。教學時,宜根據(jù)班級學生實際情況,有效地組織學生讀書、悟情,并在讀、悟的基礎上感受作者對老師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學習目標:
1.能正確讀寫本課的生字、新詞。能用聯(lián)系上下文等多種方法理解新詞。能較好地理解課文,并能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運用質(zhì)疑解疑法,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內(nèi)容理解課文。
3.學生能從內(nèi)容入手體會出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得到啟迪,懂得熱愛和尊敬他人的道理。在理解課文的同時,鏈接現(xiàn)實生活,在生活中尋找本真的師恩;學會感恩。
學習重點、難點:
1、從田老師講的故事與所學的古詩的關系中體會田老師教學有方。
2、理解“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的含義。
學習課時:2課時
學習內(nèi)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重構
聯(lián)系生活談話。導入
目標一
1、同學們,在四年的學習生活中,你一定遇到過幾位好老師,他們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憶一下,他(她)為什么會讓你難忘?
2、板書課文標題,
3、教師引導學生交流:有針對性地重點交流作者所取得的文學成就。
4、過渡:在文學上他取得了如此突出的成就,那么他是怎樣走向文學之路的呢?(5分)
1、學生作答。
2、學生交流自主查閱的關于作者的信息
[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先讓學生談自己身邊的老師,這樣聯(lián)系生活就能一下子拉近學生與課文內(nèi)容之間的距離,容易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介紹作者及取得的主要文學成就.既可以讓學生了解作者,又能以此制造懸念引發(fā)學生思考與學習的興趣。]
引導學生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檢查第一遍讀的效果。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可以略講,注意提示“盡量用得簡潔的話概括”“說清楚就行”。)(7分)
1、學生帶著問題,通讀全文。
2、方法一:師先板書生字,要求學生跟讀,注意正音,并找出字在文中的位置,將涉及到的語段讀一讀。
方法二:逐段讀,學生之間相互正音。
方法三:教師領讀生字,并要求學生跟著教師書空一遍,點明幾個字的寫法——“紙”下無點;“冒”要協(xié)調(diào)……
學生回答
1、提示:第一遍輕聲地讀,生疏的字利用工具書或向鄰近的同學咨詢,注上拼音;第二遍帶著問題讀,“文中的老師是誰”,“這位老師為什么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三遍轉(zhuǎn)換角色讀,把自己看作作者,以作者的身份讀,讀出一定的情感來。【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尤其對閱讀教學而言,學生的讀應該從哪一個角度,以什么樣的身份進入文本,是落實好閱讀教學任務的關鍵。本篇課文語言平實,事例典型,可讀性強。通過以上的閱讀引導,可以讓學生沉下心來,“披文入境,披情出文”。】
2、【關于識字教學,雖然不是高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但是必要的指導不河少。要針對高年級學生在課堂學習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情緒,設計多種教學的形式,以適應課堂教學的實際狀況。】
目標二
引導學生精讀細品,嚼文悟情
1、課文寫了田老師上課的情景,尤其是田老師在教學中將變成一個個小故事給學生講,使得作者“我”至今難忘(在難忘下加著重號),這些,從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2、師板書:老師教得________,學生學得________。
3、指導感情朗讀。
4、是啊,田老師的故事引人入勝,如________(引導學生填空,春雨點點、滋潤著我),正因為這樣,我忘不了老師的教育之恩。
(14分)
1、學生重點讀3—7小節(jié),畫出重點詞句。
1、 請學生讀這部
分內(nèi)容,并相機完成填空。
3、學生有感情地讀第二部分,繼續(xù)品味田老師講課的韻味兒
4、小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田老師化詩為文,教學有法,是本文敘述的一個重點。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先引導學生抓住“娓娓動聽”一詞,一是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解釋,二是聯(lián)系課堂實際進行解釋,三是通過教師的現(xiàn)場語言。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模仿教師的語氣,讀第五小節(jié),體驗“娓娓動聽”,并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入了迷”“身臨其境”“發(fā)呆”“驚醒”等一系列詞語。】
目標三
貫通全文,引讀首尾。
1、 引讀,田老師的
教書育人的水平是作者終身難忘的,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作者就說_______________。
2、引導學生質(zhì)疑
組織進行情感交流相機評價
3、有這樣好的老師,學生怎能不喜歡呢。從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對田老師是非常尊敬的?
(師相機板書:“恭恭敬敬地行禮”)
2、 引讀:是啊,十年
樹木,百年樹人,_________________。
4、指導感情朗讀
指導感情朗讀
讓我們再一次讀讀這兩段文字,回憶一下他的音容笑貌吧!(14分)
1、學生填空跟讀
2、小組討論然后交流,提出“17歲就開始教書,說明田老師是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口才文筆都很好,說明田老師基本功好,是一個出色的語文老師”。
3、指名回答,學生用肢體語言表示。
4、全班齊讀最后兩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感激之情”。
1、 這一段文字,作者解決了我們什么疑問?
【這一部分的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高潮部分,作為作者,在寫作中的主要情感一瀉千里,毫不吝嗇,著力渲染。要讓學生在盡情誦讀中體會直抒胸臆的表現(xiàn)法。】
目標四
拓展延伸
1、引導學生輕讀提問,升華主題
2、教師小結升會:作者忘不了師恩,是因為田老師教藝高超,既教書育人,又給作者播下了文學的種子。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一定也有這樣的故事。希望同學們在課后,在日后的學習、工作中,常懷感恩之心,記住老師的化育之恩,感謝像老師一樣的人對自己的關懷、關心和關愛。
3、生活中你除了感激你的老師之外,還有哪些人讓你也感受到了他(她)的恩惠?相機作評價
(10分)
1、學生再次瀏覽全文,提出問題,由兩人小組之間進行探討提出的問題。
3、學生自由談話交流
【讓學生在感悟文本后聯(lián)系生活,既扣緊主題,實施實景回顧,又讓學生在身邊的老師中尋找“恩師”,將文本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并引導學生進入情感持久的再學習。】
[引導學生由感激老師拓展到感激生活中的其他人,從而讓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真正實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作業(yè)超市
◆、遷移練習:
在教過你的老師中,誰給你的印象最深,選擇有關他(她)的一件事寫下來。
◆、實踐活動:
自制賀卡,在教師節(jié)前夕送給你現(xiàn)在和以前的老師,寫上你由衷的祝福,表達對老師的敬意。
◆、找一找:
收集一些贊頌老師的名言。
在“恩”字上做文章 ——我教《師恩難忘》 篇10
教學目標 :
1、認識并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本課的13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連貫、通順地復述“我”開學第一課的情景。
3、培養(yǎng)學生尊師、愛師、親師的感情。
教學難點 :
學習作者緊扣題旨選取典型事例,在敘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實情感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激發(fā)學生興趣
1、齊讀課題——;介紹了解——劉紹棠。
2、師生交流劉紹棠的情況。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劃出來讀正確,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檢查讀詞及課文的情況。
3、師:哪位同學說一說,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么事?
4、小結。
三、學習課文,理解重點部分。
(一)解決故事: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田老師是怎樣給我們上課的?
2、重點練習朗讀和復述:請認真讀一讀這個故事,然后同位互相講一講。請一位同學到前邊講給其它同學聽一聽。你喜歡這個故事嗎?說說理由。
3、田老師上課愛編故事,對“我”有什么影響?請結合著7—10自然段,談一談你的看法。
4、教師小結:田老師愛編故事,讓我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入了迷。板書:入了迷。
5、師:田老師愛編故事,除了讓我入迷之外,還對我有什么影響呢?
開了竅;怎么讓我開竅的?
6、師小結:此時此刻,你就是作者,你取得了這么多成績,你想對田老師說點什么?(談感激之情)三個方面,師的評價。
學習理解最后兩個自然段。
師:是啊,田老師在文學方面對我影響這么大,我又是怎么做的呢?(感激——行禮,終生難忘)
7、小結總結板書,用自己的話總結——引出“師生情深”
四、總結全文
1、學完課文你認為田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2、說一說你這節(jié)課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3、你想對教過自己的老師們說幾句話嗎?
結語:從幼兒園到現(xiàn)在,有許多位老師教過我們,我們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老師的辛勤教育,所以同學們要尊重每一位老師,不要忘記老師的教誨之恩。
六、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 超市:
1、寫自己的恩師:
2、閱讀:《我最好的老師》(大衛(wèi)·歐文)《師恩難忘》(梁曉聲)
《我的老師》(賈平凹)
3、搜集一些關于贊頌老師的名言,記到自己的“小小筆桿子”本上。
師恩 難忘 (劉紹棠)
編故事 行禮
讓我入迷 感念
讓我開了竅 終生難忘
師生情深
在“恩”字上做文章 ——我教《師恩難忘》 篇1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并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教學難點:
感知作者緊扣題旨選取典型事例,在敘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實情感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自學生字詞,并結合課文理解生字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大意,感知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重點:
把課文讀通順。
教學過程:
一、設境引入
1、同學們,在四年的學習生活中,你一定遇到過幾位好老師,他們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憶一下,他(她)為什么會讓你難忘?
2、指名作答。
3、揭題:下面,我們大家一起聽一聽著名作家劉紹棠對兒時老師的回憶。
板書課文標題。
二、初讀感知
1、自學生字詞。
①自由讀。
②指讀,齊讀。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相機正音。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通讀課文。
2、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學一年級時的一位老師在講課文時編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課文中哪句話概括了插圖的意思?
四、理清課文脈絡。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感知課文。
課文哪幾自然段是寫田老師怎樣上課的?
2、師生進行交流,加深感知。
五、指導寫字,完成作業(yè)
1、感知字的寫法。
娓……這個字的左邊的“女”就偏在上面,與“尸”相配合好。
誨……這個字是左右結構,注意左窄些,同時注意字的讀音。
2、完成字詞練習。
第二課時教學(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
在語文品味中感知作者對教師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入
★板書課題:
①、讓學生深情地把課題讀好。
②、師恩難忘,難忘師恩,在作者小時候田老師給作者留下了許多難忘的事,你們仔細把課文讀一下,看看到底哪些事令作者難忘?
二、自讀自悟,獨立感知
1、學生自由讀,尋找哪兒是難忘的。
2、在學生讀的時候要注意滲入讀書習慣。
3、當自己讀好了,也可以讀給他同學聽。
三、師生交流,深入感受
★具體方法預設:
學生先說說劉紹棠難忘田老師哪些方面,再讓學生去讀,老師對重點部分進行細致指導,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作者對田老師的情感。
1、田老師教詩的部分
這個部分讓學生感知田老師是怎樣教的。
2、田老師講的故事
這兒要重點引導學生讀好,讓學生用講的方式讀。
3、如果學生沒有選后幾節(jié)可以激問:
那么最令作者難忘的應是什么?
(教師的教誨)
進一步提問:老師的哪些教誨呢?
(引出“學習了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部分,并引導學生讀好這部分。)
四、指導實踐,加深感知
1、(由上引入)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聽一聽田老師給作者上的第一課?
2、引導學生講
首先引導學生應該怎樣去講?(講是娓娓動聽,聽是身臨其境。)
3、先講學生自由練習,再引導學生上臺講。
◆注意引入學生進入角色。
如開始時可讓學生扮田老師進行問好,然后再再現(xiàn)田老師是如何講“一去二三里”的課的。
(在這其中還得滲入些習慣培養(yǎng)。)
4、田老師講得這個故事作者能聽懂嗎?從哪兒可以看出呢?
五、遷移積累,升華感知
1、由上引入
2、出示《登鸛雀樓》引導學生再講。
先讓學生自主練習,再指名上臺講,在上臺講的時候要注意按田老師講的方式進行。
(教師通過耳語指導學生。)
3、總結引入
田老師通過故事來教學,體現(xiàn)出田老師的教學水平之高,這樣怎能不讓我難忘呢?
4、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后兩節(jié)。
5、通過有感情地再讀最后一節(jié)結束課文。
附板書:
娓娓動聽
2師恩難忘
身臨其境
第三課時教學(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學習作者緊扣題旨選取典型事例,在敘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實情感的寫作方法。遷移練習:在教過你的老師中,誰給你的印象最深,選擇有關他(她)的一件事寫下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默寫并指導寫字
娓娓動聽 歇腳 念叨
身臨其境 教誨 炊煙
◆針對學生錯的字幫其分析原因,同時指導學生正確地書寫這些詞語。
2、文章有不少成語,你能想起來幾個嗎?
◆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成語再加深感知課文。
二、總結全文,升華認識
1、朗讀課文。
2、總結全文。
本文通過回憶,記敘了自己在小學時的一位愛講故事的田老師,抒發(fā)了對這位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語言樸實,感情真摯,用平實的語言表達了對老師的一片深情。
三、作業(yè)超市
◆、遷移練習:
在教過你的老師中,誰給你的印象最深,選擇有關他(她)的一件事寫下來。
◆、實踐活動:
自制賀卡,在教師節(jié)前夕送給你現(xiàn)在和以前的老師,寫上你由衷的祝福,表達對老師的敬意。
在“恩”字上做文章 ——我教《師恩難忘》 篇12
學習例文 領悟?qū)懛ā稁煻麟y忘》
作者:佚名 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 點擊數(shù):195
學習例文 領悟?qū)懛ā稁煻麟y忘》
師:在學習了著名作家劉紹棠寫的《師恩難忘》這篇課文后,有位同學得到啟發(fā),也寫了一篇作文---《我的班主任》,在作文中,他寫了一件事,請同學們認真地讀一讀,然后說一說,小作者寫了一件什么事?讀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老師出示例文,學生自讀)
生:在作文中,小作者寫了馮老師幫助我糾正寫字姿勢的事。我在讀了以后,覺得那個老師真是一位關心同學的老師。
師:你說的很好。小作者寫的這件事太平常了,但很感人。請你再仔子細細地讀一讀例文,畫出描寫馮老師關心同學的語句,讀一讀。
生:(繼續(xù)讀例文)
生:忽然,一只溫暖的手扶著我的前額,慢慢地向上抬起。
生:馮老師輕輕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朝前走去。
師:這兩句是從什么方面寫馮老師的?
生:這兩句是從動作方面來寫馮老師的。
生:她的一雙眼睛望著我,好象在說:三個一怎么又忘了?
師:這句話又是從什么方面來寫的?
生:神態(tài)方面寫的。
師:馮老師給你的印象深不深了?為什么?
生:因為小作者抓住馮老師的動作和神態(tài)進行了具體的描寫,所以已讓我牢牢地記住了馮老師。
師:你們說的真好。從例文中我們可以受到這樣的啟發(fā):我們在寫人時,要把人物的動作表現(xiàn)寫具體,這樣,我們筆下的人物才能生動、傳神。另外,例文還告訴我們,適當?shù)貙憣懳业母惺芎头磻矠橥怀鏊鶎懭宋锏奶攸c起一定的作用。
點評:五年級的學生都知道如何寫人,都知道寫人離不開寫事。可究竟如何寫人,怎么寫才能讓所寫人物“活起來”,卻認識不清了。好多學生看到此類習作,往往在平淡陳舊的事情中打轉(zhuǎn)轉(zhuǎn),只是把事情羅列出來就算完成寫作任務了,根本不去管他生動與否,具體與否。本環(huán)節(jié)本著讓學生通過讀例文,學方法的宗旨,讓學生先讀例文,再說說寫得細膩的、感人的地方,并說說為什么會感人。學生們通過自讀、圈劃、思考,都得出了:要把人物寫得細膩,必須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寫具體。有時,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轉(zhuǎn)載自妙橋小學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