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金色的魚鉤》導學案(通用12篇)
五年級語文下冊《金色的魚鉤》導學案 篇1
溫馨寄語:奮斗!只有奮斗,才能治愈過去的創傷;只有奮斗,才是我們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詞語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金色的魚鉤”的理解。
2、快速默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能復述課文。
3、抓住描寫老班長的外貌、動作、語言等重點詞句,說出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精神。
【知識鏈接】
紅軍過草地
草地位于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余里地,橫寬300余里地,面積約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講現在的川西北若爾蓋地區。草地,其實就是高原濕地,為泥質沼澤。兩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橫生,地勢低洼,水流淤滯而成沼澤。經年水草,盤根錯節,結絡成片,覆蓋潴水。
沼澤生長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烏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積水淤黑,泥濘不堪,淺處沒膝,深處沒頂。遠遠望去,似一片灰綠色海洋,不見山丘,不見樹木,鳥獸絕跡,人煙荒蕪,沒有村寨,沒有道路,東西南北,茫茫無限。人和騾馬在草地上行走,須腳踏草叢根部,沿草甸前進。若不慎陷入泥潭,無人相救,會愈陷愈深,乃至被滅頂吞沒。草地區域氣候惡劣,晴空迷霧變幻莫測。每年的5月至9月為草地雨季,使本已滯水泥濘的沼澤,更成漫漫澤國。紅軍正是在這個季節經過草地的。
【自主學習】
一.我會為下列加線的字注音。
顴骨( ) 鬢發( ) 青稞( ) 搪瓷( ) 熬夜( )
收斂( ) 疙瘩( ) 抽噎( ) 生銹( ) 奄奄一息( )
我認為上面的字需要注意的有:
我認為課文中的字還需要注意的有:
二 寫出寫列詞語的意思,并造句
1.喜出望外:
2.目不轉睛:
3.三長兩短:
4.奄奄一息:
通過查字典我還知道了下列詞語的意思:
通過預習課文,我還不理解的詞語有:
三.課文講述了在 途中,一位炊事班長接受黨組織交給的任務——
的感人事跡,表現了老班長的 崇高品質。
【合作探究】
1.1935年秋天,紅四方面軍進入草地,當“我”和兩個小同志病得實在跟不上隊伍時,老班長接受了一個什么任務?當時指導員是怎么囑咐的?要完成這一任務容易嗎?讀讀課文,想想老班長在完成任務時要碰到哪些困難?
2.“他們年輕,一路上,你是上級,是保姆,是勤務員,無論多么艱苦,也要把他們帶出草地。”為了完成他既是“上級”,又是“保姆、勤務員”的任務,老班長是怎么做的?
3.“他坐在那里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下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我覺得好像有萬根鋼針扎著喉嚨,失聲喊起來:“老班長,你怎么……”
當我看到此情此景時“我”的心情是怎樣的?
“嚼,皺緊,硬咽”說明了什么?
4.長時間的辛苦勞累,長時間的饑餓折磨,終于把老班長累跨了,餓跨了。他終于支撐不住昏倒在黑水潭邊。當“我”好不容易釣到了小魚,做好了救命的魚湯送到老班長面前時,老班長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 在文中劃出相關句子讀一讀。從中看出老班長是個怎樣的人?
5..讀最后一段話。思考:“我”為什么要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小心地包起來?“這個長滿紅銹的魚鉤”象征著什么?用自己的話說說。
【拓展延伸】
假如有一天我們在革命烈士紀念館內看到了這枚金色的魚鉤,你會對周圍來參觀的人們說些什么呢?
【課堂小結】
金色的魚鉤代表老班長崇高的品質和偉大的精神,而這種精神也將在我們的心里永遠放射著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在紅軍長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長這樣可歌可泣的無名英雄,正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我們現在美好的今天,讓我們共同緬懷他們吧。
【課堂檢測】
一.我會為下列加線的字注音。
顴骨( ) 鬢發( ) 青稞( ) 搪瓷( ) 熬夜( )
收斂( ) 疙瘩( ) 抽噎( ) 生銹( ) 奄奄一息( )
二.“他坐在那里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下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我覺得好像有萬根鋼針扎著喉嚨,失聲喊起來:“老班長,你怎么……”
1.當我看到此情此景時“我”的心情是怎樣的?
2.“嚼,皺緊,硬咽”說明了什么?
3.說明了老班長是一個 的人。
紅軍過草地的感人故事
生死剎那間
[人物檔案 李國策,四川蒼溪人。1917年8月出生,1934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紅四方面軍醫院院部書記,青年干事等職。參加過臨汾、晉中、太原戰役。曾獲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等。]
我1933年8月加入紅四方面軍,編在紅三十軍八十九師二六七團,參加了長征,親身經歷了九死一生的艱難歷程。
一次,部隊前進到天全、蘆山時,遇到四川軍閥的瘋狂進攻,部隊損失很大。我們團受命在百丈關一帶防御,進攻的敵人很猖狂。攻擊前,地面炮火轟擊,空中飛機轟炸。攻擊時集團沖鋒,戰況很慘烈。一天,我和兩個戰友正在工事里奮勇戰斗,突然一發炮彈落在我們面前,只聽到一聲巨響,我就失去了知覺。等我清醒過來,明白自己還沒有死,就想爬起來繼續戰斗,但怎么也動不了,才發現兩名戰友壓在我身上已經犧牲了,費了很大勁把他們推開后,想坐卻怎么也坐不起來,一摸才發現大腿受傷,血流不止。這時,敵人又沖了上來,離我只有幾十米遠了,面容都看得清清楚楚……這時,一名通信兵跑來,背上我拼命往回跑,送到后方醫院,讓我揀了一條命。
過草地之前,我們團在毛兒蓋與松潘縣之間的拉子梁擔任防御任務,敵機天天來轟炸掃射,很多戰友不幸犧牲。為防止敵機襲擊,我們用松樹枝搭了些棚子,敵機一來,就躺在里面隱蔽。一天,敵機又來轟炸,我和兩名小戰士迅速躲進了棚子里。剛隱蔽好,就聽到一聲巨響,棚子像被狂風連根拔起一樣瞬間不見了蹤影,灰塵和煙霧彌漫開來,我意識到,用來做隱蔽的棚子被炸彈擊中了。我不敢多想,試著動了動雙手雙腳,抖了抖身上的塵土,發現自己竟然沒受傷,突然看到躺在我身體兩邊的小戰士都犧牲了,我恨不得把敵機一把抓下來撕個粉碎。
惡劣的自然環境,總是有意想不到的危險發生。我在第一次過草地時,就差點沉入泥潭里。那天,部隊正在草地中艱難行軍,我順著戰友踩出的路徑慢慢往前走,突然一腳踩空,一下子掉進了深不可測的泥潭里,人緩緩向下沉,不掙扎還好,一掙扎沉的更快。我大聲叫喊起來,劇團一位姓朱的戰友,把手中的笛子伸了過來,安慰我說:別慌,抓緊笛子,不會有事的。我緊緊抓住他遞過來的笛子,用力往上爬,終于脫離了險境。
“70年過去了,現在我們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我們當年的苦沒白受,血沒白流,我相信那些犧牲了的戰友也會含笑九泉!”
五年級語文下冊《金色的魚鉤》導學案 篇2
教學目標
1.快速默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能復述課文。
2.抓住描寫老班長的外貌、動作、語言的重點詞句,體會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精神。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金色的魚鉤”的理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品讀重點語段,體會人物內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深刻理解“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含義。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圍繞課題,質疑問難
1.題目的中心詞?題眼?(魚鉤、金色的)
2.讀題后你會提出哪些問題?(“魚鉤”前面為什么加上“金色”一詞?真的有金色的魚鉤嗎?)
二、快速默讀,了解大意
1.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在文中畫出直接點明題目的句子。(課文最后一句。)
出示:“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3.讀句子提出問題。
(1)為什么說這個長滿紅銹的魚鉤它是“金色的”?
(2)還閃爍著燦爛的光芒?
三、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找出最讓自己感動的片段,以此為主線,品析全文。
(1)學習“硬咽草根、魚骨頭”片段。
① 指名朗讀,讀后議論:為什么這個段落令人感動?
② 抓住“皺緊眉頭”“硬咽”等詞和“我”當時的心情,體會老班長的品質。
③ 有感情地朗讀片斷,注意體會人物的內心。
(2)學習“夜里釣魚、摸野菜”片段。
① 自由朗讀,感受老班長尋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長要帶著戰士們行軍,晚上宿營時又要忙著張羅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魚?為了釣魚,找野菜,老班長的眼睛都瞅壞了。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點詞朗讀。
③ 說說此時自己內心的感受。
(3)學習“命令戰士喝魚湯”片段。
① 學生自由朗讀這一片段內容。
② 觀察課文插圖,想象小梁和老班長的心理活動。
③ 思考:老班長前后的表情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
④ 指導朗讀“我端起搪瓷碗,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邊。”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鉛塊似的,沉重極了。”
(4)學習“奄奄一息讓魚湯”片段。
① 自由輕聲讀這部分內容,注意自己內心的感情。
② 說出內心感受,并說說為什么有這樣的感受。
(過渡語:為了傷員,老班長耗盡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傷員,面對奄奄一息的老班長,會有怎樣的感受?)
③ 老班長犧牲時,戰士們悲痛欲絕、催人淚下的呼喊。
(過渡語:老班長的手垂了下來,他耗盡了生命的全部,眼看著要走出草地,他卻不能動了,也不能再照顧我們了。此時,你該用怎樣的感情呼喚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華遷移
(過渡語:可親、可敬的老班長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戰士們撕心裂肺的呼喊也無法喚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戰士們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誠和無私完成了黨的委托。他永遠地留在了那片無邊無際的草地上,留給戰士們的只有那根用縫衣針彎成的釣魚鉤。)
(出示小黑板)“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教師:現在明白了嗎,長滿了紅銹的魚鉤為什么會閃爍著金色的光芒?
(如: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凝結了老紅軍心中只有戰友,唯獨沒有自己的高貴品質;長滿紅銹的魚鉤,體現了紅軍戰士舍己為人的偉大精神;長滿紅銹的魚鉤見證了紅軍戰士互相關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艱苦歷程,表現了戰友之間偉大的愛……)
帶著問題再讀課文,把令你感動的部分找出來,有感情地多讀幾遍。
五、課后作業
1.把本課閱讀學習中積累的好詞佳句摘錄到讀書筆記上;
2.把《金色的魚鉤》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
3.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繼續搜集有關長征的資料。
五年級語文下冊《金色的魚鉤》導學案 篇3
18 金色的魚鉤(閃著光芒)
炊事班長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而犧牲
《金色的魚鉤》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之一 紅軍戰士忠于革命、舍己為人
一、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能找出點明題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讀描寫老班長語言的句子,體會人物的精神,從而理解“這個長滿紅銹的魚鉤……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含義。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三長兩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詞語。
二、教學過程:
1、檢查自學字、詞情況:(1)根據意思聽寫詞語:
“三長兩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2)齊讀生字、新詞。(3)說說容易讀錯、寫錯的字、詞。
2、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默讀課文并思考:a 簡要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b 找出點明題意的句子(用直線劃下來)。
(2)反饋。
3、理解“這個長滿紅銹的魚鉤,將永遠閃爍著金色的光芒!”的含義。
(1)齊讀。
(2)質疑:“這個長滿紅銹的魚鉤”怎么會“永遠閃爍著金色的光芒”?
(3)討論。
(4)定向。找一處老班長的語言,讀讀,簡要說說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長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讀。
(5)自學。
(6)交流。(以感情朗讀為重)
(7)體會老班長的精神。
(8)說說“這個長滿紅銹的魚鉤,將永遠閃爍著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含義。
(9)練習。
4、課堂作業設計。
(1)根據意思寫詞語。
(2)體會“這個長滿紅銹的魚鉤,將永遠閃爍著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含義。
5、板書設計:略。
課文說明:
這篇課文敘述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牢記部隊指導員的囑托,為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自己卻犧牲在草地上的感人事跡。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了解紅軍長征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長為了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光榮犧牲的動人事跡。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夠比較準確的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能夠比較準確的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深刻理解:“在這個長滿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課文的題目是“金色的魚鉤”請你讀課文后想一想,這個魚鉤是金色的嗎?
這個長滿紅銹的魚鉤為什么說它是“金色的”?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
1.默讀,邊讀邊思考:課文中幾次描寫了老班長的外貌,從課文中摘錄出描寫老班長外貌的語句。
板書:老班長
2.這幾次描寫老班長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說明了什么?
討論明確:
第一次: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兒挺高,背有點馱,四方臉,高顴骨,臉上布滿皺紋,兩鬢都斑白了。
明確:這時的炊事班長飽經風霜,然而可敬可親。
第二次:他那十分嚴峻的布滿紅絲的眼睛明確:日夜為小戰士們操勞,睡眠不足,老班長的眼里布滿了紅絲,但絲毫不影響他照顧小紅軍,表現了他對工作的高度負責。
板書:照顧、三病號
1/ 眉頭擰成了疙瘩
2/ 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了一絲笑意。
明確:
1/ 老班長看到三個小戰士不肯喝魚湯,生怕他們餓壞了身子,他又心疼,又著急,責怪自己沒能完成指導員交給的任務,因此眉毛擰成了疙瘩。
2/ 戰士們喝下了魚湯,他的眉頭舒展開,充分表現了他心中只有戰友,唯獨沒有自己的高尚品質。
第四次: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明確:老班長歷盡艱辛,任勞任怨,像保姆一樣照顧小孩一樣,照顧三個年輕的病號。他勝利地完成了上級交給他的任務,可是自己已經衰弱到不能支撐的地步。是高度的革命責任感,讓他把生的希望讓給了戰友,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
板書:救
理解:“在這個長滿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含義。
明確:這個魚鉤是老班長的遺物,有很大的紀念意義。老班長生前用這個魚鉤給三個小戰士釣魚補養身體,使他們能順利地走出草地,這個魚鉤挽救的是三個年輕戰士的生命。
從這個長滿紅繡的魚鉤上,我們可以看出老班長無限忠于黨,忠于人民,一心為同志,有著舍己救為人的高尚品質,這崇高的品質永放異彩,光芒萬丈。
板書:懷念
過渡:從老班長的外貌變化,我們看出他是一個心中只有戰友,唯獨沒有自己的優秀共產黨員。你還能從什么地方看出這種品質。
要求:預習上面的問題,下節課繼續學習。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課文。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聯系上下文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學習課文第1段。
1.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發生在1935年秋天,紅軍長征途中過草地的時候。)
2.老班長擔負著什么任務?(保護三個小病員過草地。)
3.把刻畫老班長外貌的句子畫出來。讀后說一說從老班長的外貌,我們可以知道他是怎樣的一個人?(是一個勤勞質樸的勞動人民。)
4、你感覺老班長怎樣?(飽經風霜,和藹可親)
5.齊讀課文第1段。
小結段意:寫1935年秋天,紅四方面軍進入草地,老班長接受了保護三個小病員的任務。
學習第2段。
默讀這一段。
思考:這一段寫了老班長的什么事?從中可以看出老班長怎樣?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這一段先講了老班長釣魚、在講老班長自己從來不吃魚,最后講老班長鼓勵病號喝魚湯。從“老班長看我們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不合攏眼”,可以看出老班長擔心著我們的身體,心情沉重,這反映了老班長高度的責任感,他擔心病號走不出草地,完不成黨交給的任務。
其他如:“總能”“我覺得好象有萬根鋼針扎著喉管”“老班長看看我們吃完……沉重極了”都能說明老班長的精神感人至深。
小結第2段段意:寫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長想方設法釣魚煮鮮魚野菜湯給三個病號吃,而他自己沒吃過一點兒魚。
學習課文第3段。
讀第三段,思考:這段講老班長怎樣了,為什么會這樣?從這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班長犧牲了,這實際上是他一天又一天的勞累、忍饑挨餓的必然結果,在他生命垂危時,仍然不肯喝魚湯,而在他倒下去之前,“一直用飽滿的情緒鼓勵著我們”,這需要多么頑強的毅力,在他臨犧牲的時候還說“沒完成黨交給的任務,沒把你們照顧好”,這是多么感人的精神。
學習課文第4段。
齊讀第4段。
1."擦干了眼淚,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小心地包起來,放在貼身的衣兜里。"小梁為什么要這樣做?(聯系上下文體會小梁當時的感情。)
2.為什么說"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因為這魚鉤是老班長用來鉤魚給他們吃的,讓他們維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遺物;魚鉤雖然長滿了紅銹,但老班長舍己為人的革命精神卻永遠放光芒。小梁把魚鉤小心地包起來,是為了讓子孫后代瞻仰革命前輩的遺物,受到革命傳統教育,同時也表達了小梁自己永遠向者班長學習的決心。最后這句話點明了文章的主題。)小結第4段段意:寫小梁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小心地保存起來。
(五)齊讀全文。
【板書設計】
金色的魚鉤
(閃爍著燦爛的光芒)
肩負重任
彎鉤釣魚 忠于革命、忠于黨、
老班長 安定情緒 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
困難重重
壯烈犧牲
五年級語文下冊《金色的魚鉤》導學案 篇4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滿懷深情地敘述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牢記部隊指導員的囑托,盡心盡力地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感人事跡,表現了紅軍戰士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課文用“金色的魚鉤”做課題,意義深刻。“魚鉤”記錄著老班長的英雄歷程,閃耀著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象征著老班長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這篇課文生動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致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作者語言樸實,像講故事一樣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娓娓敘述,表達了對老班長的深切懷念。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為了使學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的教育,二是為了進一步訓練學生快速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應大力倡導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本案把過程本身作為一個課程目標,以學生自學探究為本,在自讀自悟中,讓學生感受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已為人的崇高品質。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讀讀記記“顴骨、兩鬢、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品質的教育。
3、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展現人物內心的表達方法。
4、練習快速閱讀,簡要地復述故事。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含義。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課前布置收集有關長征的圖片、文字等資料,通過課前閱讀,熟悉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長征是世界軍事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一個由偉大的中國工農紅軍創造的奇跡。在這個奇跡的背后,是紅軍戰士歷盡的千難萬險,是無數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個老班長的故事。
(板書課題,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直奔中心
1、請同學快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讀課文,讀時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變化,讀后談談感受。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暢談初讀后的感受,學生會談到會被班長為革命,為他人犧牲自己的品質感動。這樣能及時釋放學生心中的感動,又能根據學情來展開下面的教學。
三、精讀品析,體會情感
1、同學們都被班長盡心盡力地照顧傷員而不顧自己的崇高品質所感動。帶著這份感動再次走進課文,細細品讀描寫老班長的句子,想想它們為什么讓你感動。
2、品讀重點句:
從外貌體會中心:
⑴ “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臉上布滿皺紋,兩鬢斑白,顯得十分蒼老。”
① 三十多歲的老班長為什么會有五六十歲老人的外貌特征?
(“滿臉的皺紋”證明他經歷長期艱苦的革命斗爭。“斑白的兩鬢”說明他飽經風霜的考驗。他“比我們還瘦得厲害”,反映他內心為病號的擔憂和焦慮。)
② 抓住表現“蒼老”的重點詞朗讀,讀出感動。
⑵ “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還一直用飽滿的情緒鼓勵著我們。”
(老班長勝利地完成了上級交給他的任務,可自己已經衰弱到不能支撐的地步。這充分說明他對戰友的滿腔熱愛,對黨的高度忠誠。)
從語言、行動、神情體會中心:
⑴ 學習“硬咽草根魚骨頭”片段:
① 指名朗讀,讀后議論:為什么這個段落令人感動?
(抓住“皺緊眉頭”、“硬咽”等詞和“我”當時的心情,體會老班長的品質。)
② 感情朗讀,注意體會人物的內心。
⑵ 學習“夜里釣魚摸野菜”片段:
① 自由朗讀,讀后議論:為什么這個片段令人感動?
(老班長非常辛苦,尋找食物極其艱難。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對黨的忠誠在堅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點詞朗讀。
⑶ 學習“耐心勸導小梁”片斷:
“小聲點兒,小梁!咱們倆是黨員,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訴別人。”
“指導員把你們三個交給我。……我怎么向黨匯報?難道我能說‘指導員,我把同志們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難出來了’?”
① 說出內心感受,為什么讓你感動?
(老班長意在穩定小病號的情緒,保護他們的身體,堅持走出草地,完成黨交給的任務。他寧愿為別人操碎心,也不讓別人為他有半點憂。)
② 指導朗讀。
⑷ 學習“命令戰士喝魚湯”片段:
① 學生自由朗讀這一片段內容,并觀察課文插圖,想象小梁和老班長的心理活動。
② 思考:老班長前后的表情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
(“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那種欲吃不能,欲罷不行的神態,反映了老班長堅定不移的革命意志,為病號吃苦,為革命受難的高貴品質。病號不吃,老班長“皺起眉頭”;吃了,“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一絲笑意”。強烈的對比,鮮明的映襯,把他為誰憂愁、為誰欣喜,為啥痛苦、為啥歡樂表現得一清二楚。)
③ 指導朗讀“我端起搪瓷碗,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邊。”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鉛塊似的,沉重極了。”
⑸ 學習“奄奄一息讓魚湯”片段:
① 自由輕聲讀這部分內容,注意自己內心的感情。
② 說出內心感受,并說說為什么有這樣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臨終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責任,不忘黨的重托,不忘奉獻最后一分光和熱。)
③ 指導分角色朗讀。
(注意讀出老班長身體已經極度虛弱,又對戰士們充滿牽掛和關愛。戰士們心急如焚,無盡的擔心和難過,最后悲痛欲絕、催人淚下的呼喊。)
四、品味金色,升華情感
師引:可親、可敬的老班長永遠離開了我們,戰士們撕心裂肺的呼喊也無法喚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戰士們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誠和無私完成了黨的囑托。他永遠地留在了那片無邊無際的草地上,留給戰士們的只有那根用縫衣針做成的釣魚鉤。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為什么說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讀中心句。
五、創設情境,復述課文
1、作者要用魚鉤教育后代,學習老前輩為了革命事業的成功,為了戰友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高貴品質。現在我們來到革命烈士紀念館,同學們能以講解員的身份,向前來參觀的人講述“金色的魚鉤”的故事嗎?
講解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⑴ 敘述的條理要清楚,可采用倒敘方法進行敘述。
⑵ 注意把課文感人的場面表達出來,渲染出故事的情境,從而使聽眾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2、同學們練習后復述。
六、布置作業
1、把最讓你感動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讀來體現。
2、課后實踐活動:
可組織長征題材故事會、圖片展覽會等。
【板書設計】
金色的魚鉤
老班長
長滿紅銹 忠于革命、舍已為人
閃著光芒! 的崇高品質
【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可提前讓學生查閱歷史資料,了解故事背景,為理解老班長的高尚品質奠定基礎。也可以讓學生聯系學習過的毛澤東寫的《長征》詩,根據自己的了解講一講長征的相關知識,使學生對長征有進一步的認識。
2、這篇文章篇幅較長,故事性強,應有意識地進行快速閱讀的訓練。可就課題質疑“課文的題目是‘金色的魚鉤’,這個魚鉤真的是金色的嗎?”學生初讀課文,在學生明白課文是寫老班長的時候,再引導讀劃表現老班長崇高品質的句子展開深入地討論。
五年級語文下冊《金色的魚鉤》導學案 篇5
《金色的魚鉤》是一篇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閱讀課文,文中作者通過對老班長外表的描寫,和以“我”的言行、神態作烘托,寫了老班長不顧自己生命釣魚救革命小同志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老班長寧可犧牲自己也要完成黨交給的任務的崇高的內心世界。在預習時就發現雖然文章年代和人物對學生來說比較久遠,但由于情節感人,學生非常喜歡讀。
教學時,我從課題入手,先讓學生提出疑問:“為什么魚鉤是金色的?”讓學生學習課文后回答這個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積極性。然后再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分別找出描寫老班長的外貌、神態的詞句,讀一讀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并通過這些詞句來分析、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體會老班長是一個怎樣的人,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表的描寫來表現人物內心的。
一、從外貌體會中心
“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臉上布滿皺紋,兩鬢斑白,顯得十分蒼老。”僅從這過早憔悴衰老的外表,就能體會到他為革命是怎樣的操勞。他“比我們還瘦得厲害呢”。外表的“瘦”,清晰地反映出他內心為病號的擔憂和焦慮。這正是他對戰友、對黨的高度忠誠和滿腔熱愛的寫照。
二、從行為體會內心
老班長為了釣魚,“有時候等了半夜,也不見魚上釣”;為了魚餌,“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條蚯蚓”;夜尋野草,還須“一棵一棵地摸”。這一連串感人肺腑的行為,不難讓人體會到老班長釣魚的辛苦、艱難。他分明是用革命的意志,對黨的忠誠在堅持。
三、從神情體會內心
“他……嚼著風根草根和我們吃剩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那種欲吃不能,欲罷不行的神態,反映了老班長堅定不移的革命意志,為病號吃苦,為革命受難的高貴品質。病號不吃,老班長“皺起眉頭”;吃了,“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一絲笑意”。強烈的對比,鮮明的映襯,把他為誰憂悉、為誰欣喜,為啥痛苦、為啥歡樂表現得一清二楚。
四、從語言體會內心
“小聲點兒,小梁!咱們倆是黨員,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訴別人。”老班長意在穩定小病號的情緒,保護他們的身體,堅持走出草地,完成黨交給的任務。他寧愿為別人操碎心,也不讓別人為他有半點憂。“小梁,別浪費東西了……你們吃吧……一定要走出草地去!”他明明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臨終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責任,念念不忘黨的重托,念念不忘奉獻最后一分光和熱。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課文在講了“我們”發現老班長不吃魚的秘密之后,接著敘述:第二天,老班長端來魚湯笑著讓“我們”吃,大家怎能吃得下!老班長嚴肅地命令大家“吃下去”,待大家吃了,他才又露出了笑意。學習這段課文,應該緊緊抓住老班長先后的兩次認真閱讀、思考。因此,我這樣提問:
老班長先后的兩次笑,笑得一樣不一樣?
聽了這樣的問題,學生會覺得很有意思,樂意聯系上下文,深入理解這一段中對老班長的描寫。有的學生明白了,他們說:老班長剛端來魚湯時的笑是故意裝出來的。因為從全文看,老班長是一個工作極端負責的人。今天他端來的魚湯“特別少”,他心里只能充滿了自責,怎么會笑呢?但是他想到頭一天晚上發生的事,想到同志們已經知道他從來不曾吃魚,今天的魚湯不一定能痛痛快快喝下去。因此他故意裝出一個笑臉。他想用這個笑臉來創造一種氣氛,來動員大家喝魚湯。又有學生補充說:不僅這個笑是裝出來的,連他說的那句話也是編出來的。他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同志們把魚湯喝下去。
對于后一次笑,學生們認為,那是真的笑了。同志們把魚湯喝下去了,喝下去,對同志們就有好處,因此老班長笑了。但是,同志們吃的東西畢竟太少了,老班長遠遠不會為同志們吃了這么“一丁點兒”東西而開懷大笑,所以只是露出了“一絲笑意”。沒有笑容,更沒有笑聲,只是一點笑的意思。即使是“笑意”也僅有“一絲”。作者用詞多么嚴密!
在教學活動中,我也不時發表自己的意見。當讀到“老班長,你吃啊!我們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時,我說:“老班長為了照顧三個傷員走出草地,自己啃魚骨頭,直到眼睛看不見了,還摸索著為傷員挖野菜,為了傷員他快耗盡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傷員,面對奄奄一息的老班長,會有怎樣的感受?讓我也試讀一次吧!”我哽咽著聲音讀:“老班長,你吃啊!我們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教室里格外沉靜,只見有的學生在擦腮邊的淚水。
這時,我接著說:“老班長的手垂了下來,他耗盡了生命的全部,眼看著要走出草地,他不能動了,也不能照顧我們了。此時,你該用怎樣的感情呼喚他呢?”學生個個情不自禁:“老班長——老班長——”呼叫聲悲痛欲絕,余音在教室里久久回蕩。“老班長!老班長!老班長——”呼叫聲哽咽悲愴,催人淚下。“你為什么多叫一聲老班長呢?”我追問。“我希望我的.喊聲能喚回老班長,只有這樣讀,才能表達對老班長無限感激與敬佩之情。”我提議,全班同學起立,深情地為老班長默哀。
深情發自每個人的肺腑,深情也打動著課堂里的每一個人。抓住朗讀這個環節,讓學生讀好,加深感悟,教學效果已經一目了然。文質兼美、情感豐富的文章,不僅要多讀,而且要讀出感情,讀出韻味,才能使學生真正受益。
這樣的課堂討論,看來是著眼于老班長的“外表”的,但是正是這種由外表到內心的思考、體會,學生們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位忠于革命,無限關心他人的革命老戰士那種崇高的思想境界,并深受感動。
這樣的課堂討論,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教給了他們讀書方法,不但有益于深入理解課文,有益于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也有助于舉一反三,形成閱讀能力。
這樣的課堂討論,出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使他們懂得看問題應該由表及里,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
五年級語文下冊《金色的魚鉤》導學案 篇6
一、 說教材。
《金色的魚鉤》選自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六單元“英雄”中的第二篇課文。這是篇敘事課文,講的是長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在紅軍長征過草地時,一位老班長接受黨交給的任務,盡心盡力地照顧三個病號,在即將走出草地時,老班長犧牲了。通過這個感人的故事,贊頌了老班長忠于革命、忠于黨、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堂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知識、學情、智力層次,圍繞老班長的感人故事,緊扣“老班長忠于革命、忠于黨、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把本課設計為兩課時,現主要說說第二課時的目標和重難點。
〈一〉、學習目標:
1、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抓住描寫老班長的外貌、語言、動作等重點詞句,體會老班長忠于革命、忠于黨、舍己為人的精神;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金色的魚鉤”的理解。學習紅軍戰士團結友愛、顧全大局、勇于獻身的崇高品質。
〈二〉、學習重點:通過老班長的外貌、語言、動作等重點詞句,體會老班長忠于革命、忠于黨、舍己為人的精神品質。
〈三〉、學習難點:、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金色的魚鉤”的理解。學習紅軍戰士團結友愛、顧全大局、勇于獻身的'崇高品質。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三、 說教法、學法。
根據素質教育的新思想和語文課標的新理念,充分考慮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結合本區的學案導學模式,我采用了導讀式教學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合作學習的方法,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讓學生之間碰出火花,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當年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質,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學生使用“讀”(發現并提出問題)——“思”(思考問題)——“議”(討論解決問題)——再讀的方法仔細回味,體會文章感情的方法。
四、 說教學過程。
主要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設計。
〈一〉 復習導入,直奔重點。
1、 齊讀課題,繼續學習,快速瀏覽課文,回顧主要內容。
2、 本文圍繞老班長主要寫了哪幾件動人的事?這里直奔重點,長文短交。
〈二〉 入情入境,重點賞析。
1、 我設計了探究樂園:(1)用“——”勾你感受深刻的語句,批注你的感受;(2)帶著你的體會讀感受最深的句子;(3)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
2、 以小組為單位,充分尊重學生個性,讓他們在小組中碰出火花,體會真情實感。
3、 全班匯報交流,為了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在匯報“夜摸野菜苦釣魚”這個環節時,我設計了一個感人的視頻片斷,想讓學生一下子入情入景,體會老班長找吃的不容易,困難重重。在“奄奄一息讓魚湯”這個片段時,我設計了一段感人的音樂,再次通過學生的讀,讓感情得到升華,進一步教育學生,讓他們真正體會到老班長那崇高的品質和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4、 拓展延伸:你還知道哪些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目的在于讓學生去收集資料,去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感悟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去創造明天的輝煌。
五、說板書設計。
緊皺眉頭咽魚骨
金色的魚鉤 夜摸野菜苦釣魚 忠于革命
命令戰士喝魚湯 忠于黨
奄奄一息讓魚湯 舍己為人
板書設計體現了主題“英雄”,四個環節緊扣重點,讓學生能一目了然,對今后的寫作具有很大的幫助。
五年級語文下冊《金色的魚鉤》導學案 篇7
之三
宋靜
教學目的:
1、認識本課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學習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3、練習快速閱讀,簡要地復述故事。
教學重點:
練習快速閱讀,通過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錄音機
教學過程 :
一、揭示題目,導入 新課。
1、魚鉤,釣魚用的鉤子。課文所指的魚鉤是老班長的珍貴遺物。這是發生在紅軍過草地時的一個感人故事。請你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結: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一位老班長接受黨的囑托,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光榮犧牲的故事。
二、默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學互相解疑,教師適時點撥。
解詞:
支吾:用話搪塞,說話含混躲閃。
安頓:安排妥當,使人或事物有著落。
衰弱:體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體力。
奄奄一息:形容氣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氣。
三、快速默讀課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記敘的,可以分為幾部分?
1、快速默讀,標在書上。
2、小組討論后小結
3、放錄音
四、默讀課文,劃出文中使你感動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
1、指名讀課文,讀后說說自己體會。
2、圍繞老班長的語言、動作、神態來體會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采取讀讀——議議—評評的形式)
3、小結提問:你對“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的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揭示中心,讓學生說一說,練習口語表達)
五、口語交際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紀念館”的解說員,你怎樣向前來參觀的人介紹金色魚鉤的故事呢?
1、在小組里練習。
2、各組派代表在全班介紹。
附:板書設計
18 金色的魚鉤(閃著光芒)
炊事班長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而犧牲
紅軍戰士忠于革命、舍己為人
五年級語文下冊《金色的魚鉤》導學案 篇8
教學要求
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長征途中發生的這個感人的故事。
二、通過人物的對話、外貌、神態的描寫等重點語句,體會人物情感,感受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三、練習速讀法,簡要復述課文故事。
教學重點:
通過人物的對話、外貌、神態描寫等重點語句,深刻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教學難點:
深刻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對革命戰士產生敬仰之情。
教學時間:
建議教學1—2課時
學習準備:
一、預習:讀通課文,查字典認讀生字、新詞。
二、學生搜集長征資料。(長征的詩詞、歌曲、故事、圖片等資料)
三、教師準備紅軍過草地的視頻。
教學過程:
預習要求
1.通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935年秋天,老班長接受了————的任務,在被饑餓威脅時,老班長寧可———也要——的故事,表現了老班長_____ _____的崇高品質。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 )、( )、( )的老班長
4.學生搜集長征和紅軍過草地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交流預習、整體感知。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教師:你們覺得自己幸福嗎?你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嗎?
學生暢所欲言。
教師:今天的新生活是革命戰士用生命換來的,今天我們就去《金色的魚鉤》中認識一位可敬的紅軍戰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交流預習。
1.給劃線字拼音。
顴( )骨 兩鬢( ) 收斂( )
作( )料 瞻( )仰 嚴峻( )
夜色彌( )漫 奄( )奄( )一息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935年秋天,老班長接受了————的任務,在被饑餓威脅時,老班長非常———在河邊洗衣服時想到了————的好辦法。為了讓三個戰士走出草地,老班長寧可———也要——的故事,表現了老班長_____ _____的崇高品質。)
3.根據課文內容,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 )( )( )的老班長。
(三)在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利用文中表現這一順序詞語“一天”“以后”“第二天”“挨了一天又一天”“這天上午”等,把每部分內容用一些小標題似的語句歸納出來,然后練習講故事。
①1935年秋天,紅軍過草地的路上,老班長接受照顧三位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的任務。
②他們受到饑餓的威脅,老班長非常著急。
③老班長開始給病號們釣魚,增加營養。
④老班長舍己為人,忠于革命感動小梁。
⑤逼戰士喝魚湯鼓勵病號。
⑥老班長病倒拒喝魚湯獻生命。
⑦“金色魚鉤”代表革命精神。
4.交流長征資料
三、速讀自悟,感受人物品質。
老班長在三個病號受到饑餓威脅時的焦急,看見小魚時的喜悅,秘密被我發現時的支吾,給我們講革命道理時的嚴肅、嚴厲,走到草地邊緣時的興奮,病倒拒喝魚湯時的堅定,種種不同的表現,表達了共同的主題——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
(一)關注細節描寫,體會人物情感,感悟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1.速讀課文,勾畫詞語,用關鍵詞批注
(提示:學生通過描寫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重點語句,把握人物形象。)
2.全班交流。
(二)分角色朗讀,指導朗讀。
本文主要通過對話刻畫了老班長高大的形象。教學時設計學生對話的環節,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對話、品味人物的心理教師及時的指導朗讀,用朗讀加深情感,感受人物高大的形象。
預設點:
1.老班長猛抬起頭,看見我目不轉睛地看著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著說:“我,我早就吃過了。看到碗里還沒吃干凈,扔了怪可惜的……”(注意“猛抬起頭”、“支吾”,加強重讀)
2.老班長轉身朝兩個小同志睡覺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摟到身邊,輕聲說:“小聲點兒,小梁!咱們倆是黨員,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訴別人。”(“摟”與“輕聲”體現了什么?)
3.“小梁,別浪費東西了。我……我不行啦。你們吃吧!還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痛苦的讀出老班長因缺乏營養而有氣無力的悲慘狀況。)
4.“不,你們吃吧。你們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見著指導員,告訴他,我沒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沒把你們照顧好。看,你們都瘦得……”(讀出痛苦和愧疚)
教師伴隨(悲壯的音樂)深情朗誦:一位可敬的老班長,這么無私的老班長,就這樣走了,蒼空為之動容,大地為之震顫,此時一切都顯得如此靜寂,只留下我們聲聲的抽噎,很久很久……(放映長征過草地的視頻。)這是一枚長滿紅銹的魚鉤,這是一枚閃著金色光芒的魚鉤。它是革命精神的化身。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搜集長征的故事、書籍,實現閱讀的深化和內化。
長征,一段令人難忘的歷史。期間涌現出的一個個象老班長一樣的平凡的英雄無一不讓我們感動。建議學生課后閱讀長征的故事、書籍。
教學時教師講述自己童年時閱讀革命故事、書籍的經歷。
板書
時間順序 :(“一天” “以后” “第二天” “挨了一天又一天” “這天上午”)
老班長——語言、外貌、動作、神態描寫——忠于革命 舍己為人——“金色”的魚鉤
五年級語文下冊《金色的魚鉤》導學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學習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3、練習快速閱讀,簡要地復述故事。
教學重點:
練習快速閱讀,通過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題目,導入新課。
1、魚鉤,釣魚用的鉤子。課文所指的魚鉤是老班長的珍貴遺物。這是發生在紅軍過草地時的一個感人故事。請你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結: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一位老班長接受黨的囑托,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光榮犧牲的故事。
二、默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學互相解疑,教師適時點撥。
解詞
支吾:用話搪塞,說話含混躲閃。
安頓:安排妥當,使人或事物有著落。
衰弱:體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體力。
奄奄一息:形容氣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氣。
三、快速默讀課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記敘的,可以分為幾部分?
1、快速默讀,標在書上。
2、小組討論后小結。
四、默讀課文,劃出文中使你感動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
1、指名讀課文,讀后說說自己體會。
2、圍繞老班長的語言、動作、神態來體會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采取讀讀——議議—評評的形式)
3、小結提問:你對“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的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揭示中心,讓學生說一說,練習口語表達)
五、口語交際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紀念館”的解說員,你怎樣向前來參觀的人介紹金色魚鉤的故事呢?
1、在小組里練習。
2、各組派代表在全班介紹。
五年級語文下冊《金色的魚鉤》導學案 篇10
一、導言:
首先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像,誰能說一說這是一段發生在什么時期的事?看了這段片子,你有什么時期的事?看了這段片子,你有什么感受?本節課我們來閱讀26課。《金色的魚鉤》也是發生在紅軍長征過草地時的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想信同學們讀過這篇課文之后,也會被那位老班長的精神所感動。
二、新授
1、下面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注意要入眼看得快,入腦想得快,并結合下列閱讀要點進行閱讀:
(1)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2)劃出課文中最使你感動的部分。(3)說說你“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這句的理解。
2、匯報: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假如你處在老班長的位置,你會怎樣選擇
3、那好我們就以:不分吃食物和分吃食物為辨題,展開一次小小辯論會。板書:正書:不分吃食物,反方:分吃
4、為了辯論的方便,請正方坐在左側,反方坐在右側
5、接下來請同學們邊讀、邊畫、組織語言。
6、正方闡述理由。(派三名代 表)
7、正方同學根據課文內容有力的證明自己的觀點的正確。很好。下面請反方同學闡述理由
8、反方同學根據課文內容也有理有據的證實了自己的觀點的正確性,很好。下面請正反雙方同學根據對方同學在闡述中出現的漏洞,進行交*。
9、從同學們的觀點可以看出, 正方觀點:是拋開自己的生命,一心完成任務,關心照顧三個小同志。反方觀點:是在保住自己生命的前提下,更好的去完成任務。雙方觀點可以說是各有首理的。
三、探究實踐部分
(1)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紀念館的解說員,你怎么講這個故事呢?
(2)講一講你知道的關于長征的革命故事。
5、匯報訓練情況。
6、最后請同學們談一談你對“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這句的話的理解。
三、小結:
同學們談得很好,可以看出大家已經掌握了本文的主要內容。今天的作業是: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五年級語文下冊《金色的魚鉤》導學案 篇11
《金色的魚鉤》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四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本組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通過不斷練習,熟能生巧,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得到提高。選擇這篇文章的目的我認為有兩個:一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二是進行快速閱讀能力的培養。
文章記敘了紅軍過草地時,一位老班長接受黨的囑托,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光榮犧牲的感人故事。透過老班長的神情,動作,語言,映射出老班長閃著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內心世界。
結合單元訓練重點,根據學生實際,圍繞新課標的精神和修訂教材的要求,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學習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3、練習快速閱讀,簡要地復述故事:
力求突破重點:練習快速閱讀,通過重點語句體會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體會作者對老班長的敬愛和懷念之情。
在教學方法上,為了突破這一重點和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1、教學前,運用多媒體播放錄像,簡介時代背景,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課文。
2、從課題入手,直引課文的最后一段,讓學生體會“金色”的含義,抓住中心,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分別找出老班長的兩“笑”,我的三“哭”,并以兩“笑”三“哭”為突破口,讀中感悟,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結合老班長的外貌,行動,語言,神態的詞句分析,進一步體會老班長的崇高的內心世界。
在學法指導上,本課側重指導快速閱讀的方法。課前預習初步感知課文,課中交流呈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態勢;重點明確,抓住重點句感悟全文。課前做到學習什么,解決什么問題,胸有成竹。在“快速閱讀文章”指導上,借助引導學生勾畫兩“笑”三“哭”,揣摩體會,悟出方法。通過訓練,學生悟出快速閱讀的重要性,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在教學程序上,我主要分兩個步驟進行,一是課前鋪墊。了解課文背景,尋找有關長征的歷史資料及課件,為課中教學的有效實施打下基礎。二是一條主線貫穿始終:即快速閱讀──勾畫──體會。快速閱讀的對象是全文,勾畫的對象兩“笑”和三“哭”。體會的對象是老班長的崇高品質和作者的敬愛與懷念之情。既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又合理地串聯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從知識的層次性看,由淺人深;從兒童心理看,符合認知。
在教學環節上,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緊扣課題,設置懸念,使快速閱讀有目的的進行
1、板書課題《金色的魚鉤》,由課題引出問題:“這是一個怎樣的魚鉤?魚鉤隱藏了一個什么故事?為什么以金色的魚鉤為題?”
2、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這些問題。
二、互動交流,勾畫重點,仔細研讀,提高快速閱讀的質量
1、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敘述順序。
2、交流初讀課文后的感悟,引導提出本課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老班長,而題目為什么是“金色的魚鉤”?為什么說這個長滿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3、引導勾畫老班長的兩“笑”和“我”的三“哭”,讀中感悟:
首先讓學生快速找到老班長讓我們喝魚湯的前后笑了幾次并勾畫出來。讓學生比較前后兩次“笑”有什么不一樣,通過讀來體會老班長忠于黨的事業,舍己為人的內心活動和崇高品質。
第一次是:他笑著說:“吃吧,就是少了一點。唉!一條好大的魚已經上鉤了,又跑啦!”
第二次是:老班長看著我們吃完,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了一絲笑意。
然后讓學生勾畫出文中“我”的三次“哭”。分析我為什么會哭?體會“我”的“三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⑴ 望著他那十分嚴峻的臉,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竟撲倒在他懷里哭了。
⑵ 我把碗端到嘴邊,淚珠大顆大顆地落在熱氣騰騰的魚湯里。
⑶ 我們撲在老班長身上,抽噎著,很久很久。
4、抓住重點,直奔中心,深入領會:
教師質疑,“我”為什么小心地把魚鉤保存起來?“我”說生銹的魚鉤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金色的光芒”是指什么?為什么以“金色的魚鉤”為題?讓學生進一步通過老班長的神情,動作,語言來體會老班長的精神。
5、感情朗讀,體味情感:
讓學生找出最使自己感動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讀,通過朗讀,加深對老班長的崇敬,愛戴的思想感情,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在板書設計上,主要體現中心明確,重點突出,簡潔明了三個特點。
【板書】
老班長兩“笑”
金色的魚鉤
“我”三哭
忠于黨,忠于革命,舍己為人
五年級語文下冊《金色的魚鉤》導學案 篇12
教學目的:
1.認識本課4個生字。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學習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教學重點:
練習快速閱讀,通過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錄音機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題目,導入新課。
1.魚鉤,釣魚用的鉤子。課文所指的魚鉤是老班長的珍貴遺物。這是發生在紅軍過草地時的一個
感人故事。請你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結: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一位老班長接受黨的囑托,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光
榮犧牲的故事。
二、默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學互相解疑,教師適時點撥。
解詞:支吾:用話搪塞,說話含混躲閃。
安頓:安排妥當,使人或事物有著落。
衰弱:體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體力。
奄奄一息:形容氣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氣。
三、快速默讀課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記敘的,可以分為幾部分?
1.快速默讀,標在書上。
2.小組討論后小結。
3.放錄音。
四、默讀課文,劃出文中使你感動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
1.指名讀課文,讀后說說自己的體會。
2.圍繞老班長的語言、動作、神態來體會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