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通用12篇)
《萬里長城》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理解34個詞語。
2、給文章分段,了解課文大意。
3、初步學會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
4、感受萬里長城的偉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
教學難點 :用摘錄法歸納段意
教學過程 :
一、談話揭題
誰見過萬里長城?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長城?
二、學習首尾兩段。
1、出示第一段。說說哪些詞語讀重音?為什么?
2、出示最末一段。
(1)指名讀。
。2)說說你有什么問題?
三、自學課文。
帶著剛才提出的問題自學課文。
1、開火車讀詞語。
正音:鴨綠江、了不起、為了、成為、得用
字形:魄、嘉峪關、御、巍
2、指名朗讀課文。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按課后第2題分段。
首段與尾段有什么作用?
2、第二段寫長城的特點,是從幾個方面來寫的?你能不能從書上找出來?你運用了什么方法?
3、引讀。
4、用摘錄法歸納大意。
五、鞏固練習
1、抄寫詞語。
2、作業 1—3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初步學會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
2、能用“贊嘆”、“巍然屹立”造句。
3、熟讀課文,讀出感情。
4、感受萬里長城的偉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感受萬里長城的偉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 :理解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鞏固
聽寫詞語。
二、學習第一段。
1、比較句子。
。1)長城是我國古代的建筑物。
(2)長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建筑物。
。3)長城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建筑物。
通過比較性朗讀,體會意思的不同,說說差異。
2、背誦第一段。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課文的第二小節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
看圖或根據自己的經驗說說長城的“氣魄雄偉”。
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說明長城的氣魄雄偉的?用“。”圈出來。
[板: 像一條巨龍
氣魄雄偉 長、寬、高
贊嘆 ] (穿插自己的經驗)
2、說說你喜歡哪個句子?為什么?應該怎樣讀?
3、為什么說長城“堅強、剛毅、莊重”呢?
。ㄗ髡甙验L城當作了民族之魂)
齊讀最后一句,重點詞讀出重音。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這么長、這么高的長城,不是幾年,幾十年可以完工的,而是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填表:
歷史時間離現在多遠怎樣筑長城長城當時作用戰國時期 2、集體校對、訂正。
五、鞏固練習
1、用“贊嘆”、“巍然屹立”造句。
2、作業 本4、5題
[板書: 19、萬里長城
像一條巨龍
氣魄雄偉 長、寬、高
贊嘆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熟讀課文,能默寫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2、了解長城“工程浩大,施工艱難”。
3、用“巍然屹立、智慧”造句。
4、體會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教學重點:了解長城“工程浩大,施工艱難”
教學難點 :體會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鞏固
1、根據板書來說說長城的氣魄雄偉。
2、說說長城的建筑史。
二、學習第4自然段
1、指名讀。說說這段話是圍繞哪一句來寫的?
思考:你從哪里看出長城工程浩大、施工艱難的呢?
(找出書上有關句子)
2、匯報:
(1)“如果……可以……”[板書]
地球的周長有多長?(約4萬公里)
4萬公里的墻需要多少石料呢?
聯系長城現在的景觀、長度再說說長城的工程浩大。
。2)施工艱難你從課文哪個地方可以看出呢?
[板:得用多少巧妙的方法
得有多少人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為什么要用很多種方法?
師補充:用作長城外殼的條石,整齊,但非常重,每塊重達1噸多,它們是怎樣從采石頭場被運到崇山峻嶺之頂的呢?就是在我們擁有巨大馬力起重機的今天,這恐怕還是一個難題。我們的祖先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這還是一個謎。
相傳明朝修建嘉峪關時,工匠事先計算用磚的數量極為精確,竣工時只剩下一塊磚,現在這塊磚仍然放在嘉峪關的小樓上,是古今建筑史上計算用料精確度的頂峰。
說說你的感受。
。3)“得有多少人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作者用什么故事來說明它呢?誰知道“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4)朗讀指導。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齊讀第4自然段。
2、說說段意。
。ㄩL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作者為什么不用這句話作為結尾呢?
3、匯報。
(“巍然屹立”、“萬里”寫出了長城的氣魄雄偉,第二句強調了長城是中華民族用“血汗”和“智慧”修筑起來的,寫了這兩句使第三句話更顯得“理直氣壯”)
4、感情朗讀。
[板書設計 :
19、萬里長城
工程浩大 如果……可以……
施工艱難 得用多少巧妙的辦法
得有多少人為之付出血汗和智慧]
《萬里長城》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理解34個詞語。
2、給文章分段,了解課文大意。
3、初步學會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
4、感受萬里長城的偉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
教學難點:用摘錄法歸納段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誰見過萬里長城?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長城?
二、學習首尾兩段。
1、出示第一段。說說哪些詞語讀重音?為什么?
2、出示最末一段。
(1)指名讀。
。2)說說你有什么問題?
三、自學課文。
帶著剛才提出的問題自學課文。
1、開火車讀詞語。
正音:鴨綠江、了不起、為了、成為、得用
字形:魄、嘉峪關、御、巍
2、指名朗讀課文。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按課后第2題分段。
首段與尾段有什么作用?
2、第二段寫長城的特點,是從幾個方面來寫的?你能不能從書上找出來?你運用了什么方法?
3、引讀。
4、用摘錄法歸納大意。
五、鞏固練習
1、抄寫詞語。
2、作業1—3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
2、能用“贊嘆”、“巍然屹立”造句。
3、熟讀課文,讀出感情。
4、感受萬里長城的偉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感受萬里長城的偉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理解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聽寫詞語。
二、學習第一段。
1、比較句子。
。1)長城是我國古代的建筑物。
。2)長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建筑物。
。3)長城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建筑物。
通過比較性朗讀,體會意思的不同,說說差異。
2、背誦第一段。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課文的第二小節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
看圖或根據自己的經驗說說長城的“氣魄雄偉”。
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說明長城的氣魄雄偉的?用“。”圈出來。
[板: 像一條巨龍
氣魄雄偉 長、寬、高
贊嘆 ] (穿插自己的經驗)
2、說說你喜歡哪個句子?為什么?應該怎樣讀?
3、為什么說長城“堅強、剛毅、莊重”呢?
(作者把長城當作了民族之魂)
齊讀最后一句,重點詞讀出重音。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這么長、這么高的長城,不是幾年,幾十年可以完工的,而是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填表:
歷史時間離現在多遠怎樣筑長城長城當時作用戰國時期
2、集體校對、訂正。
五、鞏固練習
1、用“贊嘆”、“巍然屹立”造句。
2、作業本4、5題
[板書: 19、萬里長城
像一條巨龍
氣魄雄偉 長、寬、高
贊嘆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能默寫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2、了解長城“工程浩大,施工艱難”。
3、用“巍然屹立、智慧”造句。
4、體會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教學重點:了解長城“工程浩大,施工艱難”
教學難點:體會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根據板書來說說長城的氣魄雄偉。
2、說說長城的建筑史。
二、學習第4自然段
1、指名讀。說說這段話是圍繞哪一句來寫的?
思考:你從哪里看出長城工程浩大、施工艱難的呢?
(找出書上有關句子)
2、匯報:
。1)“如果……可以……”[板書]
地球的周長有多長?(約4萬公里)
4萬公里的墻需要多少石料呢?
聯系長城現在的景觀、長度再說說長城的工程浩大。
(2)施工艱難你從課文哪個地方可以看出呢?
[板:得用多少巧妙的方法
得有多少人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為什么要用很多種方法?
師補充:用作長城外殼的條石,整齊,但非常重,每塊重達1噸多,它們是怎樣從采石頭場被運到崇山峻嶺之頂的呢?就是在我們擁有巨大馬力起重機的今天,這恐怕還是一個難題。我們的祖先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這還是一個謎。
相傳明朝修建嘉峪關時,工匠事先計算用磚的數量極為精確,竣工時只剩下一塊磚,現在這塊磚仍然放在嘉峪關的小樓上,是古今建筑史上計算用料精確度的頂峰。
說說你的感受。
(3)“得有多少人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作者用什么故事來說明它呢?誰知道“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4)朗讀指導。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齊讀第4自然段。
2、說說段意。
。ㄩL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作者為什么不用這句話作為結尾呢?
3、匯報。
(“巍然屹立”、“萬里”寫出了長城的氣魄雄偉,第二句強調了長城是中華民族用“血汗”和“智慧”修筑起來的,寫了這兩句使第三句話更顯得“理直氣壯”)
4、感情朗讀。
[板書設計:
19、萬里長城
工程浩大 如果……可以……
施工艱難 得用多少巧妙的辦法
得有多少人為之付出血汗和智慧]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練習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
2.學會本課15個生字;理解34個新詞語。
3.熟讀課文,能默寫課文最后一段。
4.感受萬里長城的偉大,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把握課文“總--分--總”的結構進行分段,進一步練習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中穿插于說明間抒發情感的句子,在感受長城偉大中激發對古代勞動人民非凡的創造力的贊嘆之情。
教具:投影片 課文錄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激發情感。
1、出示長城圖片,問:這是什么?談談自己對長城的了解。
2、你想進一步了解長城嗎?板書:萬里長城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觀看課文配套錄像,說說對長城有哪些新的了解。
2、聽課文錄音,思考: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有關長城的哪幾個方面?
3、按預習要求自學,進一步鍛煉自學能力。--
三.交流。
1、給多音字選擇正確的讀音。(《作業本》第1題。)
2、形近字選字填空。
御 卸 巒 戀
防( 。 ∩剑ā 。
四.指導分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出示課后練習第2題:按照“長城偉大、長城的特點、我們民族的驕傲”給課文分段。
3、交流,理清文章脈絡。
五.作業:
1、《作業本》第1-3題。
2、思考課后第一題。鞏固字詞,鼓勵探究。
第二課時
一、引入
1、快速讀課文,找出重點段。
2、交流。
二、研讀重點段
1、回顧讀懂重點段的方法,復習第三單元訓練重點。
2、默讀課文第二段,思考:這3個自然段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指名回答并板書:
氣魄雄偉 建筑年代久遠
工程浩大 施工艱難
3、課文是怎樣分別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呢?
。1)學習第2自然段,思考:課文從哪三方面介紹了長城的氣魄雄偉?討論理解并板書:
像一條巨龍:崇山峻嶺、起始點(鴨綠江、嘉峪關)蜿蜒曲折
高而寬:寬5-8米,頂部可以并行五六匹馬,高8-10米
“目睹了長城堅強、剛毅、計策的形象”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朗讀最后一句,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和我國人民對長城的熱愛。
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么把長城比作一條巨龍橫臥在崇山峻嶺上?
(2)學習第3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具體介紹了哪三個時期的長城?試用一句話分別介紹不同時期的長城。(自己試說,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歷史時期--為長城做了什么--長城在當時的作用
戰國時期--修筑長城--防御外敵侵略,對外貿易的商業大道
秦 朝--連接長城
明 朝--整修與擴建
。3)學習第4自然段,思考:工程浩大和施工艱難分別體現在什么地方?“要采制……用自己的生命修筑了長城!薄懊辖揲L城”的故事說明了什么?
4、質疑問難
5、概括段落大意
。1)引導:怎樣用摘錄法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2)嘗試概括段落大意。
。3)集體交流。
。4)小結方法,進一步掌握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如果要摘錄幾句話才能概括全段內容,要把這幾句話整理成通順連貫的句子。
四、朗讀課文
1、錄音范讀
2、有感情地朗讀重點段。--在讀中感悟長城的偉大。
五.作業
1、完成《作業本》第4題(2)和第5題(2)。
2、閱讀與長城有關的書。
第三課時
一、復習回顧
1、聽記:氣魄雄偉 年代久遠 工程浩大 施工艱難 結晶 驕傲
2、自查、訂正
3、用上這些詞說說課文內容。
二、研讀第一、三段
1、讀第一、三段,思考:第一、三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自由讀,結合課后第四題,劃出重點詞,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小組交流,教師巡視點撥。
4、集體交流。
5、學習了這篇課文,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你有什么感想?很多同學去運長城,當你登上長城的時候,你感受到了什么?
6、指導朗讀和背誦。
三、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知識、感受等)
2、選擇你認為讀得最好的一段,讀給同學聽。
四、作業
1、完成《作業本》第4-6題。
2、默寫課文最后一段。
板書設計:
氣魄雄偉
長城偉大 建筑年代久遠 結晶 驕傲
工程浩大 施工艱難
教學后記
在學習體會長城的施工艱難時通過想象訓練進行較好,它能讓學生在深思和驚嘆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激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對先人非凡智慧的崇敬。
長城是中華民族攀登的縮影,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征。萬里長城是世界建筑奇跡之一。它東、西、南、北縱橫交錯綿延起伏于中國遼闊的土地上。東西相距長達5000多公里,因此被稱之為萬里長城,是月球上“ 唯一能看得見的人工工程”,也是中國第一名勝和中國旅游點的代表,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自燕國開始修長城起,長城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人們今天見到的是明長城,它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鴨綠江邊。八達嶺是代表性的一段,是長城的高峰,海拔1000多米,是旅游勝地之一。長城城墻高平均7.8米,頂寬7.8米,可以五馬并騎,十列并行。
訪問中國的旅游者,莫不想前往登臨,一睹長城的雄姿。游覽長城,公認最理想的地方是北京郊區的八達嶺。出北京往西北方向,汽車行駛約1小時多,便到達海拔1000多米的八達嶺。萬里長城的居庸關雄扼八達嶺的山口。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了互相防御,各在形勢險要的地方修筑長城。
據《左傳》記載:公元前656年,“楚國方城以為城”,這是關于長城的最早的記載。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后,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將秦、趙、燕三國的北邊長城予以修繕,連貫起來。故址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北傍陰山,東至遼東,這就是俗稱的“萬里長城”,至今還有遺跡殘存。此后漢、北魏、北齊、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筑過長城。明代為了防御異族的侵擾,前后修筑長城達18次,課文中講的這段長城就是明代修筑的。
萬里長城是公元前7世紀開始修建的。當時,中國北方諸侯割據,他們為了防御鄰近諸侯的侵襲,在各自的領土上先后筑起了一段段防衛墻。與此同時,燕、趙、秦三個諸侯國的北方,又與少數民族中以游牧為主的匈奴族為鄰,為了防御匈奴奴隸主的騷擾,三國各自都在他們的弱方修筑了長城。到了公元前3世紀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把一段段的長城連結起來,成了現在萬里長城的基礎。后來經過歷代增建,及到明朝,就修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它東起渤海灣的山海關,經河北、北京、山西、陜西、內蒙古、寧夏到甘肅的嘉峪關,穿過崇山峻嶺,山澗峽谷,綿延起伏,長約12000多華里,因而名為萬里長城。
在古代交通運輸工具極其落后的情況下,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實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特別是它不是一般的土墻,而是整齊的條石和結實的青磚砌筑的。有人計算,如果把明長城所用的磚、石和土方,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圍墻,可以繞地球一周。不用說燒制這些磚石,就是把它們通過崎嶇的山間小路送達修建工地,已經是一項十分寵大的工程。因此,游覽長城的人莫不為先民的偉大氣魄和堅毅精神所感動。
關隘、城墻、城臺和烽火臺以及垛口
長城由關隘、城墻、城臺和烽火臺四部分組成。關隘一般都建在形勢險要之處,居庸關就是一個突出的代表。居庸關和八達嶺附近的長城,城墻平均高7.8米,最高達14米,城墻的外側一般都選建在陡峭的山崖上,以增加攻城的困難。每隔不遠,有一座拱門,稱“券門”。守城士兵由此上下。城墻頂寬達5.8米,可容五馬并騎。城臺是每隔300至500米的一組高出墻頂的方形建筑,是巡邏放嗩的地方。烽火臺專門傳遞軍情。規定舉一煙鳴一炮表示來敵100人左右;舉二煙鳴二炮,來敵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舉三煙鳴三炮....如此傳遞,千里之外的敵情可以在幾個小時之內使朝廷了解。
垛口指城墻頂部外側建筑的兩米多高的齒形墻。不要只把它理解為一個“口”。
瞭望口指齒形墻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齒形墻上用來射箭的洞。
齒形墻總的稱為“垛口”
居庸關長城建筑在一條長達15公里的山谷中間,兩旁山巒重疊,樹木蔥郁,山花爛漫,景色瑰麗,遠在800年前的金代,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稱為“居庸疊翠”。居庸關是從北面進入北京的門戶,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居庸關的中心,現在還保存著一個雕刻精美的漢白玉石臺,叫“云臺”。在元朝時,這臺上建有三座石塔,于元末明初被毀。三塔毀后,在此臺上又建一院,名“泰安寺”,此寺于清康熙年間被火焚毀,只剩下這個基座------云臺。云臺的券門內,石壁上雕刻有四大天王像,刻工精巧,姿態傳神;還有梵文、藏文、蒙文、維吾爾文、西夏文、漢文六種文字刻成的佛經。
去八達嶺長城游覽一是從市內乘游覽專車前往,費用高一些,但比較舒服,并可同時游覽十三陵。從北京去八達嶺的公路,經修整后,平坦寬闊。也可以坐火車前往,早7時40分發車,車行2小時多。八達嶺游人鼎盛,平均一天游客約萬余人。
“不到長城非好漢”出自毛澤東1935年10月作的《清平樂·六盤山》: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這首詞是毛主席率領紅軍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生動地表現了毛主席及其率領的紅軍勝利登上六盤山后遠望云天的情景,抒發了徹底打敗國民黨反動派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堅強決心,以及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壯志豪情,F在,在八達嶺長城腳下和858米好漢坡上立有名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碑刻。這句話已經成為表達決心、抒發英雄氣概與壯志豪情的名言,流傳甚廣。
《萬里長城》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理解34個詞語。
2、給文章分段,了解課文大意。
3、初步學會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
4、感受萬里長城的偉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
教學難點 :用摘錄法歸納段意
教學過程 :
一、談話揭題
誰見過萬里長城?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長城?
二、學習首尾兩段。
1、出示第一段。說說哪些詞語讀重音?為什么?
2、出示最末一段。
(1)指名讀。
。2)說說你有什么問題?
三、自學課文。
帶著剛才提出的問題自學課文。
1、開火車讀詞語。
正音:鴨綠江、了不起、為了、成為、得用
字形:魄、嘉峪關、御、巍
2、指名朗讀課文。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按課后第2題分段。
首段與尾段有什么作用?
2、第二段寫長城的特點,是從幾個方面來寫的?你能不能從書上找出來?你運用了什么方法?
3、引讀。
4、用摘錄法歸納大意。
五、鞏固練習
1、抄寫詞語。
2、作業 1—3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初步學會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
2、能用“贊嘆”、“巍然屹立”造句。
3、熟讀課文,讀出感情。
4、感受萬里長城的偉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感受萬里長城的偉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 :理解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鞏固
聽寫詞語。
二、學習第一段。
1、比較句子。
。1)長城是我國古代的建筑物。
。2)長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建筑物。
(3)長城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建筑物。
通過比較性朗讀,體會意思的不同,說說差異。
2、背誦第一段。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課文的第二小節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
看圖或根據自己的經驗說說長城的“氣魄雄偉”。
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說明長城的氣魄雄偉的?用“!比Τ鰜怼
[板: 像一條巨龍
氣魄雄偉 長、寬、高
贊嘆 ] (穿插自己的經驗)
2、說說你喜歡哪個句子?為什么?應該怎樣讀?
3、為什么說長城“堅強、剛毅、莊重”呢?
。ㄗ髡甙验L城當作了民族之魂)
齊讀最后一句,重點詞讀出重音。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這么長、這么高的長城,不是幾年,幾十年可以完工的,而是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填表:
歷史時間 離現在多遠 怎樣筑長城 長城當時作用
戰國時期
2、集體校對、訂正。
五、鞏固練習
1、用“贊嘆”、“巍然屹立”造句。
2、作業 本4、5題
[板書: 19、萬里長城
像一條巨龍
氣魄雄偉 長、寬、高
贊嘆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熟讀課文,能默寫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2、了解長城“工程浩大,施工艱難”。
3、用“巍然屹立、智慧”造句。
4、體會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教學重點:了解長城“工程浩大,施工艱難”
教學難點 :體會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鞏固
1、根據板書來說說長城的氣魄雄偉。
2、說說長城的建筑史。
二、學習第4自然段
1、指名讀。說說這段話是圍繞哪一句來寫的?
思考:你從哪里看出長城工程浩大、施工艱難的呢?
(找出書上有關句子)
2、匯報:
。1)“如果……可以……”[板書]
地球的周長有多長?(約4萬公里)
4萬公里的墻需要多少石料呢?
聯系長城現在的景觀、長度再說說長城的工程浩大。
。2)施工艱難你從課文哪個地方可以看出呢?
[板:得用多少巧妙的方法
得有多少人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為什么要用很多種方法?
師補充:用作長城外殼的條石,整齊,但非常重,每塊重達1噸多,它們是怎樣從采石頭場被運到崇山峻嶺之頂的呢?就是在我們擁有巨大馬力起重機的今天,這恐怕還是一個難題。我們的祖先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這還是一個謎。
相傳明朝修建嘉峪關時,工匠事先計算用磚的數量極為精確,竣工時只剩下一塊磚,現在這塊磚仍然放在嘉峪關的小樓上,是古今建筑史上計算用料精確度的頂峰。
說說你的感受。
。3)“得有多少人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作者用什么故事來說明它呢?誰知道“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4)朗讀指導。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齊讀第4自然段。
2、說說段意。
。ㄩL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作者為什么不用這句話作為結尾呢?
3、匯報。
。ā拔∪灰倭ⅰ薄ⅰ叭f里”寫出了長城的氣魄雄偉,第二句強調了長城是中華民族用“血汗”和“智慧”修筑起來的,寫了這兩句使第三句話更顯得“理直氣壯”)
4、感情朗讀。
[板書設計 :
19、萬里長城
工程浩大 如果……可以……
施工艱難 得用多少巧妙的辦法
得有多少人為之付出血汗和智慧]
◆[2004-03-11]
《萬里長城》 篇4
第五單元 中國著名的歷史遺跡
第1課 世界建筑的奇跡萬里長城
一、教材分析;
教學要求:
基本要求:知道秦長城、漢長城、明長城,了解萬里長城獨特的建筑風格、復雜的建筑結構和浩大的建筑規模。 感受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艱辛,認識長城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作用和影響。
發展要求:體會長城豐富的文化內涵,領悟長城所體現的中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本課重點:了解萬里長城獨特的建筑風格、復雜的建筑結構和浩大的建筑規模。
本課難點:認識長城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作用和影響;
認識長城的歷史意蘊及提高公民對遺產的保護意識。
二、課前導學材料:
1、長城是一綜合性軍事防御工程,它是由 和 、烽燧、 和
等共同組成。
2、春秋戰國時期,諸候國已開始修建長城,其最初的目的是
。磺亻L城起止:西到 東至 ,其修建目的 ;明長城起止:東起 西至 。
3、長城的建筑材料和構筑方法也就因地而異,遵循著 , ,
的原則,充分體現了中體裁民族的歷史智慧。
4、把相對應的內容用線連接:
城墻 報警系統
關城 縱深防線
烽燧 前沿陣地
城障 聯系溝通
軍用道路 防守重地
三、教學設計:
可引導學生從五個方位去認識、了解長城
。ㄒ唬┻h眺——體會長城的“長”及其磅礴氣勢
用多媒體展示萬里長城的巍峨雄姿,配毛澤東《沁園春•雪》歌曲或播放《萬里長城》電視片錄像。體驗長城雄偉壯觀,氣勢磅礴,自然和諧之美,了解長城建筑風格。
。ǘ┙^——了解長城的構成、功能及修筑智慧
出示長城結構照片(城墻、慕田峪長城敵臺、嘉峪關關城、玉門關漢代烽燧)。了解長城各部分名稱、功能,感受長城建筑智慧。
。ㄈ┘毧础w會長城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
多媒體展示:山西雁門關長城城門磚雕,北京居庸關長城云臺石刻,城樓建筑內部結構、雕塑、繪畫等藝術圖片。學生體驗、感受并說出長城的建筑藝術和裝飾藝術。
多媒體展示:與長城有關的文學作品、民間故事、詩歌、民謠等。學生朗誦(講述)長城的詩詞、故事,體會、認識長城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內涵。
。ㄋ模┩敢暋J識長城的歷史意蘊
透視一、長城是中國從分裂走向大一統的時代變遷的見證。
透視二、長城是農牧區的自然地理分界線。
透視三、長城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勞動和智慧的結晶。
透視四、長城有效保護內地農業生產生活;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對沿線經濟、文化的發展是個有力的推動;促進了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
透視五、長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透視六、長城被不斷賦予時代內涵
。ㄎ澹┓此肌幕z產的破壞與保護
四、通用課件:
五、課后練習:
1、以下不是長城建筑風格的是:( )
a、樸實渾厚 b、氣勢磅礴 c、精巧秀氣 d、粗獷豪放
2、“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肯定了何建筑的重要地位( )
a、城墻 b、烽火臺
c、關城 d、城障
3、從下圖中得知這是哪一時期修筑的長城( )
a、春秋戰國 b、秦
c、漢 d、明
4、春秋戰國時期,許多諸候國修建長城的目的是( )
、贋榈钟狈接文撩褡宓倪M攻②為保障絲綢之路的安全暢通③為抵御鄰國的進攻④為顯示諸候國的實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5、右圖指的是長城的哪一組成部分( )
a、敵臺 b、城障 c、烽燧 d、關城
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匍L城是漢族政權抵御北方少數民族的防御工事②長城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③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脊梁④長城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交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根據圖片回答問題:
問題:⑴、圖片一的建筑材料:流沙、碎石、蘆葦、紅柳。根據圖片一,判斷此段長城最有可能修建在什么地方?請說出理由。
⑵、根據圖片一,你認為這段長城是怎么建成的?
、、根據圖片一、二、三、四,說出長城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建筑上遵循什么原則?并談談你的的體會。
《萬里長城》 篇5
研究背景:
在現代教育技術在知識信息爆炸的今天,小學生作為學習者充分利用網絡,計算機,多媒體等設備資源,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線裝,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使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進行更加親密地對話。
另外,充分利用學校計算機多媒體和校園網絡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和整體辦學水平等都是擺在眼前,急需解決的問題。而作為傳統的語文學科,更好地與信息技術整合,在教學中取得最佳的效果,也正是現在研究地最多的問題。本人結合自己課堂教學實際,就省編教材第九冊《萬里長城》一課,談談如何結合多媒體課件,網絡資源環境等進行學生自主地課堂教學。
案例描述:
【創設情景誘發感情】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偉大的萬里長城,同學們回去搜集了許多關于長城的資料,現在就請你們用一到兩句話簡單地說說你對萬里長城的感受好嗎?
師小結: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或深或淺地對長城有了一定的感受和理解,那課文中是怎么來概括長城的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關鍵詞。
。ò鍟簹馄切蹅ィ瑲v史久遠,工程浩大)
師:也就是說,課文就是寫了長城的這三個方面。那么找到關鍵詞以后,接下來咱們該干什么了呢?(生:研究……)
恩,很會學習,想親眼見見長城的氣魄嗎?[播放錄象]
上述教學片斷中,我結合課文內容運用多媒體計算機精心創設情境。當學生看到電腦顯示的長城巨龍般身軀時,他們被長城的氣魄震撼了,有的同學甚至發出了"哇"的輕聲驚嘆。此時,任何語言都已失去了意義,一幅畫已誘發了學生的感情,為他們學習課文作了鋪墊。學生在強烈的情感驅使下,聽到了課文的配樂朗讀,看到了氣魄雄偉的長城,此時,他們心弦已被拔動了。
【媒體輔助研讀課文】
長城的氣魄雄偉
1,看了錄象,你有什么感覺?
2,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出長城的氣魄雄偉?
3,隨機出示:
它像一條巨龍橫臥在我國北方的崇山峻嶺上,從東頭的鴨綠江到西頭的嘉峪關,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長6500多千米。
4,看了這段錄象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
策略:從"龍"體驗長城的雄偉氣魄
層次一:形似(視頻展示)
層次二:神似(收集出示相關資料)
師:從龍你還能想到些什么嗎?
生:龍是我國古代傳說的神異動物,身體長,有鱗,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云降雨。
師:你的知識真豐富。
生:華民族的子孫都是龍的傳人,龍是吉祥物。所以用巨龍來比喻長城,不僅因為形似,而且蘊涵著我國人民對長城的熱愛和贊譽。
生:我知道一些關于龍的成語,比如龍鳳成祥,龍騰虎躍,這些都顯得龍有吉祥,有氣魄。
師:真不愧是我們班的成語大王。(笑語)
生:古代帝王穿龍袍,坐龍椅子……可見自古龍都是至尊至貴的象征
師:對呀,你們有沒有電視上見過,咱們古代天子可以說與"龍"這個象征物是分不開的?磥睚堃恢笔俏覀冎腥A民族的象征,一種崇高,莊重,權威。是一種精神象征,正如**同學說的,我們都是龍的傳人呀!作者把長城比作龍也正是這個意思。
5,指導朗讀
6,出示句子:
成千上萬的參觀者登上長城,目睹了長城的堅強,剛毅,莊重的形象,無不贊嘆:"啊,確實了不起!"
師:這成千上萬的參觀者中會有誰?他們都會說些什么?
。ò装l蒼蒼的老人,戴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藍眼睛的外國人,海外游子)
師講述一段海外游子的故事:離開的時候還是一個年紀青青的少年,而如今再次來到這祖國的長城時,已經是白發蒼蒼,他說無論如何也要回來再看一看祖國這雄偉的萬里長城。而當他再次登上這長城時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生爭答:是太激動了!激動得說不出話了!……
師小結:是啊,不管是有聲的,還是無聲的語言,都表達了炎黃子孫對長城深深的敬意和愛。能把這種敬意讀出來嗎?(指名讀—男女賽讀)
【借助網絡研讀課文】
長城的建筑年代久遠。
2,分組合作上網搜索學習
師:好,一起上網去找一找關于這些朝代的長城的資料,并集合全組人的智慧篩選出你們覺得最有意義的資料,用簡單的幾句話介紹或者展示給全班同學。好嗎?
3,小結:今天長城已經失去了它作為防御的功能,但是作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它那巨龍般的身軀正是我們中華民族永不彎曲的脊梁。
4,現在和林老師一起來回顧一下這段。引讀:原來早在22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燕———。秦統一中國后,——到了明朝——師:同學們,這么偉大的長城,難怪成千上萬的參觀者都贊嘆說:"——"
網絡能給孩子提供一個資源的大空間,當學生覺得書本介紹的知識不能滿足于他的知識需求時,便想到利用互聯網來搜索自己想要獲取的知識,而此時教師就提供給他們這個空間,并引導他們進行合作討論,有效地篩選,并且利用軟件,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這樣一來,原本枯燥的說明段落,在學生生動圖片和資料的補充下,顯得豐滿了很多。
【披文入境升華主題】
長城工程浩大,施工艱難。
2,生:孟姜女的故事
生: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ㄕ埳v述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師:這些故事很感人,我們的長城正是這樣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用生命和汗水換來的。
生:光蠻干一定不行。要靠智慧。
師:這智慧在哪呢?
3,指導朗讀:
要采制這么多的磚頭和條石,并要運送到陡峭的山巒上砌筑起來,光靠肩膀和手,得用多少巧妙的辦法去克服一個個困難,得有多少人為它付出血汗和是生命。
師:同學們就光靠肩膀和手啊,這種艱辛能讀出來嗎?
師:要建筑如此浩大的工程實在并非易事。不僅靠體力,還靠智慧。
4,再次朗讀句子:(升華主題)
成千上萬的參觀者登上長城,目睹了長城的堅強,剛毅,莊重的形象,無不贊嘆:"啊,確實了不起!"
師:領略了長城的氣魄和歷史,聽了關于長城的故事,現在你再來讀這句話,有什么新的感受嗎?能把它讀出來嗎?
【利用網絡轉換練筆】
小結與延伸性練筆:
1,這巍然屹立的萬里長城,真不愧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建筑,我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歷史文化遺產,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可如今卻它卻時刻在遭受著嚴重的破壞。
2,林老師昨天在上網的時候,在我們常去的紅泥巴網站的論壇里發現這樣一冊消息。(師在網絡上找到準備好的論壇留言。
(內容為:標題:文化建設搶救長城作者:老者
中國的長城正在二十一世紀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威脅。
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大段的長城墻體,烽堠,敵臺,都在被人為地毀壞,城磚或夯土被推倒,碑版被充作建筑材料,,旅游愛好者將他們欣賞的殘破變得更加殘破。在這個建筑物的長城正在被蠶食的同時,中華文化的長城也在面臨嚴峻的挑戰。
長城就是中國,從古至今都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主題。讓我們從搶救長城開始!
3,出示被破壞的長城的圖片
4,看了署名老者的呼吁。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可做的嗎?
5,現在我們馬上可以做的就是也登陸論壇,響應老者的號召,為保護長城添一份力量。最后讓我們在優美的歌聲中結束吧! [播放歌曲:長城長]
傳統的練筆作文方式不少學生覺得是對作文的一種強制,而通過網絡BBS論壇,巧妙地結合課文主題,在教師"拋磚引玉"式的引導下,學生面對"老者"先生的號召,并且同學這節課文激發的深厚的情感就會迸發而出。這種筆尖的流瀉自然會真實感人,這種不著痕跡的練習不僅有效,也是學生十分喜歡的練筆方式。
教學反思:
整節課文,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利用多媒體,網絡進行有效的輔助教學。在課上,學生不僅能通過多媒體視頻,圖片感受情景,還能隨時地查閱網絡,補充知識。課堂不是封閉的,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應樹立"大語文觀",鼓勵學生積極上網查詢資料,補充課本上有限的知識,對教材做補充,填補空白。這樣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學生樂于查找資料,特別是上網瀏覽獲取知識的習慣。而且,在課堂在查找,篩選和匯報的過程,也是學生一起參與,一起合作,一起探討的過程。課外練筆分的內容,我充分抓住了網絡BBS論壇的優勢,先是自己在論壇上實現發布一則消息作"引子",引發學生憤慨之情,進而展示長城被破壞的圖片,升華學生的情感,自然的,學生也就情不自禁地參與其中,進行了絕佳的練筆訓練。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進行適時輔助, 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展學生閱讀能力,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與合作等能力。
《萬里長城》 篇6
之一
嘉興市第二實驗小學(海鹽向陽小學) 楊林娟
一、 教材說明:
《萬里長城》是介紹我國萬里長城的說明文,內容比較淺顯,條理清晰。全文圍繞長城偉大,按總分總的結構,介紹了長城的三個特點:長城的氣魄雄偉;長城的建筑年代久遠;長城的工程浩大,施工艱難來表現,并由聯想到人,寫出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二、 教學構思:
本教案是《萬里長城》第二課時,教學內容是:
學習課文第二、四、五小節,感受萬里長城的雄偉氣魄和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民族自豪感。
下面是這堂課的整體構思:
。ㄒ唬⒄n的基調:挖掘課的情感信息,創設情境,感受長城的雄偉英姿和古代人民的偉大,激發民族自豪感。
這雖然是一篇說明文,但文中多處穿插抒情歌頌長城,贊揚中華民族的不朽精神。而且,在所有華夏兒女的心中,長城是一座永不倒的豐碑。因此,我并沒有簡單地按一般的說明文的教學方法,,而是挖掘其情感素材,把學生與長城的距離拉得更近,激起學生對長城的無限熱愛,激發民族自豪感。
。ǘ、課的模式:以讀悟形,以讀悟情,以讀悟理。
學生對課文的領悟是否深入,要看學生對課文的鉆研是否深入。讀是最傳統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本課中,我有層次到運用了多種讀的方式,讀中理解語句的深刻內涵,讀中啟迪智慧,懂得道理,讀中產生豐富的聯想。
(三)、主題的開掘,體現三層遞進:長城偉大——修筑長城的人的偉大——愛我長城,興我中華。
學生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逐步進入到課的精髓。在這堂課中,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物到人,逐步開掘,實現三個跨度。
。ㄋ模 、注重學生情緒的調動,課堂氛圍有起伏。
教師應該是一堂課中氛圍的調節者,以努力創設一個學生最愿意學習的環境。在這節課中,我通過課件的視覺刺激、閱讀方式的變換、問題情境的創設、鼓勵等,努力使課有起伏,出現情感性的高潮,使學生始終處于愉悅、充實的情緒中。
。ㄎ澹、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注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
學生只有真正地動起來,才能獲得真知,提高能力。在這節課的設計時,我就特別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量和方式,注重集體學習和個人學習時間的協調,還特別注重研究性學習 在課堂中的滲透。
三、 教學目標 :
1、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感受萬里長城的雄偉英姿,解決文中的難點。
2、指導學生抓住總起句、重點句,利用詞語推敲等方法,讀懂句子,理解內容,感受萬里長城的偉大,激發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 教學過程 :◆[2003年12月13日]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知識 設計意圖說明
一、鞏固舊知 1、 引導學生回憶: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對長城有了哪些了解?
2、教師談話:引入新課。
1、交流上節課學過的知識? 1、 長城是我國最偉大的建筑物。
2、長城建筑年代久遠。 鞏固上節課的知識,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了解長城的興趣,引入新課。
二、學習課文第二節,感受“長城氣魄雄偉”。 1、 出示課件。激情引導。
2、 配樂朗讀課文第二節。
3、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個別學習。
4、教師引導學生在品讀語句中找理解。疑難處適當點撥。
(1)、傾聽學生談自己的感悟。
(2)、適時出示課件:反映長城“長、寬、高”|等特點的圖片。
(3)、演示“長城東西貫穿活動線”,輔助學生談“巨龍”這一比喻的形象、生動和確切。
。4)、教師可作示范朗讀,運用氣聲體現情不自禁地流露內心的感嘆。
5、教師播放背景音樂。激情:“是啊,了不起的長城,讓我們用滿懷深情的朗讀來贊美長城吧!保ㄔ敢庾x的站起來。) 1.看長城風光片。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聽教師朗讀,思考:你在哪些語句中感受到長城的氣魄雄偉?
3 、 學生自學。
4、 找學習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學情況,可朗讀體現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重點句舉例: 6、它像一條巨龍橫臥在我國北方的崇山峻嶺上,從東頭的鴨綠江邊到西頭的嘉峪關,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長6500多公里。
(1)、學生談自己對長城雄偉氣魄的感悟和理解。
。2)、談“巨龍”這一比喻運用的巧妙。
。3)、朗讀體會。(個人——集體),注重學生的情感表現情況。)
7、成千上萬的參觀者登上長城,目睹了長城堅強、剛毅、莊重的形象,無不贊嘆:“啊,確實了不起!”
。1)、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該怎樣來讀這一句話?
(2)、兩組交流:談自己的處理——現場朗讀。
。3)、學生評價同學、教師的朗讀,加深對句子中蘊涵的感情的理解。
(4)、全體有感情地朗讀。
6、隨音樂朗誦課文,表現長城的氣魄雄偉。 視覺認識:長城氣魄雄偉
聽覺認識。
重點語句的感知。
1、從“巨龍、橫臥、崇山峻嶺、高高低低、蜿蜒曲折、6500多公里”等詞的讀悟中感受長城的偉大。
“啊,確實了不起!”(層層深入)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注重學生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視覺聽覺獲得感性的沖擊,既而在語言中搜尋與感性信息相對的文字,使兩者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梁。也充分地使學生各種感官動起來。學生之間具有個別差異,用最擅長的方式與人交流,相互彌補。
這一環節中,教師特別注重將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和教師主導作用的有機結合。學生在交流中,遇到不夠深入的,教師鼓勵學生反復讀,細體會,逐步使句子所含包的深刻內涵和廣泛的信息量得以呈現。而教師在其中的“鼓勵”、“出示圖片”、“演示動畫”等,給學生以視覺上的沖擊,從內心嘆服長城的偉大,使學生的內在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讀——這個環節中,設計了多種“讀”的訓練方式,改變前面以議為主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自己的理解、師生之間的評價,逐步加深對語句情感的把握和表達。
情感的激發,是學生課堂學習的一個關鍵的動力,教師隨著課文內容,采取相應的措施,能使學生的學習,達到一個小高潮.
三、學習“課文第四小節”,體會長城雄偉外形的背后,更令人贊嘆的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 1、教師談話,引入下文:
舉目遠眺,崇山峻嶺上,長城騰越起伏,呼嘯著奔向遠方。同學們。此時,你除了由衷地贊嘆,你還在想些什么呢?
2、教師巡回,進行個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自我讀悟中,理解詞語中包含的深刻內涵。
。1)、引導學生善于從文字中提煉或在具體的語言中求證。
(2)、出示長城的橫截面圖,使學生加深印象。
。3)、創設問題情境:如果你是古代的能工巧匠,想一想,該怎樣將2000多斤中的大條石運上崇山峻嶺呢?
。4)、參與評價。
。5)、小結假想,出示課件:古代工匠運輸原料的方法。
。6)、課件播放《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故事。
4、課件出示第二節最后一句話,引發學生思考:“啊,確實了不起!”你對這句話有什么新的認識? 1、 學生談自己內心最想了解的問題。
例:長城是怎么修筑而成的呢?……
2、 指名讀第四小節,思考:哪一句話你最有感觸?
3、交流。
重點句舉例:……得用多少巧妙的辦法去克服一個個困難,得有多少人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1)、細讀句子,反復琢磨: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談談——讀讀——再談談)
。3)、四人小組討論。
(4)、交流——評價。
。5)、自由朗讀,感嘆古代工匠們的智慧,并深入思考,還有什么更深的理解?
。6)、聽故事后再讀句子,談自己的感受。
。7)、有感情地這一小節。
5、學生 深思,交流。
一個個困難:困難多,運輸難,艱苦。*條石多;*山高路險;*機械簡單;1、巧妙——古代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
2、得用多少人付出血汗和生命:長城是用古代勞動人民的生命累積而成的。
長城的了不起,不僅僅在于它的氣魄雄偉,更在于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血汗、生命、智慧換來的——長城是偉大的,人民更偉大。
邊學邊思,邊思邊學,這使學生研究的意識不斷加強.
課文的內容有時是散在無序的,學生的回答有時也比較散,并且不夠深入.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集中、深入地研讀,以自主獲得更多的信息,也使研究性學習的過程真實、具體。“創設問題情境”和“課外知識”的插入,,旨在強化獲得感悟的實踐過程,使學生的領悟是由衷的,自然的,這種超文本的學習,也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課文的內容。
故事激情,激發情感,為閱讀奠基。
這個環節,應該說,是課的又一個高潮,也使學生的認識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四、學習文章最后一小節。,總結全文。 1、 此時,如果你站在長城上,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2、 教師總結。
3、 出示課件:歌曲《長城長》。 1、學生交流自己最想說的一句話。
2、學生懷著滿懷的激情朗讀課文最后一節。
3、學生同唱《長城長》。 長城——祖國:“愛我長城,興我中華”。 這個環節,使課的主題得到升華。學生的情緒達到最高潮。
《萬里長城》 篇7
說活動教材
長城,若將其從字面上翻譯成英文,應為“long wall”,但稍懂英語知識的人都知道,“長城”在英文中用法為“great wall”——偉大的城墻。那是一種特定用法。是不可更改的。因為長城這一概念已滲入國人心中、深人世界人民的心中,那是一道偉大的城墻,它在中國,它是中國的驕傲。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御工程,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同時長城又是一座歷史的豐碑,記述著各代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歷史,附會著雄略的將帥和聰明工匠的事跡,也凝聚著無數戰士和百姓的血汗。
關于長城這一教材,至今為止不知有多少幼教工作者曾經使用。對于這樣一個孩子們耳熟能詳,老得不能再老的教材,還有必要如此大張旗鼓地拿到教學中來嗎?那么.讓我們先來挖掘一下這一教材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吧。
教材《長城》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
科學領域:了解長城的構造、起止地等科學知識。
社會領域:通過學習長城的悠久文化歷史,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
藝術領域:欣賞長城的雄偉之類,開展再造想象繪畫活動。
健康領域:通過長城游戲,鍛煉幼兒的大肌肉,小肌肉動作。
語言領域:通過講述,表達“我見到的長城”,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現今。由于“四二一”家庭結構的普及,孩子成為一家人的中心,他們游戲、玩樂,去的地方多,獲取知識的媒介多,知識面也越來越廣。但是,家長們對孩子的關注更多的是成長方面的,真正意義上思想方面的教育(諸如關心愛護他人、愛集體、愛祖國等)可謂是少之少。但是,我們知道.要成為一個社會人,為社會所接受的人,思想道德素質是最重要的。只有具有良好素質的人,才可以真正稱得上是一個中國人。那么,萬里長城這一中國瑰寶在新世紀的教育價值就顯而易見了——“通過學習,激發幼兒愛祖國的美好情感”,這是出發點,也是最終的歸宿。
鑒于幼兒情感發展的趨勢,我把“萬里長城”這一教學內容定在大班年齡段,因為此時的孩子情感脈絡日益豐富起來,已經可以了解集體、國家這種寬泛的概念,所以在這一年齡段進行改教材的學習較為合適。同時.“萬里長城”這一教材所蘊含的知識點豐富,并非一個活動就可以囊括其中,因此對這樣的教材應有目的地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活動。
說活動目標
本次活動選取的是主題網絡中的一個內容:大班科學——萬里長城。目標定位如下:
(1)引導幼兒了解長城是中國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時、現今的作用。
(2)知道長城是由勞動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成的,激發幼兒對勞動人民的敬愛和愛國主義情感。
【分析】要激發孩子對一種事物的熱愛必須先要認識它、了解它長城這一建筑的構造并不復雜,由烽火臺和城墻連接而成,孩子們也基本熟知。但長城存在于古時和現今的作用卻是離孩子們的生活較為遙遠的,需要教師通過多種形式來達成。因此,將活動的重點定位在“了解長城是中國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時、現今的作用”。由萬里長城的學習,感受勞動人民的偉大和對祖國的熱愛需要幼兒情感的遷移。
而情感遷移對于該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說又是十分困難的,因為獨生子女的盛行使這些孩子自主獨立意識過于強烈,情感的激發較難,因此將其定位為活動的難點。
為解決重難點,本次活動主要采用多媒體重現的手段,讓孩子們置身于當時的場景,讓他們的鮮血在場景中沸騰起來,從而達到情感遷移的目的。
說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了解世界各國的標志性建筑。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關于世界各國的標志性建筑、萬里長城的雄偉景象、古時人們建造長城的景象、古時抵御外敵入侵打仗時的景象、現今長城作為旅游勝地的景象。
說活動特色
首先是老教材與新媒介的完美結合。作為被許多教育工作者曾經反復使用的老教材,如何上出新意,如何挖掘其適合現今社會的教育價值至關重要。本次活動運用最新的教學媒介——多媒體課件,重現了古時人們的建造場面,古時長城抵御外敵入侵時的場景,使孩子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該老教材的獨特魅力。原來長城是如此雄偉,它能發揮這么大的作用,中國人是這么偉大,這一切目標的達成都得歸功于新教學媒介帶來的感官享受。
其次.突出情感教育功能;顒邮冀K圍繞著中國的萬里長城——人類的驕傲開展,包括長城在古時、現今的作用,都為更好地抒發情感做了鋪墊。
《萬里長城》 篇8
說活動教材
長城,若將其從字面上翻譯成英文,應為“long wall”,但稍懂英語知識的人都知道,“長城”在英文中用法為“great wall”——偉大的城墻。那是一種特定用法。是不可更改的。因為長城這一概念已滲入國人心中、深人世界人民的心中,那是一道偉大的城墻,它在中國,它是中國的驕傲。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御工程,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同時長城又是一座歷史的豐碑,記述著各代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歷史,附會著雄略的將帥和聰明工匠的事跡,也凝聚著無數戰士和百姓的血汗。
關于長城這一教材,至今為止不知有多少幼教工作者曾經使用。對于這樣一個孩子們耳熟能詳,老得不能再老的教材,還有必要如此大張旗鼓地拿到教學中來嗎?那么.讓我們先來挖掘一下這一教材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吧。
教材《長城》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
科學領域:了解長城的構造、起止地等科學知識。
社會領域:通過學習長城的悠久文化歷史,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
藝術領域:欣賞長城的雄偉之類,開展再造想象繪畫活動。
健康領域:通過長城游戲,鍛煉幼兒的大肌肉,小肌肉動作。
語言領域:通過講述,表達“我見到的長城”,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現今。由于“四二一”家庭結構的普及,孩子成為一家人的中心,他們游戲、玩樂,去的地方多,獲取知識的媒介多,知識面也越來越廣。但是,家長們對孩子的關注更多的是成長方面的,真正意義上思想方面的教育(諸如關心愛護他人、愛集體、愛祖國等)可謂是少之少。但是,我們知道.要成為一個社會人,為社會所接受的人,思想道德素質是最重要的。只有具有良好素質的人,才可以真正稱得上是一個中國人。那么,萬里長城這一中國瑰寶在新世紀的教育價值就顯而易見了——“通過學習,激發幼兒愛祖國的美好情感”,這是出發點,也是最終的歸宿。
鑒于幼兒情感發展的趨勢,我把“萬里長城”這一教學內容定在大班年齡段,因為此時的孩子情感脈絡日益豐富起來,已經可以了解集體、國家這種寬泛的概念,所以在這一年齡段進行改教材的學習較為合適。同時.“萬里長城”這一教材所蘊含的知識點豐富,并非一個活動就可以囊括其中,因此對這樣的教材應有目的地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活動。
說活動目標
本次活動選取的是主題網絡中的一個內容:大班科學——萬里長城。目標定位如下:
(1)引導幼兒了解長城是中國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時、現今的作用。
(2)知道長城是由勞動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成的,激發幼兒對勞動人民的敬愛和愛國主義情感。
【分析】要激發孩子對一種事物的熱愛必須先要認識它、了解它長城這一建筑的構造并不復雜,由烽火臺和城墻連接而成,孩子們也基本熟知。但長城存在于古時和現今的作用卻是離孩子們的生活較為遙遠的,需要教師通過多種形式來達成。因此,將活動的重點定位在“了解長城是中國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時、現今的作用”。由萬里長城的學習,感受勞動人民的偉大和對祖國的熱愛需要幼兒情感的遷移。
而情感遷移對于該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說又是十分困難的,因為獨生子女的盛行使這些孩子自主獨立意識過于強烈,情感的激發較難,因此將其定位為活動的難點。
為解決重難點,本次活動主要采用多媒體重現的手段,讓孩子們置身于當時的場景,讓他們的鮮血在場景中沸騰起來,從而達到情感遷移的目的。
說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了解世界各國的標志性建筑。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關于世界各國的標志性建筑、萬里長城的雄偉景象、古時人們建造長城的景象、古時抵御外敵入侵打仗時的景象、現今長城作為旅游勝地的景象。
說活動特色
首先是老教材與新媒介的完美結合。作為被許多教育工作者曾經反復使用的老教材,如何上出新意,如何挖掘其適合現今社會的教育價值至關重要。本次活動運用最新的教學媒介——多媒體課件,重現了古時人們的建造場面,古時長城抵御外敵入侵時的場景,使孩子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該老教材的獨特魅力。原來長城是如此雄偉,它能發揮這么大的作用,中國人是這么偉大,這一切目標的達成都得歸功于新教學媒介帶來的感官享受。
其次.突出情感教育功能;顒邮冀K圍繞著中國的萬里長城——人類的驕傲開展,包括長城在古時、現今的作用,都為更好地抒發情感做了鋪墊。
《萬里長城》 篇9
活動過程:
1、通過圖片,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師出示長城圖片,提問:“這是什么?你去過長城嗎?它是什么樣的?你還在哪里見過長城?”
幼兒回答,相互豐富有關知識信息。
2、組織幼兒觀看錄像“中國長城”,讓幼兒感知長城的雄偉風采。
幼兒觀看錄像,教師通過提問進一步增長幼兒有關長城知識。
⑴“你覺得長城像什么?”幼兒展開想象。
⑵“你知道為什么建造長城嗎?”
教師適當的講述有關長城的歷史故事,讓幼兒了解長城的由來及作用。
3、教師有韻律的示范朗誦,激發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
4、通過具體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沤處煟“詩歌中說長城像什么?”“扁擔的兩頭挑著哪兩個地方?”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在長城的圖片上指出山海關及嘉峪關的位置。
⑵引導幼兒欣賞圖片,感知大山公公的情感。“大山公公挑著又長又重的長城,它的心里會怎么想呢?”
5、啟發幼兒自豪的朗誦兒歌。
、盘釂枺耗阆矚g長城嗎?為什么?雄偉的長城永遠屹立在那里,我們在朗誦兒歌時,要把自己也當成雄偉的長城。
⑵教師和幼兒一起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教師重點注意“彎、擔、關、年”的正確讀音
活動延伸:
1、教師可設計“去旅游”等專欄,收集展示我國著名景點、著名建筑的圖片。
2、在游戲中,引導幼兒扮演古代壯士,表演守長城等情節。
3、在戶外沙池,引導幼兒玩筑長城的游戲。
活動目標:1、理解兒歌內容,想象兒歌展現的長城。2、引導幼兒自豪的朗誦兒歌,讀準“彎、擔、關、年”。3、增強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1、長城的圖片、錄像及有關兒歌的圖片。2、家長帶領幼兒查閱有關長城資料,豐富其知識。3、有關長城的歷史故事。
兒歌:長城像條長扁擔
長城長,長城彎,
長城像條長扁擔。
一頭挑著山海關,
一頭挑著嘉峪關。
太陽公公真有勁,
一挑就是幾千年。
《萬里長城》 篇10
之二
佚名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練習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
2.學會本課15個生字;理解34個新詞語。
3.熟讀課文,能默寫課文最后一段。
4.感受萬里長城的偉大,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把握課文“總--分--總”的結構進行分段,進一步練習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中穿插于說明間抒發情感的句子,在感受長城偉大中激發對古代勞動人民非凡的創造力的贊嘆之情。
教具:投影片 課文錄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激發情感。
1、出示長城圖片,問:這是什么?談談自己對長城的了解。
2、你想進一步了解長城嗎?板書:萬里長城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觀看課文配套錄像,說說對長城有哪些新的了解。
2、聽課文錄音,思考: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有關長城的哪幾個方面?
3、按預習要求自學,進一步鍛煉自學能力。--
三.交流。
1、給多音字選擇正確的讀音。(《作業 本》第1題。)
2、形近字選字填空。
御 卸 巒 戀
防( ) 山( )
四.指導分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出示課后練習第2題:按照“長城偉大、長城的特點、我們民族的驕傲”給課文分段。
3、交流,理清文章脈絡。
五.作業 :
1、《作業 本》第1-3題。
2、思考課后第一題。鞏固字詞,鼓勵探究。
第二課時
一、引入
1、快速讀課文,找出重點段。
2、交流。
二、研讀重點段
1、回顧讀懂重點段的方法,復習第三單元訓練重點。
2、默讀課文第二段,思考:這3個自然段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指名回答并板書:
氣魄雄偉 建筑年代久遠
工程浩大 施工艱難
3、課文是怎樣分別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呢?
。1)學習第2自然段,思考:課文從哪三方面介紹了長城的氣魄雄偉?討論理解并板書:
像一條巨龍:崇山峻嶺、起始點(鴨綠江、嘉峪關)蜿蜒曲折
高而寬:寬5-8米,頂部可以并行五六匹馬,高8-10米
“目睹了長城堅強、剛毅、計策的形象”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朗讀最后一句,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和我國人民對長城的熱愛。
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么把長城比作一條巨龍橫臥在崇山峻嶺上?
。2)學習第3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具體介紹了哪三個時期的長城?試用一句話分別介紹不同時期的長城。(自己試說,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歷史時期--為長城做了什么--長城在當時的作用
戰國時期--修筑長城--防御外敵侵略,對外貿易的商業大道
秦 朝--連接長城
明 朝--整修與擴建
。3)學習第4自然段,思考:工程浩大和施工艱難分別體現在什么地方?“要采制……用自己的生命修筑了長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說明了什么?
4、質疑問難
5、概括段落大意
(1)引導:怎樣用摘錄法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2)嘗試概括段落大意。
(3)集體交流。
。4)小結方法,進一步掌握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如果要摘錄幾句話才能概括全段內容,要把這幾句話整理成通順連貫的句子。
四、朗讀課文
1、錄音范讀
2、有感情地朗讀重點段。--在讀中感悟長城的偉大。
五.作業
1、完成《作業 本》第4題(2)和第5題(2)。
2、閱讀與長城有關的書。
第三課時
一、復習回顧
1、聽記:氣魄雄偉 年代久遠 工程浩大 施工艱難 結晶 驕傲
2、自查、訂正
3、用上這些詞說說課文內容。
二、研讀第一、三段
1、讀第一、三段,思考:第一、三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自由讀,結合課后第四題,劃出重點詞,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小組交流,教師巡視點撥。
4、集體交流。
5、學習了這篇課文,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你有什么感想?很多同學去運長城,當你登上長城的時候,你感受到了什么?
6、指導朗讀和背誦。
三、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知識、感受等)
2、選擇你認為讀得最好的一段,讀給同學聽。
四、作業
1、完成《作業 本》第4-6題。
2、默寫課文最后一段。
板書設計 :
氣魄雄偉
長城偉大 建筑年代久遠 結晶 驕傲
工程浩大 施工艱難
教學后記
在學習體會長城的施工艱難時通過想象訓練進行較好,它能讓學生在深思和驚嘆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激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對先人非凡智慧的崇敬。
《萬里長城》 篇11
內容
本課例是在互聯開放環境下的小學語文拓展閱讀實踐課。本課以《萬里長城》為基點,引發出開展以“游世界名勝”為主題的拓展閱讀學習活動。充分利用各種教育站,通過便捷、資源豐富的絡,讓學生扮演導游、游客或其他主體參與型的社會角色,通過收集閱讀有關某一世界名勝的大量資料,了解并體驗那里的人文景觀、歷史故事、文化氣息、風俗習慣等,從自己特定的視角形成獨特的感受與觀點,并以不同的形式向大家闡述,以求在拓展閱讀的主題活動中進一步鞏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本課例屬于情境回歸性質的拓展閱讀學習,包含著課例提出背景、教學目標、教學資源、設計思路、探究過程五大部分,并后附教學反思一則。
一、課例提出背景
互聯以其全新的技術特質介入教學,它的便捷性、交互性、超時空性以及對資源的共享分配方式,對我們的教育觀念、學習方式、師生關系、教學模式,乃至對整個課程與教育體系,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沖擊。龍游西門小學早在0年就建立了四個多媒體實驗教室,并在原有的基礎上添設一個計算機教室,全都已加入廣電。次年學校又建立了局域,完成完善好學校自己的頁。今年學校又添置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等較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配置。鑒于此,我們也應時開展了絡環境下的小學語文閱讀和方面的實踐探究活動,并取得了些較為顯著的研究成效。本課例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誕生的。
《萬里長城》(六年制義教版第9冊第11課)是一介紹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建筑物的說明文。全文按“總—分—總”的思路分為三個部分,其中第二部分重點介紹長城的三大特點:(1)氣魄雄偉。(2)年代久遠。(3)工程浩大,施工艱難。最后部分由物聯想到人,寫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因此是一則進行熱愛祖國、激發民族自豪感教育的好材料。學生們在學習本課文過程中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產生了想了解全國乃至全世界名勝古跡的愿望。為此,我們設計了一系列游世界名勝為主題的拓展閱讀課,應用絡,開展了一次十分有趣的“世界之旅”。,
二、教學目標
(一)情感目標
1、通過閱讀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激發學生了解世界名勝古跡的求知欲;
2、通過自己選擇的閱讀專題,培養學生體驗景點特有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歷史故事,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并對之產生喜愛之情;
3、在教師的引導下,體驗名勝所特有的文化氣息和民族風俗;
4、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分工與合作的意識和習慣,初步培養自我反思的。
(二)閱讀目標
1、通過學生廣泛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自己最喜愛的世界名勝,粗知文章大意,并能用文中關鍵詞句來概括描述1-2個名勝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歷史故事等。通過深入閱讀,學生能找到與研究專題相符合的資料,并能從自然環境、人文景觀、歷史故事等2-3個方面,選擇、摘錄相關的語句、段落,按照順序,并寫上1-2句自己的感受,做成讀書卡片。有重點、有選擇地用不同方式向大家介紹讀書卡片;
2、根據景點的特征,例文,以導游、游客及其他社會角色,完成有關某一景點自然環境、人文景觀與歷史故事的導游報告、游記,并以此內容為依據,制成一組圖文并茂的演示文稿;
3、通過展示反思,請學生以各種形式、不同角色進行流暢表達、培養他們認真傾聽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
(三)技能目標
1、提高學生上瀏覽、查詢、篩選資料的能力,能較熟練使用搜索引擎工具;
2、提高學生應用BBS發帖子的技能;
3、提高學生應用word、powerpoint制作圖文并茂的讀書卡片、演示文稿,并能用上2-3個超鏈。
三、教學資源
。ㄒ唬┙j資源:為使學生能較快地查詢資料,教師為學生在校園超鏈了許多相關絡資源以便于他們尋找資料。這些資源中不僅有豐富的導航資源,還有便于學生結合專題查找的具有搜索引擎功能的泛在資源.
。ǘ┪淖仲Y源:為了能更充分地開展探究活動,我們鼓勵學生到書店、圖書館查找資料,閱讀了許多文字資源,如:《失落的文明》、《走進非洲》、《世界名勝大觀》等等。
。ㄈ┤肆Y源:在開展拓展閱讀教學的同時,青年語文教師、計算機教師甚至有一技之長的家長都可作為人力資源,輔導他們順利開展專題學習。而且,大多數學生都已事先請家長或老師指導,大人們和學生們一起進行探索研究,并作適時適度點撥。
四、設計思路
本課例的教學活動不僅打破了學科的界限,而且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時空概念。主題式的學習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主要學習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1、廣讀。在閱讀原文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廣泛閱讀、快速瀏覽適度組織的信息資源,提己的研究意向,并確定相應專題。
2、深讀。學生就自定的研究專題,搜尋相關資料深入閱讀,在感悟與理解的基礎上制作讀書卡片進行歸類與。
3、協作。根據自己所搜集的專題信息分析比較、提取要素,形成觀點,小組同學合作構思并完成作品設計。
4、反思。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展示作品、表達觀點,并反思自己學習的全過程。
五、課前準備
1、設計好實用美觀的讀書卡;
2、搜集世界各地名勝古跡的信息資料,做好超鏈,建立主題學習資源庫;
3、成立合作學習小組(唐老鴨小組、米老鼠小組、史努比小組、奧特曼小組)
六、探究過程
。ㄒ唬獜V讀階段
1、學生根據已供的信息源點擊自己喜歡的頁進行瀏覽。
師: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地方的名勝古跡?為什么?
2、學生確立自己的研究主題,發帖子告訴大家。同時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指導老師。
。ǘ┓止ぁ钭x階段
1、研究成員開始從不同社會角色的角度擔負起專題研究,進行有選擇地閱讀有關資料。
例如:唐老鴨小組的同學分別擔任了考古學家、地理學家、歷史學家等社會角色。如擔任考古學家的許楠針對埃及木乃伊的作用、制作過程等展開了資料的搜尋;擔任地理學家的洪澤浚一頭埋進了古埃及的地理位置的資料中,把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劃分區域、金字塔的坐落位置以及為何這樣分布等了解得清清楚楚;擔任歷史學家的洪夢求則把研究重點放在金字塔的構造之謎上,不僅從上找到了許多建造金字塔的傳聞,還從別處覓到一本本相關的文字資料。
2、對已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匯總。
(三)整合——協作階段
1、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對資料進行篩選,尤其對學生收集到的資料過于煩瑣復雜,建議學生選擇有代表性的藝術特質進行介紹。如北京故宮里的藝術品有很多,不可能一一介紹,只能有選擇地展示。
2、除了篩選,還要對資料進行加工。如:史努比小組把收集到有關非洲的風土人情,編成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講解的同學還能模仿趙忠祥主持人娓娓講述,音色甜美,很吸引人;奧特曼小組還把觀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的感受匯編成詩歌進行朗誦,學生們沉浸虛擬的旅行中。
3、個別有特長的學生將資料整合后,制作成讀書卡或用powerpoint制成演示文稿,有的甚至制成簡單的頁。
(四)匯報——反思階段
1、各小組將本次絡之旅的收獲以專題研討會形式向全班同學作匯報,匯報形式有:朗誦、唱歌、小品、演講等。
2、全班同學對本次活動進行,評出“最佳蟲”“最佳表演”“最佳制作”三大獎項。
3、獲獎學生對本次活動進行,介紹相關經驗及需要改進的地方。
《萬里長城》 篇12
說活動教材
長城,若將其從字面上翻譯成英文,應為“long wall”,但稍懂英語知識的人都知道,“長城”在英文中用法為“great wall”——偉大的城墻。那是一種特定用法。是不可更改的。因為長城這一概念已滲入國人心中、深人世界人民的心中,那是一道偉大的城墻,它在中國,它是中國的驕傲。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御工程,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同時長城又是一座歷史的豐碑,記述著各代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歷史,附會著雄略的將帥和聰明工匠的事跡,也凝聚著無數戰士和百姓的血汗。
關于長城這一教材,至今為止不知有多少幼教工作者曾經使用。對于這樣一個孩子們耳熟能詳,老得不能再老的教材,還有必要如此大張旗鼓地拿到教學中來嗎?那么.讓我們先來挖掘一下這一教材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吧。
教材《長城》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
科學領域:了解長城的構造、起止地等科學知識。
社會領域:通過學習長城的悠久文化歷史,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
藝術領域:欣賞長城的雄偉之類,開展再造想象繪畫活動。
健康領域:通過長城游戲,鍛煉幼兒的大肌肉,小肌肉動作。
語言領域:通過講述,表達“我見到的長城”,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現今。由于“四二一”家庭結構的普及,孩子成為一家人的中心,他們游戲、玩樂,去的地方多,獲取知識的媒介多,知識面也越來越廣。但是,家長們對孩子的關注更多的是成長方面的,真正意義上思想方面的教育(諸如關心愛護他人、愛集體、愛祖國等)可謂是少之少。但是,我們知道.要成為一個社會人,為社會所接受的人,思想道德素質是最重要的。只有具有良好素質的人,才可以真正稱得上是一個中國人。那么,萬里長城這一中國瑰寶在新世紀的教育價值就顯而易見了——“通過學習,激發幼兒愛祖國的美好情感”,這是出發點,也是最終的歸宿。
鑒于幼兒情感發展的趨勢,我把“萬里長城”這一教學內容定在大班年齡段,因為此時的孩子情感脈絡日益豐富起來,已經可以了解集體、國家這種寬泛的概念,所以在這一年齡段進行改教材的學習較為合適。同時.“萬里長城”這一教材所蘊含的知識點豐富,并非一個活動就可以囊括其中,因此對這樣的教材應有目的地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活動。
說活動目標
本次活動選取的是主題網絡中的一個內容:大班科學——萬里長城。目標定位如下:
(1)引導幼兒了解長城是中國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時、現今的作用。
(2)知道長城是由勞動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成的,激發幼兒對勞動人民的敬愛和愛國主義情感。
【分析】要激發孩子對一種事物的熱愛必須先要認識它、了解它長城這一建筑的構造并不復雜,由烽火臺和城墻連接而成,孩子們也基本熟知。但長城存在于古時和現今的作用卻是離孩子們的生活較為遙遠的,需要教師通過多種形式來達成。因此,將活動的重點定位在“了解長城是中國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時、現今的作用”。由萬里長城的學習,感受勞動人民的偉大和對祖國的熱愛需要幼兒情感的遷移。
而情感遷移對于該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說又是十分困難的,因為獨生子女的盛行使這些孩子自主獨立意識過于強烈,情感的激發較難,因此將其定位為活動的難點。
為解決重難點,本次活動主要采用多媒體重現的手段,讓孩子們置身于當時的場景,讓他們的鮮血在場景中沸騰起來,從而達到情感遷移的目的。
說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了解世界各國的標志性建筑。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關于世界各國的標志性建筑、萬里長城的雄偉景象、古時人們建造長城的景象、古時抵御外敵入侵打仗時的景象、現今長城作為旅游勝地的景象。
說活動特色
首先是老教材與新媒介的完美結合。作為被許多教育工作者曾經反復使用的老教材,如何上出新意,如何挖掘其適合現今社會的教育價值至關重要。本次活動運用最新的教學媒介——多媒體課件,重現了古時人們的建造場面,古時長城抵御外敵入侵時的場景,使孩子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該老教材的獨特魅力。原來長城是如此雄偉,它能發揮這么大的作用,中國人是這么偉大,這一切目標的達成都得歸功于新教學媒介帶來的感官享受。
其次.突出情感教育功能;顒邮冀K圍繞著中國的萬里長城——人類的驕傲開展,包括長城在古時、現今的作用,都為更好地抒發情感做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