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教學案例(精選12篇)
《秦兵馬俑》教學案例 篇1
作者:曹凌子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80
《秦兵馬俑》教學案例
執教:曹凌子 評析:雷琰
片斷一:
師:打開書91頁,默讀課文 ,然后想一想,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默讀,有幾個學生小聲朗讀,師強調:默讀!)
師:誰來說一說你從課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感受到了兵馬俑的坑有多大。
生2:我感受到了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生3:我感受到了兵馬俑是舉世無雙的歷史文物。
師:看來剛才大家通過讀課文,對兵馬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兵馬俑究竟有什么特點呢?文中有一句話概括地好,請大家迅速瀏覽課文,找一找,用筆畫下來。
生: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師板書: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簡析:《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中明確提出了中語段的閱讀要求: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本課的課文導讀中也要求:認真默讀課文,想象兵馬俑的神態和氣勢,再談談讀后的感受。我們在觀察學生時看到,部分學生還不會默讀,一說讀書就是朗讀,因此默讀技巧還需要老師的進一步培養。學生在瀏覽上表現的比較好,能夠通過略讀粗知文章大意,然后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片段二:
師:籃球場見過嗎?
生(齊答):見過!
師:學校就有籃球場,是吧?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腦海里浮現出學校籃球場的樣子,然后將這個籃球場慢慢擴大、過大------擴大到50個籃球場那么大,再想象上面站立著8000個兵馬俑。
(生閉上眼睛想象------)
師:看到了沒有?來,說說你的感受!
生1:這個俑坑真是大,連8000個兵馬俑也放得下。
生2:我的感受是課文用籃球場來作比較,而且有50個那么大,讓我們感到兵馬俑真大------
師:我們學校操場做操的時候能站多少學生?
生:1000多。
師:那站8000多個兵馬俑是我們操場的多大?
生:有我們操場的8個大。
生感嘆:兵馬俑真是大啊!
簡析: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們在這一片段的教學中看到老師引導學生用自己身邊熟知的場景來想象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這樣就能給學生留下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把文本幻化成景象在腦海中浮現,是培養學生再現文本的技巧。這也是一種閱讀技巧的培養。
片段三:
師:我們雖然不可能上戰場,但是我們可以感受一下當年秦軍的強大陣勢。想不想試一試?
生:想!
師:聽好啊,當我喊到:將軍們!請你們用你們最洪亮的聲音喊:在!敢不敢試一試?
生:敢!
師:看看你們象不象將軍的樣子。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
生:不是好士兵!
師:好,準備,將軍們!
生(洪亮地齊喊):在!
師:好!我們全體起立!帶著你們的氣勢來讀一讀將軍俑這一段。
生(全體起立,聲音洪亮):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鶡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課文第四自然段)
師:讀得真好!我想你們如果在戰場上,也一定是戰場上的勝利者!請坐!
簡析:在此片段的教學中,老師通過創設情景,渲染氣氛,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讀出了將軍的英雄氣概。從而感受到當年秦王朝的強大和秦將軍的威武勇猛,驍勇善戰。激發了學生讀、說的欲望。
片段四:
師:剛才我們從類型眾多的兵馬俑身上感受到了當年秦國軍隊的強大陣勢,誰能想到這些泥塑的兵馬俑會帶給人們如此強大的震撼,其實走進兵馬俑,仔細端詳,你會更加驚嘆,你會發現什么呢?在文中找一找。
師:誰來讀一讀?
生讀: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神態各異:有的頷首低眉,若有所思,好象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人;有的-------好像------;有的-------好像------;
師:我們再來默讀這一段。(強調:默讀,嘴是不動的)
看看這個句子,有什么發現?
生:都有“有的-------好像------”
師:學過這樣的句子嗎?叫什么句?
生:排比句!
師:你們還想象出兵馬俑其他的樣子嗎?仿照上面的句子說一句話。
生1:有的將軍緊鎖眉頭,好象在想,如果敵軍把我們打敗了我們怎么辦?
生2:有的武士低著頭,好象在想,如果我死了,我的親人會怎么樣呢?
生3:有的將軍拿起寶劍,好象正在準備沖上戰場。
生4:-------
生5:-------
簡析: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僅在理解,還要學會運用,從言語的內化、組織到言語的生成表達是一個思維訓練的過程,也是語言訓練的過程。這一環節目的是訓練學生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出一個總起句讓學生說,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命題,學生可以自設話題,就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樂說,教師指導學生會說,及時鼓勵贊賞,讓學生體驗成功,張揚個性,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更為自由、舒展的課堂。同學們有的說:“有的將軍緊鎖眉頭,好象在想,如果敵軍把我們打敗了我們怎么辦?”有的說:“有的武士低著頭,好象在想,如果我死了,我的親人會怎么樣呢?”有的說:“有的將軍拿起寶劍,好象正在準備沖上戰場。”……一個個鮮活的形象赫然出現在眼前,那是學生的思維閃現出了智慧的火花。
總評:《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中明確提出了中語段的閱讀要求: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選擇了以默讀為主,同時穿插了瀏覽、自讀、齊讀、有選擇的讀、師生配合讀這些讀書形式。在充分接觸文本的基礎上,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去想象、感悟、交流。因為《秦兵馬俑》是一篇略讀課文,它是以學生的自學為主,所以教師的課堂教學中還體現了多種自學方式的應用,讓學生能通過學習略讀課文,掌握一定的自學技巧。例如教師在教學秦兵馬俑的三大特點時分別采取了三種不同的學習形式:規模宏大:默讀批劃—反饋—感悟;類型眾多:默讀—有重點的讀—感悟—感情朗讀—信息反饋;個性鮮明:默讀—感悟—想象擴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滲透了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有所獲!
轉載
《秦兵馬俑》教學案例 篇2
執教:曹凌子評析:雷琰
片斷一:
師:打開書91頁,默讀課文,然后想一想,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默讀,有幾個學生小聲朗讀,師強調:默讀!)
師:誰來說一說你從課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感受到了兵馬俑的坑有多大。
生2:我感受到了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生3:我感受到了兵馬俑是舉世無雙的歷史文物。
師:看來剛才大家通過讀課文,對兵馬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兵馬俑究竟有什么特點呢?文中有一句話概括地好,請大家迅速瀏覽課文,找一找,用筆畫下來。
生: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師板書: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簡析:《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中明確提出了中語段的閱讀要求: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本課的課文導讀中也要求:認真默讀課文,想象兵馬俑的神態和氣勢,再談談讀后的感受。我們在觀察學生時看到,部分學生還不會默讀,一說讀書就是朗讀,因此默讀技巧還需要老師的進一步培養。學生在瀏覽上表現的比較好,能夠通過略讀粗知文章大意,然后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片段二:
師:籃球場見過嗎?
生(齊答):見過!
師:學校就有籃球場,是吧?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腦海里浮現出學校籃球場的樣子,然后將這個籃球場慢慢擴大、過大------擴大到50個籃球場那么大,再想象上面站立著8000個兵馬俑。
(生閉上眼睛想象------)
師:看到了沒有?來,說說你的感受!
生1:這個俑坑真是大,連8000個兵馬俑也放得下。
生2:我的感受是課文用籃球場來作比較,而且有50個那么大,讓我們感到兵馬俑真大------
師:我們學校操場做操的時候能站多少學生?
生:1000多。
師:那站8000多個兵馬俑是我們操場的多大?
生:有我們操場的8個大。
生感嘆:兵馬俑真是大啊!
簡析: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們在這一片段的教學中看到老師引導學生用自己身邊熟知的場景來想象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這樣就能給學生留下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把文本幻化成景象在腦海中浮現,是培養學生再現文本的技巧。這也是一種閱讀技巧的培養。
片段三:
師:我們雖然不可能上戰場,但是我們可以感受一下當年秦軍的強大陣勢。想不想試一試?
生:想!
師:聽好啊,當我喊到:將軍們!請你們用你們最洪亮的聲音喊:在!敢不敢試一試?
生:敢!
師:看看你們象不象將軍的樣子。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
生:不是好士兵!
師:好,準備,將軍們!
生(洪亮地齊喊):在!
師:好!我們全體起立!帶著你們的氣勢來讀一讀將軍俑這一段。
生(全體起立,聲音洪亮):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鶡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課文第四自然段)
師:讀得真好!我想你們如果在戰場上,也一定是戰場上的勝利者!請坐!
簡析:在此片段的教學中,老師通過創設情景,渲染氣氛,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讀出了將軍的英雄氣概。從而感受到當年秦王朝的強大和秦將軍的威武勇猛,驍勇善戰。激發了學生讀、說的欲望。
片段四:
師:剛才我們從類型眾多的兵馬俑身上感受到了當年秦國軍隊的強大陣勢,誰能想到這些泥塑的兵馬俑會帶給人們如此強大的震撼,其實走進兵馬俑,仔細端詳,你會更加驚嘆,你會發現什么呢?在文中找一找。
師:誰來讀一讀?
生讀: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神態各異:有的頷首低眉,若有所思,好象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人;有的-------好像------;有的-------好像------;
師:我們再來默讀這一段。(強調:默讀,嘴是不動的)
看看這個句子,有什么發現?
生:都有“有的-------好像------”
師:學過這樣的句子嗎?叫什么句?
生:排比句!
師:你們還想象出兵馬俑其他的樣子嗎?仿照上面的句子說一句話。
生1:有的將軍緊鎖眉頭,好象在想,如果敵軍把我們打敗了我們怎么辦?
生2:有的武士低著頭,好象在想,如果我死了,我的親人會怎么樣呢?
生3:有的將軍拿起寶劍,好象正在準備沖上戰場。
生4:-------
生5:-------
簡析: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僅在理解,還要學會運用,從言語的內化、組織到言語的生成表達是一個思維訓練的過程,也是語言訓練的過程。這一環節目的是訓練學生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出一個總起句讓學生說,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命題,學生可以自設話題,就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樂說,教師指導學生會說,及時鼓勵贊賞,讓學生體驗成功,張揚個性,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更為自由、舒展的課堂。同學們有的說:“有的將軍緊鎖眉頭,好象在想,如果敵軍把我們打敗了我們怎么辦?”有的說:“有的武士低著頭,好象在想,如果我死了,我的親人會怎么樣呢?”有的說:“有的將軍拿起寶劍,好象正在準備沖上戰場。”……一個個鮮活的形象赫然出現在眼前,那是學生的思維閃現出了智慧的火花。
總評:《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中明確提出了中語段的閱讀要求: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選擇了以默讀為主,同時穿插了瀏覽、自讀、齊讀、有選擇的讀、師生配合讀這些讀書形式。在充分接觸文本的基礎上,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去想象、感悟、交流。因為《秦兵馬俑》是一篇略讀課文,它是以學生的自學為主,所以教師的課堂教學中還體現了多種自學方式的應用,讓學生能通過學習略讀課文,掌握一定的自學技巧。例如教師在教學秦兵馬俑的三大特點時分別采取了三種不同的學習形式:規模宏大:默讀批劃—反饋—感悟;類型眾多:默讀—有重點的讀—感悟—感情朗讀—信息反饋;個性鮮明:默讀—感悟—想象擴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滲透了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有所獲!
《秦兵馬俑》教學案例 篇3
【教學目標】
1、運用已有的識字策略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識記“吏、戈”等字形,讀準“干練”“戰車千乘”等詞語。聯系語境理解“所向披靡、惟妙惟肖、舉世無雙”等詞語的意思。
2、在讀中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觀察、說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說明方法,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并體會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通過品讀關鍵詞句,想象兵馬俑的神態和氣勢,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產生民族自豪感。
【參考話題】
積累文中的四字詞語,盡可能地運用文本的語句,融入自己的感受,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兵馬俑做具體的介紹。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前置性作業:
1.我來學習七彩詞語。2.我來朗讀課文。3.我來理清課文脈絡。4.我來搜集有關資料:秦兵馬俑。
二、教學過程
(一)揭題
1.師:同學們,聽說過世界上有八大奇跡嗎?哪位同學能說說呢?
(學生回答,如果學生不能回答,教師提示。)
師:世界八大奇跡指的是埃及的金字塔、亞歷山大港燈塔、愛琴海太陽神像、奧林匹亞宙斯神像、阿爾特米斯月神廟、摩索拉斯陵墓、巴比倫空中花園和秦始皇兵馬俑地下軍陣。現除埃及金字塔和秦始皇兵馬俑保護室完好外。其余六大奇跡已經毀壞。我們來看幾張兵馬俑圖片。
2.教師展示兵馬俑圖片。
師:同學們,2200多年前,秦始皇動用70多萬刑犯,耗時38年,修建自己的陵墓。作為統一六國的皇帝,他在西安以東30千米的臨潼,留下了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板書課題:秦兵馬俑:)如今已成為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今天,讓我們一起去這個神奇的地下王國看一看吧,讀題:秦兵馬俑
3.知道“俑”是什么意思嗎?
4.“秦”指秦代,秦兵馬俑,是給秦始皇殉葬的軍隊官兵和戰馬的偶像。
(二)初步感知秦兵馬俑形象
1.通過預習,你對秦兵馬俑有了哪些了解?那個小組來匯報一下 (可以是收集的資料,可以是書上的介紹。)
2.你們能用一個詞說說你所了解的秦兵馬俑嗎?
3.課文中有許多描寫秦兵馬俑的詞語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出示詞語)
舉世無雙 享譽世界 規模宏大 類型眾多 個性鮮明 軍吏士兵 南征北戰 所向披靡
身材魁梧 身披鎧甲 銅戈利劍 昂首挺胸 神態嚴峻 久經沙場 足蹬長靴 目光炯炯
躍躍欲試 撒開四蹄 微微頷首 勇武干練 殊死拼搏 戰車千乘 惟妙惟肖 絕無僅有
[理解“吏”;理解“乘”;理解“靡”;讀準“魁梧”。]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快速默讀課文課文,想一想這里的哪些詞語能概括秦兵馬俑的特點。試著來填一填下面的句式。
秦兵馬俑不僅 ,而且 , 。所以它是 的珍貴歷史文物。(用上以上的四字詞語來說一說,鼓勵學生多種方法。)
《秦兵馬俑》教學案例 篇4
一,引導質疑
1,師: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秦兵馬俑》這一課,學習一些質疑的本領.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為了提高質疑的質量和課堂學習效率,老師建議大家圍繞課題,課題前的導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質疑.請大家再一次朗讀課文,準備提出自己的疑問.
2,學生質疑,老師簡要在黑板邊板書,如:
秦兵馬俑在哪里 是什么樣的 為什么被稱為"世界第八奇跡" 是怎么制成的 是怎么被發現的 兵馬俑有哪些特點 課文是怎樣描述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 ……
3,師生梳理問題,將問題分作三大類:閱讀課文解決類,查閱資料解決類,正在探索研究類.簡單的枝節性問題當即解決,師生共同確定重點問題:秦兵馬俑為什么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4,師生交流解決問題的辦法與過程:邊讀課文邊勾劃,批注;查閱相關資料,圖片;先自己閱讀思考再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
二,自主探"疑"
1,自由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朗讀,難讀詞句生生互教或請教老師,特別是文中的四字詞語與生字要讀正確.
2,學生獨立默讀思考,批注,查閱資料.
3,按合作小組討論交流:一人組織,依次發言,共同歸納在全班發言的要點與理由.可以適當作一點兒淺顯的記錄.
三,全班研"疑".
在學生或小組代表匯報發言的過程中,教師結合以下要點采用行之有效,豐富多彩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與感受,相機滲透相關資料,指導有感情朗讀.
▲因為"它舉世無雙,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
老師相機出示1978年前法國總統希拉克參觀后的贊言:"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跡,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國."
▲因為"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
相機理解"乘"的含義,簡介秦始皇陵彩繪銅車馬.
▲因為"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絕無僅有".
這是引導理解感悟的重點.可以結合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從數字中,從比照周圍事物中感受"規模宏大".
感悟"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可以把觀察圖片,朗讀課文,想像神態與動作,照樣子模擬形象結合起來,如兩人一組,一人讀句段,一人模擬神態與動作,并在班上適當展示與評議,在模擬表演與評議中形象地理解詞句,感悟課文.
四,暢談感受
教師扮演"記者",走入學生--"游客"中,采訪"游客",如可問:秦兵馬俑給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參觀"了秦兵馬俑,你最想說什么 有一批外國游客想到中國來參觀游玩,你能向他們簡要介紹一下秦兵馬俑嗎
五,小結收獲
1,師生小結學習過程與收獲,齊誦與質疑有關的古代格言,名人名言.激勵學生提出新的疑問,課后去探究.如果老師能提供思路有關資料,老師要適時提供給學生.
2,自主積累喜歡的詞句:有感情讀一讀,再抄一抄.
《秦兵馬俑》說課稿
徐州市光榮巷小學 曹梅
我今天執教的是蘇教版語文第十二冊第19課《秦兵馬俑》.
這是一篇狀物類的散文,課文從兩方面詳盡而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而且深深地體會到字里行間洋溢著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本篇課文共分兩教時教學,我所執教的是第二課時.根據本篇課文的類型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教學的目標確定如下:
一,知識與技能.精讀課文第3——11小節,理解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
二,過程與方法.利用第十二冊語文電子教材所提供的各種資料,結合課文內容,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解讀,理解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感受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教學中如果想僅僅通過課文的語言材料讓學生來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似乎有點難度.因為,雖然學生對秦兵馬俑本身非常感興趣,但它畢竟是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太遠,這除了給秦兵馬俑本身罩上了一層神秘感之外,也讓學生對于它的理解與想象產生了很大的難度.如今電子教材的開發與利用,給了我們很大的便利,其音,影,畫的全方位的展現,一下子拉近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讓秦兵馬俑似乎一下子處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因此本課的教學我就充分運用了電子教材的這一優點來組織學生學習課文,感悟語言,進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因而,本次教學,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復習導入
在這一環節,我從整體入手,請學生回憶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加深學生對本篇課文的總體印象,然后再順理成章地導入今天的新課.
二,精讀課文第3——10小節.
課文的3——10小節是本課時教的重點,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內容.但秦兵馬俑所處的時代畢竟離學生已經久遠,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并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去觸摸那段凝重的歷史,去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首先就要使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所以,在這一環節,我首先播放了一段視頻,讓震撼人心的畫面及鏗鏘有力的音樂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靈,帶領他們穿越時空的遂道,去親身感受秦兵馬俑的魅力.事實證明,在那撼人心魄的音樂中,學生全神貫注,一個個目不斜視,緊盯著大屏幕.此時無聲勝有聲,一下子將兩千年前的那段歷史拉到了學生的眼前.此時,對于課文學生已經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再讓學生翻開課本,去字里行間細細品味,感受秦兵馬俑眾多的類型及鮮明的形象,無疑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賞完圖片之后,我首先請學生說說這幾小節主要寫了什么 然后提供充裕的時間讓他們反復地讀課文,找一找,秦兵馬俑以怎樣鮮明的形象吸引著中外的游客,同時,老師以大屏幕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圖片,要求學生在自讀,理解的基礎上,圖文對照,選擇自己喜歡的,形象最鮮明的2——3種兵馬俑進行細細地研究,從字里行間去品味它鮮明的個性.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這一環節,我還特意要求學生在書上圈圈畫畫,或者將自己的理解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寫下來.
在學生匯報交流的時候,我始終抓住一個評價原則——理解各種兵馬俑的類型特點,并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在此基礎上,相機指導學生朗讀,通過讀,把自己的理解表現出來.
此時,我再利用電子教材所提供的視頻錄像,再次向學生展示秦兵馬俑宏大的規模,雄偉的氣勢,讓他們領略其眾多的類型,鮮明的個性,再一次以有聲有色的畫面深深地震撼學生的心靈.并且引讀課文的第10小節,并追問學生:"你從中還讀懂了什么 "讓學生用"有的……有的……"練習說話,讓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去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到秦兵馬俑的惟妙惟肖,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
三,學習第11小節.
這一段,我以讀代講,讓學生讀后再說說自己的體會,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進一步利用電子教材所提供的資源,著重理解"絕無僅有"這個詞,以此來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那種舉世無雙的創造才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總結全文.
最后,我再對本課的學習內容作總結,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文本的認識.
《秦兵馬俑》教學案例 篇5
作者:吳建方 轉貼自:丹陽市訪仙中心小學 點擊數:128
《秦兵馬俑》網絡教學方案(第2課時)
丹陽市訪仙中心小學 吳建方
一、 教學內容簡析: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秦兵馬俑》是一篇說明性的文章,課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選編這篇課文,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感受秦兵馬俑的特點;
2.能力目標:利用網絡開展拓展閱讀,增加對兵馬俑等中華民族文化藝術遺產的了解,培養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和網絡中的拓展閱讀材料,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設計理念:
本課重點是指導學生書本學習與網絡學習相結合,在語言文字的理解中感受兵馬俑兩個方面的特點,使課內的知識向課外拓展,提高認知能力。
四、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法國總統希拉克在參觀了秦兵馬俑后,他感慨地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跡,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馬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
同學們,這就是秦兵馬俑一號大坑,看著圖,你們能用一兩句話來描述一下嗎?
2、學習承上啟下段:
同學們,課文除了向我們介紹了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還介紹了兵馬俑的什么?你們是從文中哪一小節知道的?你們看這小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板書:規模宏大 類型眾多 形象鮮明)
這節課就讓我們把書本學習和網絡學習結合起來,一起去西安臨潼感受秦兵馬俑的眾多類型和鮮明形象。
3、感受兵馬俑的眾多類型:
1)請大家把語文書打開,看看書上向我們介紹了哪些類型的兵馬俑?
2)請打開網頁,看看網上又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兵馬俑?
4、感受兵馬俑的鮮明形象:
1)同學們,兵馬俑不僅類型眾多,而且形象也十分鮮明,現在就讓我們好好的欣賞一番。
2)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將軍俑,誰愿意讀一讀描寫將軍俑的段落?
你們看,作者是抓住將軍俑的哪些方面來寫的?(外貌和神情、動作)
描寫外貌的詞句是——(身材魁梧,頭戴金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
描寫神情的詞句是——(昂首挺胸,神態自若)
通過對將軍俑的描寫,你感覺這位將軍是個怎樣的人?(通過外貌描寫,你們看將軍俑具有怎樣的特點?通過神情描寫,又能看出將軍傭有怎樣的特點呢?理解神情自若)
那么你們能把這些感受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表現出來嗎?
每個將軍俑有他們共同的特征,但是,每個將軍俑難道都是一樣的外貌,一樣的神情,一樣的動作嗎?請你們點擊將軍俑,選擇一至兩個進行閱讀,看看各有什么特點?
通過剛才的網上學習,我們知道每個將軍俑都不一樣,在這么多的將軍俑中我們卻找不到兩個完全一樣的俑,他們個個神態各異,真是精美的藝術珍品啊!
3)將軍俑是這樣的形象,那么武士俑呢?他們又有怎樣的特征呢?請大家自由讀描寫武士俑的段落,看看他們的外貌神情和動作又是怎樣的,從中又能體會出武士俑有怎樣的形象呢?
再讓我們把武士俑和將軍傭作比較,看看它們有什么區別?
4)騎兵俑、車兵俑、弓弩手、馬俑也各具鮮明的特點,這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文字,看一看圖片,用心體會一下。
網上對這些傭的介紹也十分具體,請同學們課后利用時間也按這三個方面進行閱讀學習。
5)總結過渡:同學們,一件件兵馬俑可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請大家默讀第十小節,看看有什么發現。(交流)
(1)是呀,他們個個神態各異,同學們,你們看,有的微微頷首,若有所思,好像——
有的眼如銅鈴,神態莊重,好像——
有的緊握雙拳,勇武干練,好像——
有的凝視遠方,好像——
(一個個讀,而后齊讀)
同學們,看書上,作者還留有……,也就是說——
那兵俑還會有哪些神態呢?又好像在干什么呢?請大家看老師網上下載的幾個兵俑,仔細觀察其中一至兩個,并展開合理的想象,模仿書上的句式說上一兩句話。
5、總結抒發感情:
1)同學們,你們講得真好,學到這里,你們覺得這些兵馬俑——
你們還覺得古代的勞動人民——
你們真想——
2)讓我們齊讀最后一小節,深刻體會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同學們,這節課就要結束了,但是我們的學習并沒有結束,學了《秦兵馬俑》一課,你們有什么打算嗎?
6、作業布置:
1)關于秦兵馬俑還有許多知識,你想了解什么,從網上搜索一下,把找到的有關圖片和資料告訴大家;
2)請你談談學了本課后的感受。
教師空間錄入:wjf 責任編輯:wjf
《秦兵馬俑》教學案例 篇6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積累“舉世無雙、享譽世界、規模宏大、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神態自若、躍躍欲試、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秦兵馬俑的規模、類型和特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進一步培養學生搜集并應用相關資料的興趣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秦兵馬俑的規模、類型和特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課前準備
1、師生搜集秦兵馬俑相關圖片,文字資料,有條件可制作。
2、學生課前朗讀課文三至五遍,不懂的詞語查一查字詞典。
教學過程
一、以預習為起點,讓學生暢談預讀的.感受
1、了解學情,研讀課題。從了解學生預習情況人手,營造初讀交流的氛圍:從你們的眼睛和神情看,預讀了課文19課《秦兵馬俑》(板書課題),一定有感受要說,是這樣的嗎?先引導學生讀題(可相機出示掛圖),并讓學生說出對課題的理解(注意弄清“俑”的意思),再交流預讀的突出感受。
2、暢談感受,板書詞語。在交流感受時,可讓學生板書自己概括的重點詞語,如“舉世無雙、享譽世界、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世界第八大奇跡”等。從整體上基本把握課文。老師在學生充分暢談的基礎上因勢點化,抓住“舉世無雙、世界第八大奇跡”等相關詞語切人,引學生自主探讀課文。
3、從讀強化,檢查識字。可用生字卡片了解并鞏固識認。檢查中,注意引導學生對多筆畫字(如“瞰、率、靡、魁”)辨形認讀,要求讀正確。
二、以自讀為重點,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精彩
1、讀出理解(重在讀懂):鼓勵學生選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讀書,并提示學生用好工具書和相關資料、圖片等信息讀懂課文,注意發現并積極向自己提出問題。在充分自讀中主動找同學交流互助。
2、讀出見解(重在品味):點撥學生在讀中注意圖文結合,并在自己認為印象深刻和最能吸引自己的句段處多讀多品多想,對精妙的詞句要讀出自己的見解與發現。如“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句話是承上啟下句、概括了課文主要內容、其中三個詞點出了秦兵馬俑的突出特點);又如第九自然段中的排比句;再如“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中的“絕無僅有”等。
3、讀出心聲(重在體驗):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用聲音讀出自己的驚奇,用情感讀出自己的贊嘆。找伙伴讀,互評互促,人情人境。
4、調整板書(整體構建):從總體感受人手,老師和學生一起將板書進行調整。可先將“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絕無僅有”等重點詞重調于課題下面,再將“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板開(或橫板或豎板),再讓學生歸類調整詞語。重在強化學生對秦兵馬俑特點的把握和對美的語言的感受。
三、以誦讀為焦點,讓學生直抒心中的自豪
1、自由選擇,盡情誦讀。
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學生想讀哪段就讀哪段。讀中注意引導學生精要地進行體驗式點評(即評、讀、悟、想相融合):聽出了什么味道?還有想讀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嗎(主要指向重點詞句)?讓學生充分參與:我認為他讀得不夠氣勢,請聽我讀這句話!這兩個詞突出了威武,我覺得語氣可讀得更突出一些,等等。
讀中圖文結合,多形式互動結合,同時注意對照黑板上的板書。
第二自然段注意讀出兵馬俑宏大的氣勢;第四至八自然段主要讀出各俑不同特點的威武、敏捷與勇猛;第七自然段重點抓住幾個排比句,讀出品評的韻味,讀出入境的想象。首尾段則要充分讀出自己的贊美、驚嘆與自豪。
(如果學生選擇以解說形式展示,更要鼓勵。)
2、自主積累,主動延伸。一是讀背自己最喜歡的句段和摘抄好的詞句;二是準備以導游形式,將課文(或某一內容)編成導游詞,結合搜集到的兵馬俑的圖片或音像資料,回家后向家里鄰里等周圍人介紹兵馬俑。
四、作業
板書設計
19、秦兵馬俑
將軍俑 威武勇猛 久經沙場
武士俑 忠君愛國
規模宏大 類型眾多 各盡其責
形象鮮明 英勇善戰
馬 俑 神態各異
《秦兵馬俑》教學案例 篇7
一、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媒體畫面,憑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加深對課文的思想內容的理解、思考和發現。2.領會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體會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3.會讀本課生字,能借助工具理解本課的詞語。
二、難點的分析及其對策:本文讓學生通過閱讀文字與觀察圖畫,以及pp課件的演示,引導學生讀文章,看畫面,發揮想象,品味重點段落和詞句,感悟秦兵馬俑的特點,是本課的一個重點,也是順利進行理解課文的一個難點。教學中通過讀一讀,畫一畫,演一演,領悟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感受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體會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
三、教學過程結構流程圖:
2.流程圖的簡要說明
教師首先播放秦兵馬俑的全景視頻錄像,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秦兵馬俑的宏偉氣勢,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到課文中尋找有關語句,以小導游的形式來體會、介紹秦兵馬俑的特點。
教師讓學生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自學課文,通過讓學生讀一讀、議一議、演一演,交流自己的收獲和發現,并相互評價,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直觀畫面,指導學生觀察,幫助學生理解難句,品析好詞好句,發揮想象,練習說話。教師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最后,教師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上網查找有關資料,自己解答相關問題。然后請學生談談學了課文后的感受,看圖或觀看視頻,展開想象,感興趣的一個秦兵馬俑。
四、教學過程:
一、師導入:
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東30千米的臨潼。課文《秦兵馬俑》把我們帶到那舉世無雙的珍貴文物面前,讓我們飽覽它們的精美,感受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我們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國看一看吧!
二、生觀看視頻——全景
師問: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學習第2節:
1.師:第2自然段寫秦兵馬俑規模宏大,認真讀讀這一段,找一找從哪些句子中可以體會到秦兵馬俑規模的宏大。
2.生自己讀
3.指名交流
(師補充:三個俑坑總面積達19120平方米,我們學校的占地面積大約13000平方米,三個俑坑大約有一個半我們學校這么大。)
指名當小導游讀第2自然段
師過渡:秦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他們有哪些類型,各有什么特點呢?
四、學習第4節:
1.出示自學要求
自學4-9自然段,完成:
(1)讀一讀,劃出描寫兵馬俑外貌、神態、動作的詞。
(2)議一議,你喜歡哪一類兵馬俑,為什么?
(3)演一演,根據書上的描寫擺一個造型,其他同學猜猜演的是什么俑。
2.巡視
3.交流(指導朗讀)其中第一題可不必講解,學生大多會做。以節約時間。
如:喜歡將軍俑的請舉手,為什么?評價讀
(將軍俑威風凜凜、神態自若;武士俑英勇無畏、威武凝重;騎兵俑勇猛善戰;車兵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有團結協作的精神、弓弩手神情專注、箭術高超;馬俑形體健壯、躍躍欲試。)
每說到一種俑,則放相應的圖片。
師:你可以說說你的體會。你也可以讀課文,把你體會到的將軍俑的個性特點通過朗讀體現出來。
過渡: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你會發現它們神態各異。讓我們近距離地再看一看。——放視頻(神態各異)
六、學習第10節
1.請同學們自己練讀這幾種神態的描寫
2.你能讀好哪一種神態,就選這一種來讀。(可邀請伙伴)
師評價:能征善戰準備以身殉國的勇士勇武干練思鄉心切
3.省略號兵馬俑還有很多種神態呢,你能模仿書上的格式,用“有的……好像……”來說一句話嗎?(放幻燈)
七、學習第11節
師生接讀:秦兵馬俑,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總結:秦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198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秦始皇陵(包括兵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秦兵馬俑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全人類的一份珍貴文化財富。
八、課外延伸:
1.師提問:對于秦兵馬俑你還想了解些什么?學了課文后你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2.讓我們上網找找答案。(西安兵馬俑博物館網站)還要學會辨別。上網查資料并非解答疑問的唯一途徑。
補充世界八大奇跡
世界八大奇跡
a.埃及金字塔
b.巴比倫的“空中花園”
c.弗所(小亞細亞)的阿泰密斯神殿
d.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像
e.哈利卡納蘇(小亞細亞)的摩索拉斯陵墓
f.地中海羅得島上的太陽神巨像
g.亞歷山大城的燈塔
h.中國的兵馬俑
3.自選題:
(1)請你談談學了課文后的感受。
(2)請你看圖或觀看視頻,展開想象,描述你感興趣的一個秦兵馬俑。
附:板書設計
19、秦兵馬俑
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將軍俑威風凜凜、神態自若
面積大武士俑英勇無畏、威武凝重
數量多騎兵俑勇猛善戰
車兵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有團結協作
弓弩手神情專注、箭術高超
馬俑形體健壯、躍躍欲試
五、學設計意圖及評價
本篇文章可分為四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了秦兵馬俑的價值和出土的地方。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寫了秦兵馬俑的規模十分宏大。第三段(第三至十自然段),寫了秦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第四段(第十一自然段),寫了秦兵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本文在寫法上,作者不僅采用了數據、比較、舉例等說明事物的方法,而且展開了豐富而合理的想象,從而把秦兵馬俑的特點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因此,教者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憑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展開想象的翅膀,才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才能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有更深的理解、思考和發現。
整篇文章條理清楚,語言生動,描寫細致,教學時,要指導學生認真朗讀、細細品味。
因此,在設計時,盡量體現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同時緊緊圍繞“三維目標”進行設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與思考問題的機會,讓學生的主體參與性盡可能的充分體現。在教學中
《秦兵馬俑》教學案例 篇8
【教學要求】
1、讀準生字,理解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系課文內容體會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3、能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人民智慧的無窮。
4、利用網絡開展拓展閱讀,增加對兵馬俑等中華民族文化藝術遺產的了解,培養處理信息的能力。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你知道兵馬俑嗎?請你說一說你對兵馬俑了解多少。
2、出示課題:
秦兵馬俑
理解一下秦、俑及題意,秦兵馬俑究竟是什么樣的,自讀課文。
二、自學課文
1、出示要求:
放聲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僻的字詞摘抄出來;讀順句子,把難讀的句子摘抄出來;秦兵馬俑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2、檢查自學:
⑴ 指名在展臺上出示生字詞,進行認讀(重點詞):
享譽、臨潼、俑坑、鳥瞰、披靡、魁梧、戰靴、擎著、駕馭、殊死、弓弩手、戰車千乘
⑵ 指名在展臺上出示摘抄的句子,指導讀句子。
⑶ 以多種形式指導學生讀通全文。
三、理清課文的脈絡
1、自由讀課文,思考:
這篇課文從哪兩個方面介紹了秦兵馬俑,是用哪句話連起來的?
2、交流,完成練習:
這篇課文從( )和( )兩個方面介紹了秦兵馬俑,是用( )這句話連接起來的,這句話在文中起( )作用。
3、給課文分段,可以是三段法也可以是四段法。
四、練習
聽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1、播放秦兵馬俑錄象片斷,激發興趣。
2、指名談談觀錄像后的感受。
二、學習第二段
要求:
一讀,自讀第二自然段;二理,理清課文介紹的思路;三賞,讀你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理由;四議,課文中哪些介紹方法值得我們學習,說明理由。
1、學生交流,相機出示“秦兵馬俑示意圖”和“一號坑全景圖”。
2、完成練習:
在三個俑坑中,二號坑和三號坑的總面積有( )平方米,相當于( )多個籃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近( )個。
3、總結學習方法,按此方法自學下文。
三、學習第三段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2、學生交流:
相機出示“將軍俑圖”、“武士俑圖”、“騎兵俑圖”、“馬俑圖”和“群兵馬俑圖”。
3、完成練習,說出各圖片的名稱。
4、討論,你是根據什么來作出準確的判斷的。
5、指導朗讀第8自然段:
讓學生說省略號的作用,從中讀懂些什么,有什么體會,包括對寫作方法上的認識。
四、學習第一、四段
1、文中怎樣評秦兵馬俑的,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
2、這樣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好處,說說理由。
3、你能根據這兩段內容提出一個問題并自己回答嗎。
4、有感情地讀一讀。
五、鞏固復述
你參觀了秦兵馬俑,你準備向你爸爸媽媽介紹些什么,準備一下,同學間說一說,指名在班上說一說。
第三課時
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項完成,進行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
1、關于秦兵馬俑還有許多知識,你想了解什么,從網上搜索一下,把找到的有關圖片和資料告訴大家。
2、類似于秦兵馬俑的文化和藝術很多,從網上搜索有關中華民族文化和藝術遺產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加以整理,出一份小報。
3、從網上搜索你感興趣的資料,模仿課文“總分總”的結構及第三自然段的過渡形式,寫一篇短文。
《秦兵馬俑》教學案例 篇9
小學課文《秦兵馬俑》課堂實靈
一. 激趣導入
1、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特別的東西,(出示兵馬俑仿真紀念品),來,看一看,摸一摸,對,這是秦始皇兵馬俑的仿真紀念品。
2、 關于兵馬俑,你知道些什么呢,把你課前收集的有關資料向大家介紹一下吧。
3、 生介紹。
4、 同學們真不簡單,搜集了的資料還真不少呢,讓我們都長了不少見識,聽了同學們的介紹,想不想去秦兵馬俑看看呀?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介紹秦兵馬俑的佳作。板書課題。齊讀。
5、 你們知道這是一篇什么類型的文章嗎?略讀課文。回憶一下,以前我們是怎樣學習這類課文的,想想要讓你自己學懂這篇課文,你會怎樣學。
6、 下面我們就分小組按你們說的這三個步驟自學課文(生自學討論。)
二. 自主學習,匯報交流。
1、看來你們已經掌握了一些怎樣學習這類課文的方法,老師把你們說的歸納了一下,大概分了三個步驟,請你們讀一遍,
(1、 我先讀四字詞,大致理解詞語的意思,把課文讀通順。2、我要多讀幾遍課文,和小伙伴說說讀了課文知道了什么。3、我要做個小導游,向大家介紹有關秦兵馬俑的知識。)
2、反饋
1)剛才大家和小伙伴學習得非常認真,現在哪個小組先來匯報他們的學習成果,生匯報。先開火車讀,再齊讀。詞學會了,你理解哪些詞語的意思,能說說嗎。
生說后,表揚
過渡
2)匯報
生 讀了課文,我知道了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板書)
你能說說都有什么類型嗎?
生說
你們能選擇你喜歡的類型讀一讀嗎?
生讀,評價
師 誰也向他們挑戰讀
生讀
師古代雕塑家們把兵馬俑雕得栩栩如生,作者又把他們寫洛了,你們卻把它們讀得惟妙惟肖,真是好樣的。
生我知道第八自然段寫出了各種不同神態的兵馬俑。
師你能讀讀嗎。
生讀。這里用了什么標點符號,省略號,省略得是什么呢。你們能發揮想像說說嗎。
放大屏,生說。
如這是一位將軍,你看他留著長長的胡須,雙眼凝視著遠方,嘴角露出了微笑,他一定又想出了一個絕妙的破敵之計。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從他的神態中讀出了他的心里活動。
生繼續說。
師總結,是呀,兵馬俑千人千面,無一雷同,真是神態各異,面對著兵馬俑,想做小導游的同學們早就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誰先來向大家介紹。
生 師還真有點小導游的味道呢
生 師這個導游是個有禮貌的導游
生 這個導游的知識面真廣,下次我去兵馬俑的時候還選你做導游。
師小結我看到了,還有許多同學的小手都舉酸了,可是課堂上時間有限,這樣吧,大家回家去給你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當小導游,讓他們也跟你一起游覽一下兵馬俑,好嗎?
三.再現情景,入情入境。
現在讓我們跨越時空隧道,去一睹當年秦兵馬俑的風采吧。放電影視頻,生看。(大屏出示一號坑全景圖)此刻,站在一號坑前,你會說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生說
師總結是啊,今天站在秦兵馬俑前,我們每個人都感到一種神秘的力量把我們帶到戰馬嘶鳴,戰鼓擂動的古戰場,秦兵馬俑以他那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的陣容,曠代絕世的藝術群雕造型成為世界遺產名錄,課文后面的資料袋中還向我們介紹了一些我國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地方,你能給大家說說還有哪些地方嗎?
總結同學們,聽了你們的介紹,我們大家為我國有如此多的美麗風光和文化遺產而感到自豪,相信你們一定會努力學習,將來用你們學到的知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強。
今天的課就到這里,下次上微機課的時候利用網絡查一下有關這方面的其它知識,探尋我國源源流長的歷史文化。
板書設計
規模宏大
19.秦兵馬俑 類型眾多
個性鮮明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
《秦兵馬俑》教學案例 篇10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的8個生字詞。
2、了解課文大意,體會課文的思想內涵。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馬俑的神態與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搜索資料探究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課件導入 ,展示課題,啟發談話。
邊放課件(片頭)教師邊導入 :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是我國的珍貴歷史文物,請大家談一談你知道的有關秦兵馬俑的資料。
展示課件背景資料,師生欣賞。
師:欣賞以后,誰能講講秦兵馬俑給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生1:很神奇。
生2:令人難以相信。
生3:規模宏大
……
(教師相機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分析
1、規模宏大,體現在哪個自然段中。
生:第二自然段。
2、除了規模宏大,兵馬俑還有哪些特點?在哪個自然段中進行了總結?
生: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第三自然段。引導認識過渡段及作用。
(三)自主探究學習課文
1、出示自學的要求:
(1)先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讀一讀。
(2)再自讀課文,抓住“規模宏大”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一下,哪些詞句體現了這一特點。
(3)再輕聲讀課文內容,說說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類型的兵馬俑?四人小組完成填表。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四人小組互相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2、學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
3、討論交流
(1)、指名學生說出各種類型兵馬俑所在的段及特點,并談談體會。
(2)、指名學生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兵馬俑,談談自己研究的收獲。
(四)品讀課文
1、我們知道了描寫的各種兵俑類型眾多,那么仔細看,又會怎樣呢?
展示課件神態各異的兵俑。
2、用課件播放各種神態的兵馬俑,教師配樂講解。
3、學生自由練習讀第9自然段。
4、開展讀書比賽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評價)
5、知識點練習:“有的……有的……有的……”體會。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展示問題:秦軍為什么如此強大?能結合課文內容及課后學習談一談嗎?
2、學生發言,引導并展示軍陣圖。
(六)作業
1、 課后登陸秦始皇陵博物館網站,作更深入研究。
《秦兵馬俑》教學案例 篇11
【教材分析】
《秦兵馬俑》是一篇說明性的文章,課文,從兩方面詳盡介紹了秦兵馬俑:一是用詳實的數據說明了兵馬俑宏大的規模;二是從身材體格、衣著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兵馬俑的類型眾多、神態各異、個性鮮明。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而且深深地體會到字里行間洋溢著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配有三幅插圖,一幅是一號坑的遠景圖,一幅是鎧甲武士,另一幅是秦始皇陵彩繪銅車馬圖片,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能激起學生搜集圖片資料的興趣。
選編這篇課文,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教學中如果想僅僅通過課文的語言材料讓學生來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似乎有點難度。如今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介入,給了我們很大的便利,因此本課的教學可充分地運用集音、形、色于一體的專題學習網站來學習課文,感悟語言。
【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我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教學時,避免枯燥的講解。因此,我可讓學生先充分瀏覽專題網站中的內容,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課文的語言,領悟文章的特點。具體的教學方式可以這樣安排:“分組交流──代表發言──組員補充──感情朗讀”。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另外一點就是這節課我還比較注重讀的訓練。“以讀代講、以講促讀”,引導學生把自己對課文的感悟通過聲情并茂的誦讀表現出來,使學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體會課文的思想內涵。
2、能力目標:
運用網絡技術,讓學生組成若干學習小組,進行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獲取、處理信息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和網絡中的拓展閱讀材料,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網絡資料探究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課件導入
邊放課件教師邊導入:
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是我國的珍貴歷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東30千米的臨潼。秦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今天我們班就組成秦兵馬俑考古學習小組,將一起出發,到這個神奇的地下王國去看一看。
學生欣賞完課件后教師提問:
師:看了以后,誰能講講秦兵馬俑給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教師相機板書課題及學生的感受)
出示過渡句: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齊讀。
(過渡段在文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能概括上文的主要內容,又能概括下文的主要內容,既一種有效的閱讀方法,又是一種巧妙的寫作方法,所以我們在閱讀寫作中要重視運用。)
(通過閱讀、探究、體驗、交流等學習活動,了解了兵馬俑規模宏大的特點。)
二、自主探究學習課文
1、出示自學的要求:
輕聲讀課文內容,說說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類型的兵馬俑?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反復朗讀,從課文對兵馬俑的外貌、動作神情的描寫中,仔細揣摩體會,他們會是具有什么樣個性特點的人呢?
2、學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瀏覽學習專題網站中的文字及圖片,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兵馬俑進行深入研究,說說它的特點,也可以制作成簡單的演示文稿(教師需協助學生)。
3、討論交流:
⑴ 指名學生說出各種類型兵馬俑的特點,并談談體會。
⑵ 指名學生上臺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兵馬俑,談談自己研究的收獲。(可用自己制作的演示文稿輔助講解)這樣,文章怎樣介紹“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呢?通過逐段精讀,列一張表格,就會明白。
三、品讀課文
1、用課件播放各種神態的兵馬俑,教師配樂講解。
2、學生自由練習讀第8自然段。
3、開展讀書比賽活動:
(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評價)
作者在觀察描寫兵馬俑神態的同時,還加上了自己的聯想,把作者聯想的句子劃下來。
比較一下:
如果去掉文中聯想的句子,好不好呢?
體會作者的聯想,把兵馬俑寫活了,使他們富有了感情,有了攝人心魄的力量。合理的想象會使文章妙趣橫生,并體驗一下,當代作家汪曾祺筆下的兵馬俑的個性。
4、知識點練習:
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段話。
在此基礎上,再用心地讀讀第三至第九自然段,會真正體會到:“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從而,由衷地熱愛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贊美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教學小結:
站在兵馬俑前,和這些雕塑對視,我們可以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和來自千年傳遞的信息,從秦兵馬俑考古回來,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么?(學生暢所欲言)如果讀書光讀不用那還是紙上談兵。想不想把今天的研究成果,運用到生活中去?秦兵馬俑博物館為了迎接暑假旅游高峰,正招聘小導游呢!想不想試一試?
出示秦兵馬俑博物館網站,創設情境:
為了使你的導游應聘成功,要做些準備才行,請你選課文中你最感興趣的一小節做解說詞,為了增加吸引力,提高成功的機會,你還可以改編解說詞。
基本要求是:
能讓你的家庭旅游團成員聽懂。開始準備吧。老師是身份多變的主考官。
暑假到了,我們一家一起去西安旅游,來到秦兵馬俑博物館,瞧,一行行,一列列神態各異的兵馬俑就在眼前……
感謝各位導游的解說!一個個有學問、能說會道的小導游,真使我們這次西安之游令人難忘啊!
2、引導學生課后在拓展閱讀中登陸秦始皇陵博物館網站,作更深入的研究。
【教學評析】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是采用“分組交流──代表發言──組員補充──感情朗讀”的自主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教學的。這樣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活躍,情緒飽滿,書聲瑯瑯。他們那各抒己見的情景,看之叫人欣喜;那富有見地的感悟,聽之令人信服;那聲情并茂的朗讀,聞之讓人動情。學生的人文素養在課堂上得到了培養。另外這一課教學我還比較重視讀的訓練,在學生討論交流后,一個個兵馬俑在學生的眼前鮮活起來,激起了學生情感的浪潮,迸發出情感的火花。“情自心中來,情從口中出”,學生通過自己的誦讀品味,進入到了課文所描寫的境界之中,受到課文的強烈感染,此時此刻他們都情不自禁要“以抑揚頓挫之聲”,來“抒深切真摯之情”,學生這時的朗讀會讓兵馬俑的形象更加鮮明生動,使之聽之有如身臨其境之感,對課文的理解更是不在話下。
《秦兵馬俑》教學案例 篇12
1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系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在文中的作用。
2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條理清楚,語言生動,描寫細致。特別是介紹兵馬俑的兩個特點都用了總分的寫法,學生很容易理解。教學時引導學生多讀,理清課文脈絡,聯系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在文中的作用。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
教學難點:
從兵馬俑的藝術價值感受祖國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古代勞動人員的無窮智慧。
4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入新課
一、激情導入
邊放課件教師邊導入:
舉世聞名的秦兵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東30千米的臨潼。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今天,我們班就組成秦兵馬俑考古學習小組,將一起出發。到這個神奇的地下王國去看一看。
學生欣賞完課件后教師提問:
師:看了以后,它給同學們留下的總體印象是什么呢?
(留給學生自由的空間,讓生討論交流,它如何規模宏大。)
活動2【講授】講授
二、精讀課文第二段。
1、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在讀的過程中,同學們拿起筆,把描寫秦兵馬俑規模宏大的相關語句用“---”標記出來。
2、這一段在說明方法上有何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站在高處鳥瞰,又是什么樣子呢?(讓生自由交流)通過看圖片,來感受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三、學習第三段中的過渡段
出示過渡句: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觀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齊讀。
活動3【活動】活動
四、自主探究學習課文
1、輕聲讀課文內容,說說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類型的兵馬俑?讓我們進一步去接近它們,與它們一一交談。首先我們來到將軍俑身邊。
1、讀一讀描寫將軍俑的語句,你能想象出這位將軍威猛的瓷態嗎?
2、誰能模仿將軍的樣子擺一個造型,上我們“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河場,肩負重任的高級將領”?
3、同學評議,他像課文中描述的那位將軍嗎?
想模仿的像,要想評議得準,就要把書讀進我們的心里去,就要通過文字走進人物的心里去。
4、再讀課文,說說你從這位將軍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5、從你的朗讀中,我們聽出了你的理解,你的印象,你的感受。
讀了作者的描述,看了逼真的造型,聽到同學們的朗讀,仿佛這位秦厚愛的將軍正威風凜凜地站在我們跟前,這就是課文里說的“惟妙惟肖”。
2、我們再去參觀其他兵馬俑。
1、默讀課文與5—10自然段,想象這些兵馬俑各自的姿態和神情。同桌可以相互做一做,仿一仿,并按課文中的有關語句描述。
2、指名擺出某一兵馬俑的姿態,并讀背課文中的相關句段。
3、這幾位同學惟妙惟肖的模仿,展示出了這些兵馬俑各自的特點,而且讓我們非常強烈地感受到了。這就叫“個性鮮明”。
4、是的,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它們,那我們不光能發現它們“神態各異”,還能感覺它們內心所思所想。
(引讀十自然段,學生讀兵馬俑的所思所想的相關句子。)
5、閉上眼回味一下,你能看懂它們的神態嗎?能聽懂它們的心聲嗎?請用“有的……好像……”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再寫幾句話。
面對已經在地下埋了二千多年的陶俑,我們仿佛還能感受到它們當年的英武,還能感覺到它們輕細的呼吸聲,還能傾聽到它們娓娓的交談。難怪作者發出這樣的贊嘆: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從而,由衷地熱愛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贊美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活動4【作業】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五、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教學小結:
課文生動地敘述了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和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民族藝術的熱愛,為中國有如此規模宏大的歷史文物而感到自豪。
2、布置作業
秦兵馬俑博物館為了迎接暑假洗旅游高峰,正招聘小導游呢!下去兩人一組,每人都當一回解說員,先課文你最感興趣的一小節做解說詞,來給對方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