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習作(通用3篇)
語文教案-習作 篇1
習作指要
1.通過組織學生參觀訪問,查閱資料,使學生弄清蘋果的常見品種,栽培的歷史,生存條件,營養功效等,獲取寫作的第一手材料。
2.引導學生有條理地介紹蘋果的品種等情況,寫明常見品種、生存條件、營養價值及幾種常見蘋果在外形特征、品質、類別等方面的差異。
3.經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盡力把文章寫得形象生動、活潑有趣。
[教學要求]
1.通過組織引導學生參觀訪問果園、商店認識水果品種以及查閱有關資料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懂得:接觸社會,有目的查閱資料是獲取寫作材料的重要來源。
2.練習按所提出的問題和所提供的卡片資料及自己在閱讀和參觀訪問時所獲取的新鮮資料,介紹某種事物的方法。
3.借助寫作練習,“養成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學習摘抄、制作、運用資料卡片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按順序介紹蘋果的品種等情況。
難點:把文章寫得形象生動、活潑有趣。
[課前準備]
1.利用活動課帶領學生參觀訪問本地的幾家水果店,認識幾種常見的蘋果,看看它們的形狀、顏色、品種等,了解它們的特點、產地、什么時候成熟,屬于幾類果等。填好參觀記錄表(表式見書上第65頁)。
2.組織學生去圖書館查閱有關蘋果的資料并做記錄。
3.訪問蘋果園的農藝師,了解蘋果的有關知識。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人
蘋果是許多人都喜愛吃的水果。它和葡萄、柑橘、香蕉并稱世界四大水果,盡管如此,蘋果的種植史、生存條件、栽種地域和營養功效等人們往往知之甚少,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教材提供的資料,結合我們的參觀訪問以及到圖書館查到的資料,以(蘋果家族)為題寫一篇作文,來向人們介紹一下我們都愛吃的蘋果。(板書:蘋果家族)
二、自學課文
1.自學課文第一部分。思考討論:
(1)這一次作文練習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要求我們本次習作可從哪幾方面去寫?
(3)課文對完成本次習作有何具體要求?
2.討論交流。
[討論第(2)題時相機板書:蘋果的常見品種、蘋果的栽培史、蘋果的生存條件、蘋果的栽種區域、蘋果的營養功效]
過渡談話:以上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部分,通過學習我對本次習作練習的目的、內容、要求都有了清楚的了解,但光這還不夠,同學們對寫作的內容掌握得可能還不夠全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3.自學課文第二部分。
思考:教材提供的每張卡片回答了習作練習中提出哪一個問題?
4.討論交流。
三.交流所得
1.思考:我們在課前參觀訪問、查找資料中獲取了哪些資料?它回答了作文練習中提出的哪一個問題?
2.交流討論,并逐一分類補充到卡片中去。
四、明確寫法
1.進一步明確習作要求。
以(蘋果家族)為題,按所提問的順序介紹蘋果。
2.交流習作內容。
(1) 分小組互相練說。
(2) 指名說。
(3) 評議(鼓勵學生要大膽想象,避免生搬硬套卡片上的資料,并提示學生要注意運用過渡語句·)
3.獨立作文。
4.評議修改,布置學生以習作為藍本,準備做蘋果展銷會上的小推銷員。
語文教案-習作 篇2
習作6 寫參觀記
一、讀一讀,初步領會怎樣寫參觀記
例文1
參觀“中華名勝微縮景觀”
回到老家的第二天,爸爸就帶著我到歷史博物館參觀“中華名勝微縮景觀”。
進了門,穿過古柏參天的大院,來到了展廳。首先看到的是故宮的微縮景觀。這是一個金碧輝煌的建筑群,故宮的外形逼真地呈現在游人的面前。所有的宮殿、房屋、亭臺的屋頂都是用黃色琉璃瓦鋪成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雄偉壯麗。高大的基臺上是用漢白玉精雕細琢出來的,四周欄桿上的盤龍花紋十分清晰、生動。大殿前的獅子玲瓏剔透,栩栩如生。三個大殿前的平臺上站著許多手持武器的“衛士”。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少林寺”。“少林寺”坐落在山清水秀的“嵩山”腳下。綠樹掩映,顯得清凈幽雅。看到寺內正在練功習武的“和尚”,我不禁想起“天下功夫出少林”的話,想起了“十八棍僧救唐王”的故事。
我們還參觀了“布達拉宮”、“黃雀樓”等。
從博物館出來,爸爸感慨的說:“真是無需跋山涉水,勝景一覽無余!”
[練習]
讀讀例文,填空。
(1)這篇例文中的小作者參觀的是歷史博物館中
展覽。
(2)文章按參觀的先后順序寫了這四個微縮景點: 、
、 、 ,其中 和 這兩個景點寫得較具體。
(3)寫好參觀記必須注意兩點:①
,② 。
二、議一議,弄清寫參觀記得要領
例文2
游紅山森林動物園
10月1日,爸爸帶我到紅山森林動物園去游玩。
紅山森林動物園位于南京城北黃家圩129號,東眺紫金山,南臨玄武湖,西依南京火車站,北望幕府山,占地1000多畝。其中,小紅山為鳥類區,大紅山為猛獸類區,放牛山為靈長類區和大型食草動物區。
走進園內,只見樹木蔥郁,綠草如茵,各式各樣的彩球迎風飄揚。公園里人山人海,一番熱鬧景象。
我們先參觀了兩棲動物爬行館,里面有鱷魚、海豹、烏龜、蛇和各種熱帶魚等。離開兩棲動物爬行館,沿著彎彎的山路來到了駱駝園和小鹿園。在駱駝園,我采了幾片樹葉去喂駱駝,哪知道它一口就把我手里的樹葉全部拽了過去,有力地嚼著,真把我下了一跳。鹿園里的小鹿一個個活蹦亂跳,可愛極了。它們有的在林間散步,有的在植下休息,還有的仰頭鳴叫。
最令人高興的就是參觀大象館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大象,他的鼻子長長的,一雙有大有黑的耳朵,像兩把大蒲扇。四條腿有粗有壯,就想四根大柱子。大象表面上顯得又笨又重,可它的嗅覺和聽覺比人都靈敏。在大象表演時,我故意把一個剝好皮的橘子扔到它后面,本以為它根本不知道,可沒過兩秒鐘,它就嗅到了橘子的味道。它轉過身,用它靈巧的鼻子卷起橘子,塞進嘴里,津津有味地吃起來。當我知道可以在大象背上留影時,簡直高興得不得了。趕緊催爸爸去買票,我排隊等著,可當我前面只有三個人時,心里不由得害怕起來:如果從高高的象背上摔下來那該怎么辦?我正想著,管理員叔叔把我一把抱到了象背上,我的心也隨著象背的抬高懸了起來。在此同時大象的鼻子也淘氣地卷了起來,只聽“咔嚓”一聲,管理員叔叔拍下了這動人的場面。直到管理員叔叔把我抱回到地上時,我心里的一塊大石頭才落了地。
后來我們還參觀了鴕鳥園、鸚鵡園、長頸鹿園等各式各樣的展覽元。最后,我才依依不舍地踏上了歸途。
啊!紅山森林動物園真好玩呀!
例文3
廬江鎖廠參觀記
星期天,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久負盛名的廬江鎖廠。
一走進廠門,就看到一條筆直的水泥路,路兩旁時一棵棵松樹和一排排紅磚瓦房,紅綠相映,十分美麗。我們在廠房前停下來,徐副廠長熱情地接待了我們。
我們首先來到沖壓車間。啊,廠房可真寬敞!幾十臺機床轟鳴著,工人叔叔阿姨們正在緊張地工作著。我們的突然到來,并沒引起他們的注意,他們仍聚精會神地干自己的活兒。一臺巨大的軋片就像鋼鐵巨人一樣矗立在車間里,由一位工人叔叔操作著。我們來到軋片機前,工人叔叔微笑著對我們說:“沖壓車間生產底板、罩殼、套圈、套帽這幾種零部件。”徐副廠長接著向我們介紹:“一把鎖制成,要經過108道工序。”聽了他的話,我感到非常驚訝,鎖雖小,但凝聚著工人叔叔多少汗水呀!
參觀沖壓車間以后,我們又來到鑰匙車間。鑰匙車間是專門制造各種鑰匙的,工人叔叔阿姨們將一塊塊鐵片用機器做成了一把把沒有齒的鑰匙胚子,再加工成有齒的鑰匙。接著,我們還參觀了金工、平頭、電鍍、裝配等車間。
最后,有何副廠長向我們介紹了廠內生產發展情況。他說:“以前,我們鎖廠規模小,廠房簡陋,設備陳舊,工人技術差。經過近幾年深化改革,現在廠內有一班技術革新能手,不斷開發新品種,有的還填補了省內空白。我們自行設計的電容柜控制鎖,已被國家專利局批準為我廠專利產品,另外還有三種型號的戶外高壓隔離開關,也通過了省級鑒定。我們設計的電磁鎖——國家缺門產品,已進入了隨機運行的試驗階段……”
參觀結束了,我們沐浴著燦爛的陽光,滿載而歸。
[討論提示]
《游紅山森林動物園》和《廬江鎖廠參觀記》這兩篇例文根據參觀順序各寫了哪些地方?
《游紅山森林動物園》重點寫了哪兩個景點?其中哪個景點寫得最具體?想想,作者圍繞這個景點是怎樣寫具體的?
《廬江鎖廠參觀記》重點寫了哪兩個車間?除了描寫作者看到的,還寫了聽到的。請用“——”畫出工人叔叔和一位副廠長介紹的話,讀一讀,想想他們都介紹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三、寫一寫,練習寫一篇參觀記
你參觀過什么地方?如:名勝古跡、工廠、軍營、展覽、大型建筑工程……選擇給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參觀活動寫下來。想一想,這次參觀共看了哪幾個地方?按先后順序有條理地記敘,選擇其中你最感興趣的一兩個地方作為重點寫具體。
[酷站推薦]
利用搜索引擎即可查找到你想要的有關網站。
[活動樂園]
我是小導游
分小組,每人把自己寫好的參觀記讀給大家聽,評一評,誰介紹得最清楚、最生動。然后選出一位代表參加全班比賽,選出班級的“明星導游”。
四、學會修改
春游梅花山
春天到了,我到梅花山看梅花。
一進門,就看見梅花競相開放,梅花山游客如云。進了萬株梅園,我看見梅樹的枝頭上有數不清的梅花,有的紅,有的白,很美麗。
在山頂上,我站在博愛閣里向下俯視,密密的梅花像給大山鋪上了一層繡花毯,真不愧為“天下第一梅山”啊!
梅花山,有了你,南京的春天更加美麗!
[修改提示]
本次習作我們學習怎樣寫參觀記。大家在修改文章時要注意對照以下幾點:
1、參觀或游覽的順序是否清晰?若做不到這點,會讓人覺得思路不清。
2、是否突出了重點?不管寫什么地方,必然有主次之分,不能平分筆墨。
3、情感抒發是否真摯?可寓情于景,讓情景交融,切不可在結尾處喊一些口號似的套話,那會給人虛假的感覺。
語文教案-習作 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發現,做生活的有心人。
2、寫出自己的發現,語句通順,表達清楚。
3、展開聯想,生動形象地介紹,比比誰寫的發現最有趣。
4、鼓勵學生為自己的作文畫插圖。
【教學重難點】
重點:寫出自己的發現,要把話說清楚,讓人聽明白。
難點:展開聯想,生動形象地介紹自己的發現。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用課余時間在草叢、樹林、池塘甚至泥土里去觀察、去發現。
2、學生準備畫圖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人人都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只要用心去觀察生活,你時時處處都會有新的發現。
2、討論:你在哪兒發現了什么?
3、指名學生交流介紹自己的新發現。
二、例文引路
1、劉常寧同學在小河邊玩耍時,發現了話多讓他喜歡的東西。大家想知道嗎?
2、范讀《小草中的發現》問:劉常寧同學發現了什么?(螞蟻建新家、甲蟲)
3、引導發現:劉常寧同學是怎樣寫出“我”的發現的?
①那土一粒粒的,像細細的沙。
②它是深褐色的,頭上頂著兩根長長的須,像電視機上的天線。
③它不停地動著,大概是想接收春天的信息吧!
4、教師指導:他運用打比方的方法,還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寫得真有意思。
三、自主交流,集體評議
1、同桌互相說說自己的發現,要把話說清楚,可運用打比方的方法,并能適當地展開聯想。
2、集體交流,互相評議:介紹語言是否清楚,表達是否準確、生動。
四、學生習作
1、學生練習寫稿,老師巡視指導。
2、同桌之間交換習作,互批互改,教師參與討論。
五、配畫插圖
1、為自己寫的作文畫張插圖,一定會為作文增色不少。
2、把圖片和文字結合起來,參加“我的發現”信息發布會。